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指标概率性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371.50 KB
- 文档页数:15
混凝土配合比汇总表混凝土是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中的重要材料,其性能与配合比密切相关。
混凝土配合比汇总表是工程建设中必备的一份文档,其作用是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合理、科学的组合,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
一、混凝土配合比汇总表的基本要素混凝土配合比汇总表的基本要素包括:水泥、砂、石子、水和掺和料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到混凝土强度等指标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如气候环境、施工地点等,才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配合比方案,因此混凝土配合比汇总表的具体内容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调整。
二、混凝土配合比汇总表的制定过程1.确定设计强度等级,并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水泥品种和砂石级配。
2.进行实际试配,根据实际试验结果优化配合比,确定整个混凝土配合比汇总表的具体内容。
3.制定掺和料的种类和掺量,为混凝土配合比提供可靠的辅助物料。
4.制定按批制作的配比和按时间的调节配比,根据工程需要适时进行调节和改进。
5.根据实际工作量进行配合比的调整,保证混凝土密实性和均匀性。
6.持续监测混凝土配合比的施工效果和性能指标,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善。
三、混凝土配合比汇总表对于工程的作用1.在施工现场指导混凝土制作和现场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2.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工程成本。
3.根据混凝土强度等指标和气候环境等因素进行调整,保证施工效果和安全。
4.通过持续监测和调整配合比,不断优化混凝土的性能和可靠性,确保工程质量。
综上所述,混凝土配合比汇总表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工具,拥有制作和执行的必要性。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不同工程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制定出合理、安全、稳定性的配合比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配比中尽量选择使用低碳环保材料,这样既可以满足施工要求,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滑坡治理A标[2006]04号★关于C15、C20、C25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致:高驻办我部自进场后,依据设计文件对水泥混凝土的要求,对原材料各项指标进行了试验,在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同时依据设计文件及JI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对C15、C20、C25水泥砼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并结合我部所施工路段得水文、地质、气候等情况,确定施工配合比C15为1:2.;C20为1:::;C25为1:1.89:3.98:0.45。
望高驻办审核批准为盼!后附试验资料:1、细集料筛分试验2、细集料指标试验3、粗集料筛分试验4、粗集料压碎值试验5、粗集料指标试验6、水泥砼抗压强度试验7、水泥指标试验西安中交公路岩石工程有限公司河北乡至红土山段滑坡治理工程A标项目经理部二OO六年九月六日主题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抄报:高驻办打字:秦志刚校对:陈海福共印4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报告内容一、设计说明二、实验汇总三、原材料试验资料试验单位:西安中交岩石工程有限公司河北乡至红土山段滑坡治理工程A标项目部二OO六年九月C1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试验单位:青海西久线河北乡至红土山段滑坡治理工程A标项目经理部试验室一、设计依据1、设计文件2、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3、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范》4、JTG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范》二、使用部位排水工程三、原材料简介1、砾石:同德县河北乡赛堂料场产1—3 cm砾石,ρG=/cm3针片状含量<25% 压碎值<16%2、砂:同德县河北乡赛堂砂石场产水洗砂,ρs=2.621g/cm3ρ堆= g/cm3含泥量<3%3、水泥:青海乐都华夏水泥厂生产的325级华夏牌水泥。
4、拌和水:赛群河水四、设计步骤(一)初步配合比计算1、确定试配强度(f cu,0)f cu,0= f cu +1.645×δ×2、计算水灰比(w/c)(1)按强度要求计算水灰比f cu,0= A f ce /[c/w-B]=>w/c= A f ce /(f cu.0+A·Bf ce)=×××××(2)按耐久性校核水灰比。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
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
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常用等级C10每立方米约:水:180kg水泥:230kg砂:780kg石子:1240kgC1532.5Mpa水泥0.307吨42.5Mpa水泥0 吨中砂0.511立方米<16mm石子0.83 立方米水0.22立方米C20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配合比为:0.51:1:1.81:3.68C25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配合比为:0.44:1:1.42:3.17C30水:175kg 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配合比为:0.38:1:1.11:2.7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参考:水泥品种混凝土等级配比(单位)Kng 塌落度mm 抗压强度N/mm2水泥砂石水7天28天P.C32.5 C20 300 734 1236 195 35 21.0 29.0 1 2.45 4.12 0.65C25 320 768 1153 208 45 19.6 32.11 2.40 3.60 0.65C30 370 721 1127 207 45 29.5 35.21 1.95 3.05 0.56C35 430 642 1094 172 44 32.8 44.11 1.49 2.54 0.40C40 480 572 1111 202 50 34.6 50.71 1.19 2.31 0.42P.O 32.5 C20 295 707 1203 195 30 20.2 29.1 1 2.40 4.08 0.66C25 316 719 1173 192 50 22.1 32.41 2.28 3.71 0.61C30 366 665 1182 187 50 27.9 37.61 1.82 3.23 0.51C35 429 637 1184 200 60 30.