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五精练第四课归去来兮辞并序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11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优秀7篇)《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篇一人教版《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归去来兮辞并序》位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
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
鉴赏抒情散文是一个用心灵去探寻美的历程,需要用心灵去贴近它,去感受它艺术境界的美妙。
陶渊明是“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
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信条的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传世名篇:文章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叙写了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对这篇作品评价甚高:“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读其文,我们若穿越其田园诗清新、淳朴的狭巷,扑面而来的则是一缕中国古代圣洁、飘逸、浪漫、悠游的隐士遗风。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及高中语文前四模块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言修养。
因而摒弃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讲求语法的传统上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本、引入问题,注重由语言之路径、入文学之堂奥。
多数学生喜欢陶渊明,如果诱导得当学生是会积极参与的。
以前也学过许多陶渊明的诗文,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基本能把握他诗文的平淡自然的艺术特点。
而对于他在文中所表露出来的洁身自好、孤芳自赏、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等人格思想,则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把握即可。
但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则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既要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又要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三、设计思想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这样的要求: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1.【读】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
——墨子【品】不是我们没有安定的住所,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无法安定;不是自己的钱财不够用,是我们的心永远得不到满足。
【悟】墨子和历代先贤一样,也是教导我们做人要知足常乐,不要因为无止境的欲望和追求,而葬送自己一生幸福的生活。
2.【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品】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
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更加强大而不可战胜。
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的人有志向。
【悟】中国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
这是个人修养与自我设计的问题,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
初读强基·自主学习一、基础积累(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3.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二)古今异义1.幼稚..盈室古义:名词,指小孩。
今义: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年纪小。
2.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理人情。
3.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①充满正气,情绪激昂;②大方,不吝惜。
4.曷不委心任去留..古义:指生死。
今义:离开留下。
5.策扶老..以流憩古义:拐杖。
今义:搀扶老人。
6.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
今义:多比喻纠纷或乱子。
7.问征夫..以前路古义:行人。
今义:出征的人。
8.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
9.悦亲戚之情话..古义:知心话。
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三)一词多义1.生①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第一个“生”,动词,维持;第二个“生”,名词,生活)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动词,产生)③君子生非异也(通“性”,名词,天性)④则与一生彘肩(形容词,不熟的)⑤感吾生之行休(名词,一生)2.绝①请息交以绝游(动词,断绝)②而绝江河(动词,横渡)③可以横绝峨眉巅(动词,跨越)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形容词,隔绝的)3.行①感吾生之行休(副词,即将)②余嘉其能行古道(动词,遵行)③为君翻作琵琶行(名词,古诗体)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名词,行为)4.策①策扶老以流憩(动词,拄着)②退而论书策(名词,书籍)③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鞭打)5.以①家叔以余贫苦(介词,因为)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③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④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⑤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承接)⑥怀良辰以孤往(连词,表顺承)6.