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治村”的乡村治理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27
乡村治理简介乡村治理是指对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管理和调控的一种综合性工作。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推进,乡村治理已经成为推动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乡村治理的概念、目标、主要内容和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乡村治理的概念乡村治理是指在农村地区,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多方参与,通过制度建设、政策引导、资源整合等手段,对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管理和调控的一种综合性工作。
乡村治理旨在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治理的目标乡村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具体目标包括:建立健全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和农村社会管理体系,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三、乡村治理的主要内容1. 农村基层自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升农民参与决策的能力和意识。
2. 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包括村级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社区警务室、农村社会组织等,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3. 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5.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四、乡村治理的实施方式乡村治理的实施方式包括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政府主导是乡村治理的核心,政府应加强对乡村治理的组织和领导,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公共服务和资源保障。
社会参与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保障,社会组织、农民合作社等应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发挥其在资源整合、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乡村治理有效的做法
乡村治理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的一系列管理和服务活动,旨在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下是乡村治理有效的做法:
一、建立健全村级组织
村级组织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建立健全村级组织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保障。
村级组织应该完善选举制度,加强村民代表大会和村委会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村级组织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二、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
应该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为乡村治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任务。
应该加强对农村社会治安的管理,加强对农村矛盾纠纷的调解,加强对农村文化教育的管理,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水平。
四、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农村经济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
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任务。
应该加强对农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高农村文化的内涵和品质,推动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
应该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加强对农村污染的治理,提高农村环境的质量和水平,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以上是乡村治理有效的做法,这些做法的实施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能人治村方案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越来越严重,乡
村振兴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而在乡村建设中,能人的角色显得尤为
重要。
能人可以以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为乡村建设
提供有效的帮助,促进乡村的发展和繁荣。
因此,制定一套能人治村
方案,探索如何发挥能人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具
有重要意义。
内容
能人治村方案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 建立能人库
建立乡村能人库,通过村委会、乡政府等渠道收集具有丰富经验
和专业技能的能人名单,并建立能人档案。
同时,加强对能人的宣传,提高社会知晓度,鼓励更多的能人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
2. 实施能人带头示范创新活动
选取能人代表,带领群众开展种植、养殖、旅游等乡村发展项目,同时开展农村科技示范活动,通过示范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科学养殖,提升乡村产业水平和景区服务水平。
3. 建立激励机制
为能人提供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
同时,加强能人之间的交流,推动互相借鉴、互相学习,提高能人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支持。
目标
通过制定能人治村方案,实施相关措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改善。
同时,能人治村方案也
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村发展模式。
结论
能人的作用在乡村建设中不可忽视,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和建设。
制定能人治村方案,推行相关措施,可以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为乡村
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进能人治村方案,为实现乡
村振兴贡献力量。
乡村治理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乡村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变得越发突出。
面对这一挑战,一些乡村治理工作中的亮点、经验和好的做法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探索乡村治理的新模式当前,许多地方在乡村治理工作中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新模式。
其中,一些地方在乡村治理中引入了“村级自治、党组织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协同”的治理新模式,实现了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这一举措有效地发挥了各方面的作用,推动了乡村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工作的亮点之一是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一些地方大力推进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为乡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在乡村治理工作中,不少地方通过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了经济转型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一些地方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从事多种经营,提高了农民的创收能力,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四、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治理工作的好的做法之一是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些地方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新风,推动形成良好的文明乡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乡村治理工作中的亮点、经验和好的做法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希望各地能充分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推动乡村治理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贡献力量。
个人观点:在乡村治理工作中,我认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村级自治组织的作用,才能实现乡村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也需要注重加强乡村人口的素质教育和文化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推动形成文明乡风、淳朴农风。
