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培养与评价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培养与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分别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培养与评价。
一、教师角度下的素质教育培养与评价1. 提高师资水平作为教师,要有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通过参加教师培训、学术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授化学知识。
2. 设计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
通过设计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室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
通过观察现象、收集数据、提炼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4. 注重情感和道德教育教师不仅要传授化学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道德素质。
通过讲解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5.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小组讨论、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
评价结果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关注他们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学生角度下的素质教育培养与评价1. 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应当培养科学素养,即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化学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参与,学生能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
2.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和小组讨论中,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和领导能力。
3. 创新思维的培养化学领域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开展科研项目或设计化学实验的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种培养在评价中应当得到重视。
4. 环保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应当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中职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做法学校教育的目的是造就高素质人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教学工作的核心。
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只有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才是素质教育。
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应该重视实验。
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
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有效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既能解决疑难问题,又能符合现在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还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果是实验课,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这样的话,实验的操作、观察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如果是演示实验,可以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对所学知识的相互探讨,验证原理,发现实验中的新问题,然后对物质的反应和操作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素养、求实的探索精神,并能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假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能够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化学知识的学习外,我们还能给他们许多书本上无法给出的问题。
然而现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高考,不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家长或是学生本人对此都十分重视。
这样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就出现了矛盾,前者是以考试为目的,作为教师来说,是不能忽视的。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能应对高考,又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化学素质呢?在这样的双重任务下,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中学生化学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一些体会,现做一些整理与各位同仁共享。
一、以教材为基础,实施素质教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在实验方面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一些实验设计和解答实验习题”“培养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要求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能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和评价,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教材中知识结构符合中学生特点,学生学得懂,学得会。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质量的竞争。
因此,面向21世纪的中学化学教育,已不仅局限于关心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应特别关注每一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应只满足于能教好课,而应该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
一方面,教师应进修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包括教学论、课程论、化学教育学、化学学习心理学、教育测量学、智力心理学等;另一方面,教师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使自己由知识型转化为学者型,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
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我国古代、近代、现代化学家及劳动人民对化学的贡献,尤其是建国以来我国在化学、化工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让学生牢固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包括:1.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理论,如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和分类,化学用语,化学基础定律,分散系,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
2.元素及化合物,如氢、氧、氯、硫、氮、碳、硅、钠、镁、铝、铁。
3.有机化学,如烃、烃的衍生物,糖类和蛋白质。
4.化学基本计算,如有关分子式的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5.化学实验,如基本仪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重要试剂的性质、保存等。
四、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培养。
1 实验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1)按一定认知目的安排观察或实验的活动。
(2)让学生独立地完成观察与实验。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析新课程改革不但给学校的发展带来机遇,也给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面对初中新课程改革,如何落实新课改,全面提高化学教育质量,是摆在初中化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态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化学是中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需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
这就要求教师决不能把化学教学变成仅为少数学生升学服务、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的一门课,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也并不是“齐步走”“一刀切”或“拉平拉齐”,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不同的目标。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就是要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重过程,轻结论;重能力,轻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重在引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的全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用手做,眼看,耳听,笔记,动情读,多思考,强调学生的动,以动促学,强化思维加工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全面落实新课改精神,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二、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素质得以提高。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而发展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实验技能,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
化学实验教学是实验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训练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可见,初中化学教学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
本文就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例如:在教学“分子”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2/3体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人到培养皿中。
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
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的运动状态中,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
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
既强化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实验演示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