而①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②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③泉涓涓而始流(连词,表修饰)④鸟倦飞而知还(连词,表顺承)(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含义1.园日.涉以成趣 (名词作状语)每天2.时.矫首而遐观 (名词作状语)常常3.策.扶老以流憩 (名词作动词) 拄着4.乐琴书..以消忧 (名词作动词) 抚琴;读书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名词作动词) 用桨划6.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词作名词) 傲然自得的情怀7.善.万物之得时 (形容词作动词) 喜好、羡慕8.悦.亲戚之情话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喜悦9.乐.琴书以消忧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快乐10.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愉快(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句子1.遂见用于小邑。
[键入文字]
高二年级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重点字词解释
大家学习文言文一定要注意对字词的理解,因为我们在考试中是很少会出现课文的,需要大家通过平时的积累理解考试的文章内容,为此下面是整理的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重点字词,希望考生可以认真掌握并学习。
序文注释
(1)耕植不足以自给:耕:耕田。
植:植桑。
以:来。
给:供给。
自给:供给自己生活。
(2)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幼稚:指孩童。
盈:满。
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瓮之类。
(3)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生:犹言维持生计。
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
资:凭借。
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4)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
指小官。
(5)脱然:不经意的样子。
有怀:心有所动(指有了做官的念头)。
(6)靡途:没有门路。
(7)会有四方之事: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
会:适逢。
四方:意为到各处
1。
归去来兮辞(并序)1.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1.下列各句中“策”字与例句中“策”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策扶老以流憩A.振长策而于宇内B.策杖村西日斜C.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D.归而求救国之策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A.违己交病请息交以绝游B.问征夫以前路乐夫天命复奚疑C.奚惆怅而独悲乐夫天命复奚疑D.既自以心为形役寓形宇内复几时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B.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C."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一句着重表现了诗人在进入官场之后内心的迷茫和痛苦,为后文美好田园生活的刻画埋下伏笔。
D."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东晋黑暗腐朽的官场是诗人选择辞官归隐最直接的原因,表现了陶渊明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第二单元 回肠荡气的抒情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基础梳理】 1.字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盘桓.(huán) ②窈窕..(yǎo tiǎo) ③遐.观(xiá) ④耘耔..(yún zǐ) ⑤一稔.(rěn) ⑥壶觞.(shānɡ) ⑦翳.翳(yì) ⑧心惮.(dàn) ⑨熹.微(xī) ⑩庭柯.(kē)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①⎩⎪⎨⎪⎧ 自给.(jǐ)给.他(ɡěi ) ②⎩⎪⎨⎪⎧长.吏(zhǎn ɡ)长.短(chán ɡ) ③⎩⎪⎨⎪⎧ 靡.途(mí)靡.丽(mǐ) ④⎩⎪⎨⎪⎧载欣载.奔(zài )三年五载.(zǎi ) 2.辨形组词①⎩⎪⎨⎪⎧靡(mǐ)(披靡)麋(mí)(麋鹿)糜(mí)(糜烂) ②⎩⎪⎨⎪⎧ 殆(dài )(百战不殆)怡(yí)(怡然自乐)骀(dài )(春风骀荡)贻(yí)(贻笑大方)③⎩⎪⎨⎪⎧桓(huán )(盘桓)恒(hén ɡ)(恒心)煊(xuān )(煊赫)烜(xuǎn )(烜赫)④⎩⎪⎨⎪⎧骏(jùn )(骏马)俊(jùn )(俊杰)峻(jùn )(峻岭)竣(jùn )(竣工)3.词语解释(1)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
(2)知来者之可追.:补救。
(3)恨晨光之熹微..:天色微明。
(4)眄.庭柯以怡颜..:斜视,这里有“随便看看”的意思;使脸上现出愉快神色。
(5)审.容膝之易安:明白、知道。
(6)怀.良辰以孤往:留恋、爱惜。
(7)聊乘.化以归尽:顺随自然。
(8)乐夫天命:乐天安命,即乐于顺应天意,安于命运。
4.名句默写(1)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
(2)登东皋以舒啸,________________。
之 ⑧乐.琴书以消忧 ⑨策.扶老以流憩 ⑩携幼.入室 A .①⑥/②⑤⑨/③⑧/④⑦/⑩B .①⑥/②⑤⑨/③⑩/④⑦/⑧C .①⑥/②⑤/③⑨/④⑦/⑧⑩D .①⑥/②⑤/③⑧/④⑦⑩/⑨解析:①⑥为名词作状语,②⑤⑨为名词作动词,③⑧为形容词作动词,④⑦为使动用法,⑩为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A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可追:可以补救B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征夫:出征的人C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情话:知心话D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乘化:顺随自然解析:“征夫”意思是“行人”。
答案:B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会.有四方之事(恰逢)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B.⎩⎪⎨⎪⎧ 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恨.晨光之熹微(痛恨) C.⎩⎪⎨⎪⎧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要)审.容膝之易安(深知) D.⎩⎪⎨⎪⎧善.万物之得时(羡慕)临.清流而赋诗(面对) 解析:“恨”意思是“遗憾”。
