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4珍珠鸟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珍珠鸟》教案5篇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珍珠鸟》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局部新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着重理解“信赖,不就能创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体会对鸟的喜爱之情。
4、养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信赖,不就能创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今天,我很高兴我的同学们正在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
这篇课文是(老师指题目,学生读题目)。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去理解各种无法理解的问题。
你觉得这样好吗?二、初读、质疑1、同学自读课文:要求:⑴读准字音;⑵读完后,想想有哪些不懂?2、同学质疑:教师和时梳理归纳时解决这些词语:神气十足、咂嘴、腻等留下这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垂蔓”、“幽深”、“雏儿”、“情不自禁”、“信赖”,不就能发明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意思。
三、再读、解疑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⑴看图理解“垂蔓”。
从丛林入手理解“幽深”。
⑵从含有“垂蔓”、“幽深”这句话入手引导同学体会对这对珍珠鸟的喜爱。
⑶自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可以看出对鸟喜爱的其它句子。
⑷朗读这些语句,体会感情。
2、学习第三自然段:过渡:我很喜欢珍珠鸟,那么你喜欢它们的幼仔吗?顺势理解“雏儿”:⑴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考虑:喜欢雏儿吗?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⑵同桌讨论。
⑶全班交流。
⑷你能通过读让老师也喜欢这只雏儿吗?自由练读,指名读。
3、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过渡:上课前查了相关资料,我了解到珍珠鸟是一种很胆小的鸟,所以它怕我吗?⑴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⑵小组讨论:①珍珠鸟怕我吗?为什么?②从什么地方还可以看出珍珠鸟对我是非常信任的?⑶出示描写珍珠鸟相信我的两个片断:①珍珠鸟站在书桌上,啄我写字的笔尖和手指。
②珍珠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⑷讨论:这两个地方,珍珠鸟对我的相信,在程度上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⑸提问:对他人特别相信的能用课文中的哪一个词语来表示?(信赖)。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珍珠鸟》教案(精选13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珍珠鸟》篇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理清文章脉络,能连贯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讲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珍珠鸟》。
(师板书课题:珍珠鸟)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珍珠鸟图问:这就是珍珠鸟,你们见过吗?那么通过预习,你对珍珠鸟有了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后教师补充:珍珠鸟的家乡在澳洲东部,这里鸟语花香,是个人间仙境。
珍珠鸟羽毛艳丽,体态娇小玲珑,叫声细柔清脆;同时又有些胆小,常常躲在繁密的树林中,悄悄地探出小脑袋,露出红红的小嘴。
)2.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哪些内容?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读一读课文,然后回答(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我”为珍珠鸟精心做巢;小珍珠鸟非常可爱;小珍珠鸟跟“我”越来越亲密)3.指名读,检查学生朗读。
4.对学生预习进行评价。
三.指导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1.根据老师的板书,你能给课文分段吗?(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第一段(1—2节)第二段(第3节)第三段(4—7节)2.请同学按照每段大意连贯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精心为它们做了一个巢。
这对珍珠鸟生了一只可爱的雏儿。
这小家伙在跟“我”相处后越来越胆大,跟“我”越来越亲密了。
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讲读1—2节:过渡:“我”得到了朋友送的这对珍珠鸟,心情怎样?你从哪看出的?1.讲读开头第一句话。
(1)媒体出示: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2)品读,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讲读后面的内容。
过渡:“我”对珍珠鸟是如此喜爱,接下来“我”又为它们做了什么呢?(1)讲读“我”为它们做巢:提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巢?学生自由读课文后组织学生交流。
出示填空:这是一个()的巢()。
(2)讲读“我”把鸟巢挂在窗前。
4* 珍珠鸟【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
思维能力: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审美创造: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这篇课文,作者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表现了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情谊,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关注结构: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开叙述,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作者为刚来家的一对珍珠鸟精心布置了一个幽静安全的住处,开篇的“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奠定了全文的轻松基调。
第二部分(第5—14自然段):写小珍珠鸟与作者由疏远到亲近的情感变化过程,这也是文章的重点部分。
关注描写:课文语言生动,很多地方写出了珍珠鸟的可爱,把作者与珍珠鸟的情感交融描绘得微妙细腻,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体现在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1.认识“蔓、幽”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
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3.能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
(重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方法,揭示课题1.回顾之前学过的三篇课文,作者都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情感的?预设:《白鹭》是通过对白鹭的描摹,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落花生》一课是作者借助落花生的特点来表达要做有用的人的人生感悟。
《桂花雨》一课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和桂花有关的事情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引导:这就是借助具体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节课我们来看看本课的作者想要借助珍珠鸟表达什么感情,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珍珠鸟》。
(板书:4* 珍珠鸟)2.出示珍珠鸟的图片,简单介绍珍珠鸟。
(出示课件3)3.介绍作者。
《珍珠鸟》(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爱怜”、“配合”等词语造句。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增加对珍珠鸟的了解。
学会观察动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和描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学会关爱周围的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情感。
2. 生字学习: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运用。
3. 课文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了解珍珠鸟的特点。
4. 观察与描写:观察图片或实物,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
5. 作文练习:以“我眼中的珍珠鸟”为主题,进行作文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观察和描写动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和描写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实物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引起对珍珠鸟的兴趣。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珍珠鸟的了解。