***6.21 1.48 2.76 0.47C40 478 *** 1128 210 60 29.4 51.01 1.33 2.36 0.44P.O 32.5R C25 321 749 1173 193 50 26.6 39.1 1 2.33 3.65 0.60C30 360 725 1134 198 60 29.4 44.31 2.01 3.15 0.55C35 431 643 1096 190 50 39.0 51.31 1.49 2.54 0.44C40 480 572 1111 202 40 39.3 51.01 1.19 2.31 0.42P.O42.5(R) C30 352 676 1202 190 55 29.***5.21 1.92 3.41 0.54C35 386 643 1194 197 50 34.5 49.51 1.67 3.09 0.51C40 398 649 1155 199 55 39.5 55.31 1.63 2.90 0.50C50 496 606 1297 223 45 38.4 55.91 1.22 2.61 0.45PII 42.5R C30 348 652 1212 188 50 31.***6.01 1.87 3.48 0.54C35 380 639 1187 194 50 35.0 50.51 1.68 3.12 0.51C40 398 649 1155 199 55 39.5 55.31 1.63 2.90 0.50C45 462 618 1147 203 4***2.7 59.11 1.34 2.48 0.44C50 480 633 1115 192 25 45.7 62.81 1.32 2.32 0.40P.O 52.5R C40 392 645 1197 196 53 40.2 55.81 1.64 3.05 0.50C45 456 622 1156 19***2 43.5 59.51 1.36 2.53 0.43C50 468 626 1162 192 30 45.2 61.61 1.33 2.47 0.41此试验数据为标准实验室获得,砂采用中砂,细度模数为 2.94,碎石为5~31.5mm连续粒级。
C5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设计要求强度C55,坍落度180mm ,泵送混凝土。
路途距离:40分钟可到达。
泵送高度初估﹤50m (此项作用选石子最大粒径)、入泵坍落度要求180㎜。
二、设计目的①拌合物的工作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坍落度及经时损失;粘聚性、保水性合格。
②硬化后在规定龄期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③耐久性符合设计要求。
④尽可能经济。
三、原材料质量要求四、实验室提供历来C40及以上混凝土强度标准差2011年6月以来C40HB(泵送)28天抗压强度统计:46.5、54.5、47.82011年6月以来C45 HB(泵送)28天抗压强度统计:51.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规定: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宜根据同类混凝土统计资料计算确定,计算时,强度试件组数不应少于25组。
故我们只能按无统计资料情况处理。
五、设计原理 1、混凝土强度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措施: ①掺缓凝高效减水剂 水灰比对混凝土配制的影响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关键因素是水灰比。
水灰比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但塌落度就越小。
塌落度小的混凝土不能满足施工泵送要求,这是一个矛盾对立的二方面。
水灰比由计算配合比强度要求初定,然后通过试配调整。
本设计属大流动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大于等于160mm ),采取加入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措施来获得,减水率应≧20%。
高性能减水剂对混凝土的作用前面提到,既要保证强度,又要保证流动性,必须掺高性能减水剂。
减水剂作用原理:减水剂掺入到水泥浆体系后,由于A C 3水化速度最快,吸附量又大,因此A C 3首先吸附了大量减水剂。
A C 3含量高的水泥与A C 3含量低的水泥相比,在相同减水剂、相同参量条件下,吸附减水剂的量就多,必然影响到水泥浆体系中其他矿物质(S C 3、S C 2、AF C 4等)所需分散剂的数量,因而,显示出混凝土的流动性差。
为此,对于A C 3含量高的水泥需适当增加减水剂的掺量,使流动性得到改善。
观音岩水电站右岸大坝常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试验摘要:根据观音岩水电站工区现场实际,右岸大坝列出了5个常态混凝土配合比,主要涉及坝体基础约束区、闸墩、坝顶、溢洪道导墙、二期混凝土等范围。
对水泥、粉煤灰、外加剂、骨料等原材料进行品质检测,在此基础上选择经济合适的配合比参数,并给出推荐配合比,性能指标试验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原材料试验;参数选定;推荐配和比;性能试验1引言观音岩水电站挡河大坝由左岸、河中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和右岸粘土心墙堆石坝组成为混合坝,坝顶总长1158m,其中混凝土坝部分长838.035m,心墙堆石坝部分长319.965m。
混凝土坝部分坝顶高程为1139.00m,心墙堆石坝部分坝顶高程为1141.00m,两坝型间坝顶通过5%的坡相连。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部分最大坝高为159m,心墙堆石坝部分最大坝高71m。
混凝土大坝从左至右依次为:左岸非溢流坝段、左冲沙底孔坝段、河中厂房坝段、导流底孔坝段、双泄中孔坝段、导流明渠坝段、溢洪道过渡坝段、岸边溢流坝段、混凝土坝与堆石坝连接过渡坝段。
2原材料试验观音岩水电站大坝施工混凝土所用水泥、粉煤灰、外加剂和骨料均由发包人提供。
大坝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水泥采用云南永保特种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永保牌中热42.5硅酸盐水泥;粉煤灰采用攀枝花市利源粉煤灰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Ⅱ级粉煤灰;粗细骨料为中水九局生产的石灰岩人工砂石骨料;外加剂采用浙江龙游五强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生产的ZB-1A型缓凝高效减水剂和ZB-1G型引气剂。
