论电影片名在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的翻译比较_韩媛媛
- 格式:pdf
- 大小:124.13 KB
- 文档页数:4
《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外语影片在两岸三地(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传播越来越广泛。
在这个过程中,影片片名的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比较两岸三地在外语影片片名翻译方面的差异与共性,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翻译策略。
二、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差异1. 翻译风格差异台湾地区的影片片名翻译倾向于采用意译法,更注重片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例如,一部讲述爱情的美国电影,台湾可能会将其翻译为“恋爱故事”或“爱情无界”。
而香港地区的翻译则更加注重直译法,更倾向于保留原片名的语言特点,如将该电影翻译为“浪漫情史”。
而在中国大陆,影片片名的翻译通常以传达影片内容为主要目的,结合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
2. 地区文化差异两岸三地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有所不同,导致在翻译外语影片片名时产生差异。
例如,某些特定的词汇或表达方式在某些地区具有特殊的含义或文化内涵,而在其他地区则可能无法理解或接受。
这要求翻译者充分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用语,以便更好地进行翻译。
三、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共性1. 准确性无论是台湾、香港还是中国大陆,在翻译外语影片片名时都强调准确性。
要确保翻译的内容与原片名相符,能够准确传达影片的主题和内容。
这是保证影片传播效果的关键。
2. 通俗性为了便于观众理解和接受,两岸三地的影片片名翻译都倾向于采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复杂的词汇,使观众能够轻松理解并产生共鸣。
四、影响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因素1.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影响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观众需求和审美观念,这就要求翻译者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以便更好地进行翻译。
2. 电影宣传策略电影宣传策略也会对影片片名的翻译产生影响。
不同的宣传策略可能导致翻译风格的差异和侧重点的不同。
因此,翻译者需要与电影宣传团队密切合作,确保翻译符合宣传策略的要求。
五、结论总体来说,两岸三地在外语影片片名翻译方面存在差异与共性。
《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篇一一、引言在电影产业的全球化进程中,外语影片的引进与传播已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而影片片名的翻译,作为电影的第一印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两岸三地(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在引进和翻译外语影片时,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审美观念的差异,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翻译结果。
本文将对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进行比较,探讨其差异与影响。
二、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现状1. 中国大陆的翻译风格中国大陆的影片片名翻译以简洁明了、直白易懂为特点。
翻译过程中注重原片的主题和情感,力求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让观众一目了然。
例如,将“The Avengers”翻译为“复仇者联盟”,既保留了原意,又易于理解。
2. 台湾的翻译风格台湾的影片片名翻译注重文化内涵和艺术性,常常采用意译的方式,使片名更具诗意和深度。
例如,将“Titanic”翻译为“铁达尼号”,虽然略显冗长,但突出了影片的历史背景。
3. 香港的翻译风格香港的影片片名翻译结合了中西文化,既注重原意,又注重语言的韵律感和美感。
例如,将“Jurassic Park”翻译为“侏罗纪公园”,既保留了原意,又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
三、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比较1. 翻译方法的差异两岸三地在翻译外语影片片名时,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存在差异。
中国大陆多采用直译法,力求准确传达原意;台湾则更倾向于意译法,注重文化内涵和艺术性;香港则结合直译和意译,既保留原意,又注重语言的韵律感和美感。
2. 文化背景的差异由于两岸三地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外语影片片名时,会受到不同文化观念的影响。
例如,对于同一部影片,“X 战警”在大陆和台湾的译名有所不同,这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审美和语言习惯。
3. 市场需求的影响市场需求也是影响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重要因素。
为了满足不同地区观众的需求,译名需要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
例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译名需要更具亲和力或更具深度。
《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篇一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影片的引进与传播已经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而片名的翻译,作为影片的第一印象,对于其传播与接受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两岸三地(大陆、台湾、香港)在引进外语影片时,其片名翻译往往因地域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本文旨在比较两岸三地在外语影片片名翻译上的差异与共性,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影响。
二、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差异1. 语意侧重点的不同在翻译外语影片片名时,两岸三地往往会在语意侧重点上有所差异。
例如,对于电影《The Notebook》,香港译作《深情日记本》,台湾则译为《笔记交换之爱》,大陆则更多地使用了原标题中的故事性元素《爱乐之城》等,反映出各地在语意解读和选择上的独特偏好。
2. 文化元素的引入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因此,在片名翻译时,会适当加入当地的文化元素,使得翻译更具有本土特色。
如《Pride and Prejudice》这部电影在两岸三地的译名中都涉及了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庭和社会的道德价值取向,如“傲慢与偏见”(大陆)的简化说法或港译中结合原著名字加以描绘性的文化成分等。
三、两岸三地翻译方法的比较1. 意译法两岸三地均倾向于通过意译法进行翻译。
如台湾和香港会尽量找到本地熟悉或者有影响力的元素融入其中,《Guardians of the Galaxy》就被台湾译成《星幻传奇守卫战》。
然而大陆有时会更贴近电影实际内容和观众心理预期,如《银河护卫队》的译名。
2. 直译法直译法在某些情况下也被广泛使用。
对于一些易于理解、无歧义的词汇或短语,两岸三地会直接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