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情感。
三、观察与描写(10分钟)1. 教师展示珍珠鸟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用词语或句子描述珍珠鸟的外形特点。
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观察和描写的心得。
四、作文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作文题目:“我眼中的珍珠鸟”。
2. 学生现场作文,发挥想象,描写珍珠鸟的生活习性。
3.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板书设计:珍珠鸟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 完成作文:“我眼中的珍珠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观察、描写等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珍珠鸟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教案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教案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概括课文的基本内容,领会“我”在营造人与鸟的信赖关系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把握文章的叙事和感情线索。
3.学习作者对珍珠鸟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细腻、人性化的描写,体会作者在描写中融入的喜爱之情,学写状物的文章。
4.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品丰富温柔的情感和富有哲理的语言,提高对作品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5.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小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教学难点:从本文平实的语言中如何透析真挚的情感。
教学模式:讲读教学方法: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类比激趣,导入新课细雨扣响小草的情怀,涟漪激荡鱼儿的梦想。
大自然以它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着诗一样的乐章。
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也诗意地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通过观看片断画面(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或短片)谈感受,有的同学被画面感动,觉得人类和自然真得很和谐;有的同学很羡慕图中的小朋友,也想有这样的动物朋友,那么请大家把书翻开,让著名作家冯骥才来告诉大家如何才能获得这样的动物朋友吧!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基调大家先略读全文,告诉老师冯骥才的动物朋友到底是谁?它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总结:一只小小的珍珠鸟,它给我的印象是调皮、机灵、可爱……有哪些原因使它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呢?找出所有拟人式的描写进行分析。
结论:1.小鸟本身的可爱。
2.作者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小珍珠鸟的每一举每一动当中。
3.作者怀着对珍珠鸟的怜爱之心,在文中赋予了无知的小鸟以人的性灵,把小鸟描摹得娇憨可爱。
三、理清故事情节由学生畅谈对待并赢得小鸟的方法自然过渡到作者赢得小珍珠鸟这位可爱的动物朋友的经历。
把全文按与小珍珠鸟交往前(1—5)和交往中(6—16),分成两部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4《珍珠鸟》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珍珠鸟》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课,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动物的优美文章,通过讲述珍珠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主人之间的感情,表达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主题。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的教学设计将围绕人与动物和谐共处这一主题展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动物题材的课文较为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人与动物关系的认识各有不同,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探讨和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文中一些表达细腻的情感描写,如何让学生感同身受。
3.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如何在课堂上得到升华。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点拨。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珍珠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珍珠鸟的特点,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如珍珠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与主人之间的感情等。
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完成相关练习。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时间内正确地朗读课文,并回答出有关问题。
教案:《珍珠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珍珠鸟的外貌特征。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探究珍珠鸟的生活习性。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搜集有关珍珠鸟的相关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珍珠鸟知识讲解:介绍珍珠鸟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4. 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调查、访问有关珍珠鸟的信息,并进行分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珍珠鸟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理解;如何运用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搜集有关珍珠鸟的信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珍珠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珍珠鸟,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讲解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口头练习,加深印象。
4. 珍珠鸟知识讲解:介绍珍珠鸟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5. 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调查、访问有关珍珠鸟的信息,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珍珠鸟的特点(1)外貌特征:图片展示珍珠鸟的形态特征。
(2)生活习性:简要介绍珍珠鸟的生活习性。
2. 珍珠鸟与人类的关系(1)观赏价值:珍珠鸟作为一种观赏鸟类,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2)生态价值:珍珠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维持生态平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教案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教案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
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4、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5、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通过句子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爱及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变化态度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1、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也是人类的朋友,人类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儿的存在给人类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冯骥才的家,一起来认识认识他的新朋友——(齐读课题)珍珠鸟。
2、你能把这个课题变成问题吗?3、根据你的预习,珍珠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4、出示关于珍珠鸟的简介。
5、出示冯骥才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你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出示生字:开火车读、齐读(纠错正音)出示词语:开火车读、齐读(纠错正音)3、请你概况课文内容课文出现的无非是这两者,一个是作者,一个是珍珠鸟。