2.1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也是决定混凝土强度及其他各项性能指标的主要因素。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测和化学分析检测结果分别见表1,表2。
表1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2水泥化学成份检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永保牌P.MH42.5水泥的物理力学和化学指标均符合《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2003的标准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是根据混凝土所需强度、耐久性以及施工性能的要求,确定水泥、砂、骨料以及水等材料的比例。
配合比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一、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工程的要求确定的,如C20、C30、C40等。
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按照国家标准或工程设计规范来确定。
二、计算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与水泥质量之比。
合理的水灰比能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
普通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45~0.55之间,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越高。
三、计算砂率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料与总骨料质量之比。
砂率一般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粒径分布来确定。
大部分混凝土配合比中,砂率一般在35%~45%之间。
四、计算粉煤灰掺量在一些工程中,可以适量掺入粉煤灰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粉煤灰的掺量一般根据设计要求和水泥用量来确定。
五、计算骨料用量水泥、砂、骨料的配合比需要根据混凝土的体积取得。
首先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确定合理的各材料的用量,然后按照砂率和骨料的体积百分比来计算砂、骨料的用量。
六、计算水泥用量水泥用量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水灰比和骨料用量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水泥用量的范围可参考混凝土标准配合比。
七、计算水用量水用量一般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来确定。
合理的水用量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流动性。
以上就是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的基本步骤。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一些调整,如考虑施工的温度和湿度、使用的特殊材料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配合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材料性能选择合适的配合比,同时结合试验验证,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c50 480 180 730 1080 c60 525 178 675 1100备注1、我公司同时生产不同强度等级的不同品种水泥,除早期强度、施工性能和工性能有所区别外,28天强度指标基本相同,故本参考配合比没有区分。
2、当掺和掺合料时,采用内掺法可等量或超量取代,最大取代量应根据掺合料性能进行强度对比实验结果而定。
3、配制流态性混凝土时,参考配比试验所采用的是减水率在15%以上的高效减水剂。
4、参考配比试验所有砂石为||区中砂,石子为5-31.5mm的连续级配的碎石。
水泥标号百科名片水泥的标号是水泥“强度”的指标。
水泥的强度是表示单位面积受力的大小,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后,经凝结、硬化后的坚实程度(水泥的强度与组成水泥的矿物成分、颗粒细度、硬化时的温度、湿度、以及水泥中加水的比例等因素有关)。
水泥的强度是确定水泥标号的指标,也是选用水泥的主要依据。
测定水泥强度的方法用前是“软练法”。
目录基本信息水泥的标号常见问题基本信息水泥的标号常见问题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信息此法是将1:3的水泥、标准砂(福建平潭白石英砂)及规定的水,按照规定的方法与水泥拌制成软练胶砂,制成7.07 X 7.07 X 7.07厘米的立方体抗压试块与8字形抗拉试块,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养护,分别测定其3天、7天及28天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以分组试块的28天平均抗压强度来确定水泥的标号,但3天、7天的技压强度也必须满足规定的要求。
目前我国生产的水泥一般有225#、325#、425#、525#等几种标号。
生产不同标号的水泥,是为了适应制做不同标号的混凝土的需要。
标准水泥的标号是水泥强度大小的标志,测定水泥标号的抗压强度,系指水泥砂浆硬结28d后的强度。
例如检测得到28d后的抗压强度为310 kg/cm2,则水泥的标号定为300号。
抗压强度为300-400 kg/cm2者均算为300号。
普通水泥有:200、250、300、400、500、600六种标号。
一、c25混凝土配合比1、C25混凝土配合比水泥:水:砂:碎石372:175 :593 : 12601 :0.47 :1.59 : 3.392、调整水灰比调整水灰比为0.42,用水量为175kg,水泥用量为Mco=175/0.42=417kg,按重量法计算砂、石用量分别为:Mso==579kg,Mgo=1229kg3、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试用配合比1和2,分别进行试拌:配合比1:水泥:水:砂:碎石= 372:175:593:1260 = 1:0.47:1.59:3.39;试拌材料用量为:水泥:水:砂:碎石= 8.5:4.0:13.52:28.82kg;拌和后,坍落度为30mm,达到设计要求;配合比2:水泥:水:砂:碎石= 417:175:579:1229 = 1:0.42:1.39:2.95试拌材料用量为:水泥:水:砂:碎石=9.6:4.03:13.34:28.42kg拌和后,坍落度仅20mm,达不到设计要求,故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水泥用量500g,增加拌和用水210g,再拌和后,坍落度达到35mm,符合设计要求。
