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生活中的大数 有多少个字》公开课教案_16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5
《有多少个字》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30,31页内容。
二. 教学目标:1 通过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估计,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掌握估计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等,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三.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掌握估计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小明和大家一样,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他非常喜欢看书。
小明的妈妈也很支持他,你看:小明的妈妈要买两本价格为48的书。
你认为她带多少钱合适呢?同学们自由猜测,举手回答。
对于这种问题我们不需要具体运算,有一种更简单,方便的方法来解决,那就是估算!那么,什么是估算?(播放课件:估算的定义)(板书课题:有多少个字)二. 探究新知1 初步感知估计师:这是一篇关于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的故事,你想知道他的名字吗?老师请一位小小朗读家来大声朗读一下。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的故事)师:通过这篇小故事,你想说些什么?生自己发言。
师:祖冲之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敬,是因为他从小爱读书,爱学习,你们也有像他一样,做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
师:同学们,老师想知道这篇小故事有多少个字,你能帮忙估一估吗?老师在这里有一个要求,你不能一个字一个字的数,要凭直觉估一估有多少个字,明白了吗?放手让学生估一估。
2 探索估计的方法同学们,一篇同样的小故事,估计出来的字数怎么相差这么多?现在就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生自由说一说。
师引导:这里有两栏,我们可以说“左栏”和“右栏”。
你自己看,左栏和右栏有什么关系?生仔细观察:左栏大约是右栏的两倍。
师:说的真好。
那如果我们估算出左栏就可以很快得知右栏的字数了,对吗?师:现在,你有什么估算左栏字数的好办法吗?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通过认真观察,我们会发现这篇小故事中的每一行大约是10个字;左栏大约有10行,10个十,就是一百。
也就是说,左栏大约是100字!那么,右栏就是左栏的一半,也就是50字左右。
《有多少个字》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30-31页“有多少个字”。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估计,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掌握估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掌握估计的方法,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祖冲之的故事吗?祖冲之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尤其在数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现在老师这里有篇有关祖冲之的小故事,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故事)师:通过看这篇小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祖冲之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敬,是因为他从小就热爱读书,热爱学习,你们也要像他一样,做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
同学们,老师想知道这篇小故事有多少个字,你能帮忙估估吗?【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估计。
老师这里有个要求,不要数,不要细想,就凭直觉给出答案。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将不同答案记录到黑板上。
预设:生1:我估计有100个字,生2:我估计有1000个字。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估计,并使学生感受到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估计的方法.(1) 快速估计的结果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到底哪个结果更合适呢?请学生仔细想一想怎样才能估出这段文字的字数,并再次估一估。
师:同学们,一篇同样的小故事,估计出来的字数怎么相差这么大?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先估一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估计的,大家一起寻找出合理的估计方法。
(2)小组内交流。
师:谁能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估计的?预设:1:先数出右边一栏较少的字大约有50个,再看左边一栏的字数大约有两个右边一栏的字数,所以大约共有150个字。
《有多少个字》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经历估计活动的过程,初步体会估计策略,积累估计的经验,并在估计过程中发展数感。
2.结合具体情境开展估计活动,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在活动中学习估计的策略,积累估计的经验,学会用“大约”来表达所估计数的大致数量。
教学难点:活用“把部分作为一个参照标准来估计整体”的估计策略。
三、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堂活动材料。
四、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认识“大约”师:同学们,五一长假你们都到很多景点去游玩了吧?除了景色很美,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生: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师:没错,老师也有这样的感受,而且有图有真相,不信你来看(出示长城图片)师:这是哪里?生:万里长城。
师:你能准确的说出图上一共有多少个人吗?生:说不出来,人太多了,密密麻麻的。
师: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就算我们数出了确切的人数有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呢?生:没有。
师:没错,我们只要知道大致的客流量,就能了解长城的受欢迎程度。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看一看。
(出示课件)1.中国的陆地领土大约为有960万平方公里。
2.五一小长假,北京故宫的游客大约有13万人。
3.这篇稿件大约有600字。
4.鸭绿江全长大约有795公里。
5.这个盒子里大约有160块糖块。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几句话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有“大约”两个字师:什么叫“大约”?生:大约就是大概有多少的意思。
师:没错,在数学上我们给“大约”起个名字叫作“估计”。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估计一下一篇文字大约有多少。
(二)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师:(出示图片)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祖冲之。
师:让我们一篇文字了解伟大天文学家,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吧。