如《The Dark Knight》在大陆、台湾和香港都直接译为《黑暗骑士》。
四、共性与影响尽管两岸三地在片名翻译上存在差异,但也有共性之处。
首先,无论是哪个地方,都注重保持原名的故事性或主题性;其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地方的翻译逐渐趋向于更加接近原意;最后,由于电影本身的影响力,一个好的翻译能够增强电影的吸引力。
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影片片名翻译比较【摘要】目前在中国大陆,电影片名已出现大陆译名、香港译名和台湾译名三足鼎立的状态。
本文通过对三地译名进行比较、分析,阐述三地译名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一、引言随着日益频繁的经济交流,跨文化交流也不断增强,其中对其他国家影视片的进口也逐年增加,影视翻译问题也开始得到翻译界的高度重视。
人们对电影第一印象来自片名。
片名是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影响电影票房收入的关键一环。
也就是说,片名就是电影的商标。
因而,电影片名的翻译“不是文本翻译,而是广告翻译”。
电影片名的翻译要充分考虑片名的商业性,片名所包涵的文化因素,观众心理以及社会效应等。
由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个地区在文化背景,历史和语言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导致同一部电影的英语片名在三个地区的不同译名,主要表现在翻译策略上。
二、大陆常用的翻译方法大陆较倾向于直译,这是传统译界认可的最佳译法,因为此译法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语片名的形式和意义。
如,Beautiful Mind《美丽心灵》,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Christmas in July《七月圣诞》,Farewell My Lovely《再见,我亲爱的》。
忠于原文的理论必然要求能直译时尽可能直译,因为其最大优点是保留原片名“原汁原味”,“原风原貌”,又求得了片名和影片的统一美。
既然是“尽可能”直译,意味着,如直译的后果是不能传意,甚至产生歧义时,也需要采取相应的翻译技巧。
好多片名香港和台湾编译的而大陆直译。
例如,翻译The Apartment《空中监狱》,Alive 《劫后余生》,Ghost《人鬼情未了》等影片片名时,译者考虑到了汉语语言特色:韵律节奏和四字结构,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富于表现性,直截了当,比较严肃和忠于原名。
大陆直译而香港台湾没有直译的片名还有:Pretty Woman大陆译为《漂亮女人》,香港译名《风月俏佳人》,台湾译名为《麻雀变凤凰》;The Mummy大陆译为《木乃伊》,台湾译名《神鬼传奇》,而香港译名是《盗墓迷城》。
内地与港台三地影视翻译比较-以电影译名为例
内地与港台三地影视翻译比较-以电影译名为例
随着世界范围跨文化交流的发展,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手段,在各国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一直以来,海峡两岸三地译者对电影片名的翻译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是由于各地的社会文化背景、语言习惯以及对片名翻译标准理解不同所造成的.本文通过在互联网上搜集、整理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地区各类型电影译名,并进行比较的方法,分析三地对电影片名翻译标准的理解、侧重,及翻译策略的差异特点.
作者:黄泽萍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广东,佛山,528225 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7 ""(11) 分类号:H3 关键词:电影翻译翻译标准等值。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ilm Title Translations in
China's Mainland, Hong Kong and Taiwan 作者: 韩媛媛[1]
作者机构: [1]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合肥230009
出版物刊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49-152页
主题词: 电影片名翻译;翻译标准;翻译策略;大陆;香港;台湾地区
摘要:目前在中国,电影片名翻译已呈现大陆、香港和台湾三足鼎立之势,然而不同版本的译名也提供了可供比较的素材,有助于鉴别出优劣。
文章从实例出发,分别论述了三地对电影片名翻译标准的理解与侧重、翻译策略的不同运用以及差异形成的原因,以期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为整个中国电影翻译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篇一一、引言在电影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外语影片的翻译至关重要。
尤其是片名的翻译,直接关系到观众的第一印象和电影的市场接受度。
两岸三地(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由于历史文化、语言习惯和翻译风格的不同,对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也存在差异。
本文旨在比较两岸三地在外语影片片名翻译上的异同,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翻译策略。
二、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差异1. 翻译风格差异大陆的翻译风格倾向于简洁明了,注重传达原片的核心内容和主题。
例如,对于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外语电影,大陆可能会直接翻译为“爱情故事”或“恋爱之旅”。
而台湾的翻译风格则更加注重文艺和浪漫,可能会使用更加优美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原片的情感和氛围。
香港的翻译风格则更为灵活多变,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创意表达,使片名更具吸引力和独特性。
2. 选词用字差异在选词用字上,两岸三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对于一部讲述冒险故事的外语电影,大陆可能会使用“冒险之旅”或“探险故事”等词汇,而台湾可能会使用“探险历程”或“勇闯天涯”等更具挑战性的词汇。
香港则在选词上更为灵活,可能会根据电影的特色和市场需求,采用更具创意和独特性的词汇。
三、影响两岸三地翻译差异的因素1. 历史文化背景两岸三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对外语影片的接受度和理解存在差异。
例如,对于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外语电影,两岸三地在翻译时会考虑到本地区的文化特点和观众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
2. 语言习惯与表达方式两岸三地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表达爱情主题时,大陆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爱情”这一词汇,而台湾则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恋情”或“情缘”等词汇。
这些差异也会影响到对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地区在翻译风格、选词用字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背后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习惯。
为了更好地传播电影文化,促进电影市场的交流与合作,建议在外语影片片名翻译时,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采用更为贴近当地观众需求的翻译策略。
