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峰:花影
- 格式:docx
- 大小:11.67 KB
- 文档页数:2
冯雪峰诗歌中爱的情愫——再读冯雪峰的诗歌《山里的小诗》“鸟儿出山去的时候,我以一片花瓣放在它嘴里,告诉那住在谷口的女郎,说山里的花已开了。
”初读冯雪峰的这首《山里的小诗》时,尚处在懵懂时代,诗歌中的清新洒脱的意象,还有那住在谷口的女郎,给我青涩的年龄和躁动的青春留下了许多美好和向往。
物换星移,岁月如歌,而今已过不惑之年的我,重新捧读这首小诗,细细品味,如啜香茗,如沐春风,令人神怡!“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王国维《人间词话》)冯雪峰不愧文学巨擘,他用如椽之笔,细腻情感,超凡想象,将鸟儿、花瓣、女郎等意象巧妙的糅合在一起,使人人心中有,但却笔下无的情愫和盘托出,跃然纸上,呈现在读者面前,读来耳目一新,爱不释手。
达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效。
这比当下某些流行歌词的拙劣创作甚或是个别演唱者在舞台上忸怩作态,歇斯底里,搔首弄姿,哗众取宠的低俗表演,含蓄、高雅了许多!整首诗歌仅仅四句,但字字珠玑,掷地有声,颗颗碰触在读者心中,引起阵阵回响,令人遐思,耐人咀嚼,韵味无穷。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青鸟曾经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信使,它心甘情愿充当信使,传达情人间思恋之情。
既然传说中的青鸟遥不可及,那就让谷口的鸟儿代劳吧!让它给心仪的姑娘捎去什么呢?“怕问君心何处是,多情无语寄阿谁?”思虑再三,还是让鸟喙衔花,让它殷勤的告诉谷口的女郎山里的花已经开了。
鲜花是他们的定情物,还是睹花思人?由此联想到那花般姣好的芳容,青春气息散发出的馨香?是来赴约,叙说别后相思,还是欢聚议定婚期?这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鸟儿、鲜花被赋予了人的情感,想象丰富,气息浓郁,清新自然,充满浪漫色彩,实属现代诗歌史上一篇力作。
冯雪峰:花影
冯雪峰:花影
憔悴的花影倒入湖里,
水是忧闷不过了;
鱼们稍一跳动,
伊的心便破碎了。
被拒绝者底墓歌
他死了,人把他葬在山里,
连他底幽恨葬在一起。
小山底脚下,靠着衰林,
是他底坟儿,低低的。
他底爱情未曾死;
也有春风在墓头吹来荡去。
只是那无情的樵女们
清丽的歌声,却总隔着林儿的。
将有一天,他以未死的爱情,
在墓上开放烂漫的花;
春风吹送出迷人的幽香,
他不能忘情的姑娘会重新诱上。
等她姗姗地步来撷花的时候,
花刺儿已把她底裙裳钩住了。
呵,他将钩住不放,
等她业已懊恼了。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冯雪峰的诗歌冯雪峰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作家和文化评论家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下面是对冯雪峰的诗歌进行的相关参考内容的描述,来展示他的作品特点和艺术魅力。
冯雪峰的诗歌以内涵丰富、富有哲理而著称。
他的作品往往并不简单地陈述事物,而是以一种象征性的语言风格,通过隐喻和比喻来传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诗歌常常探讨人的内心世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现象的种种问题。
他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精湛的文字表达,将抽象的概念和情感变得具体而又鲜活。
冯雪峰的诗歌主题广泛而深刻。
他的作品不仅涉及到个体的内心体验,还包括对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广泛领域的思考与观察。
他的诗歌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在文化与传统之间进行着对话。
他对于现代人的焦虑、困惑和迷失有着深入的洞察,通过诗歌将这些问题加以表达和思考。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引发读者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冯雪峰的诗歌语言优美、精炼。
他多用诗情画意的线条和充满节奏感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使得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美感。
他玩味词汇,对词语的选择和排列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使得每个字句都有着深刻的内涵与意义。
他善于运用比喻和暗喻,使得诗歌在抽象的层面上具有丰富的意义,并给人以强烈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冯雪峰的诗歌既有古风又有现代感。
他常常运用古体诗的形式与手法,融合现代意识和语言,使得诗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张力。
他的作品在形式上引领了一种新的潮流,使得传统与现代之间形成了一种对话与碰撞。
总的来说,冯雪峰的诗歌以其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和语言优美而备受赞誉。
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文化反思,通过对个体内心和社会问题的探讨,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他的诗歌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诗歌在当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孔乙己》集体备课专题导语《孔乙己》这篇小说选在上海教材九年级上册,在备课时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鲁迅先生的小说有很多讲点和思考点。
比如说教学资料的占有问题。
我们再备课过程中,需要对鲁迅创作这篇小说的相关情况有较详细地了解,要能知道鲁迅创作的一贯追求——从塑造的人物身上,看到旧中国社会的某一类人的生命状态和他们的思想状态;要能领会鲁迅作品的语言风格;要能在各大家的解读过程中,有自己的教学解读,等等。
这些问题,是我们再备课过程中要能形成思考的。
同时,作为经典的文学作品的备课,我们提倡备课形式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集大家之所见,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前提下,再形成教学设计。
我们也看到今天在讲授《孔乙己》的时候,由于一些老师缺少交流,缺少自己对教材挖掘和相关资料的占有,课堂讲授停留在人云亦云层面上,这些也是我们在备课过程中要形成思考的。
我们推出的这次集体备课形式,希望能对你或你们的备课产生影响。
鲁迅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鲁迅的学生孙伏园,在《鲁迅先生二三事》中记叙:“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按:指《呐喊》)中,哪一篇最好。
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译了外国文。
”是的,有些意外,不是《狂人日记》《阿Q正传》,也不是《药》和《祝福》,倒也在情理之中。
