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645.75 KB
- 文档页数:6
龙源期刊网
治脂肪肝中医两招
作者:周建中
来源:《百姓生活》2016年第04期
据媒体报道,脂肪肝的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发病率目前约为20%,由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脂肪肝患病率达25%。
脂肪肝常被认为是良性病变,但大量临床病例表明,无论成因如何,确有部分脂肪肝患者会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中医认为,过食肥甘厚味,过度肥胖,或饮酒过度,或感受湿热疫毒,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以及食积、气滞等,都可引发此病。
临床上,用中医辅助治疗脂肪肝,有着确切的效果,现介绍两个常用的方法,轻度、中度脂肪肝患者不妨一试。
嚼枸杞枸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养肝明目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
发现,枸杞能降低肝内脂质,加速肝内脂质运转,抑制肝内脂质合成,促进肝细胞新生,从而改善肝内脂质代谢,轻度、中度脂肪肝的患者可以每日取枸杞6克,浸泡于清水中,洗去杂质,分早晚2次,慢慢嚼食。
点小腿在小腿的前外侧,外踝高点上8寸,胫骨前缘两横指(食指和中指)处,有一个
穴位——丰隆穴。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为古今医学家所公认用于祛除痰湿的首选要穴,具有通经活络、通调脾胃气机、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
中医认为,脂肪肝多为痰、湿、瘀互结所致,点按此穴,能起到降痰浊、化瘀血、祛湿邪的作用,故可治疗脂肪肝。
点穴前,首先从腿部找到外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着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大约两指宽,和那个中点平齐的地方就是丰隆穴。
用拇指指尖,以逆时针方向点按,每次5分钟,每日2次,长期坚持,效果更好。
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引言: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中脂肪的异常积聚。
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因素。
一、脂肪肝的患病率根据全球范围内的调查数据显示,脂肪肝的患病率在过去几十年里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以中国为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中国成年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已超过30%,其中男性高于女性。
此外,脂肪肝在发达国家也普遍存在,例如美国、日本等地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脂肪肝的危险因素1. 饮食习惯:高脂肪、高糖分的饮食习惯是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加工食品会导致脂肪在肝脏中堆积,从而引发脂肪肝的发生。
2.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肥胖是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腹部肥胖。
此外,代谢综合征的存在也增加了患脂肪肝的风险,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等。
3. 饮酒:过量饮酒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原因之一。
酒精进入肝脏后会干扰脂肪代谢,导致脂肪在肝脏中堆积,最终引发脂肪肝的发生。
4. 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背景也与脂肪肝的发生风险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患脂肪肝的风险。
三、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特征1. 年龄和性别:脂肪肝的发病年龄呈现出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过去认为脂肪肝主要发生在中年和老年人群,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儿童也被诊断为脂肪肝。
此外,男性患脂肪肝的风险高于女性。
2. 地理分布:脂肪肝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但在不同地区的患病率存在差异。
发达国家的脂肪肝患病率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3. 其他相关疾病:脂肪肝与许多其他慢性疾病存在关联,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脂肪肝的存在会增加这些疾病的发生风险,并加重其病情。
结论: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医学生脂肪肝临床流行病学 文字表述:关键词: 脂肪肝 流行病学 关键词: 1. 脂肪肝的流行状况:以B超(实时超声显像)开展对健康人群脂肪肝普查。
由于样本对象、年龄和性别不同,结果也不一致。
如上海对某高校教师(1600人)用B超普查,脂肪肝患病率为8.8%。
北京地区1051位职工脂肪肝患病率11%,杭州市3015位职工脂肪肝患病率为5.2%,其中男性7.06%,女性3.23%,南京市1119名机关干部,脂肪肝患病率10.2%,男性为11.4%,女性为6.8%,江苏省连云港对在职和离休干部6553人体检B超诊断脂肪肝患病率为6.9%,以45~59岁组为最高(11.2%),四川省对28个干休所退休干部(50~86岁)B超检查显示脂肪肝患病率为3.9%。
我国在单纯性肥胖儿童中(40例,平均9岁),B超诊断脂肪肝发生率为38%。
CT是诊断脂肪肝最佳的影象学手段,优于B超和MRI。
有报道1425例成人CT检查结果,脂肪肝发生率为9.7%,其中男性占57%。
2. 脂肪肝的危险因素:(1)酒精: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最常见的病理学改变之一。
每天饮酒精160g的人中,40%有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发生,一般认为饮酒80g/天以上,可对肝脏造成损害。
脂肪肝发生率在饮酒者中明显高于不饮酒者(P<0.01),随着酒精消耗量的增加而增高。
肥胖者加上饮酒人群脂肪肝发生率明显高于肥胖不饮酒者(P<0.001)。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饮酒患者与脂肪肝的发生明显相关。
(2)肥胖: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最常见和较肯定的危险因素。
中度肥胖者(超过标准体重10%以上)75%有非酒精性脂肪肝。
加拿大一组351例非酒精性人群的尸检资料提示,肥胖人中脂肪肝检出率(18.5%)为瘦子中检出率(2.7%)的9倍。
如将肥胖分为0级(超过标准体重10%以下)、1级(超过10~39%)腹部脂肪厚度1~3cm,2级(超过标准体重至少40%,腹部脂肪>3cm),结果提示脂肪肝发生率与肥胖程度明显相关。
养肝片: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升高治疗需“三管”齐下脂肪性肝炎即脂肪肝,人们并不陌生,但越来越多的人却在不知不觉中加入到脂肪肝的行列。
最近,上海市做过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脂肪肝发病率已达到15%,专家估计北方地区脂肪肝发病远高于南方,预计成人发病率可能达到20%至30%,脂肪肝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肝病。
脂肪肝可引发全身性疾病专家说,脂肪肝的发生与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疾病,与代谢综合征等富贵病常常“狼狈为奸”。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环节的内分泌疾病,不及时控制治疗,很容易诱发糖尿病、各类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脂肪肝的危害并不仅仅限于肝脏本身,肝脏作为人体化工厂,出现损害必定影响到全身系统,全身系统反过来又增加肝脏负担。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预警信号。