(学生范读文段)师:这篇文章让我们更加了解了祖冲之,那么同学猜一猜,这段文字大约有多少个字?生:100,150,200,500······师:谁的答案最接近目标值呢?请同学们集思广益,一起来探索真相吧!(课件出示,学习任务)1.先独立思考,想一想这段文字大约有多少个字。
3.5《有多少个字》教学简案教学内容: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第五节有多少个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估计活动的过程,初步体会估计策略,积累估计经验,并在估计过程中发展数感。
结合具体情境展开估计活动,体会估计策略的多样化,掌握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与水平。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准确估计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灵活掌握估计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与针对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我们数学王国的四位小朋友实行了一场PK比赛,邀请大家去当裁判,你们愿意吗?现在我们你们瞧四位小选手来了,他们分别是(淘气、笑笑、奇思、妙想)。
那么他们到底实行了一场怎样的比赛呢?2.板书课题:3.5有多少个字三、讲授新课1.出示多媒体课件(三):(1)读一读故事内容,说一说祖冲之;(2)你来猜一猜:这个小故事有多少个字?2.出示多媒体课件(四):(1)分别看看他们的四人猜测情况;(2)按照奇思和妙想的猜测方法,讲他们的结果补充完整;(3)议一议:他们四人谁会获胜?(4)数一数:看看他们四人谁估计的比较准确?(5)议一议:为什么奇思和妙想的估计的比较准确?估计方法3.出示多媒体课件(五):(1)读一读理解题意;(2)议一议估计方法;(比一比)(3)说一说估计结果。
4.出示多媒体课件(六):(1)读一读理解题意;(2)议一议估计方法;(圈一圈)(3)说一说估计结果。
四、课堂练习1.课本第31页第1题;2.课本第31页第2题;3.课外补充:估一估一共有多少片树叶?课堂小结:1.学生说一说你的收获;2.教师谈一谈教学感受。
布置作业:课外实践:你家一碗绿豆或红豆有多少粒?板书设计:3.5有多少个字估计过程:1.读一读理解题意;2.想一想估计方法;3.算一算估计结果。
课后反思:经历估计活动引领与估计实践练习,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最常见的几种估计方法,但估计意识的形成与估计水平的培养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在课后练习与实践中还需多次、反复练习,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内容:有多少个字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大数之后,使用大数实行估计,让学生初步体会估计策略,发展数感设计理念:因为这是第一次安排独立课时学习估计,所以估计问题的难度控制在估计对象规范、能够用两位数的连加或表内乘除法或整倍数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1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方块等多种数数活动,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操作活动,理解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
3、结合对比、想象的活动,感受千的大小,初步发展数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难点:感受千的大小,初步发展数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1084 982 3756 4184学生独立完成。
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要注意什么?2、引入出示:我们学校大约有2000名学生,我们现在大约理解了2000个汉字,一棵大树大约有10米高师:这些信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二、知识新授(一)估一估,这个故事有多少个字呢?1.表现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让学生自读课本,感受数学家的魅力。
2.提出问题:要求快速给出答案,一定强调学生不要数,不要细想,就凭直觉给出答案,而且要注意提示学生快速估计出的结果不能改。
(二)小组合作,估一估,说一说1、快速估计的结果会存有较大的诧异,到底哪个结果更合适呢?2、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如果学生没有说出书上的方法,让学生打开书,看一看,再说一说别人是怎么估计的。
3、比较前后两次的估计结果,让学生说一说凭直觉的估计结果和依靠策略的估计结果有什么不同。
(三)“估一估,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完成p31 “练一练”1—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课堂。
北师大版二下数学《生活中的大数之有多少个字》教案教学目的:1、实生活中的运用。
经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理想素材,让先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量在现2、初步了解预算的战略,培育先生预算的看法和才干。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预算的战略,培育先生预算的看法和才干。
教学难点:结合实践停止估量。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进程:一、情境导入同窗们,你们喜欢读故事吗?明天教员就给大家带来一段小故事,请看。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的小故事〕先生自在阅读小故事。
课件出示:小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先生思索并回答。
延伸:你想成为这样的人吗?假设你想成为这样的人,那么就要热爱读书,好好学习,长大才干完成你的愿望。
〔设计意图:借助小故事,对先生停止启示教育,教育先生爱读书,好好学习。
〕二、自主探求1、刚才我们读的这个小故事,篇幅并不是太长,那有多少个字你们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有多少个字。
〔板书课题〕课件出示效果:在理想生活中假设遇到这种只需一个大约数据或无法细数的状况时,该怎样办?先生讨论,汇报自己的想法。
总结:为了处置这些效果,我们就需求学会如何停止估量。
如今请同窗们估一估,你觉得刚刚我们读过的小故事有多少个字呢?先生汇报估量结果。
总结:估量并不是自觉地猜想,也是需求考究方法和战略的。
刚才大家估量的相差的太大了,如今请大家讨论一下,说一说,怎样才干估量的准确呢?先生讨论交流,教员巡视指点。
先生汇报讨论结果1、每行约有10个字,数数每段有几行,就能估量每段的字数,最后就可以预算整个故事的字数。
2、按每行约10个字,预算右栏大约50个字,左栏是右栏的2倍,大约有100个字,这样整个故事大约有150个字。
2、〔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估一估,填一填〕出示效果:你能估量出杯中有多少粒黄豆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先生讨论并汇报。
〔设计意图:结合详细实例,引导先生学习估量的方法,培育先生的预算身手。
〕三、稳固练习1、第31页2题比一比,估一估。
第三单元《有多少个字》(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字”的概念。
2.能够正确识别字的形态,包括大小、形状和颜色等。
3.能够正确数数,并理解数数的规则。
4.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数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字”的概念和正确数数方法。
2.难点:正确识别字的形态和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数数。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1.生动形象地展示有关“字”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字和词的魅力。
2.提出问题:“我们学过什么东西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汉字呢?”引导学生认识到汉字的形态。
第二步:呈现1.展示一些汉字,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的方式认识汉字。
