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日的设立对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199.55 KB
- 文档页数:2
国家宪法日的由来和意义有哪些国家宪法日由来及其意义国家宪法日在我国是每年12月4日,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节日,而且这个节日是法定的。
那么国家宪法日是怎么来的呢?它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国家宪法日的由来国家宪法日是1982年12月4日宪法正式公布的日子,从此之后每年的这一天便成为了国家宪法日。
1982年12月4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正是在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了重要的里程碑。
在宪法的发展进程中,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行至今,我国已先后有了4部宪法,而全国人民每到这一天便常常庆祝和回忆宪法的历程,重温我国宪法的先进性和重要性。
二、国家宪法日的意义1、倡导宪法意识国家宪法日是中国的重要法定节日之一,它不仅是我国宪法的全文公布日,更是用以纪念宪法生效的重要日子。
通过这样的节日,能够强化国民的宪法意识,把人们对宪法的尊重和使用扎实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在这一天,全国人民都会认真地学习和思考宪法,便于加深对我国宪法内容和精神的认识,切实营造宪法至上,法治为基础的社会氛围。
2、弘扬法治精神国家宪法日中秉承了法治精神。
宪法是集中体现了国家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文献,是全体公民的法律基础和领导层的公款。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要强调重温我国宪法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遵宪守法、文明守法、安全守法,共同构建和维护了法治兴国的新环境。
3、推进宪法建设国家宪法日的背后还蕴含了人民群众对宪法建设发展的巨大支持。
宪法的基本精神,是使人民们的自由和权利得到实质性的保障和体现。
国家宪法日在这一天上在号召人民群众来共同参与宪法的建设和发展,尽可能让宪法在社会中展开最广泛的宣传,促进宪法的深入人心和广泛推广。
总的来说,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一个重要节日,意在展现我国宪法建设的成就和宪法规定的社会进步。
通过这一天,国人能够体验宪法的魅力,培养宪法文化和法治精神,增强宪法意识和参与宪法建设的自豪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誓制度编辑丨子愚一、国家宪法日(一)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正式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决定在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二)国家宪法日的设立目的及意义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国家宪法日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树立宪法权威,维护宪法尊严;有助于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全社会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有助于扩大宪法实施的群众基础,加强宪法实施的良好氛围,发扬中华民族的宪法文化。
二、宪法宣誓制度(一)宪法宣誓制度的确立及意义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了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该决定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决定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宪法宣誓制度的确立及实行,具有重要意义。
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树立宪法权威;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观念,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
宪法宣誓仪式是庄严神圣的,宣誓人员通过感受宪法的神圣,铭记自己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来源于宪法。
国家宪法日的知识一、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背景国家宪法日是为了纪念和强调宪法的重要性和价值而设立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许多国家都经历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这些变革推动了宪法的发展和改进。
为了纪念这些成就,并提高公众对宪法价值的认识,设立了国家宪法日。
二、国家宪法日的目的和意义国家宪法日的目的是提高公众对宪法的认知和尊重,同时强调宪法所保障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此外,这一节日还旨在推动法治建设,强化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国家宪法日的历史和发展国家宪法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后期,当时一些国家开始设立这一节日,以纪念本国的宪法成就。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设立国家宪法日,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公共节日。
四、国家宪法日的活动和庆祝方式各国在庆祝国家宪法日方面都有不同的活动和庆祝方式。
这些活动可能包括宪法宣誓、宪法讲座、宪法宣传、宪法展览以及与宪法相关的文化活动等。
此外,一些国家还会组织论坛、研讨会和辩论会,以促进公众对宪法的理解和讨论。
五、国家宪法日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国家宪法日与公民权利和义务密切相关。
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的基础,它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政府的职责和权力。
通过庆祝国家宪法日,可以提醒公众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强调政府维护这些权利和义务的责任。
六、国家宪法日与法治建设的关系国家宪法日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治建设包括制定和完善法律、确保法律的公正执行以及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等方面。
通过庆祝国家宪法日,可以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促进法律的普及和执行,同时强化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七、国家宪法日在国际上的影响和贡献国家宪法日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和贡献。
它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宪法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全球法治的发展和完善。
此外,通过国家宪法日的庆祝活动,还可以增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八、国家宪法日与其他国际纪念日的关系国家宪法日与其他国际纪念日有着紧密的联系。
2.宪法是根本法一、核心词汇我会填1.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2.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3.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4.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5.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6.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
树根给枝叶输送营养,枝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
宪法就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
9.宪法是国家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10.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11.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
任何公民的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12.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权威就是宪法。
13.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
14.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从事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该得到追究。
二、火眼金睛我会判1.宪法只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3.我们每个人都应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
(√)4.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地位是一样的。
(×)5.学校章程就是宪法。
国家宪法日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浓墨重彩之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凸显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是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由全国人大会依照法定程序,对党的全会决定进行法定化的制度安排。
全国人大会的决定具有立法性质,这使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充分凸显了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体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得益彰。
法律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
道德建设需要法律予以保障,道德是多层次的,不可能用统一标准去要求所有人。
为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有法律强制力作保障,从而对违反基本道德的行为起到威慑和惩罚作用。
事实证明,法律的实施和遵守,离不开道德的支撑。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决定》指出,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
从一定意义上说,设立国家宪法日,正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举措。