电影片名在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的翻译比较作者:方小燕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11期摘要: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电影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引进到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然而因为各种因素使在影片片名的翻译上出现“一国三译”的现象。
文章从实例出发,分析了三地翻译的优劣,强调彼此的相互学习,共同为整个电影翻译界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影片片名翻译翻译基本方法一国三译一、引言电影是一种雅俗共享、老少皆宜的大众艺术,在众多媒体中受众最广,影响最大。
电影片名自然成了影片的商标,直接起着“导视”的作用。
而这些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外国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被大量引入我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电影翻译也随之占据翻译领域中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然而一直以来,中国内地与香港、台湾地区的外国电影片名翻译却存在较大差异。
“一国三译”的现象屡见不鲜。
为了取长补短,共创佳译,促进中西电影事业交流,增加两岸三地文化互通,笔者从电影的功能、汉语译名的翻译方法和流行译名模式等方面对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同名英文电影影片汉语译名进行对比分析。
二、电影片名翻译的基本原则无论两岸三地对影片片名翻译有着多大的差异,还是采用翻译的基本方法,即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而影片片名的翻译更是遵循着相同的基本原则。
1.经济利益原则在电影制作者的眼中,经济价值才是永恒的追求。
因此翻译时要使用夸张、比喻、增删词组等技巧使片名更加有趣、新颖以吸引观众的眼球。
例如LEON译为《这个杀手不太冷》,《赤裸特工》译为Naked weapon。
2.信息价值原则尊重影片的内容,并且暗含大量影片信息,如电影的主题、种类、文化背景,等等。
如Night At The Museum译为《博物馆惊魂夜》,暗示出“惊魂”这一主题。
3.文化价值原则翻译是跨文化的活动,电影反映了习俗、传统、宗教信仰与价值观。
比如电影Seven,这个名字指的是人类的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及色欲。
内地与港台海外电影片名翻译的比较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浅谈《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美国个人主义2 从《成长的烦恼》和《家有儿女》的对比看中西方家庭价值观的差异3 英语禁忌语的语用研究4 论电影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5 从美国核心价值观分析美国家庭学校产生的必然性6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7 浅析《黛西米勒》中男女主人公矛盾情感背后的文化冲突8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根源9 《宠儿》女主人公赛斯人物形象分析10 论商标名称汉英翻译中的合作原则11 试论《简爱》的叙事策略12 中美商务谈判中恭维语的分析13 Analysis of Tony’s Tragedy in A Handful of Dust14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15 小说《面纱》中的中国形象分析16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性格悲剧所反映的世纪社会问题17 从译者的读者意识看童话英汉翻译18 房间和风景的象征意义:读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 浅谈中西方非言语交际中身势语差异20 On Trademark Translation of Automobiles21 《达洛卫夫人》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22 中西方诚信文化对比23 现代人对超人的需求--超人形象演变综述24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心路历程25 《愤怒的葡萄》中圣经的象征和隐喻26 从僵尸和吸血鬼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27 等效理论框架下的中国菜肴英译研究28 A nalyses of the Morels’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29 电影《木兰》中的动物形象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30 小学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研究31 Beowulf: A Christianity Guided Pagan Epic32 A Study of Angel Clare’s Multiple Personalities in T ess of the D’Urbervilles33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34 《雾都孤儿》中南希双重性格分析35 中英思维模式比较分析36 从警察与赞美诗中分析欧亨利的写作风格37 全球商务中基于文化差异的品牌名称翻译38 青少年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焦虑与对策39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40 The Blindness in King Lear41 “狗”在中西文化中的对比研究42 从英汉“狗”的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43 Growing Pains: An Analysis of the Hero in Catcher in the Rye44 Comparison of model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East and West45 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46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企业简介汉英翻译47 东方主义视角下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中西方殖民话语分析48 斯嘉丽的新女性形象探析49 对大学课程中“旅游英语”的教材分析50 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51 从文化角度谈美国俚语的汉译52 《呼啸山庄》和《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对比53 从《竞选州长》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艺术54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开题报告+论)5556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比较《名利场》两种中译本的翻译57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58 探析《劝导》中安妮的成熟形象59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外贸函电翻译60 “黑尔舍姆”教育尝试的失败—析石黑一雄小说《别让我走》(开题报告+论)61 从主角与配角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老人与海》中的生存主题62 玛莎?