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二 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单元八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0分钟单元练(八)(满分: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湖北荆州模拟)读下图,据图中信息可知( )A.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缓慢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迅速C.近代农民的平均收入大幅提高D.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840~1920年,我国粮食商品率仅提高了约10%,这表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瓦解进程缓慢,故A项正确。
粮食商品率的变化比较缓慢,不能得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的结论,农民的平均收入也不会大幅度提高,故B、C两项错误;随着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粮食商品率应大幅度提高,但示意图显示提高幅度并不大,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8·湖北武汉统考)1878年开始筹备,后设厂于杨树浦的洋务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在1893年不慎发生火灾,租界内的外国消防队拒绝前往救火。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 A.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有弊端B.洋务派民用企业危及列强利益C.列强与清政府的矛盾进一步激化D.外国消防队受制于租界章程规定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洋务企业”“外国消防队拒绝前往救火”,这反映了洋务企业与列强的矛盾,B项正确;A项没有体现中外关系,故排除;C项则错在“清政府”,不符合题目中的企业信息;租借章程保护外国人的利益,且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项。
答案:B3.(2018·吉林调研)张之洞在19世纪末认为,“棉布本为中国自有之利,自有洋布洋纱,反对外洋独擅之利。
耕织交病,民生日蹙,再过十年,何堪设想!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工商之利,以保利权”。
材料主要说明( )A.张之洞是洋务派最杰出的代表B.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C.发展民族工业维护国家利益D.严格禁绝西方人来华滋事传教解析:题干中“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工商之利,以保利权”体现了发展民族工业以维护国家利益,故C项正确;材料不是在强调洋务运动,故A、B两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时空坐标单元概览]考点1|先秦时期的政治[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神权色彩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3.内容4(1)积极:周朝初期加强了对地方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稳定了当时的统治秩序,使周朝的政治文化得以稳定延续。
(2)消极:后期,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是导致诸侯分裂、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
5.演变(1)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
(3)秦汉时期:秦始皇大一统,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汉初又兼采之,实行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4)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但性质不全相同,仅为皇权体现。
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2)建立起大宗、小宗体系,形成宗族内等级关系和政治上隶属关系。
3.实质按父系血缘关系继承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4.影响(1)使宗统和君统结合起来,强化了王权。
(2)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了分封制的推行。
(3)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的分封。
(4)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结构,如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
(5)其内涵仍体现在当今日常生活和观念中,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天下一家”等观念的形成。
单元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40分钟单元练(十)(满分: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山东滨州模拟)20世纪20年代,美国各色各样的励志读物讲的都是华尔街的故事,而商业广告也致力于宣传这种对“成功”(即快速致富)的膜拜。
比如汉密尔顿牌手表的广告词是:“你能告诉一个成功的男人他实现成功的时刻吗?”这种现象( ) A.有助于美国人民快速发财致富B.成为美国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C.不利于美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D.折射出美国经济政策即将转变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经济的盲目乐观,忽视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市场经济虚假繁荣,故C项符合题意;当时人们追求快速致富只是主观愿望,没有看到潜伏的危机,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发生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结果,材料中的现象不是决定因素,故B项不符合题意;当时美国的经济政策仍是自由主义,还没有发生转变,故D 项错误。
答案:C2.(2018·河北邢台模拟)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
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
据此可以推断( )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解析:材料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不是自由放任,而是在国家干预时措施不当,导致经济危机加剧。
罗斯福继承了胡佛对经济的干预的某些思想,排除A项;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产物,排除C项;胡佛的干预措施不当,罗斯福的干预效果明显,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故B项正确,D项错误。
作业(十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1.19世纪中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而与此同时兴起的民族主义潮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A.自由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B.社会主义尚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C.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D.资产阶级决定着欧洲历史的发展解析:材料中“19世纪中期,欧洲”表明工业革命发展,导致三大潮流出现,而“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表明自由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故A项正确。
答案:A2.下表是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
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最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不完全具备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D.社会主义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解析: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内战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反映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物质基础已经形成,故排除B选项;C选项错误,这一时期社会主义运动并不是主流,而是处于萌芽阶段;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观点。
答案:A3.巴黎公社最根本的经验是(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政权B.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C.无产阶级掌握革命武装D.没收资本家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解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故选A项。
巴黎公社没有成熟政党的领导,所以B项错误;巴黎公社起义的主体是巴黎人民,没有掌握革命武装,所以C项错误;巴黎公社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以D项错误。
答案:A4.李大钊评论近代俄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今以俄人庄严璀灿之血,直接以洗涤俄国政界积年之宿秽者,间接以灌润吾国自由之胚苗”,从而使那些军阀政客、官僚耆旧们明白“专制之不可复活,民权之不可复抑,共和之不可复毁,帝政之不可复兴”。
