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99.00 KB
- 文档页数:9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9-2020年高考模拟(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题卷共12页,4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l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合乎要求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25.《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凶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
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
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材料表明A.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B.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C.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D.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26.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
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B.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C.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D.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27.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II)12.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与唐朝时设置的节度使作为不同时期的地方势力,二者不同的地方是A.与天子是否存在宗法关系 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 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13.《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A.祭祖扫墓B.踏青游玩C.农业生产D.政治清明14.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占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
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15.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
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
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参观此工程。
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样进入下水道进行了参观。
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的是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C.崇厚对外情况是无知的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16.下侧日记最可能写于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畅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
一一《忘山庐日记》A.1361年B.1895年C.1907年D.1913年17.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浓缩着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精华。
其发展变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社会进步。
图片中影响孙中山、宋庆龄服饰的主要因素是:()①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②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③近代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④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的推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8.红岩革命纪念馆曾经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23、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B.社会历史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社会实践C.社会实践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改革24.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C.尊卑等级意识D.以民为本思想25.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D.适应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需要26.《魏书高祖纪》载:“(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从材料判断,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直接推动力是()A.抑制土地兼并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C.巩固北魏统治D.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27.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
这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大厦”是()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C.国家财政D.儒学主流28.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C.世卿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D.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29.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本试题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8小题,时量150分,满分300分。
24.《国语·郑语》记载了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恹弧箕服,实亡周国。
”因此,周宣王在全国抓捕“恹弧箕服”,而有一对连夜逃跑的夫妇在路上捡到的弃婴,正是后来周幽王之妃褒姒。
古人的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西周的灭亡实属天意B.西周亡于童谣C.童谣能预言历史发展D.宗法制遭破坏25.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
这说明孔子的“仁”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26. 清代的驿路(官路)通达各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八十里乐平到柏平驿,五十里平定州平潭驿,八十里……”,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
这表明A.政府十分重视保护长途贩运业B.民间服务性行业已达较高水平C.清朝官道修建有利于商业发展D.市镇商业发达使抑商政策松驰27. 下面是近代部分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
这反映出A.近代中国农副产品出口贸易量剧增B.鸦片战争使上海区位优势得到巩固C.鸦片战争推动中国外贸格局的变化D.近代中国的贸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28.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
”据此可推知材料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29. 1960 年初,毛泽东在比较中苏两国发展工业化的道路时说:“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是一切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共同规律。
”这表明毛泽东A.希望工业和农业均衡发展B.主张有计划扩大农业生产规模C.肯定了苏联经济发展模式D.不否认重工业发展快于轻工业30. 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 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二)文综历史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24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9.我国古代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经验总结。
“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特点B.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模式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 铁犁牛耕为主要的耕作方式10. 古代某思想家曾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