诺曼戏剧中的母女关系研究63 浅析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中的极权统治手段64 《无名的裘德》主人公人物形象浅析65 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in Translation66 适者生存——解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存法则67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论中文菜单的英译68 寻找女性的自我—评托妮莫里森作品《秀拉》中秀拉形象69 Dickens’ Humanitarianism in The Two Cities70 从生态批评视域解读《热爱生命》71 中英动物习语的跨文化分析72 论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73 中式菜肴名称英译的功能观74 Comparison between High and Low-context Culture in Language Expression75 《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76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7778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麦康伯个性转变之分析79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80 《红楼梦》两英译本中习语翻译的比较81 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的语义歧义82 《理智与情感》中埃莉诺的性格简析83 中西方婚礼礼服颜色的对比研究84 时政新词翻译探析85 从关联理论分析辛弃疾的诗词翻译86 《白鲸》的象征意义和悲剧内涵分析87 析《狮子和宝石》中拉昆来失败的原因88 《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情节89 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下的英语教学90 浅析新闻中模糊语的翻译91 口语语篇中责任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92 中文商标英译研究93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94 如何培养初中生开口说英语的习惯95 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研究96 网络委婉语中的模因现象研究97 奥巴马演讲词的人际意义研究98 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99 “白+动词”的语义及其英译100 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101 《外婆的日常家当》中女性形象象征意义102 女王还是奴隶:女性主义辉映下的珀涅罗珀103 论《卡斯特桥市长》的现实意义104105 O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Expresssions in T ouristic Text106 论中美商务沟通中的跨文化意识107 英汉“骨”与“血”的隐喻研究108 对外新闻的导语编译研究109 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110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111 《可爱的骨头》的电影改编分析112 The Weakness of Human Nature in Gulliver’s Travel s113 Jude the Obscure and Hardy’s World View114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商务合同的翻译115 Exploration of Improper Criticism in Middle School Education116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117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Plant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118 英语经济新闻标题翻译在模因传播中的分析119 试析新课程标准下词汇教学策略的改变120 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人物解读121 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活动的错误分析122 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123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以xx初中为例124 支付宝-淘宝的成功之道125 《名利场》中蓓基人物形象分析126 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及对策127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翻译128 英语交际中害羞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其克服方法129 英汉含文化植物词谚语对比研究130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131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公示语英译132 论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化妆品说明书翻译133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Law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134 哈代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体现135 英国战争史对英语习语的影响136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137 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138 一个自我矛盾的精神世界—《达洛卫夫人》中的对照与一致139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礼仪的文化差异140 多媒体技术在早期英语教育中的应用141 On C-E Translation of Company Profi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142 浅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文主义思想143 中美广告语言文化异同研究144 浅议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语145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旅行主题分析146 Application of TPR Teaching Method in Facilitating Pupils' English V ocabulary Learning 147 女性意识的苏醒--对《愤怒的葡萄》中的约德妈妈形象的分析148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149 平行文本比较模式指导下的公司简介翻译150 中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探索151 外语学习中的个体差异152 侠客精神和骑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七侠五义》和《亚瑟王之死》之比较153 论旅游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154 论田纳西威廉斯《欲望号街车》中的逃遁主义155 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二重世界156 浅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宿命论色彩157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158 