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增强抵抗力艾灸按摩
- 格式:docx
- 大小:36.25 KB
- 文档页数:10
小雪节气的传统按摩与身体保健技巧小雪节气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1月22日左右。
这一时期,天气逐渐变冷,气温开始下降,人们也要加强身体保健,以适应寒冷的冬季。
传统按摩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它结合了人体的经络和穴位理论,能够调理身体、改善健康。
在小雪节气中,使用传统按摩技巧来保健自己,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做法。
本文将介绍小雪节气的传统按摩与身体保健技巧,帮助读者了解并运用这些方法。
一、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理论中的手法,通过按压经络和穴位来调和气血,改善气血循环,从而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抵抗力。
在小雪节气中,推拿按摩可用于舒缓肌肉酸痛、增加体温、改善睡眠等方面。
1. 摩腹摩腹是一种常见的推拿按摩手法,可以促进腹部血液循环,缓解胃部不适,增加体内能量。
具体方法是:用双手的掌根部分轻轻按摩腹部,顺时针方向进行,每次约5-10分钟。
2. 按揉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部,是一个重要的能量聚集点。
按摩太冲穴可以帮助体内阳气的运行,增加体温。
按摩时,将拇指置于脚心底,用适量力度按揉太冲穴,每个穴位按摩1-2分钟。
二、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燃烧艾草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以达到调理身体健康的目的。
在小雪节气中,艾灸疗法可以帮助身体保暖、温阳,增强免疫力。
1. 艾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部分,是一个重要的养生穴位。
用艾灸方法刺激足三里穴可以温暖整个身体,增强体内阳气。
使用艾绒捆绑好,点燃一头,将其悬于足三里穴上,稍加旋转以传导温热。
每次艾灸15-20分钟即可。
2. 艾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肚脐中央,是一个重要的调理气血的穴位。
艾灸关元穴可以补充体内阳气,促进气血循环。
使用艾绒捆绑好,点燃一头,将其悬于关元穴上方,轻轻按压让温热透入穴位,每次艾灸15-20分钟即可。
三、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一种利用负压原理刺激皮肤和肌肉的方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消除湿寒等不适。
艾灸的原理和应用有哪些艾灸是一种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健康保健和疾病治疗。
它的原理是利用艾草的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草药的作用,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以达到调理身体和疾病治疗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艾灸的原理和应用。
艾灸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热力作用:艾灸产生的热量可以刺激皮肤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同时,热力还可以放松肌肉和舒缓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2. 艾草的作用:艾草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如挥发油、甾醇、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抗菌、抗炎、止血、镇痛等作用。
这些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艾灸渗透入皮肤和经络,调理人体的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和调整阴阳平衡。
3. 经络调理: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经络是能量和信息的传导通道,与器官、组织、系统密切相关。
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理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促进身体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
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个体情况,艾灸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1. 健康保健: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艾灸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调节情绪,舒缓疲劳和压力,提升身体健康水平。
