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套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13.89 MB
- 文档页数:159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精选5篇)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
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
2、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潜力目标1、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讽刺、反语的表达效果,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德育目标1、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的现实好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1、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2、准确理解文中的概念(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抛来、抛给、送来、送去、拿来、孱头、昏蛋、废物、拿来主义等),明确比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方法1、问题式教学法。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几个富有启发性的关键问题,如“作者在论述‘拿来主义’之前是怎样揭露和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后果的”又如“作者是怎样揭示‘拿来主义’的基本涵义和具体涵义的”再如“按照作者的观点,‘拿来主义’者对文化遗产到底持什么态度‘拿来’的条件是什么”等,交给学生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让学生充分体会*思维的条理性。
2、概念比较法。
可与问题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透过概念间的比较,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思维的严密性和形象性。
3、探究拓展法。
以学生自行探究研讨为主,力求从课文资料出发向纵横拓展,力求从学习理解向迁移运用转化,从而到达扩大思维含量,提高思维层次,增强学习潜力,完善学习素养的目标。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资料,初步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师生共同研习1~7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
陈情表教课目1.引学生领会作者至真至的情忠情。
2.引学生析本文文思,脉分明,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和散合、形象生的言。
3.指学生累常用的文言和相关文化常。
教课重点和点1.引学生析本文文思,脉分明,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和散合、形象生的言。
2.指学生累常用的文言和相关文化常。
安排。
第一教课步及内容重点一、入介作者及后代文的价入。
李密自幼父,母改嫁,祖母刘氏养成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里。
李密人正,有文名,年曾仕蜀,表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定局,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旌旗。
此李密曾被地方介绍“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
以后晋武帝征召他太子洗,催逼甚,于是写下了《情表》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供养由婉词辞。
文章言辞切,真人。
人言《出表》不哭者不忠,《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常以忠《出》,孝《情》相提并,可李密的《情表》拥有相当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背1.学生声文,照解说,自己初步疏导文;同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句:(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音和在:臣以衅夙遭凶衰祚薄每况愈下孑立床蓐.......猥以微生当首臣逋慢犹蒙矜育蒙拔擢命渥.....期功近兄弟除臣洗刘病日更相命.....(2)注意以下加点虚的和用法:以:臣以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臣具表以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到现在日(3)注意以下加点的:慈父背二州伯牧所明知形单影只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蒙国恩除臣洗犹蒙矜育不矜名愿乞养听臣微志.......庶刘幸不⋯之情臣之辛苦....(4)注意以下句式:是以区区不可以。
州司,急于星火。
2.简要疏导以上词句。
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示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凉,凄凉;第二段:感谢,诚意;第三段:诚挚,诚意;第四段:忠诚,诚意,期望。
4.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套》教案人教课标版1.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必修5)【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4.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因素。
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在的《水浒传》更是充分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介绍《水浒》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前因。
指定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要求全班同学标出:“《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然后补充介绍如下:《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
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作文训练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作文大致水平;2.推广作文互评互改、快速作文和创新作文的实验;3.初步了解题作文。
教学设想:作文当堂完成。
教学准备:课件(“智慧语文屋”下载中心)教学课时:二课时一课时教学要点:讲解我的快速作文和互评互改模式,布置作文题。
一、互评互改作文示例(邮箱、ftp空间)1.文章赏析略说①内容:语言、主题、形象、表达技巧、结构等等。
②可以全面评价优劣,可以只取一点。
③要评议结合,有根有据。
④体裁可以书信,可以散文,可以评析文,注重语言的得体。
2.学生作文互评互改示例(“智慧语文屋”“下载中心”课件展示)3.作文互评互改作业布置4.创新作文与快速作文点评二、作文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三、作文构思,学生讨论合作,交流点拨(略)四、学长优秀作文展示(课件展示),师生交流1.桥198班魏静(见班报)2.桥222班谭劫这是一座极寻常的建筑,寻常得就像草尖上的露珠。
也或许是空气中的一粒灰尘。
两岸的人们天天踏着它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如此的随心所欲,似乎从来没有人注意到桥将自己托出激流的那一刻。
偶尔给桥一束不经意的目光,也只会淡淡的脱口而出:桥老了。
短短的一句不在引发丁点的触动,淡漠得好像这桥是个即将退场的演员,全然她曾经的朱颜换来了更多的朱颜。
桥也许在人们心中没有足以让人感觉得到的位置。
然而人来人往,没人敢说自己哪天没有踩着桥渡过激流。
桥负载着重荷,眼下便是流淌的泪水终于,泪水溶化了坚强了百年的桥。
它再也无法坚强,也许它早就意识到人们吝啬得以容不下那两个支撑的桥墩。
天将明,当人们踏着第一抹晨曦来到河边,寻不到那苍老的身影时,才意识到自己每天是踏着那托不住目光的建筑物渡过激流的。
百年老桥,年轻时,它很脆弱,脆弱得托不住人们的一束目光;倒下了,它又似乎从来如此牢固,甚至在人们心里它终于被承认是承受得住千钧万壑的。
桥是承受得住千钧万壑的! 随着桥的倒塌,这句真理才久久地回荡,唤醒人们的耳朵,唤醒人们淡忘的桥的记忆。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学生应能够掌握《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文学常识,理解文本中的生僻字词和难句,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小说的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技巧,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鉴赏。
理解小说中主要情节的发展和意义。
难点: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学生对小说深层含义和文学价值的理解和感悟不深。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红楼梦》的相关图片或播放其主题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激发学生对作品背景的兴趣。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林黛玉进贾府》段落,圈出生僻字词,记录不懂的句子。
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惑。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林黛玉的人物性格及其在贾府中的地位。
讨论小说中的情节转折点和人物关系,探究其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拓展探究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组织学生观看与《红楼梦》相关的戏剧或电影片段,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继续深入阅读《红楼梦》,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贾府中的地位。
教师提供几个难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读和分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目标】1.了解施耐庵及《水浒》。
2.梳理小说情节,把握林冲形象。
3.分析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4.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转变,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探究,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林冲思想性格的把握。