《孔乙己》创作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距离他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近1年。
就自身年龄来说,鲁迅白话文小说创作的时间颇晚,然而,一写就是大家之作,这得益于他前期在文学及其他知识上的积累。
如果说,《狂人日记》在创作上还不够成熟,那么《孔乙己》就完全是一篇成熟的作品了。
正如鲁迅自己说的: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明显,有大家风度。
落脚点在“大家风度”上,这却是“最欢喜”的原因,言下之意是不是说,鲁迅其他的小说就没有大家风度了呢?难道鲁迅自谦如此?!当然,个人如此说,只是一种意淫,就只一个“大家风度”,每个人对它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就像有的科学家、思想家等等被人冠以各种“伟大”之名,但他们个人却往往极力否认,当然这里面有谦虚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个人认为,是他们与常人的价值向度不同。
冯雪峰的诗集〇、引言冯雪峰这个名字,对于广大诗歌爱好者来说,或许并不陌生。
他的诗作流畅疏朗,意味深长,充满着哲理和文化的味道。
他的诗集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人生感悟与历史沉淀。
今天,我们来一探冯雪峰的诗集洞天。
一、《心之乡――冯雪峰诗选》这本诗集收录了冯雪峰从1983年至2000年的优秀作品。
首先,它的题目就很有意味,将生命之所归定为“心之乡”,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向往。
在具体的诗歌内容上,这本诗选由十余个篇章构成,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心灵乡愁,对家乡、人民、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关注和思考。
诗歌题材广泛,既有赞美祖国壮丽山川大美、讴歌社会主义建设伟业的雄浑壮阔之作,也有抒发感人真情、献给亲友故人的感恩之作,更有寓言式的咏物和感悟的哲思之作。
二、《缅怀无垠――冯雪峰诗歌选》这本选集以冯雪峰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祖国荣耀情怀。
选集中,冯雪峰笔下的祖国山河,犹如呼之欲出的画卷,生动地展现了祖国伟大的历史文化。
而对于时代和人民的思考,则在其行文间透露出感人至深的神韵。
此外,这本诗集还在顶篇《缅怀无垠》中,融入了作者思乡之情,对故乡、对亲人、对红军长征、对战火天堂,都表达出了浓郁的感伤和怀念之情。
三、《寂静流沙――冯雪峰诗选》这本选集是冯雪峰晚年的心血之作,其意义不仅在于其诗作品恰如其名,对于诗歌形式上的创新,也具有深刻的思考意义。
这本选集的题材主题十分广泛,包括了风景、思乡与感怀、政治与历史、人类与自然等等。
而作者在这本选集中最大的突破,则是在探索诗歌形式上的新纪元,尤其是在摒弃了形式主义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对情感和思考的抒发,以真正的自我表达方式,让读者感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四、《构筑心级之墙――冯雪峰诗词集》这本诗集主要收录了冯雪峰近年来在诗词创作方面的成果。
相较于其他选集,这本诗集更具有学理意味,尤其是在其承载的“功过得失论”方面,具有陶冶心灵与熏陶性格的特殊功能。
而在诗歌形式上,这本诗集有很多的小仙子,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模式,引领了一种新的创作思路。
浙西词派的名词解释浙西词派是指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流派,其代表作家有严谦、郭沫若、冯雪峰等。
他们的作品大多以浙西地区为背景,描绘了这片土地上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历史文化。
一、浙西:土地的灵魂浙西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浙江的西部地区以及部分安徽、江西、福建等省份。
因为其地处中国大陆的西南部,区域内山川起伏,河流纵横,自然风光得天独厚,被誉为“江南山水甲天下”。
这片土地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独特的风俗文化,成为了浙西词派作家创作的灵感源泉。
二、浙西词派的精神内涵浙西词派的作家们在创作中秉承着对地域的深厚情感和对民族历史的执着关注。
他们通过对浙西地区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人文风俗和历史传承的体验,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
他们注重描写细腻的感性体验,以及对人性、情感和生活智慧的深刻思考,通过文学的形式传递出一种浓郁的地域情感。
三、严谦:浙西词派的代表作家严谦是浙西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述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
严谦的作品清新明快,以婉约自然、含蓄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浙西地区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对家乡土地的深情款款和对生活智慧的深刻思考,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宁静温暖的文学享受。
四、郭沫若:文学与民族的使者郭沫若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民族英雄,也是浙西词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展现了对浙西地区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郭沫若的文学作品以其雄浑磅礴的语言风格和深邃复杂的诗意表达,描绘了中国民族的历史沧桑和民族精神的崛起。
他的作品激发了无数年轻人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成为了一代文学传奇。
五、冯雪峰:诗情画意之境冯雪峰是浙西词派的又一位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诗情画意和细腻的描绘手法而著称。
冯雪峰的作品以其含蓄内敛、意境深远的风格,将浙西地区独特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以诗人的眼光和画家的笔触,将自然与生活融为一体,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
冯雪峰:花影
憔悴的花影倒入湖里,
水是忧闷不过了;
鱼们稍一跳动,
伊的心便破碎了。
被拒绝者底墓歌
他死了,人把他葬在山里,
连他底幽恨葬在一起。
小山底脚下,靠着衰林,
是他底坟儿,低低的。
他底爱情未曾死;
也有春风在墓头吹来荡去。
只是那无情的樵女们
清丽的歌声,却总隔着林儿的。
将有一天,他以未死的爱情,
在墓上开放烂漫的花;
春风吹送出迷人的幽香,
他不能忘情的姑娘会重新诱上。
等她姗姗地步来撷花的时候,
花刺儿已把她底裙裳钩住了。
呵,他将钩住不放,等她业已懊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