2. 疼痛治疗:艾灸可以通过舒缓肌肉,改善循环,缓解疼痛。
常见的应用包括颈肩痛、腰腿痛、关节炎、痛经等。
特别是对于慢性疼痛的患者,艾灸可以作为一种非药物、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
3. 内科调理:艾灸可以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内脏疾病。
例如,艾灸可以缓解胃肠功能紊乱、呼吸道感染、慢性气管炎等。
4. 妇科疾病:艾灸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
它可以调理月经不调、痛经、经期不适等问题。
同时,艾灸还可以促进子宫收缩,促进恶露的排出,促进产后恢复。
5. 神经系统疾病:艾灸可以平衡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缓解神经紧张、焦虑、失眠等症状。
艾灸还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血液供应和代谢,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总之,艾灸凭借其独特的疗效和效果受到广大中医爱好者和患者的喜爱。
艾灸手三里的作用功能主治1. 艾灸的基本概念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将热量传递到人体特定穴位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艾灸手三里是指在手臂的三里穴位进行艾灸,具有多种作用功能和主治。
2. 手三里穴位的位置手三里穴位位于手臂外侧,当手臂弯曲时,位于肘部外侧,阳侧。
具体位置为:肘横纹上,肘横纹外侧,肘尖下1寸,桡侧半寸。
3. 艾灸手三里的作用功能主治艾灸手三里穴位具有多种作用功能和主治,下面列举了其中一些常见的作用功能主治:•活血通络:艾灸手三里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气血流通,从而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
可以用于治疗手指关节疼痛、手臂疼痛等症状。
•祛风除湿:手三里穴位是祛风除湿的关键穴位之一。
通过艾灸手三里可以排除人体内的湿气,缓解湿气引起的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健脾益胃:手三里穴位与脾胃有密切关系,通过艾灸可以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调理内分泌:手三里穴位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艾灸手三里可以调理内分泌功能,有助于调节女性月经周期、缓解经前期综合征等妇科问题。
•增强免疫力:艾灸手三里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对于经常感冒、容易疲劳的人群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舒缓情绪:手三里穴位与情绪有关,通过艾灸手三里可以舒缓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美容养颜:艾灸手三里可以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加营养供给,有助于美容养颜,减少皱纹、改善肤色暗沉等问题。
•辅助治疗疾病:艾灸手三里可以作为辅助治疗一些疾病的方法,如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疾病,可以通过调理手三里穴位来辅助治疗。
4. 艾灸手三里注意事项在进行艾灸手三里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艾草:艾灸需要选择质量好、无杂质的艾草进行燃烧。
可以选用贮藏良好的洁净艾绒或压制艾条。
•控制时间:艾灸手三里的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但不宜超过30分钟。
切忌过长时间的艾灸,以免引起过度灼伤。
艾灸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艾灸是中医养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燃烧艾叶产生温热作用,刺激人体穴位,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养生,艾灸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本文将介绍艾灸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
一、艾灸的作用原理艾灸的作用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艾叶燃烧产生的温热作用可以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其次,艾灸还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艾灸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1.防病治病艾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在养生保健中,艾灸可以帮助人们预防疾病,提高身体素质。