文中出现了几只珍珠鸟?文中重点写的是哪只?板书:我小珍珠鸟“我”对珍珠鸟非常…?板书:喜爱珍珠鸟对“我”非常…板书:信赖三、再读课文,探究学习出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用“()”标出描写珍珠鸟外貌的句子;用“——”画出“我”喜爱珍珠鸟的句子;用“~~~”画出珍珠鸟信赖我的句子。
(一)体会鸟儿的外貌小练笔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似的圆圆的白点。
它好(),整个身子好像一个()的球儿。
(1)按原文填空。
(2)找出比喻句,你体会到了什么?(3)在这段话中,作者主要抓住小珍珠鸟的()、()、()和()四个部位,写出了小珍珠鸟的()。
部编版五上语文4《珍珠鸟》优质精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珍珠鸟》,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生物的热爱,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提取信息,理解其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制作手工珍珠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礼貌待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主旨的理解和表达。
2. 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3. 动手制作珍珠鸟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珍珠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2.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知道珍珠鸟是什么鸟吗?它有什么特点?它生活在哪些地方?Step 2:阅读课文(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珍珠鸟》。
2. 学生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珍珠鸟是什么鸟?它有什么特点?它的模样和珍珠有什么关系?Step 3: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互相讨论分析,师生合作,找出短文的关键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珍珠鸟的模样是什么样的?(2)珍珠鸟飞得如何?(3)珍珠鸟为什么叫珍珠鸟?(4)作者对珍珠鸟的情感是怎样的?2. 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答案,并由教师进行点评。
Step 4:比喻和象征意义(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短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珍珠鸟是什么事物的比喻?它象征什么?2. 学生互相讨论,由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分析结果。
Step 5:动手制作珍珠鸟(25分钟)1. 教师给学生发放制作珍珠鸟的材料:鸟的模型、珍珠颗粒、胶水、彩色纸片等。
2. 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制作珍珠鸟模型。
Step 6:展示和交流(5分钟)1.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制作的珍珠鸟,并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设计和创意。
2. 学生互相交流,评价和欣赏他人的作品。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课文《珍珠鸟》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讨论,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生物的热爱,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4 《珍珠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珍珠鸟》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主要内容是一篇关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深厚友谊的散文。
通过对一只珍珠鸟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动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寓意深刻,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掌握生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生字词和复杂句子,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动物和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友谊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读写“珍珠鸟、信赖、和谐、infatuated”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信赖”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友谊,培养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2.难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复杂句子,感悟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友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生字词卡片3.多媒体教学设备4.分组讨论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段阅读,理解课文意思。
对于生字词,教师可以采用卡片形式,让学生朗读并解释词语意思。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珍珠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篇文章,是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冯骥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与人和谐相处的经过,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
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
【作者介绍】
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
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
他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珍珠鸟:金山珍珠的别名,学名叫斑胸草雀,也叫胁草雀、锦花鸟、锦华鸟、小珍珠、锦花雀等。
原分布于澳洲东部和印尼东部热带森林中。
中国大约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由澳大利亚引进,现已繁殖培育出骆驼色、白色、花色等多个品种。
这种鸟羽色艳丽,体形娇小玲珑,叫声细柔,给人以美的享受,是驰名世界的人工繁育鸟。
在国内有些养鸟专著将金山珍珠另立一种,实质上金山珍珠与斑胸草雀是同种异名。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豪(háo áo)享(hēng xiǎng)陪(bèi péi)睑(jiǎn liǎn)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简易——()茂盛——()
轻易——()立即——()
三、我会把句子补充成比喻句。
1.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_____________。
2.它躲进藤蔓,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内容梳理。
这篇课文描写了鸟儿对人________的过程,其中包括了怕人、喜人、近人、爱人,最后与人完全融为一体的过程,作者不禁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感慨。
五、重点句段品析。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这样,它完全放心了。
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
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
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
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细腻——()友好——()
2.用横线画出小家伙睡着后的样子。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小家伙趴在作者的肩上睡着,足见小家伙对作者的信赖。
B小家伙趴在作者的肩上睡着,说明小家伙太困了。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生活中有很多互相信赖的事让人感动。
把你身边的一件关于“信赖”的事情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háo xiǎng péi jiǎn
二、简单茂密容易立刻
三、1.一只蓬松的球儿
2.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
四、信任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1.粗糙敌视
2.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3.A
六、我们那里有个卖糖葫芦的摊子。
这个摊子上没人看着,你想买糖葫芦,就自己把零钱放在旁边的盒子里,然后拿走糖葫芦。
虽然没人看着,但是钱从来没少过,糖葫芦也没有被多拿走过。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