比较分析《长干行》不同译文中的音韵美和意象美159160 An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161 An Analysis of Harriet Beecher Stowe’s View on Christianity in Uncle Tom’s Cabin162 浅谈英语科技文献汉译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63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164 浅析《两个新嫁娘》中的不同婚姻观165 论英语专业八级口语测试的内容效度166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167 电影《刮痧》所体现出的文化冲突与融合168 学生英译汉翻译中的英式汉语及其改进方式169 On the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Translation Skills170 跨文化交际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71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ddress Terms 172 影响英语词汇发展的言外因素173 英语成语跨文化翻译策略174 中西方家庭观比较研究175 对《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尝试性分析176 从关联理论看科技英语的汉译177 中英爱情谚语的隐喻研究及其翻译178 英汉色彩词的对比研究179 从文化视角看部分英汉习语的异同180 从饮食的角度看中西文化差异181 浅谈自有品牌在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182 《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根源183 关键词法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效果研究184 从“联想”看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战略选择185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资产阶级特征186 禅宗思想在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的体现187 是受害者还是恶棍——重新解读夏洛克188 从中英文动物隐喻看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189 以篱笆和围墙看中西方居住文化差异190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191 Hip-Hop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192 说唱乐中所折射出的一些美国社会问题193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194 《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的一代”人物分析195 内向型与外向型性格对英语学习的影响196 顺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中委婉语的英译197 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98 西方吸血鬼与中国鬼的文学形象比较(开题报告+论)199 内地与港台海外电影片名翻译的比较200 从社会习俗角度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差异?作者:李沁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8期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文化开放政策的深入落实,以及和其他国家在文化领域合作的深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电影涌入中国市场。
电影作为娱乐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也越来越受到国内观众的喜爱。
作为一门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现代艺术,电影既承载了语言沟通的功能又承载文化现象。
奥斯卡金像奖,全称为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英文名称:Academy Awards),世界著名电影奖项。
奥斯卡金像奖是美国一项表彰电影业成就的年度奖项,旨在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囊括了各种电影类型,有20多个不同的奖项,也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媒体奖项,已成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
关键词: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翻译策略1. 引言随着近年来影视业的蓬勃发展,电影已成为当代影响力最为深远的大众媒体之一,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娱乐休闲方式。
随着经济、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高质量的电影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电影院欣賞国外电影,并通过这些电影了解和感受到异国文化风情,许多经典佳作因其精彩的剧情和优良的制作迅速地在中国流行起来,为中国观众们提供了一场场视觉盛宴,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娱乐生活,这也让影视翻译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片名作为一部电影的品牌和门面,是吸引观众眼球的点睛之笔,好的片名翻译不仅是对剧情的高度概括,让观众了解到电影的大致主题,还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片名的翻译对于电影的宣传和广告效应至关重要。
笔者试图从2019年奥斯卡获奖电影片名翻译区别入手,探讨文化差异对两岸三地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二.大陆、香港和台湾电影片名翻译的特点充分理解片名并结合电影剧情是正确翻译片名的前提和基础,片名翻译切忌逐字逐句翻译,很多时候需要译者的“再创作”,高度概括电影的大致情节,从而使观众有较为准确的预判,短短数字也需要体现文字之美,彰显电影的艺术美感。
《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外语影片在两岸三地(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传播日益广泛。
在这个过程中,影片片名的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比较两岸三地在外语影片片名翻译方面的差异与共性,以期为未来的翻译工作提供参考。
二、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现状1. 大陆地区的翻译风格大陆地区的影片片名翻译倾向于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直译能够准确传达原片的含义,意译则更注重文化背景的融入,使片名更符合本地观众的审美和认知习惯。
近年来,大陆翻译界更加强调片名对影片内容的概括和吸引力,以吸引观众。
2. 台湾地区的翻译风格台湾地区的影片片名翻译受日本动漫翻译影响较大,倾向于使用音译和创意翻译。
音译能够保留原片的音韵美感,创意翻译则更注重片名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台湾翻译界注重与原片内容的契合度,同时也考虑了本地观众的接受程度。
3. 香港地区的翻译风格香港地区的影片片名翻译风格多样,既有直译,也有意译和音译。
香港翻译界注重片名的市场效应,追求独特、吸引人的同时,也注重片名与原片内容的关联性。
此外,香港的翻译工作者还善于运用本地文化元素,使片名更具地域特色。
三、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比较1. 共性无论是大陆、台湾还是香港,都注重片名与原片内容的契合度,追求片名的准确性和吸引力。