艾灸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2.缓解疼痛艾灸可以缓解多种疼痛,如头痛、胃痛、痛经等。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活血止痛,对于一些慢性疼痛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同时,艾灸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有助于消除疲劳,缓解压力。
3.改善睡眠艾灸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等问题。
艾灸可以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对于一些因睡眠问题引起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艾灸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增强免疫力艾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
经常艾灸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生病的机会。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哮喘、高血压等,艾灸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5.美容养颜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有助于消除疲劳,改善皮肤状态。
经常艾灸可以减少皮肤暗沉、色斑等问题,使皮肤变得更加光滑细腻。
同时,艾灸还可以促进身体排毒,有助于减肥瘦身。
三、如何正确进行艾灸1.选择合适的穴位和经络在选择艾灸的穴位和经络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选择。
一般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穴位和经络,如足三里、关元穴、气海穴等。
同时,要根据季节、气候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穴位和经络。
艾灸----延年益寿四⼤保健⽳位(附⽳位图)古⼈云“家有三年艾,医⽣不⽤来”,说的就是使⽤艾灸进⾏家庭⾃我调治。
灸法四季皆可,尤以冬季为宜。
《孟⼦》中曾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孔⼦也说过“⽆病⾃灸”的话,可见艾灸这种保健⽅法⾄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了。
《宋史》⾥还记载着⼀则故事:宋太宗赵光义病了,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来看望并亲⾃为其艾灸,可见艾灸在当时已经是很普遍的防病治病⽅法。
艾灸法——绿⾊养⽣疗法艾灸法,就是借助艾草燃烧时发出的药⼒和红外线温热刺激,来熏灼特定的⽳位,以达到治病防病、养⽣保健的⽬的。
中医理论认为,艾灸能补⽓助阳、温益脾肾,使⼈体元⽓充⾜,精⼒旺盛,抗衰延年。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灸相关⽳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机体的免疫⼒,还能够增加红细胞、⽩细胞的数量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
如果长期施灸保健⽳位,就能够达到调合阴阳,健脾合胃,固本培元,补中益⽓,强壮全⾝,祛病延年的效果。
三⼗⽽⽴要艾灸艾灸养⽣,对于30岁以上的⼈尤为重要。
王焘在《外台密要》中说“凡⼈年三⼗以上若不灸三⾥,令⼈⽓上眼暗,阳⽓逐渐衰弱,所以三⾥下⽓也。
”就是说,30岁以上的⼈阳⽓逐渐衰弱,灸⾜三⾥⽳可补⽓壮阳,不然会出现⽓短、两眼昏花等现象。
常年坚持,必获殊益。
养⽣保健灸哪⾥灸疗,⼈体有⼏百个⽳位,怎样拿捏准确?⼀般⼈能做到么?再多的⽳位,总有关键的⼏个紧系全⾝,关乎性命。
关元、命门、⾜三⾥、中脘是⼈体四⼤养⽣要⽳。
利⽤纯阳艾⽕长期温灸四⼤养⽣要⽳,具有补益肾⽓,健脾和胃,促进脾。
肾运化的作⽤。
扶养⼀⾝正⽓,使正⽓不绝,脾⼟肥沃,肾⽔充盈。
⼟沃、⽔盈、⽓⾜便能⽣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然会健康长寿了。
1.关元⽳⼜名丹⽥,任脉之⽳,在脐下三⼨处。
关元⽳是⼈体重要补⽳之⼀。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便频数、尿浊尿⾎等泌尿⽣殖系统疾病:⽉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浮肿、中风脱证、⼀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艾灸的作用与功效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用于调理身体、促进健康。
它的作用和功效在人们长期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并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康复保健以及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以下是关于艾灸的作用和功效的详细介绍。
1. 温通经络:艾灸能温热经络,通过将艾叶直接放在皮肤上进行灸热,使得皮肤毛孔张开,经络得以舒展。
艾灸能够帮助通经活络,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增加机体抵抗力。
2. 疏通经脉:艾灸温热的功效可以温通经脉,疏通气血。