答案:B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归去来.兮 来:助词,无义复驾言.兮焉求 言:助词,无义 B.⎩⎪⎨⎪⎧ 载.欣载奔 载:一边引壶觞.以自酌 觞:酒杯 C.⎩⎪⎨⎪⎧ 或植杖而耘耔. 耔:培苗景.翳翳以将入 景:风景,景物 D.⎩⎪⎨⎪⎧策扶老..以流憩 扶老:拐杖感吾生之行.休 行:将要 解析:景:日光。
答案:C(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第二单元第四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B )A.舟遥遥以.轻飏B.问征夫以.前路C.园日涉以.成趣D.云无心以.出岫【解析】B是介词,拿,用;其余都是连词,相当于“而”。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 )①园日.涉以成趣②策.扶老以流憩③或棹.孤舟④乃使其从者衣.褐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⑥渔人甚异.之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C.①⑤/②③④/⑥D.①③/②④⑤/⑥【解析】①日,名作状,每天;②策,名作动,拄;③棹,名作动,划;④衣,名作动,穿;⑤箕畚,名作状,用箕畚;⑥异,意动用法,以之为异。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C )A.两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成书早于范晔的《后汉书》,后人因为推重陈寿的史学与文笔,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史外,加上《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他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C.《玉台新咏》是南朝徐陵所编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木兰诗》为我国最杰出的民间叙事诗。
D.南朝梁代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全面总结了前代文学,把文学理论批评推向新的阶段,成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杰出的理论巨著。
【解析】《木兰诗》为北朝民歌,见于南朝僧人智匠所编《古今乐录》,而非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4.对作者的高尚情操的表现,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既自以心为形役”,表现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憎恶。
意思是说,为了谋求衣食去做官,而做官却要违背自己意志,不能正道直行。
B.“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既表现出作者傲视官场,清高自守的情操,又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高尚情趣。
C.“富贵非吾愿”,明确表示了作者安贫乐道,不为追求富贵而出卖灵魂的高尚情操。
D.“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句提到“天命”,表示作者有宿命论的思想。
【解析】“作者有宿命论思想”不对5.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本文袒露了作者过去求官的失误悔悟和今日归隐田园的愉悦心迹,表达了对官场现状的不满。
B.本文善于通过环境描写创造意境,烘托主题,营造出真挚明朗的感情。
C.本文多用对偶句,韵调和谐,语言如行云流水,自然畅达,有着丰富的韵律美。
D.本文大胆流露出“乐夫天命”的闲情逸致,这在当时无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解析】消极意义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陶渊明生活在封建时代,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思想,给后世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
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
他被看做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C.陶渊明辞官的主要原因是“眷然有归欤之情”,再加上“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D.“田园将芜,胡不归”是用了《诗经·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成语。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用了《论语·微子》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典故。
【解析】辞官原因主要是厌恶官场二、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
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
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
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掌纶诰之选也。
”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
”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
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
时方盛夏,坚上表曰:“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
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
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
’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
”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
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
独建议以为不便。
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
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
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嵩路由是历年不通。
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敢求高,盖避难也。