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这段话渗透的主要理念是()A.因材施教B.格物致知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11.杨天宏在《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写道: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
材料看待近代通商口岸主要着眼点是()A.革命史观与近代化史观B.全球史观与近代化史观C.社会史观与生态史观D.现代化史观与文明史观12.(原创题)右图漫画是民国初出现的“亡清退位之现象”。
拍子上的文字是“袁”,下面的蜘蛛是“滚”,此幅漫画的寓意是()A.袁世凯上台促使了清王朝的灭亡B.袁世凯促使了民主共和的实现C.希望推翻袁世凯,实现真正民主共和D.希望清帝退位,实现民主共和13.《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记载:在重庆,“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14. 罗晓在《新航路开辟初期对中国的影响》一文中写道:“众所周知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世界带来巨大影响,为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IV)2014.4 本试卷分I第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1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台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13.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D.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14.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录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 C.唐朝 D.宋朝15.中国古代文人画具有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特征,其目的在于A.更充分地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B全面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成就C.体现作者深厚的个人文化素养D.更好地表达绘画作品的艺术内涵16.罗马法的监护制度非常完备,早在《十二铜表法》中就有对具有权利能力、但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要实行扶助和保护的规定,其中包含对未满14岁的男子、未满12岁的女子等未成年人的监护。
该项规定直接凸显出罗马法的A.社会公正和谐思想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D.人生而自由意识17.学术界最早否定辛亥革命的当推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在革命前就反对革命,他们在革命后更是利用社会国家的混乱状况来谴责革命。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康、粱观点始终逆于社会发展潮流B.反对革命的原因在于阶级属性的根本不同C.康、粱的主张与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D.革命后否定的根本原因在于革命造成了社会国家混乱18.1933年2月,实业家方液仙(镇海方家第五代传人)联合二百多家工厂,在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开设了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右图为1949年1月1日该公司发行的壹仟万元股票一枚。
2019-2020年高三二模试卷文综历史含答案12.西汉时期103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74郡,以南有29郡;西晋时期162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86郡,以南有76郡。
与这种变化相关的因素是A.西晋的疆域比西汉疆域大B.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C.南方的经济地位超过北方D.政治中心由北向南转移13.下列各项材料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14.朱熹说:“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施行,该谓理、势之当然,有不得而易者。
”材料认为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C.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D.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15.《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为“风土之音”,即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为“朝廷之音”,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
颂为“宗庙之音”,即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多歌颂祖先功业。
“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
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该诗句应出自A.《诗经·鲁颂》B.《诗经·齐风》C.《诗经·大雅》D.《诗经·小雅》16.某人要写一本历史书,第一章为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二章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三章为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四章为抗日战争,第五章为人民解放战争。
图7应出现在A.第一章B.第二章C.第四章D.第五章17.1912年,中国政府下令,祭孔时除去拜跪之礼,改行三鞠躬。
这可用来说明A.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准备B.传统文化被彻底否定C.民国政府推动传统习俗的改良D.新文化运动主张打倒孔家店18.1960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
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
这一现象A.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B.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C.体现了“科学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19.英国《金融时报》称: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命运,正在慢慢脱胎换骨,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共同语言日益投机,渐而接轨上路。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24.《孟子·梁惠王上》记载:“王曰:‘叟(老者),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这表明儒家主张A.舍生取义B.见利忘义 C.重义轻利D.义利并重【答案解析】C解析:儒家思想重视“仁义”,材料中“将有以利吾国乎”“亦有仁义而已矣”的信息说明孟子比较注重仁义而不注重利益,故本题选择C项;A说法较为绝对,B与材料中意思相反,D说法不符合除了意思。
25.王充在《论衡·效力篇》中认为:“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
”这实质上反映了战国时期A.士对统治者的依附性增强B.士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提高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D.诸侯争霸不断加剧【答案解析】B 解析:材料大意是:那些贤能之士一到了楚国,楚国就强大了,他们离开齐国后,齐国立马变的弱小了,当他们一心为赵国效力时,赵国的一切就变得很完善,而当他们不想为魏国出力时,魏国就会元气大伤。
即可判断出士在当时的重要性故选:B26.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 亿亩。
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
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
“边际之地”的增加()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B.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C.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D.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答案解析】D解析: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边际土地的开发是由于人口增长太快,在农业科技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
但我国古代人口并不是持续增长的,而且人口增长不是开发边际土地的根源,只能是重要的直接原因,所以A错误。
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才是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C错误。
D项经济发展停滞错误。
选B。
27.《礼记·王制》中云:“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
”此语包含的重要思想是A.聚族而居,体现尊卑有序 B.因地制宜,促进生产发展C.合理规划,促进人地和谐 D.天人合一,提倡尊天亲民【答案解析】C 解读材料信息,材料的意思是“凡安置民众,必须根据土地的广狭来确定修建城邑的大小,根据土地的广狭来确定安置民众的多少,要使土地广狭、城邑大小、被安置民众的多少这三者互相配合得当。
”此语包含的重要思想即合理规划,促进人地和谐。
故选:C28.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