作业(三十一)二战后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供给侧改革是目前我国经济改革的热门话题,有专家提出可以用大规模减税、削减开支、紧缩货币的方法来推进供给侧改革。
对此最有历史借鉴价值的对象是( ) A.“黄金时代”的美国经济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C.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经济D.二战后初期的日本经济解析:A项“黄金时代”的美国经济是以高的预支出换来的经济的虚假繁荣,与供给侧改革的内容不一致,故排除;B项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是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方向,符合材料描述的形式,故本题选择B项。
C项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经济主要是复兴为主,依靠的是马歇尔计划,与材料叙述不符;D项二战后初期的日本经济模式与此也不一致,故排除。
答案:B2.下图为20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a-b阶段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滞胀”影响,美国经济下滑明显B.b-c阶段美国经济平稳增长,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C.c-d阶段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下降明显,失去了超级大国地位D.d-e阶段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缓慢上升,得益于新经济的增长解析:a-b阶段为1950—1955年,这一时期并没有出现世界经济“滞胀”,A项错误;b-c阶段为1955-1965年,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稳定增长,原因在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项正确;战后的美国一直是超级大国,C项错误;d-e阶段是80年代,而新经济出现于90年代,D项错误。
答案:B3.下表是二战后西方国家家庭政策实施方案。
这说明二战后西方国家( )B.政策重点在于关注民生C.注重缓和社会矛盾D.利用了苏联模式的经验解析:A、B两项材料无法体现;二战后西方国家家庭政策实施方案体现了西方国家的福利国家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C4.1965年苏联新一轮改革开始实施,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原来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强调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与企业经营活动结果之间要挂钩,相当一部分利润应留给企业。
作业(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光荣革命后,英国政府先改组内阁而后大选是当时的常例。
1693年,威廉三世改组混合内阁,任用辉格党人组成一党内阁,后经大选辉格党成为下院多数党。
辉格党内阁的组建表明英国( )
A.国王仍拥有行政权力
B.国王完全掌控下议院
C.责任内阁制已经确立
D.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
解析:材料中“威廉三世改组混合内阁”说明国王仍拥有行政权力,A正确;材料中辉格党为下院多数党,但是并不表明国王完全掌控下议院,排除B;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逐步建立,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689年《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排除D。
答案:A
2.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
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与此相符的推论是( )
A.“光荣革命”是英国民主政治的巨大退步
B.责任内阁制是英国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核心
C.宪政体制下国王与议会实现了分权与制衡
D.政治斗争中的谈判与妥协同样具有建设性
解析:由“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可见“光荣革命”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推动历史进步的进程,体现了国王与议会的相互妥协,故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B、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答案:D
3.英国19世纪70年代以后,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掌握了一部分的立法权,掌控了议会的财政权,首相和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议会的许多权力转向了内阁,出现‘内阁专横’的政治局面,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议会中的“第三院”。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在于( ) A.英国的内阁对议会负责
B.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确立
C.英国的首相和内阁来自下议院多数党
D.英国议会没有独立的立法权
解析:材料中介绍了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内阁权力膨胀的现象,可以看出内阁凌驾于
议会之上主要是由于首相权力的膨胀,这就说明它的根源是在于英国的首相和内阁来自下议院多数党,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说的是议会对内阁的限制;B选项不是根源;D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答案:C
4.正如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坎农所说:“贵族权力在1761年达到顶峰”,英国“从外观上看和原来别无二致,所有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被保留下来,但实际上它比原来更狭隘、更具有寡头性质。
”材料可用来说明英国( )
A.资产阶级革命的迫切性
B.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C.殖民霸主形成的可能性
D.工业革命的必然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1640-1689年间,A项不符材料时间,排除;此时英国政体“更具有寡头性质”,可见贵族权力过大,议会改革削弱贵族权限是必然,B项符合题意;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政治问题,不是经济,D项排除。
答案:B
5.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贫富差距悬殊,贵族宫殿式的庄园与农人破败的茅屋、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与失业工人绝望的挣扎相互映照。
保守党前首相狄斯雷利(1804-1881年)说,“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
”此后,英国走向了( ) A.资本主义制度完善
B.自由主义政策退潮
C.工人运动日益失控
D.社会阶层尖锐对立
解析:据材料中“贫富差距悬殊,贵族宫殿式的庄园与农人破败的茅屋、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与失业工人绝望的挣扎相互映照”信息可得出当时英国的矛盾尖锐,为此英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以缓和矛盾,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故A项正确。
答案:A
6.英国诗人巴特摩尔发表的《家中天使》一诗,颂赞自己的妻子Angel in the House。
“家中天使”是指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的中产阶级妇女在家中照顾子女,让在外辛苦工作的丈夫,回家后可以得到温暖。
下列哪一观点恰当地解释了这种家庭价值观的成因(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女权运动的成果
C.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的影响
D.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推动
解析:工业革命发生于18、19世纪,再有材料中提到的中产阶级是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故A正确;妇女安心在家照顾子女,没有体现女权运动,故B项错误。
材料中提供的时间维多利亚时代为19世纪期间,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故C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是要通过调整选区,降低财产限制,使工业资产阶级能参与国家政权,故D错误。
答案:A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议会在1701年通过的“嗣位法”,在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法案规定,威廉三世死后,王位应传给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个女儿安妮。
……国王所作的一切决定和政府的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的大臣签署才能生效。
此外,法案还规定,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材料二1912年,几百名妇女因为争取妇女选举权,被政府置入狱中,她们展开“绝食斗争”,全体绝食。
1914年,欧战爆发,妇女专从事于救国运动,感动了长期对抗妇女参政运动的反对派。
1918年,英国妇女经过50年的奋斗,终于获得选举权。
——任然《英国女权主义者》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来英国妇女政治权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答案:(1)特点:议会权力高于王权(或议会掌握立法权,并通过立法对王权作具体限制);国王行使行政权但受大臣牵制;司法权独立于王权。
(2)变化:妇女经过斗争获得了选举权。
原因:英国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一战期间,妇女外出工作,经济地位提高;英国的启蒙思想影响;社会进步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