”及羲诛,坚竟免坐累。
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
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B.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C.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D.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解析】“诞膺灵命”意为承受天命,“非时行戮”意为违背时令而进行杀戮,不可断开。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车驾,帝王所乘的车。
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B.太子詹事,中国古代内侍职官之一,秦朝起设立,主要掌管皇太子宫中事务。
C.再迁,再提升。
古代升官职称为“迁”,“左迁”才指贬官。
D.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也指中书省或秘书省。
【解析】再:又一次,或第二次、多次。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徐坚博识多闻,富有才华。
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入书府,受到时论赞美。
B.徐坚思虑周全,很有远见。
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后,又修筑城池,征收重税。
徐坚认为不妥,皇上也听从了他的建议。
C.徐坚为人正直,敢于进谏。
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处死,徐坚上表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
D.徐坚洁身自好,主动避嫌。
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因此而求取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也避免了大灾难。
【解析】原文是“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即在徐坚反对的时候,李知古只是请求筑城,征收重税,选项中却将请求当作了事实。
皇上也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译文:众人依照徐坚等人的体例,不久(很快)撰修成书,(徐坚)升任司封员外郎。
(2)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
独建议以为不便。
译文:如果使军队劳累长途跋涉,损失的东西弥补不了获取的东西(得不偿失)。
因此(徐坚)独自建议,认为这样做不利。
【参考译文】徐坚,是西台舍人齐聃的儿子。
年轻时好学,博览经史,品性宽厚自尊。
圣历年间,皇上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荐徐坚为判官,专意委托他起草表奏。
王方庆爱好《三礼》之学,每当有了疑难之处,常常去询问徐坚,徐坚必定能征引旧说,解释详明,王方庆很喜欢他。
又赏识他的文章典雅充实,曾称赞说:“徐坚是撰写诏令的最佳人选。
”杨再思也说:“他是做凤阁舍人的材料,有这样的才识,是逃避不了的。
”徐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人一同修撰《三教珠英》,众人依照徐坚等人的体例,很快撰修成书,徐坚升任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年,徐坚两次升任给事中。
当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发武三思的不轨行为,反而被武三思诬陷,中宗立即命令杀掉韦月将。
当时正值盛夏,徐坚上表说:“韦月将诬告善良,有意违背诏命,依据他的情状,的确应当严厉诛杀。
但如今是酷夏季节,天道让万物生长,在这时公开杀戮,违背了时令。
谨依照《月令》:‘夏行秋令,则会使低湿的地方发生水涝,庄稼不能成熟。
’陛下承受天命,中兴圣业,将弘扬伏羲、轩辕的风范,而光大史册的美名,怎可以违背时令而进行杀戮,以至于伤害和气?君主的举动必须记载,将怎样训导后人?希望详细依照国家法典,允许等到秋分处决,以使陛下审慎用刑罚的规范,光照千载;又使陛下哀怜的仁惠,遍及四海。
”中宗采纳了徐坚的表奏,便下令对韦月将处以杖刑,流放岭表。
当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求派兵进击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投降归附以后,又请求筑城,加重征收他们的赋税。
徐坚认为蛮夷生性粗陋,不能让他们使用与华夏相同的制度;如果使军队劳累长途跋涉,损失的东西弥补不了获取的东西(得不偿失)。
因此徐坚独自建议,认为这样做不利。
睿宗不听从,令李知古调发剑南军队前往筑城,准备分置州县。
李知古因此想要诛杀蛮夷中的豪强,抄没他们的子女作为奴婢。
蛮众恐惧,便杀了李知古,相继反叛,服劳役的人奔逃溃散,姚、嶲道路由此多年不通。
徐坚的妻子是侍中岑羲的妹妹,徐坚因与岑羲是近亲,坚决辞去机要职务,便改任太子詹事,他对人说:“我不敢求取高官,是为了躲避灾难。
”等到岑羲被诛杀以后,徐坚竟没有被过深连累。
徐坚通晓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一共七次进入书府,受到时论赞美。
十七年去世,终年七十余岁,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叫文。
三、最新高考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从珠海景色最美的滨海道路——情侣路上向东远眺,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________的海面上。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综合建设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在________的外海搭建使用寿命120年的钢铁巨桥,在海底40多米深处建造最长的沉管隧道,穿越30万吨级航道和白海豚保护区……可以说,每一项挑战都________。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________的科技大桥,在这些世界级挑战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攻坚和科技支撑的强力驱动。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
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 ),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贝壳岛不简单。
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且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传统沉管隧道都是‘浅埋’,但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顶部荷载超过传统沉管5倍,如果按照国外经验,采用节段式管节(柔性),有可能存在接头抗力不足、接头漏水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