此外,三地都注重文化背景的融入,使片名更符合本地观众的审美和认知习惯。
2. 差异(1)翻译方法:大陆地区以直译与意译为主,台湾地区则更倾向于音译和创意翻译,香港地区则多样灵活。
(2)文化元素:在片名翻译中,三地都善于运用文化元素,但具体运用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
例如,大陆地区更注重与本地文化的结合,台湾地区则更注重保留原片的音韵美感,香港地区则善于将本地文化元素与创意翻译相结合。
(3)市场效应:香港地区在追求独特、吸引人的同时,更注重片名的市场效应,而大陆和台湾地区在这方面相对较为保守。
四、结论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到原片内容、文化背景、市场效应等多方面因素。
浅谈内地\香港\台湾三地电影名称的翻译作者:林蓓蓓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0年第03期摘要:电影片名的翻译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我国内地,香港和台湾三地,对于电影片名翻译既有相同的地方,也存在着差异之处。
本文通过对三地对2009年票房大片译名的比较,得出了异同点并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
归根结底,这是由三地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语言习俗所决定的。
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异同中图分类号: 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0)03-0196-021引言随着中国的入世,越来越多的进口电影大片被引进到我国的大银幕上,给观众们带来了新颖的视觉体验和不一样的文化冲击。
不过对于同一部外国电影,在内地、香港和台湾三地,各自有不同版本的翻译,形成了一种三足鼎立的格局,这种差异在电影译名上表现的尤为直观,三地对于同一部外国电影名称的翻译常常是不尽相同的。
有些电影译名的差别是在小处做文章,比如2007年美国科幻片《Spider-Man》在内地和台湾就分别被译为《蜘蛛侠》和《蜘蛛人》,一字之差,反映的是两岸文化在细节方面的差异;有些译名之间则相去甚远,2008年的吸血鬼题材爱情电影《Twilight》在台湾译作《暮光之城——无惧的爱》,香港译名是《吸血新世纪》,内地版本则是《暮色》,相比之下台译更有意境,体现出一种浪漫的感觉,因此在引进暮光之城2的时候,内地也沿用了台湾的这个译名。
总体而言,三地的电影译名是各有千秋、瑕瑜互见的,都不乏出彩的佳译。
2内地、香港和台湾三地电影译名面面观本文选取了2009年年度世界电影票房排行前20位的电影中文译名(有些内地没有上映的电影译名来自各大门户网站)进行对比,来看看近年来内地、香港和台湾三地的电影名称翻译之间的异同。
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地电影译名除了个别音译名称之外,并不统一。
内地电影译名多以直译为主,力求忠于英文原意,翻译的较为平实、直白,一眼望去便知其义。
论电影片名在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的翻译比较一、本文概述电影,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艺术形式,通过其独特的视觉和听觉语言,跨越了国界和文化的障碍,成为了世界各地观众共同喜爱的娱乐方式。
然而,电影的传播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翻译、改编和本土化过程,以适应不同地区的观众需求和文化背景。
电影片名作为电影的第一印象,其翻译更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由于历史、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对电影片名的翻译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策略。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三个地区电影片名翻译实践的深入比较,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差异、审美取向和翻译策略。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不仅能够提升对电影片名翻译艺术的理解,也能够为跨文化传播和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选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对比其在三地的片名翻译,分析其在语言选择、意象表达、文化元素保留等方面的异同。
我们也将结合三地观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对片名翻译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期待能够揭示出电影片名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促进电影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交流方面的潜力。
二、电影片名翻译的基本原则电影片名的翻译是一项既具有挑战性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它需要在保持原片名的韵味与风格的也要符合目标观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在中国大陆、港台地区,由于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差异,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无论在哪个地区,电影片名的翻译都需要遵循“忠实原文”的原则。
这意味着翻译者需要尽可能地保留原片名的语义、修辞和风格,以确保观众能够从中获得与源语言观众相似的感受。
同时,翻译者还需要考虑到语言之间的差异,避免直译导致的误解或歧义。
电影片名的翻译也需要遵循“易于理解”的原则。
这是因为电影片名是电影的第一印象,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因此,翻译者需要确保翻译后的片名简洁明了,易于记忆和传播。
这可能需要翻译者在保持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和调整。
《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外语影片在两岸三地(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传播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同一外语影片在两岸三地的片名翻译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及原因,并探讨其影响。
二、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差异1. 翻译风格差异在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风格存在明显差异。
大陆地区的翻译更注重传达原片的主题和情感,力求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台湾地区的翻译则更注重文化内涵的传达,常常采用较为文艺、诗意的表达方式。
香港地区的翻译则介于两者之间,既注重传达原片的主题,又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
2. 片名长度差异在片名长度的处理上,两岸三地也存在差异。
大陆地区的片名通常较为简短,便于观众记忆。
而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片名可能更为冗长,包含更多的信息。
3. 文化背景差异由于两岸三地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因此在片名翻译中也会有所体现。
例如,对于一些西方文化中的典故、俚语等,两岸三地的翻译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三、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原因分析1. 历史因素两岸三地历史背景不同,导致在影片引进和翻译过程中存在差异。