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引起的疼痛症状,如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艾灸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消除淤血瘀滞,缓解疼痛,改善疾病症状。
3. 驱寒保暖:艾灸可以温暖体内,驱散寒气。
由于艾灸所产生的热能直接作用于皮肤,可以提高局部的温度,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尤其对于寒症、寒湿等体质的人群来说,艾灸能够有效缓解寒冷的不适感。
4. 提神健脑:艾灸不仅可以调理身体,还可以提神醒脑,提高大脑的活力。
在古代,艾灸被用于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当艾叶祛寒驱湿的热力经过皮肤直接作用于神经网络系统,可以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增加脑细胞的供氧量,提高大脑功能。
5. 健脾益肾:艾灸对于脾胃和肾脏有着良好的调理作用。
中医认为,艾灸能够补气养血,调理脾胃,增加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同时,艾灸还可以温补肾阳,促进肾脏功能,提高体质。
6. 减轻疼痛:艾灸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通过艾灸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和关节的疼痛。
尤其对于一些慢性病引起的疼痛,如颈椎病、关节炎等,艾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总之,艾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具有多种作用和功效。
它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改善气血循环,还可以缓解疼痛,调理脏腑,提高免疫力。
但是,在使用艾灸时需要注意健康状态,遵循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十大养生穴详细介绍艾灸安全可靠,是养生保健比较好的方法。
那么有哪些穴位适用于艾灸养生呢?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10大保健养生必知穴位:艾灸养生穴:1.足三里-延年益寿穴【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外缘一横指。
【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衰老、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主治】: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肝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膀胱炎、遗尿、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盆腔炎、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癫痫、眼疾、口腔疾病、耳鸣、耳聋等。
【艾灸疗法】温和灸:每次10到15分钟,以局部温热红晕为度,前三天每日灸,后可隔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
直接灸:在穴位涂抹凡士林,避免艾柱滚落,艾炷燃近皮肤或有灼痛感时移去,继续试第二壮,每次灸5-7壮,每日1-2次。
艾灸养生穴:2.神阙-补中益气穴【定位】: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功能】:固本培元、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
【主治】: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昏厥、下痢、便秘、小便不利、失禁、淋证、不孕、身体虚弱等。
【艾灸疗法】温和灸:艾条点燃后对准神阙,以皮肤感到温热舒适能耐受为度,灸10到15分钟。
隔盐灸:将食盐放入脐中,填平脐孔,把艾柱放置在盐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有灼痛感或艾炷燃尽时立即更换艾炷,避免烫伤。
每次灸5-7壮,每日1-2次。
艾灸养生穴:3.关元-培肾固本穴【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处。
【功能】: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的功效。
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能壮一身之气。
【主治】: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外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艾灸疗法】温和灸:距皮肤3-5cm处施灸,感到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
艾灸的原理和作用艾灸,又称艾炙、艾炷,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它通过燃烧艾草或者将艾草置于特定部位进行熏灼,从而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艾灸的原理和作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艾灸的原理和作用。