【教学课时】一课时(梳理小说情节)【教学过程】一、启发交流,激发兴趣课前播放《好汉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
我先要考考大家,对《水浒传》的了解怎么样。
《水浒传》中一共写了多少位梁山好汉?他们每人有一个绰号,你知道哪一些?屏幕上显示的人物你能一一说出他们的名字吗?(屏幕显示)宋江、吴用、李逵、武松等的头像和绰号让学生猜他们的名字。
最后出现林冲。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
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
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二、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群星璀璨,众英雄中单表一个——豹子头林冲。
请大家打开课文,一起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高尔基说:“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这正可用于本文。
现在谁先来说说这篇小说的情节?提示:本文的情节,按照出场顺序,以林冲的活动串起这篇文章。
文章最先安排林冲出场,巧遇小二夫妇;然后是陆虞候出场,林冲买刀寻敌;寻敌未果后,林冲被派守草料场;然后是两方面人物登场,矛盾冲突达到高潮。
巧遇小二(沧州遇旧)——买刀寻敌(买刀寻仇)——守草料场(接管草场)——雪地复仇(杀仇上山)(概括故事情节要注意三点:准确、顺畅、简练)本课情节特点:1.一波三折。
情节要点可概括为:沧州遇旧、酒店密谋、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夜宿山神庙、庙里偷听、雪夜杀敌。
沧州遇旧是情节发展的开始,又为后面的故事做好了铺垫。
买刀寻敌是情节的发展,愤怒的情绪,使矛盾冲突顿时紧张。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优秀教案【导语】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
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
看到了一道成心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
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也不是难事,只要你做到了有爱好。
作者高三频道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欢迎浏览!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触及的生物学知识。
进程与方法3.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4.通过观看生物质料片、视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动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酷爱之情。
6.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触及的生物学知识。
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通过观看生物质料片、视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动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情形导入: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邻近就有很多。
你有没有发觉,蚂蚁常常成群结队地忙繁繁忙?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觉,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集合一大群,一下就可以把饭粒搬回家。
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
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同学们,你觉得奇妙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作为生物的社会)二、作者:刘易斯•托马斯是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同时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他的代表作品是《细胞生命的礼赞》,这部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摸索。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高中语文教案人教版必修五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目标: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
教学重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
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作品及作者介绍小说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是以君子弗为也。
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
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
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
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
作者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
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
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
对于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
代表作《水浒传》。
作品《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人教版必修五语文教案【篇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全集】互助民中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必修五授课教师:国彩虹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必修五全册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是根据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编写的,也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全套教科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套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坚持“守正出新”,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教科书内容的综合性;突出“过程和方法”,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使这套教科书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加符合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实际,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编排体系上,这套教科书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
阅读鉴赏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阅读鉴赏”部分也是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
每个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如果教师感到课时不够,所选的课文不一定全都要教,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处理。
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与这套教科书必修三的小说单元遥相呼应。
所选的课文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边城》(沈从文)、《哦,香雪》(铁凝)。
小说作为人生的“百科全书”,深受中学生读者的喜爱。
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
因此,这套教科书共安排了两个小说单元。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小说,阅读时要从形象、语言、主题、情节等方面全面把握。
考虑到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已经重点强调了小说的形象和语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全套教案目录人生的境界 (1)人是什么 (4)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9)孔孟 (11)7、说“木叶” (13)《阿Q正传》 (16)百年孤独(节选) (25)变形记 (28)等待戈多(节选) (32)墙上的斑点 (35)蜀道难 (38)将进酒 (41)兵车行 (45)杜甫律诗五首 (48)旅夜书怀 (49)咏怀古迹(其三) (50)阁夜 (51)登岳阳楼 (52)齐桓晋文之事 (55)庄暴见孟子 (65)齐人有一妻一妾 (73)《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秋) (80)人生的境界冯友兰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同学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那么,作为一个生活在新年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又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哲学和哲学家对人生的看法。
二.作者介绍: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
字芝生。
河南唐河人。
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
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
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
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预习检测:1.选词填空:①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