希望未来在乡村治理工作中,能够更加注重民生、照顾农民的需求,真正做到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农村振兴注入更多正能量。
乡贤回农村参与基层治理的模式探讨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农村的发展与治理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乡贤,作为乡村中具有德行、才能和声望的人士,正逐渐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他们带着丰富的经验、知识和资源回到农村,为乡村的振兴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乡贤回农村参与基层治理的几种模式,以期为农村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乡贤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基础,乡贤在这方面往往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一些乡贤在城市中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人脉资源和市场洞察力,他们回到农村后,能够引领当地产业的发展。
例如,_____乡的李先生早年在城市从事农产品加工行业,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
他回到家乡后,发现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由于缺乏规模化种植和加工,一直未能形成产业。
于是,李先生成立了农业合作社,组织村民进行规模化种植,并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打造了一条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在他的带领下,当地村民的收入大幅提高,村庄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乡贤通过引入外部投资、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为农村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们不仅为农村带来了资金和项目,还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乡贤参与文化传承与建设模式乡村文化是农村的灵魂,乡贤在文化传承与建设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许多乡贤对家乡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了解,他们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和建设,为乡村文化的繁荣贡献力量。
在_____村,王老先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乡贤。
他自幼热爱书法和绘画,退休后回到家乡,主动承担起了村里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工作。
他组织村民成立了书法、绘画兴趣小组,定期举办展览和交流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他还深入挖掘村里的历史文化资源,整理编写了村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还有一些乡贤通过举办民俗活动、修复古建筑等方式,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
能人治村方案背景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是全局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和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
一些农村地区因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流失、资源匮乏等问题,导致发展困难,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为了解决农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国家提出了“稳中求进”、“乡村振兴”等战略。
其中,发挥能人作用治理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能人治村方案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能人治村方案什么是能人能人,是指在各个领域具有专业技能、经验丰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能人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快速定位问题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农村社区中,能人可以成为村民的带头人,带领大家一起发展壮大。
能人治村的意义能人治村是指将优秀的人才引入农村社区,以其所长为村民服务,带领村民发展壮大。
通过能人的带动和帮助,可以有效地提升农村社区的综合素质、改进生产方式、打造乡村品牌、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
同时,能人治村也能够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凝聚村民的力量,实现共同发展。
能人治村方案的内容第一步:选拔能人选拔能人是能人治村的第一步。
可以通过招聘、推荐等方式寻找具备专业技能、能够适应乡村环境、有社区治理意识的人才。
在选拔能人时,除了看重其专业能力外,更要看重其人格魅力和愿意为社区服务的热情。
第二步:培训能人选好能人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培训。
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社区管理、法律知识、项目申报、创业教育等方面。
这样,能人可以更好地适应乡村环境,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三步:发挥能人作用发挥能人作用是能人治村的核心环节。
能人可以结合自身所长,为村民提供有效的服务。
例如,建立专业技能培训班、组织村民开展小微创业、指导村民开展新型农业等。
在能人的带领下,村民可以逐渐增强创新精神和自我发展能力,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能人治村方案的实施能人治村方案的实施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和提供有效扶持,为能人的发展提供保障。
农村基层治理模式比较探讨作者:冯静蒋飞海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11期摘要:“三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村治理的问题。
我国的农村组织制度从建国至今经历了三种变化:行政村体制、政社合一体制、村民自治体制。
新农村建设使国家政权再次强势介入农村,帮助农民在经济社会等各领域进行建设。
随着社会的转型,国家在处理农村的基层治理机制的战略也相应的发生了转变。
以村民自治为主要载体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及社会组织与管理体制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本文在总结当前农村基层治理制度的同时并对他们进行了梳理和比较探讨。
关键词:农村基层;治理制度;比较探讨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使国家政权再次强势介入农村,帮助农民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进行建设。
随着社会的转型,国家在处理农村的基层治理机制的战略也相应的发生了转变。
特别是国家在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成渝的试点工作后,以村民自治为主要载体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及社会组织与管理体制走到了一个全新的十字路口。
一、农村基层治理模式比较1998年,国家正式颁布实施了已试行十年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同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对村民自治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村民自治模式如雨后春笋在中国农村蓬勃发展,尽管期间有许多的问题,但还是不能隐去其骄人的成绩。
回顾总结这十余年来的村民自治模式,下面选几个较具代表性的模式进行总结、梳理和比较分析。
(1)“能人治村”模式随着村民直选的推进,“先富能人治村”的现象逐渐普遍,大量的农村“先富能人”被选做村干部。
来自新华网的消息称,浙江省民政厅的统计表明,2009年全省2/3以上的村由企业家、工商户、养殖户等先富起来的人担任村委会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其中不乏资产过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老板,被称作“老板村官”。
摘要“能人治村”作为一种近些年来存在于村庄社区中的政治现象,渐渐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可取的治理模式,“村庄能人”能通过个人魅力和个人威望提升公共权威的影响力,减少决策成本,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并且通过个人能力和社会资本,获得为社区公共事务发展所必备的丰富的经济资源,从而提高农村社区公共事务的治理效率。
农村社区的公共品供给和公共事务的发展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而“能人治村”对农村社区公共事务的发展所具有的积极作用,使得其现实意义日渐凸显,因此对它的理论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已有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笔者试图更清晰的去了解“能人治村”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研究对象固定在一个具体的“能人治村”的村组典型上,通过对该村组公共事务的发展的描述,并以该村组内农民文化中心这一项公共品的供给为实例,分析在“能人治村”的背景中,村庄能人对该社区内的公共事务发展的影响,以及在村庄公共品供给中的具体行为对供给效率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并不致力于对现实存在的某些问题提出若干政策建议,笔者认为对现实状况的准确描述,对于问题的解决本身就是很有益处的。