首先,艾灸的原理是基于中医学的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经络穴位,通过经络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艾灸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和药效,通过热量和药效的作用,可以刺激经络穴位,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效果。
其次,艾灸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艾灸可以温经散寒。
在中医理论中,寒邪是导致人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艾灸的热量可以温暖经络,驱散体内的寒邪,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寒症的作用。
其次,艾灸可以活血通络。
艾灸的热量和药效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经络的畅通,从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再次,艾灸可以调整脏腑功能。
中医认为,脏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艾灸可以通过热量和药效的作用,调节脏腑功能,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最后,艾灸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艾灸的热量和药效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提高人体的抵抗疾病的能力。
总之,艾灸的原理和作用是基于中医理论,通过热量和药效的作用,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效果。
因此,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保健养生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充分了解艾灸的原理和作用,正确使用艾灸这一古老的中医疗法,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艾灸三昧真火作用是什么艾灸三昧真火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燃烧艾条,产生热量和药物成分,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艾灸三昧真火作用广泛,可以用于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缓解疼痛等多种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艾灸三昧真火的作用及其在中医疗法中的应用。
艾灸三昧真火的作用。
1. 温经散寒,艾灸三昧真火可以温暖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散寒驱寒。
在寒冷的季节或者身体受寒引起的症状,如关节疼痛、肌肉僵硬等,艾灸三昧真火可以起到很好的温经散寒作用。
2. 活血化瘀,艾灸三昧真火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消除体内淤血,减轻疼痛。
尤其对于一些慢性病、疼痛症状,如月经不调、痛经、痛风、关节炎等,艾灸三昧真火的活血化瘀作用尤为明显。
3. 补虚扶阳,艾灸三昧真火可以通过温热的作用,补益阳气,增强体内阳气的活力。
对于体质虚弱、阳气不足的人群,艾灸三昧真火可以起到补虚扶阳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4. 调理脏腑,艾灸三昧真火可以通过温热的作用,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内脏功能。
对于一些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的人群,艾灸三昧真火可以帮助调理脏腑,改善消化问题。
艾灸三昧真火在中医疗法中的应用。
1. 针灸治疗,艾灸三昧真火是中医疗法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常常与针灸结合使用,共同治疗各种疾病。
在针灸治疗中,艾灸三昧真火可以起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加强治疗效果。
2. 理疗保健,艾灸三昧真火也常用于中医理疗保健中,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施行艾灸三昧真火,达到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目的。
尤其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等时期,艾灸三昧真火可以帮助身体适应环境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3. 中医养生,艾灸三昧真火也是中医养生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定期施行艾灸三昧真火,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预防疾病。