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
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①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②明确实验目的;③了解实验原理;④掌握实验方法;⑤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地观察和记录;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导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育肩负着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重任。
化学教师在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化学知识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探索实现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化学教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法新课改化学教育肩负着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重任,化学教学中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讲解化学基础知识的时候,充分发挥化学知识的价值,积极探索实现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做四有新人。
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一、化学教师要提高教育观念和素质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化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化学教师既具有化学工作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具有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及教育界三面向的需要,中学化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可概括为:(1)热爱化学教育事业,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2)具有扎实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及广博的相关学术知识,知识结构完整、合理;(3)熟悉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并能用以指导化学教学工作。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从化学学科角度讲,其主要特点是两个注重:注意观察实验,注重即时反馈调节。
具体做法如下:1.继续发挥传统教具的作用。
如进行元系符号教学,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把元系符号制成双面书写的卡片,正面写拉丁文字母符号,背面写汉字名称,用“钅”旁、“石”旁、“气”旁、“水”底、“氵”旁区分金属元素(固态金属)、非金属元素、气态元素、液态元素。
使用方便,记忆效果好,是其他教学媒体所不可取代的。
2.充分发挥各种实验器材的作用。
化学本来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就失去了化学课的学科特点。
我们还尽量把教师的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改变为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使学生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恰当运用投影媒体,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让素质教育走进化学教学的几点感悟摘要:如何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础化学知识,同时又能为进入高等中学学习的学生进一步打好学习化学的基础,这是我们初中化学教学必须考虑到的两个因素。
关键词:教学大纲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四个方面的教育。
以这四个方面为红线,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新大纲确定的初中化学的教学目的是:1.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有很多的老师都对素质教育这个概念没有很好的理解。
尤其是教毕业班的老师,更是疑惑。
甚至怀疑素质教育与升学考试是背道而驰的。
在这里,我们不妨认真地来分析一下:一、素质教育,不是不谈升学素质教育,不是不考虑升学需要,更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新大纲指出:初中化学教学要“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只有搞好全体公民的素质教育,使全体公民都有知识、有文化、受到良好训练,有一定的能力和创造力,德才兼备的尖子人才的出现才有牢固的社会基础。
二、关于教学内容现阶段,我国的初中毕业生一部分进入高中,一部分进入职高或专业学校学习,其它则直接就业。
这就意味着,我国未来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大部分只是在初中阶段接受过一年或两年的化学教育。
在仅有一年或两年的化学教育中,如何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础化学知识,同时又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打好初步基础,这是我们初中化学教学必须考虑到的两个因素。
首先,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古人云:“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
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化学教学中也要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
一、端正教学思想,改变传统观念
1.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状态,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
2.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
3.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
首先,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暂时落后。
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培养现代意识,强化德育功能
进行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是衡量素质教育能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
德育工作并不仅只是校长、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的事,而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化学课也不例外。
1.依靠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学科本身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我们可以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建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通过氧化与还原、化合与分解、溶解与结晶等内容树立学生的对立统一的观点。
2.在化学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化学发展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古代的四大发明,化学方面就占了二项;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的“侯氏制碱法”填补了我国“纯碱”工业的空白;我国首先在世界上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等等。
3.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化学与社会、化学与人的关系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和影响。
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和渗透一些现代社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淡水资源的危机、主要能源(煤和石油)的危机、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
培养学生形成三个观念:爱护淡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观念;防止污染,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观念;节约能源,合理利用现有能源的观念。
强化两个现代意识:科技意识和减灾意识。
三、重视实验教学,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1.重视实验教学
有人提出: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
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
”因此,我们要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化学实验帮助他们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
通过实验培
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比如通过“打开试剂瓶盖要倒放”的动作技能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养成“揭开茶杯(或电饭煲锅盖等)要倒放”——以防止污染的习惯。
2.重视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突出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采的。
如组织和指导学生到田间地头测量土壤酸碱性自制仪器和自找代用品、做家庭小实验。
四、提高学科素质教育,增强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重在于应用。
学生的化学素质不仅在于其掌握化学知识的多少,也不仅仅在于其能解多少化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化学知识去理解、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让学生从解释身边化学现象、处理身边化学问题做起,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观察生活、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处理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例如,可结合消防常识介绍一些灭火器的类型、用途及操作方法。
如在介绍泡沫灭火器时,可问学生:灭火器中盛装的是什么溶液?玻璃筒中装的是什么?铁筒中装的是什么?使用时发生了什么反应?它的灭火原理是什么?灭火时应该怎样操作?对于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可提出如何科学使用化肥,各种不同的化肥对土壤酸碱性有何影响,并用盐类水解知识解释,使学生了解科学种田的重要意义。
诸如此类问题,不胜枚举。
2.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从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工程等领域,撷取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材料,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应用化学知识了解自然、探索世界的自觉性。
3.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化学设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条件的学校,应有计划地给学生安排一些探索性的实验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选定、安装仪器,配制药品,进行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还可通过如用柠檬酸和小苏打为原料制甜汽水,用丙酮溶解化纤废品制取简单粘合剂等简单实用技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