关键词:能人治村;公共事务;农民文化中心供给ABSTRACT"Influential Member in Rural Governance" as a political phenomenon that present in the village communities in recent year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desirable model of governance in China's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Influential Member"can upgrade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authority through personal charisma and personal prestige, reduce the costs of decision-making,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n collective action. And through their personal abilities and social capital, they can access to the necessary economic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ublic affairs, the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in rural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The supply of rural public goo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ublic affairs have been concerned about all the time in academic area, and the "Influential Member in Rural Governance"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affairs, which makes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o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it is very necessary.Based on the existing theory of the study, I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tial Member in Rural Governance" more clearly. Therefore,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ill be fixed on a specific village, in which the "Influential Member in Rural Governance" is typical.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public affairs development in the village, and taking the supply of the Rural Cultural Center as an example, I will analyze the impact of Rural Influential Member o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affairs, and the impact of his specific acts in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on the supply efficiency.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is paper is not committed to raise a number of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existing issues in reality, I believe that the accurate description of the situation itself is very useful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issues.Keywords: Influential Member in Rural Governance; Rural Public affairs; Supply of the Rural Cultural Center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导论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相关文献述评 (1)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4)2 “能人治村”的乡村治理模式概述 (5)2.1 “能人治村”模式的形成 (5)2.2 “能人治村”模式产生的缘由 (5)2.3 “能人治村”的特点 (7)3 官桥八组概况 (8)3.1 官桥八组经济社会概况 (8)3.2 官桥八组“能人治村”背景 (8)3.3 “能人治村”背景下公共事务的发展 (10)4 案例研究:官桥八组农民文化中心的供给 (13)4.1 供给决策 (13)4.2 供给筹资 (14)4.3 生产建设 (14)4.4 使用维护 (15)4.5 供给水平的评价 (15)5 总结 (17)结束语 (19)注释 (20)致谢 (21)参考文献 (22)一、导论1、问题的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农村推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经过20余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社会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主要依靠村民委员会这一组织形式,通过贯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基本原则,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从而为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村务管理,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改变了以往政府对农村基层进行直接管理和控制的传统做法,其中一个主要标志就是村委会干部不再是由上级政府部门任命,而是由村民选举产生。
这为一些有能力、有才干的地方乡村精英成为基层组织的当家人提供了机会。
由于这些地方乡村精英往往个人能力突出,在经济或社会活动方面具有突出的才干,使得能人个人的主观意志和个人能力在处理、建设发展农村社区公共事务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能人治村”并不是个别现象,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能人治村”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那么,“能人治村”到底对我国农村社区的公共事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能人”在村庄治理中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这一治理模式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思索,可以促进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理论研究的深化,推动我国农村社区的公共事务的发展,进而为寻求到一种有效的发展农村社区公共事务的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2、相关文献述评对“能人治村”对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影响的研究,学术界的观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人治村”解决了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农民缺乏合作能力的现实问题。
在学者曹锦清《黄河岸边的中国》一书中列举了大量的调查案例来说明我国农民合作能力的缺乏。
曹先生认为,中国农民一直是“善分不善合”,即使出现超过传统范围的更大或更新合作之紧迫需要时,小农们依然按照传统的方式行事:或恢复家属间的联合,或恢复宗族组织形式,或是放弃合作。
[1]由于实际中全体村民之间难以就共同利益达成一致,从而使得大量的公共决策无法形成和实施,一些具有明显公共效益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也无法开展。
而“能人治村”通过个人威望和权威,有时甚至是暴力,可以对公共事务中的反对者形成强大的个人压力,迫使其放弃采取不合作行为。
[2]第二,“能人治村”能降低公共决策制定和实施成本,并降低其他成员搭便车倾向。
学者焦少飞就有对这一基本观点的解释,他从集体行动经济学为分析基础,得出结论:由村庄能人在公共产品的供给过程中发挥组织作用,能够节约集体行动过程中的交易成本。
[3]他认为,在联合提供公共产品的集体行动中,村庄能人就是作为一种节约交易费用的手段而出现的。
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一些成员发现某一成员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拥有较高的能力或社会资本,于是,成员之间逐渐形成一种非正式的契约安排,赋予该成员某些权威性价值,由其组织、协调集体行动。
这样的契约安排有利于节约集体内部的交易成本。
同时,在农村内部,村庄能人往往依靠其个人能力以及诸如宗族势力等社会资本,具有权威性价值分配,影响力颇广。
村庄凝聚力的维持,也与村庄能人的存在密切相关。
这样,在集体行动过程中,村庄能人的存在就有利于降低其他成员的机会主义倾向。
[4]第三,村庄能人自身所具有的企业家才能,使得集体经济实力增强,这为村庄公共事务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为农村“能人”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台,他们首先是在经济方面取得成功,然后,逐步获得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成功,成为影响当地农村发展的主导力量。
这些能人不但个人具有很强的经济活动能力,而且往往还具有广泛的社会关系资本和社会交际能力,也能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贺雪峰提出,村集体经济状况和村干部的个人能力是影响村庄治理的两种关键资源,而“能人治村”将这两种资源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提高了村庄各项公共事业发展的水平和村民能够享受到的福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