尤其对于一些虚寒体质、易感冒的人群,艾灸三昧真火可以帮助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
总之,艾灸三昧真火作用广泛,可以用于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缓解疼痛等多种症状。
鼻炎,哮喘,过敏性皮炎我09年10月开始,按照您的博客内容开始给我10岁儿子艾灸。
他从小有过敏性鼻炎和轻微哮喘,我一年365天,天天给他灸大椎、肺俞、身柱、神阙、足三里、偶尔迎香、印堂、太阳穴(每天灸这些穴位要一个半小时),。
在艾灸前,他的症状非常严重,每个星期要到龙华医院去看病(配中药),医生说只能控制,去病根比较困难。
现在,灸了2年,哮喘已经没了,只是感冒时有些咳嗽。
过敏性鼻炎比以前好多了,晚上呼吸轻了。
现在只有感冒时灸一下,平时偶尔灸。
我先生在大椎处有过敏性皮炎(是医生说的)又红又痒,涂艾洛松只能控制,不涂反弹很厉害。
09年他查出有浸润性脂肪肝,他一方面不相信艾灸,另一方面怕麻烦,我就每天让他灸神阙、关元,用艾灸盒,其他地方都没灸。
今年体检脂肪肝没了,连大椎处的皮炎也不红不痒了(09年到11年没用过任何药膏)。
可能他体质比较适应艾灸,几个穴位就有那么大的收获。
艾灸很适合每个人,要有耐心,会看到效果的。
您够棒的,给孩子坚持艾灸2年,这对于一般的家长很难做到。
艾灸只要您坚持下来,一定会看到疗效的。
可是很多人急于想看到疗效,短期内返病迹象还比较猖獗,这个时候,打退堂鼓的就很多了,有些人治疗疾病,短期内没有效果,就会认为这种方法不好而放弃了治疗,往往遇到这样的病人,我真的感觉很遗憾。
谈到这里我要说,对于慢性病,坚持治疗非常关键。
越是犯病严重,说明体内的斗争就越激烈。
当我们给身体用艾灸补充一点元气的时候,体内的病邪必会反抗,它唯恐自己占领的基地丢失,那么有斗争是很正常的,没有哪个慢性病在治疗的时候,没有反复就会痊愈的,每次灸后的一次反复,元气都会多一点点,病邪都会少一点点。
如果在此期间,没有外界的助威,就不会感冒。
如果在此期间,外界的病毒很猖獗,有一次感冒发生,就等于病邪又一次的反攻机会,他们常常会联手共同作战。
我们坚持艾灸,就是不给它反攻的机会,一点点地把病邪从体内挤跑。
您先生的过敏性皮炎,慢性脂肪肝。
虽然没有看到您说在患处艾灸,但是您灸的都是扶正穴位,就证明机体的元气充足了,疾病就减少了。
有这么一句话叫做“正气存,邪不可干”就是身体内正气足了,病邪即使想久留,机体内没有它逗留的场所了。
所以往往我们身体有病,第一时间扶正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当您有病的时候,如果疾病太多,感觉没有突破口,那么您一定要先从扶正治疗开始,也许在治疗的过程中会有凸显,这个时候,这个凸显就是我们要着重治疗的重点。
各个击破,慢慢清除,逐渐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我儿子,现在33个月了,从出生就有那个鞘膜积液,我同学是做养生馆的,去年她们店里就开始了艾灸养生,她们店里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就建议我给我儿子也艾灸试试,之前因为是冬天,烟呛得得厉害,到了今年五月份,我看到了您的博客,正巧发现了有位朋友留言也是关于鞘膜积液的,我就按照您的指导,给我儿子开始操作了,我发现孩子鞘膜积液有了变化,好像小了不少。
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阿姨,真的谢谢你,因为有了您的无私奉献,让多少人受益终生!我向您汇报下我的艾灸过程,有什么不对的,希望您给指正一下(我儿子是左侧积液)5月20日,下午4点30开始,小腹部10分钟,三阴交10分钟,涌泉穴8分钟5月21日,下午3点30份开始,小腹部15分钟,三阴交15分钟,涌泉穴10分钟,会阴10分钟5月22日,下午2点钟开始,小腹部15分钟,三阴交15分钟,涌泉穴8分钟,会阴10分钟5月23日,下午2点30开始,小腹部10分钟,三阴交5分钟(直接灸),涌泉穴3分钟(直接灸)5月24日,下午2点20开始,小腹部15分钟,三阴交15分钟,涌泉穴5分钟5月25日,下午3点开始,因为直接灸烟太浓把孩子弄醒了,小腹5分钟,三阴交3分钟(直接灸)涌泉穴3分钟(直接灸)5月26日,下午2点45开始,小腹15分钟,三阴交3分钟(直接灸)+温和灸5分钟,涌泉穴2分钟(直接灸)+温和灸5分钟5月27日,下午4点开始,小腹15分钟,三阴交8分钟(直接灸)涌泉穴5分钟,会阴10分钟5月28日,下午3点05开始,小腹20分钟,会阴15分钟,三阴交10分钟(直接灸)涌泉穴10分钟(直接灸)5月29日,下午3点15开始,小腹20分钟,会阴15分钟,三阴交10分钟(直接灸)涌泉穴10份阿姨,您帮我看看,我已经连续灸了10天了,需不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孩子最近嘴唇充血,发干,我需要做点什么了?希望阿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我看看,没有写直接灸的就是用随身灸!谢谢阿姨!由于每天留言的人特别多,前几天我也看到了一个网友的留言,说用艾灸已经使孩子的鞘膜积液好转了很多,缩小了很多。
由于每天问病的人多,我自己有些忙不过来,所以就没有把这个留言复制下来,等再找的时候,由于太多的留言,又记不得是哪天的留言,我的时间有限,没有时间查找,今天刚好看到这个家长的留言,而且他写的治疗很详细,我就复制下来,给更多的患有这类疾病的网友治疗上的借鉴。
同时我还要告诉大家,艾灸治疗会有效果的,但是艾灸治疗是缓慢的,你不能因为3-5天的艾灸治疗没有看到效果,就否认艾灸的疗效。
我们看到了这个家长很认真地,给孩子坚持艾灸了一个疗程(10天)的治疗全过程。
如果您的宝宝也有鞘膜积液(疝气),你也可以参考这种方法来治疗。