任何一项制度的施行、一道法令的实施,都离不开社会的文化土壤。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及其营造的法治文化,有助于教育引导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推动全社会宪法意识和法治思维的形成。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需要有载体有抓手,而国家宪法日便是有效载体。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弘扬宪法精神,目的是使宪法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需要有隆重的仪式来加以升华。
领导讲话-在“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各位领导、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高兴在“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与大家相聚。
首先,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宪法的重要意义。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石,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保证。
中国宪法是我国最高法律,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从1949年我国成立至今,我们的宪法多次进行修订,不断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不断推动法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今年是我国宪法实施七十周年,我们要深入学习宪法,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不断加强宪法的贯彻落实。
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今天,我们启动了“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普及法治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宪法至上、法治优先的理念,切实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强化法治观念。
只有遵纪守法,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只有公平正义,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筹决策、解决问题。
要以全面依法治国为基本方略,积极推进以法治方式推动各项工作,加强和改进法律监督,打造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全面顺利。
同时,我们也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要广泛宣传宪法、法律和法治知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高全社会的法律素养,培养公民依法办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要加强法律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法治教育,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法治体系,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希望通过这次系列活动的开展,能够进一步凝聚起全社会推进法治建设的强大力量,确保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得到全面维护和贯彻,努力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第十个宪法日研讨交流材料
1. 宪法日的背景和意义,介绍宪法日的起源、设立目的以及在
国家法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强调宪法作为国家最高法律的作用,
以及宪法对于维护公民权利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2.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阐述宪法的基本原则,例如民主、法治、平等、自由等,以及这些原则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探讨宪法所体现的价值观对于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指导作用。
3. 宪法的修订与发展,讨论宪法修订的程序和原则,以及宪法
的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探究宪法修订对于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
的影响,以及修订后的宪法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要求。
4. 宪法与公民权利,探讨宪法对于公民权利的保障和限制,以
及公民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讨论宪法对于个人自由、平等权利、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方面的保障,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
维护和促进公民权利。
5. 宪法与国家治理,研究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包
括宪法对于国家机构的设立和职能分工的规定,以及宪法对于政府
权力的制约和平衡机制的设计。
探讨宪法对于国家决策、法律实施
和社会管理的指导作用,以及如何提高宪法的实施效力和权威性。
6. 宪法与社会发展,研究宪法对于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包括
宪法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探讨宪法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宪法的实施促进
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以上仅是一些可能包含在第十个宪法日研讨交流材料中的内容,具体的材料内容可以根据研讨的主题和目的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深
入研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问答题集1. 宪法是什么?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2.我国的宪法日是哪天?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设立宪法日的意义)答:我国的宪法日是12月4日,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
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3. 你对国家宪法日有什么印象,和同学一起说说吧。
答:周日我和妈妈去公园,发现那里设有宪法宣传栏。
傍晚我和奶奶去广场散步,有宪法宣传小组给我们发宪法教育宣传单。
4. 通过对国家宪法日的了解,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宪法的内容?答:如:2018年国家宪法日主题为:“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意思是我们要认识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地位,学习宪法的条款和精神,遵守宪法有关法律规定,维护宪法的实施,运用宪法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自身权益。
5.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哪天,为什么要设定这个日子?答: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12月4日,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
2001年开始,12月4日就成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了。
设置原因是: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6.为什么“国家宪法日一年只有一天。
但我们对宪法的认识,不能止于这一天?”答: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
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意义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意义一、引言国家宪法日是我国于2014年12月4日设立的重要节日,旨在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宪法意识和依法意识,推进宪法治理和法治中国建设。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权威和人民意愿的结晶。
每年的国家宪法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普及宪法知识,加深人民对宪法的认识和学习,加强对宪法权威性和可行性的理解,培养全民守法意识和能力,推动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宪法的意义和作用1. 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宪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和法规,确立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等,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了人民的人权。
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和责任,要求公民根据法律和宪法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2. 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和有序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权力机构和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宪法还规定了国家的权力机关和政府的组织结构,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力范围,为国家政权的稳定和有序提供了法律基础。
3.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正义宪法制定了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包括刑事法律、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等,为社会的行为规范提供了法律基础。
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诉讼权利和法律程序,保障了公民的诉讼权益,维护了公正正义。
三、国家宪法日的重要意义1. 加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国家宪法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全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宪法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宪法的权威和可行性是全体公民应该认同和遵守的。
国家宪法日的举办,使得全体公民都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宪法的内容和精神,增强对宪法的尊重和依从。
2. 推进宪法治理和法治中国建设国家宪法日是推进宪法治理和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宪法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国家权威的象征,是国家权力和公民权益的平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