此时,实际各材料用量为:水泥:水:砂:碎石= 10.1:4.24:13.34:28.42kg经强度检测(数据见试表),第1组、2组配合比强度均符合试配强度要求,综合经济效益,确定配合比为第1组,即:水泥:水:砂:碎石1 :0.47 :1.59 :3.39372 :175:593:1260kg/m3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
c20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C20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C20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2. 试验目的•确定C20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指标,如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通过试验结果评估C20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
3. 试验方法•选取标准试验方法进行C20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根据试验标准,按一定比例配置水泥、砂、骨料等材料,并进行搅拌、浇筑、养护等步骤;•在试验过程中,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合剂掺量等参数,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4. 试验结果与分析•经过试验得到的C20混凝土样品均符合设计要求;•抗压强度平均值达到了X MPa,超过了设计强度要求;•抗折强度平均值达到了Y MPa,满足了使用要求;•其他性能指标也符合相关标准。
5. 结论•综上所述,本次试验通过采用特定的配合比,成功制备出满足C20混凝土基本性能要求的样品;•在实际工程中,C20混凝土可作为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
6. 建议•针对C20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在实际施工中,应加强对搅拌、浇筑、养护等环节的控制,以确保C20混凝土的质量。
7. 参考资料•相关标准及规范。
以上就是本次针对C20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报告,希望对相关工程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提供参考价值。
8. 试验过程•根据设计要求,选取合适的水泥、砂、骨料和掺合剂;•按照配合比的比例,将水泥、砂、骨料和水混合均匀;•将混合好的材料倒入试验模具中,用振动器进行振动;•将模具放入水箱中进行养护;•养护时间达到指定要求后,取出样品进行试验。
9. 试验数据样品编号 | 水灰比 | 掺合剂掺量 | 抗压强度(MPa) | 抗折强度(MPa) || —— | | | |1 | | 5% | 25 | |2 | | 5% | 23 | |3 | | 5% | 21 | |平均值 | | | 23 | |10. 分析与讨论•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水灰比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有所下降,但仍然满足C20级混凝土的要求;•控制水灰比在合理范围内,可以同时考虑强度和工作性能的要求;•随着掺合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也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有限。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旨在通过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找到一种具有最佳性能指标和经济性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以满足工程需求。
二、试验材料
1、水泥:采用当地某品牌的水泥,强度等级为42.5。
2、细骨料:选用当地河流的天然砂,级配为细度模数0.3-0.6。
3、粗骨料:选用当地的天然碎石,粒径范围为5-20毫米。
4、外加剂:采用高效减水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5、水:采用当地自来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三、试验方法
1、按照规定的比例将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和水进行混合。
2、将混合物搅拌均匀,分别制成不同的试件。
3、将试件放置在标准养护室中,保持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大于90%。
4、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试件进行测试,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坍落度等指标。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的配合比方案,我们发现以下配合比方案具有较好的性能指标和经济性:
1、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水 = 1:2.5:5:0.01:0.5
2、坍落度:180-200毫米
3、抗压强度:C30强度等级(平均值达到35.6 MPa)
4、抗折强度:平均值达到7.8 MPa
此配合比方案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经济性,适合于该工程的需求。
五、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找到了适合于该工程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该方案具有较好的性能指标和经济性,能够满足工程的需求。
混凝土配合比选定各项指标汇总一、喷射混凝土配合比1.原材料1.1水泥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因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含有较多的C3A 和C3S,凝结时间较快,特别是与速凝剂有良好的相容性),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必要时可以采用特种水泥。
1.2骨料1.2.1细骨料《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 10210-2001第6.7.3条规定:细度模数应大于2.5,含泥量不应大于3%。
(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03第9.5.6条规定)1.2.2粗骨料应采用坚固耐久的碎石或卵石。