艾灸取穴:小腹部位,三阴交,涌泉穴,患处,会阴穴。
艾灸时间:根据孩子的年龄,适应程度,时间可以逐渐由少到多,开始艾灸的时候10分钟开始,随着适应的程度,逐渐延长艾灸的时间。
同时也希望逐渐加大艾灸的热度,这些都很重要。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家长提到的温和灸和直接灸的含义,我来解释一下。
她所说的直接灸:就是直接手持艾条,给宝宝熏灸。
而她所说的温和灸,就是使用随身灸来艾灸的。
在随身灸里面放一段金艾柱,然后放在应该给孩子施灸的部位,自己看好时间,一般这段金艾柱,用毛巾手绢包好后,大约可以燃烧40分钟,这40分钟你不能够都放在孩子的一个部位,做到移动艾灸,够时间后,就换一个位置艾灸。
这是一个非常细心的家长,她每天给孩子艾灸的时间,大约在下午的2-4点多之间,我们看到了他在给孩子艾灸的时候,做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刚开始艾灸10分钟,到后来每穴艾灸15-20分钟。
用艾灸给孩子治疗鞘膜积液或疝气,孩子会很舒服,没有副作用,几日内就会看到很好的疗效。
要知道,鞘膜积液也是寒湿和气滞血瘀导致的疾病,在艾灸和温热的作用下,可以祛寒湿,除瘀滞,会快速促使疝内容物自然回缩还原;增强腹壁、腹膜组织弹性和强度,杜绝疝内容物反复突出,用艾灸的温热和药气的作用下起到了温阳散寒,理气生机的功效,治疗干净彻底。
出艾灸外,你可以每天给孩子揉肚子,手法要轻,每天一到两次。
这样即对孩子的康复有力,也同时促进了母子之间的交流。
方法:叫孩子平躺,双手搓热,手掌向下,平放在宝宝脐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
这不仅可以加快宝宝肠道蠕动进而促进排便,并且有助于消化。
每天1-2次,每次100下。
这叫补气。
你每天给宝宝掐脊,也是提高孩子整体的免疫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给小儿推脊可以升阳,提高免疫力。
手法应以轻快柔和为主。
捏脊法;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
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算作捏脊一遍。
每天3-5遍。
这些方法都是绿色疗法,综合起来治疗会更有效果。
什么事都不能心急,一次两次可能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一定不能气馁,治疗疾病就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千万不要着急,尤其是艾灸,这是个慢性的过程。
我曾经指导很多家长用此方法,坚持下来的都有疗效。
希望你们常常把给宝宝治疗的体会与我交流。
除了艾灸以外,有一个网友给我一个处方,说这个处方他们的孩子服用后效果很好,今天我也拿来与大家分享。
泽泻10g,白术9g,茯苓12g,猪苓12g,川楝子12g,桂枝6g,小茴香6g此方吃了12付的时候,明显看到积液已经消除很多,后来继续服用6付,现已基本消除,两边对等大小。
这是一个网友提供的。
还有一个网友提高了一个处方,我觉得比较安全的处方,也提供给大家:薏仁米80克,桔子核8粒,小茴香3克,煮水喝,这个方剂比较安全,不妨试试,可以双管齐下,这样的治疗效果会有叠加作用。
使用艾灸,按摩,柔肤等多种方式,宝宝的上火症状会慢慢降下来的。
第二个疗程,可以歇息2-3天后,在继续。
希望你的宝宝尽快痊愈,来这里跟帖吧,随时报告你宝宝治疗疾病的进展,给类似疾病的宝宝治疗上的借鉴。
单阿姨,您好,因为小孩被确诊为哮喘,还有鼻炎的缘故,整日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一直看您的博客,艾灸过一段时间,返病比较严重,大概坚持两个多月吧,之后没坚持下来。
我小孩四周岁零四个月。
在您店里买了三九贴,于一九前四天给他贴了第一次,三个小时之后摘下来,贴敷部位脱皮,边缘些许小泡。
贴敷部位比较多,大椎,定喘、风门、肺俞、膏俞、身柱、天突、膻中、关元、尺泽、足三里,我想我是太急躁了!一九当天继续做,穴位差不多同上,大椎,定喘、风门、肺俞、膏俞、身柱、天突、膻中、关元、因为刚脱掉的皮,刚贴上的时候孩子就难受的要命,可我还是狠心的给他继续做了一个小时,当天晚上起了很大的泡,因为我没有提高警惕,所以被孩子抓破很多,孩子疼的受不了,三天左右基本没吃东西,没睡觉,一般时候都让抱着,疼的受不了就推开我,张着胳膊在沙发上边跳边喊疼死了。
四五天之后疼痛减轻。
二九前一天晚上刚脱皮,孩子也不肯,犹犹豫豫的就没继续做,可是贴完第二次三九贴后孩子一直咳嗽,因为皮抓破之后孩子没有办法穿衣服,虽然家里温度很高,但是好几天脱光光的什么都不能穿,我以为着凉了,所以又开始以前情况,咳嗽个没完。
晚上临睡前,午夜12点左右,早晨刚起床时咳嗽的非常厉害,一般会吐,把吃下去的饭全吐出来,还有三次吐出大口泡泡痰,而之前他咳嗽一般是干咳,会吐饭但是基本没痰。
还有一个症状就是眼屎超多,白天及时擦掉,可晚上睡一宿,早上醒来眼睛基本被糊住。
现在症状减轻很多,基本恢复。
昨天又是三九了,本来一直挣扎着要不要做,可是看他临睡前咳嗽的痛苦样子,我又狠心给他做了一次三九贴,还好孩子听话,一边哭一边帮我撕胶布,大椎,定喘、风门、肺俞、膏俞、身柱、天突、膻中、关元、尺泽、足三里、这次他贴上之后没反应,大概50分钟后揭下来。
到凌晨2点时孩子疼醒了,在也睡不着,我帮他抹了烫伤膏,一直陪他看电视到7点,之后又跑过来查相关资料,看看这段时间给孩子吃什么东西比较好。
阿姨,前一次泡破很多,出了很多的水,没破的地方鼓鼓的,我想用输液的针扎一下放点水出来,可是孩子吓的死活不让,哎!真有点犯愁,这次之后的几天怎么过!最近评论了:三九天贴敷看来你太着急了,欲速则不达。
我建议孩子三伏贴最长时间贴敷30-40分钟,一般初次贴敷20分钟。
你贴的时间长就会有多发水泡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