他这样做A.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B.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C.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 D.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答案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历史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利玛窦为意大利传教士于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完全是为了迎合中国“天朝上国”的心理,其他三项均不符合史实。
故选:C29.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答案解析】A 解析: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使得农业的商业性大大发展,故A项正确;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未改变与商业性农业无关,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糟糕发展也不足以解释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清政府始终不重视商业性农业,故D项错误。
30.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各地行礼自为风气,或仍沿前清旧习,或滥用缛节繁文、新旧庞杂、漫无标准为由,准备核定颁布《婚礼草案》,其中心是:矫正奢侈,消弭诈伪,破除迷信,提倡质朴,并酌情采纳旧的礼仪制度中的可用部分。
该《婚礼草案》A.表明婚姻关系纳入到法制轨道.B.抛弃了旧式婚礼的程序C.消除了新旧婚制阃的尖锐冲突D.是新旧婚俗调和的产物【答案解析】D解析:材料中“或滥用缛节繁文、新旧庞杂、漫无标准为由,准备核定颁布《婚礼草案》”“矫正奢侈,消弭诈伪,破除迷信,提倡质朴”说明当时婚姻习俗中存在新旧共存的局面,故D项正确31.右图是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张照片(民户内景),它最能反映出A.所有制变革给民户带来的喜悦B.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粮食增收C.思想解放带来文艺创作的繁荣D.改革之初,农村生存状况堪忧【答案解析】B解读图片信息,图片反映了20世纪80年的民户内的情景,能反映出粮食丰收。
这是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粮食增收,B项正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公有制,A项表述错误;C、D两项均与材料反映的现象不符。
故选:B32.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指出:“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这份公报在当时A.促进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B.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C.加速了中国做出改革开放决策D.导致了美苏争霸态势的缓和【答案解析】A 解析:材料中“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信息说明中美两国是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方式进行外交,这一措施的实行有利于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故A项正确;B是中美建交的意义;C与题干意思不符;D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
33.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的排列顺序前面为诉讼程序法,后面为人法和物法;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则把作为主法的人法和物法排列在前,而把作为助法的诉讼程序法排列在后。
这一变化反映出A.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消除 B.罗马法的法律程序灵活多变C.罗马商品货币经济获得发展D.罗马法的权利观念保持不变【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中“前面为诉讼程序法,后面为人法和物法”“主法的人法和物法排列在前,而把作为助法的诉讼程序法排列在后”的信息说明诉讼法位置被物法取代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
A错在消除;B不是主旨意思;D错在保持不变。
34.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1774年,当路易十六执政时,他所继承的是一个自路易十四时代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
……大革命是在人民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在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14—15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
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
”作者观点的实质是( )A.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矛盾并不尖锐 B.专制社会里,君主改革容易带来危险C.经济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到来【答案解析】D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
”表明了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故选:D 35.观察右图,其中1949-1959年在美国的中餐馆数量比较少的原因不包括(注: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在美中餐馆数量超过麦当劳等3家本土快餐店数量总和)A.国人思想观念保守陈旧B.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美国霸主地位遭受冲击D.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出国【答案解析】 C 解析:1949-1959年在美国的中餐馆数量比较少的原因与当时国际形势和中国发展状况密不可分。
当时世界正处于美苏两极格局、中美关系僵化、中国正进行计划经济。
美国霸主地位遭受冲击是在20年代70年,西欧与日本的崛起。
故选: C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
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
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一一摘编自袁刚《国会和辛亥革命》材料二民主没有精确值,只有近似值:民主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民主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命题,民主的实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此而彼的过程,毋宁说,民主“是一个连续体,一段旅程,一个正在进行着的过程”。
——《“中国式民主”的现实逻辑与内在理路》(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中英两国“光荣革命”的法律成果。
(13分)(2)结合近代英、法、美三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12分)【答案】(1)特点:以议会为中心;谈判协商与法制程序相结合;结束君主专制制度而代之以民主共和政体。
(9分)成果: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中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分)(2)示例一: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相似性。
(3分)近代英、法、美三国逐步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政治制度.议会会可以行使立法权.制约政府的行政权.司法权也相对独立;都适当遵循了人民主权原则:都经历了不断完善长期发展过程。
(9分)示例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多样性。
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美国和法国实行民主共和制;英国等实行责任内阁制,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
(9分)(提炼材料二的其他观点并进行说明.言之有理亦可得分)【解析】(1)注意材料一信息“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据此分析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特点。
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和中国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回答出中英两国“光荣革命”的法律成果是《权利法案》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结合材料二中“民主没有精确值,只有近似值”、“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可判断出材料二的观点是民主政治具有相似性和多样性。
可结合近代英、法、美三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史实予以论证民主政治的相似性和民主政治的多样性。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通过十字标尺测量,航海者可以确定维度图8 图9美洲一些植物,被欧洲人所熟悉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图10 图1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上图片所反映史实间的内在联系。
(12分)(要求: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答案】标准l:能在图8、9、10、11之间建立关联,并能从中看到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