一方面,胰岛素抵抗作为原发因素参与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有代谢综合征的脂肪肝患者,其肝内炎症和纤维化程度通常较重,并且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另一方面,肥胖的脂肪肝患者,可诱发和加剧全身胰岛素抵抗反应,进而加剧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其发生脂肪肝的几率也高于正常人,通常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由于传统习惯,女性怀孕后一般都吃得较好,因此近年来,急性妊娠性脂肪肝发病率明显增多。
此病又称产科急性黄色肝萎缩,是一种较少见、预后凶险的妊娠合并症。
多发生在怀孕的最后三个月,临床表现常与急重肝炎相似,可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胰腺炎、肾功能衰竭、全身凝血异常而导致快速死亡,首次妊娠的孕妇居多。
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终止妊娠,这是唯一有效的办法,若待到晚期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再行剖腹产或引产,则可能出现产后大出血,危及母婴生命。
饮食+运动+药物三管齐下专家说,脂肪长期在肝内过度蓄积会直接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癌。
上海某社区50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表时间:2016-01-21T16:02:19.9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作者:刘旻1 张瑞凤1 许慧琳2 张金玲2 俞李萍1 [导读] 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上海近郊某社区50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分布特征,为社区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基本依据。
1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101;2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01摘要:目的:了解上海近郊某社区50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分布特征,为社区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基本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13272例50岁以上人群,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血脂异常率进行比较。
结果血脂异常率48.33%,50~、60~、70~和≥80岁分别为53.26%、49.73%、43.17%和44.43%,以50~岁最高。
女性血脂异常率(55.56%)高于男性(38.70%),男性异常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女性各年龄组异常率无差异。
TC、TG、HDL-C 和LDL-C异常率分别为28.87%、20.40%、13.01%和3.65%;TC、TG和HDL-C异常率均随年龄逐渐降低,而LDL-C异常率以60~岁最高;女性TC、LDL-C异常率高于男性,女性HDL-C异常率低于男性。
结论上海近郊某社区50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普遍,以女性、50~59岁男性人群,以及高TG、TC 为主。
应积极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加强对重点对象血脂水平的控制。
关键词:血脂水平;血脂异常;中老年人;社区【Abstract】OBJECTIVE To learn lipid dyslipidemia status of the elderly over 50 years of community in Shanghai suburbs.METHODS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10 neighborhood committees in the suburb community of Shanghai.Demographic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Fasting plasma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1(TC),triglyceride(TG)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were determined.Lipid dyslipidemia rate between different ages and gender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e were totally 13,272 elderly over 50 years for the study.Dyslipidemia rate was 48.33% totally.The rate of each age group 50~、60~、70~、and≥80 year were 53.26%,49.73%,43.17% and 44.43% respectively,among which age group of 50~ took the highest part.The dyslipidemia rate of women’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en’s with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55.56% vs 38.70%).The rate of each age group for men were 46.90%,42.08%,30.76% and 28.90%,and it decreased with age increasing.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ce among age group for women.Dyslipidemia rates of TC,TG,LDL-C and HDL-C level were 28.87%,20.40%,13.01% and 3.65% respectively.The dyslipidemia rates of TC,TG and HDL-C decreased with age significantly,and the rate of age group between 50~59 was the highest among age groups.However,the abnormality rate of LDL-C of 60 ~69 years took the highest part.The level of each index for women was higher than men significantly.The abnormality rates of TC,LDL-C for women were all higher than men,whereas the rate of HDL-C was to the opposite between gender.CONCLUSIONS It was concluded that dyslipidemia rate was very high,of which hypertriglyceridemia and hypercholesterolemia were the two major types.Also female,and male population aged 50~59 year were of high dyslipidemia in Shanghai suburbs community.【Key Words】Dyslipidemia;Middle-aged and elderly;Community血脂异常是指血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