喷射混凝土中的石子粒径不宜大于16mm(因为目前国内的喷射机可使用最大粒径为25mm,但为了减少回弹和管路堵塞),喷射钢纤维混凝土中的石子粒径不宜大于10mm;骨料级配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应采用坚固耐久的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宜大于2.5(是为了有足够的水泥包裹细集料,有利于获得足够的混凝土强度,同时可以减少粉尘和硬化后混凝土的收缩),含水率宜控制在5%~7%(主要是为了减少具有活性的水泥颗粒的损失,减少粉尘,也有利于水泥的充分水化)。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 10210-2001第6.7.4条规定: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5mm,并宜采用连续粒级,含泥量不应大于1%。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03第9.5.7条规定: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6mm,其余相同。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第8.1.4 条喷射混凝土用的骨料级配宜控制在表8.1.4 所给的范围内。
1.3外加剂应对混凝土的强度及围岩的粘结力基本无影响;对混凝土和钢材无腐蚀作用;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影响不大(除速凝剂和缓凝剂外);吸湿性差,易于保存;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害。
1.4速凝剂《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 10210-2001第6.7.5条规定:湿喷混凝土所用液体速凝剂应进行与水泥相溶性和速凝剂效果检验。
应根据水泥品种、水灰比等,通过不同掺量的混凝土试验选择最佳掺量。
其掺量不宜超过水泥总量的5%;水泥净浆初凝试件不应大于5min,终凝不应大于10min。
1.5水水质应符合工程用水的有关标准,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物质。
(不得使用污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含有硫酸盐量按SO42-计超过水质量1%的水)1.6钢纤维宜用普通碳素钢制成,长度宜为20~25mm,并不得大于25mm;抗拉强度不得小于380MPa,不得有油渍和明显的锈蚀,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喷射混凝土严禁选用具有潜在碱活性骨料。
2.主控项目《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 10210-2001第6.7.6条规定:灰骨比宜为1:4~1:5;水灰比宜为0.40~0.50;含砂率宜为45%~60%。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 10210-2001第6.7.7条规定:湿喷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宜小于400kg/m3,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宜为8~13cm。
注:上述指标均与《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03第9.5.9条规定相同。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第8.3.1条规定:湿法喷射水泥与砂、石之重量比宜为1.0:3.5~1.0:4.0;水灰比宜为0.42~0.50,砂率宜为50%~60%。
第8.3.2条规定水泥和速凝剂称量精度均为±2%,砂石均为±3%。
用于湿法喷射的混合料拌制后,应进行坍落度测定,其坍落度宜为8~12cm。
)3.现场配比可采用灰骨比为1:4~1:5;骨料含砂率45%~60%;水灰比0.4~0.5。
当喷射第一层时,水泥:砂:石=1:2:(1.5~2),以利于混凝土与岩面的粘结和减少回弹。
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20。
喷嘴垂直岩面时,喷射效果最好,斜向喷射时,易产生分离、回弹增加、剥离多。
喷射距离应根据冲击速度和附着强度为最好状态的条件确定。
一般情况下湿喷为1.5~2.0m。
4.现场喷射混凝土的质量检查从喷射面上采取一块刚喷好的混凝土,迅速称出质量各为3000g的两份。
将第一份混凝土放在磁盘里,在烘箱中以105~110℃烘至恒重。
由烘干前后的质量,算出喷射混凝土中可烘干水的质量。
在取样的同时,用400g水泥及与施工相同掺量的速凝剂,加160g水(水灰比为0.4),迅速拌制一份净浆,与第一份混凝土在相同条件下烘至恒重。
由烘干前后的质量,算出不可烘干水的质量与水泥质量的比率(即不可烘干水率)。
将第二份混凝土放入盛有6~8kg水的桶中,立即搅散开,使水泥、速凝剂、砂石分离,仔细淘洗清楚水泥、速凝剂和粒径小于0.15mm的细粉。
将砂、石在烘箱中以105~110℃烘至恒重,筛分并称出质量。
根据下式算出水泥质量,即可求出喷射混凝土的实际配合比和水灰比。
水泥质量=3000—(砂质量+石质量+可烘干水质量)/(1+速凝剂掺量+不可烘干水率)注:式中各项材料质量以克计,要求精确至0.1g;速凝剂掺量和不可烘干水率均以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表示;水重为可烘干水质量与不可烘干水质量之和。
采取试样、称重、拌制净浆以及第二份试样在水中搅散开,均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至迟不得超过5min。
第二份试样在淘洗时,每次倒污水都要经过0.15mm孔径的筛。
计算时,砂、石中小于0.15mm的细粉,应按原材料中的比例记入砂、石质量,水泥、速凝剂中大于0.15mm的颗粒,也应按原材料中的比例记入水泥、速凝剂质量中。
二、混凝土配合比1.原材料《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0-2005(2005-09-22 发布, 2005-09-22实施) 制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宜尽量降低胶凝材料用量。
C30及以下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00 kg/m3,C35~C40混凝土不宜高于450 kg/m3,C50及以上混凝土不宜高于500 kg/m3(同《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2005-07)。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2005-07 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大于30%时,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得大于0.45。