例如,台湾地区在殖民时期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影片翻译中可能更倾向于日本文化的表达方式。
2. 语言习惯两岸三地的语言习惯也存在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片名的翻译。
例如,大陆地区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进行翻译,而香港地区则更注重保留原片的粤语元素。
3. 市场需求不同的市场需求也会影响片名的翻译。
例如,为了吸引观众,一些影片在翻译时可能会采用更具吸引力的词汇或表达方式。
四、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影响1. 观众接受度不同的片名翻译会影响观众的接受度。
一个好的片名翻译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影片的票房。
而一个不恰当的片名翻译则可能导致观众对影片产生误解或失去兴趣。
2. 文化传播片名翻译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论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差异摘要:电影片名翻译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过程,而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外来影片的译名往往不尽相同。
本文以实例分析比较两岸三地电影译名的差异,旨在促进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关键字:电影片名翻译;内地;香港;台湾;比较差异在当今这个发达的信息爆炸时代,中外文化交流不断加强,而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媒,一种介绍异域文化简洁直观的手段,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量外国电影被引入我国大陆以及港台地区,电影的翻译也随之日益突显其重要地位,其中最重要也最具特色的就是电影片名的翻译。
精彩的译名可为影片锦上添花,促进国际间跨文化艺术交流,还能和电影一起世代流传,而失败的译名却极有可能埋没一部精彩的电影。
如何译好电影片名早已成为翻译界长时间讨论的话题。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的想法、经验和知识不同,甚至是地域文化差异,都会导致影片译名有所不同。
由于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地理位置、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历史沉淀以及语言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即使对于电影片名的翻译都有着普遍认可的翻译方法和标准,在同名英文电影引进之后,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出现不同的片名翻译版本,内容形式大相径庭,导致目前两岸三地对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本文从实例出发,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对于电影片名翻译方法的不同运用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特色,指出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导致差异的原因,从而促进两岸三地的文化交流。
一、大陆地区片名翻译1.1翻译方法和特点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大陆的译者有着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良好译风,在翻译电影片名时大都采取忠实原文、审慎小心的态度而加以直译。
影片译名较为传统、保守,但又不失严谨、慎重,基本上保持了片名的原汁原味。
如The Perfect World《美好世界》,Million Dollar Baby《百万美元宝贝》,A Beautiful Mind《美丽心灵》等。
第22卷第4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 l.22No.4 2008年8月JO URNAL OF H EFEI UNIVE RSI TY OF TECH NOLOGY(S ocial S ciences)A ug.2008论电影片名在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的翻译比较韩媛媛(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合肥 230009)摘 要:目前在中国,电影片名翻译已呈现大陆、香港和台湾三足鼎立之势,然而不同版本的译名也提供了可供比较的素材,有助于鉴别出优劣。
文章从实例出发,分别论述了三地对电影片名翻译标准的理解与侧重、翻译策略的不同运用以及差异形成的原因,以期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为整个中国电影翻译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翻译标准;翻译策略;大陆;香港;台湾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634(2008)04-0149-04A Comparative S tudy of Film Title T ranslations inChina's M ainland,Ho ng K ong and Taiw anHA N Yuan-y uan(School of Fo reign Studies,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230009,Chin a)A bstract:At present,the three regio ns of mainland,Ho ng Kong and Taiw an have been keeping the triangular balance in China's Eng 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 n,w hich offers us many different versions of translation.The paper tries to com pare the differences of translation be tw een the three reg ions by ex-plo ring their different em phases on translation values,their different translation m ethods adopted, and the socio-cultural reasons fo r these difference s,in the hope that it can encourage the communica-tions betw een them,thus to gether pro mote the development o f China's film title translation.Key words:film title translatio n;translation v alues;translation methods;m ainland;H ong Kong;Tai-w an一、引 言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外国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被大量引入我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电影翻译也随之成为翻译园地中越来越重要的领域。
其中电影片名翻译是一项重要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它作为一种鲜活的语言运用实例,体现着整个社会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趋向及审美习惯。
