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晚成分
- 格式:doc
- 大小:272.00 KB
- 文档页数:4
【教程4】ERP教程4:主要ERP成分总结ERP成分通常用P1和N1这样的符号来表示波形的极性和所处的时间位置,但不能同基于脑内活动的特性相联系。
相同的符号不等于任何功能上的相关。
小编格格今天就来总结一下主要ERP成分:视觉的感觉反应C1——头后部的中线电极位置,极性变化,来自V1区,在矩状裂周围。
通过上视野刺激产出负的的C1的波。
80-100ms达到峰值。
P1——峰值在100-130ms,见于两侧枕区,会与C1波重叠。
fMRI确定P1波早期起源于背侧外纹状皮层(枕中回),晚期起源主要在腹侧梭状回。
N1——多个子成分。
子成分1,100-150ms 头前部电极;子成分2,150-200ms,顶区皮层,子成分3,150-200ms,两侧枕区皮层,辨别过程。
P2——头前部和中央皮层,靶刺激相对罕见时反应增强。
与P3相比,P2靶特征特征简单,P3复杂。
N170与顶正电位——顶正电位(vertex positive potential)面孔刺激与非面孔刺激的差异波。
150-200ms,中央区的中线部位。
N170,右半球,枕区两侧,面孔刺激和非面孔刺激。
倒置面孔与正向面孔相比激发更大的N170。
倒置效应和面孔特异性。
自问:是面孔的何种特征引起的?非面孔到面孔是否激发?是图像还是光线?听觉的感觉反应早成分——听刺激后10ms内观察到一系列ERP峰。
脑干诱发反应(brainstem evoked responses, BERs)或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 ABRs),属于早潜伏成分,用于评价听觉通路。
中潜伏成分(10-50ms),起源于内侧膝状体和初级听觉皮层。
之后是听觉P1波,(大约50ms),在额-中央区最大。
N1——几种不同的子成分。
(1)额-中央部分,75ms,起源于颞叶背侧表面的听觉皮层;(2)顶区最大电位,100ms,尚不能定位;(3)150ms峰,可能起源于颞上回。
隐喻认知加工的ERP研究综述封叶;李霄翔【摘要】本文以隐喻的认知加工研究为切入点,总结分析了包括标准语用模型、直接通达模型、概念整合模型、语义显著性假说以及隐喻生涯假说在内的隐喻理解的认知加工模型;根据现阶段大量实验研究,总结了隐喻ERP研究的相关指征;概括了现阶段相关ERP研究的主要成果;针对现实情况,综合各家之言,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期刊名称】《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8页(P71-78)【关键词】隐喻加工;事件相关电位;认知加工模型【作者】封叶;李霄翔【作者单位】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香港 999077;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B842.1一、引言早期的隐喻加工研究多为行为实验,主要依靠“反应时”这一指标。
如Gildea & Glucksberg(1983)通过对比被试对“本义正确”“本义错误”“可解释隐喻”和“不可解释隐喻”的句子中的本义判断反应时发现,被试判断“可解释隐喻”的反应时明显长于其他类别,隐喻理解不是选择性的;Blasko & Connine(1993)在使用跨模态启动范式,检测被试对听到的词汇的意义判断反应时,发现反应时与语义相关性有关,而与隐喻无关,隐喻理解与本义理解时长相同。
然而,加工时间相等并不一定意味着认知努力也相同(Coulson & Petten 2002),且行为数据难以避免受到被试意识判断的影响,不能描述精确的认知过程。
自1996年Pynte 等人首度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对隐喻加工的神经机制进行考察后,学界对隐喻加工的研究逐渐转向神经认知层面。
事件相关电位是指在对感觉系统或脑的某一部分给予或撤销某种特定的刺激时,在脑区引起的电位变化。
这里的刺激被视为“事件”,用以引发ERP 的产生。
ERP晚成分:
问题:
1.“波幅更正”是什么意思?
2.正慢波是什么?这与ERP波按潜伏期分为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和慢波的有什么区别吗?
◆波幅测量:峰——峰,基线——峰;它代表大脑某一区域新陈代谢的强度。
◆峰潜伏期测量:起始时间(始潜时)的测量
◆频率:在脑电地形图的单个电位差称为波,一个波从它离开基线到返回基线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周期。
同一周期的脑波在1秒时间内所重复出现的次数称为频率。
频率反映大脑某一区域新陈代谢的速度,是脑发育和衰老过程的重要参数。
主要考察P3和LPP(LPP成分即晚正电位)的差异:
ERP主要成分包括P1、N1、P2、N2、P3,其中前三种称为外源性称为,而后两种称为
内源性成分。
这几种成分的主要特点是:首先不仅仅是大脑单纯生理活动的体现,而且反映了心理活动的某些方面;其次,它们的引出必须要有特殊的刺激安排,而且是两个以上的刺激或者是刺激的变化。
其中P3是ERP中最受关注和研究的一种内源性成分,也是用于测谎的最主要指标。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P3就成了ERP的代名词。
分析:
分为三个阶段:300--440时段、440--580时段、580--900时段。
例,时段30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