预应力混凝土以及处于冻融环境的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30%(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另,一般情况下,矿物掺和料掺量不宜小于胶凝材料总量的20%)。
钢筋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包括水泥、矿物掺和料、粗细骨料、水、外加剂等所含氯离子之和)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0%,预应力混凝土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C25混凝土的最低胶凝材料用量由原来的240kg/m3提高到260 kg/m3)。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 10210-2001中5.2.2 水泥的强度等级应根据所配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选定。
水泥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对于C30及以的混凝土,宜为1.1~2.2;对于C35及以上的混凝土宜为0.9~1.5.1.1 水泥水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
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不宜使用早强水泥。
水泥的技术要求除应满足国家标准GB/175的规定外,还应满足表4.1.2的规定。
表4.1.2 水泥的技术要求注:1. 当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2. 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1.2. 矿物掺和料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
矿物掺和料的品种宜为粉煤灰、磨细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或硅灰。
1.2.1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4.2.2的规定。
游离CaO含量≤1.0%。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 28-86规定:第3.2.1条在普通钢筋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基准混凝土水泥用量的35%,且粉煤灰取代水泥率不宜超过20%。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粉煤灰最大掺量不宜超过20%。
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率,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不宜大于15%;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不宜大于10%。
1.2.2磨细矿渣粉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4.2.3的规定。
1.2.3 硅灰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4.2.4的规定。
1.3细骨料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
不宜使用山砂。
不得使用海砂。
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累计筛余百分数)应满足表4.3.2的规定。
注:除5.00mm和0.63mm筛档外,细骨料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4.3.2中所列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不应大于5%。
细骨料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3级,其细度模数分别为:粗级 3.7~3.1 中级 3.0~2.3 细级 2.2~1.6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中级细骨料。
当采用粗级细骨料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或胶凝材料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细级细骨料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当所用细骨料的颗粒级配不符合表4.3.2的要求时,应采取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后,方允许使用。
细骨料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法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重量损失应不超过8%。
细骨料的吸水率应不大于2%。
采用天然河砂配制混凝土时,砂中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应符合表4.3.5的规定。
当砂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采用。
对于长期处于水中或土中、干湿交替区、水位变化区以及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75%的潮湿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细骨料应采用砂浆棒法检验其碱活性,且砂浆棒的膨胀率应小于0.10%,否则应按第5.1.4条的要求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当采用以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或混合砂配制混凝土时,人工砂及混合砂的压碎指标值应小于25%;经亚甲蓝试验判定后,石粉含量应符合表4.3.7的规定,。
1.4粗骨料1.4.1 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或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
1.4.2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 10210-2001中5.4.1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碎石、卵石或两者的混合物,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板厚的1/2或结构截面积最小尺寸的1/4,也不得大于钢筋最小间距的3/4,且不大于100mm)。
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预应力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