电影片名翻译作为翻译的一个类别,要遵循翻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但它同时又是电影文化交流甚至商贸的一项内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近些年来,翻译界对电影片名翻译越来越重视,一些翻译工作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包惠南先生指出,影视片名的翻译“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富有艺术魅力;既要忠实于原片名的内容,又要体现原片名的语言特色,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要讲求“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和艺术性”,“要能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1]。
贺莺根据功能对等理论,提收稿日期:2008-01-03作者简介:韩媛媛(1980-),女,河北任丘人,助教,硕士生。
150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8月出指导电影片名翻译的四大价值标准:一是信息价值原则,即片名翻译要忠实传递与原片内容相关的信息,做到翻译标题形式与原片内容的统一,也就是所谓实现信息价值的等值。
二是文化价值原则,即译者要充分理解、准确传递原片名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情感,避免出现误译。
三是审美价值原则,即片名的翻译讲求摆脱原文词语束缚,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美学内容,以艺术家的匠心对待原片,进行新的艺术创造。
四是商业价值原则,即译者要充分把握译语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创造出译语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影标题,引起其心理认同,激发审美愉悦而产生观看欲望[2]。
据了解,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目前各自独立进行英文电影片名的中文翻译工作,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虽然翻译界有普遍认可的既定翻译标准,但由于三地区文化背景、历史沉淀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同一部英文片名的中文译名在三地常常天差地远、各具风格。
笔者从互联网上搜集整理了近年来英美大片在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的不同译名,并进行对比分析。
笔者从实例出发,分别论述了三地对电影片名翻译标准的理解与侧重,翻译策略的不同运用以及各自的利弊得失。
二、三地区对电影片名翻译标准的不同理解与侧重在我国大陆地区,电影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是影响国民价值取向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电影片名的翻译除了考虑其商业价值外,更注重的是实现其信息价值与文化价值,同时兼顾审美价值。
综观我国百余年的翻译历史,不管是严复老先生的“信、达、雅”,还是鲁迅先生提倡的“宁信不顺”,其共同基础都是忠实于原文。
深受此标准影响的中国大陆的翻译家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尽可能忠实地反映原片的信息内容,准确地传递原片承载的文化,带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香港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商业气氛浓厚,其文化有中西合璧、灵活贯通的特点,翻译思想较为活跃。
香港的电影业已经发展为一项成熟的娱乐产业,绝大多数观众看电影就是为了娱乐消遣、追求刺激,满足视觉和听觉的需要,而非受教育或提高品位。
这也是香港武侠片、警匪片以及无厘头电影大行其道的原因。
因此此地区电影片名的翻译也就投观众之所好,多将其做同化的处理来迎合观众的口味,以实现商业价值为终极目的。
台湾地区电影片名的翻译与香港地区有着相似之处,同是处于高消费地区,同是受到商业浪潮的猛烈冲击,再加上本土思想言论的开放,外国电影到了台湾经常被“改头换面”,很多时候给人以“触目惊心”的感觉,属于典型的“眼球经济”,因而往往出现译名难复原电影本来面貌的情况。
三、三地区对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的不同运用我国大陆地区忠实于原文的标准必然要求片名能直译时尽可能直译,因为其最大优点是既保留了原片名的“原汁原味”“原风原貌”,又求得片名和影片的统一美。
若直译能很好地传达原片名信息,又能保持与原片内容的完美统一,这当然是影片译名所追求的最佳境地(如表1所列)。
表1 大陆直译片名vs.港台编译片名原英文片名大陆译名香港译名台湾译名The Gladiator角斗士帝国骄雄神鬼战士T he M umm y木乃伊盗墓迷城神鬼传奇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加勒比海盗魔盗王神鬼奇航The Patriot爱国者孤军雄心决战时刻The Pianist钢琴家钢琴战曲战地琴人Brave Heart勇敢的心英雄本色惊世未了缘Saving Private Ryan拯救大兵瑞恩雷霆救兵抢救雷恩大兵Independen ce Day独立日天煞地球反击战ID4星际终结者Original Sin原罪激情伴侣枕边陷阱T he English Patient英国病人英伦情人别问我是谁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陆电影片名翻译方法多取直译,影片译名较为传统、保守,但又不失严谨、慎重。
这种直译简单明了,既传达了电影的内容,又保留了电影的异国情调,为观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然而直译法存在的缺陷也不容忽视———直译较为死板,缺乏灵活性,可能使译语观众领略不到电影的艺术特色和吸引力。
例如好莱坞经典影片Pretty Woman ,此影片讲述的是茱莉娅·罗伯茨主演的应召女郎和李察·基尔扮演的高层白领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
大陆直译为《漂亮女人》本无可厚非,基本意思表达正确,可与香港译本《风月俏佳人》一对比,差别就显现出来。
大陆的翻译过于僵化,而香港译文则耐人寻味:“风月”暗示了女主人公的职业,“俏佳人”既是对女一号的誉美,更是对那段姻缘的赞颂,相当不俗。
至于台湾版本《麻雀变凤凰》,看过影片的人都知道它是指女主角由风尘女子最后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可是没看过的人多半会以为是安徒生童话,有使观众对影片造成错误期待之嫌。
此外好莱坞喜剧影星金·凯瑞主演的电影M ask 是一部充满荒诞色彩的喜剧影片。
大陆译名为《面具》,这一翻译虽中规中矩,但可能使观众认为这是一部严肃的社会伦理片,相比之下,香港译名《变相怪杰》充分体现了影片的风格和内容,自然也就更胜一筹了。
当然对于一些抽象或引发歧义的电影名称,大陆译者也会选用直译意译结合,或音译意译结合的方式。
例如经典老片Waterloo Bridge ,为了避免直译成《滑铁卢桥》而引起歧义,译者保留了原片名中的“桥”(Bridge ),又考虑到原片内容是爱情悲剧,加上“魂断”两个字。
《魂断蓝桥》这一凄美而富有诗意的中文译名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另外,Fo rrest Gump 就采用了音译意译结合的方法,被传神地译为《阿甘正传》,而不是直接音译为《福雷斯特·甘普》。
译名借用鲁迅的《阿Q 正传》点出这部电影是人物传记题材,“甘”又照顾了原片名,点出主人公的姓氏[3]。
当译名过于抽象,译者预测译语观众在理解时确实存在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也会采用完全的意译或是编译的方法。
例如Kate and Leo po ld 翻译成《隔世情缘》而非《凯特与莱尔波得》;Cast Aw ay 翻译成《荒岛余生》而非《漂流者》。
与大陆相比,港台的电影片名翻译更多采用编译的方式。
香港译者通常不会采取直译的方式,而是凭借较强的创新性,对原作进行必要的再加工和再创作。
电影名称属于诉求性的广告文体。
香港浸会大学周兆祥博士认为:“广告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销,增加客户的利润。
所以谁管得着翻译出来的标语文稿跟原文关系是否理想?历代广告中译得最脍炙人口并令客户满意的广告,都不是什么`忠于原文'的作品。
”[4]因此,香港地区的译名在表述上往往采用同化的处理方式,使其带有区域性语言的特征,常常使用一些诸如“雷霆”“魔鬼”“战警”“情陷”“致命”“激情”等吸引人眼球的字眼,以满足本土观众寻求娱乐刺激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