2.向学生介绍常用的字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等。
第三步:练习1.利用教具或其他材料,让学生进行活动实践,通过玩具、石子等方式体验和掌握数数的规则。
2.制作活页练习册,让学生进行重点难点练习。
第四步:巩固1.使用同步教材进行检测,测验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难点知识点。
2.唱歌、跳舞等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教学方法1.导入引导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互动探究法:借助教具或其他材料,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数数的规则。
3.练习巩固法:通过让学生进行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1.利用观察、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制作巩固性的作业,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难点知识点。
教学注意事项1.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动作表现。
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等活动。
3.教学结束后,要及时评价和总结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节有多少个字教材第30~31页的内容。
1.经历估计活动的过程,初步体会估计策略,积累估计的经验,并在估计过程中发展数感。
2.结合具体情境开展估计活动,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3.结合数学家的故事,了解数学文化,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初步体会估计策略。
难点:用估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教材主题图)。
师:大家喜欢学数学吗?(喜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认识一位数学家。
让我们一同来感受数学家的魅力吧!(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指名读。
(板书课题:有多少个字) 设计意图:学生通常只是在单纯的学习数学,对数学家的认识却是少之又少,本节课以数学家引出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1.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位数学家,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了,看看谁回答得最好。
问题是:刚刚的文字材料大约有多少字呢?预设:生1:我估计有100个字。
生2:我估计有1000个字。
师:相同的故事,估计的结果相差有这么大吗?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估一估,说一说。
预设:生1:每行约有10个字,共有17行,大约有170个字。
生2:每行约有10个字,共有17行,但是其中有2行只有4个字,所以算成15行,所以大约有150个字。
生3:右栏大约有50个字,左栏大约有100个字,一共约有150个字。
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啊,那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预设:生1:我觉得先估算出一栏的,再估算出另一栏的字数,然后两栏相加的方法好些。
更方便,更快捷。
生2:我觉得先估算出一行的字数,然后查出共有几行,最后也能很快得出结果。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方法,有由一行字数估算出全文字数的,有由一栏字数,估出另一栏字数,再加在一起的。
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先找到一个估计的“单位”,即“部分”量,根据“部分”估“整体”的策略。
这种方法比较科学,也比较快捷。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估计方法,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多少个字》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的主题为:“有多少个字”。
作为二年级数学下册中的重要知识点,该主题主要涉及到数数的概念和运算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算数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数数的概念,并掌握1~10之间的数字名称。
2.掌握基本的数学比较运算和加减法运算。
3.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数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数数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1~10之间数字的名称及其相互之间的大小顺序。
3.数字的拆分和组合,并掌握数字的加减法运算。
4.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通过图示教材,并辅以具体实物来引导学生记忆数字名称。
2.利用棋盘游戏和数字拼图游戏训练学生的计数能力和观察能力。
3.利用口算、小组讨论等方式加强学生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一步:引入通过举例子、出示图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数学中的“数数”的概念,并背诵1~10个数字的名称。
第二步:探究1.给学生发放一些实物,如小球、糖果等,让学生自行计数,并记录在课堂板书中。
2.让学生观察图表中的具体数字,并进行比较大小的游戏。
3.将学生分组,让同组学生互相分享数字拆分和组合的经验,并记录在课堂板书中。
第三步:归纳总结1.通过实物计数、数字比较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1~10之间的数字名称和大小顺序。
2.通过小组讨论、口算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基本加减法运算能力。
3.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测验考核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效果。
3.结合学生的课后练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2.数字拼图游戏、棋盘游戏等教学道具。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多少个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词1-100的读法和写法。
2.掌握数的数量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判断力。
4.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字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数词1-100的读法和写法。
2.抓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
三、教学方法1.任务教学法2.启发式教学法3.体验式教学法四、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将数词1-100分别敲出来,让学生大声随读。
2.新课讲解(1)数词的基本概念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学生概括数的概念。
然后通过听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数词1-100的读法和写法。
(2)阅读理解教师出示题目:一个班上午有多少节音乐课,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并回答。
让学生按字母表顺序排列,从A开始数,到第13个字母M为止,写下来这些字母。
要求学生逐个数数传递的纸条上写有几个字母,最后算出班级总人数。
3.练习1.在黑板上出现1个数,让学生在对话中猜出这个数。
A: 小明,你猜数是几?B: 是42吗?A: 差不多啦,比42大一些。
B: 那就是43啊。
A: 没有,再往上一点就是。
……2.通过桌面游戏方式让学生判断数量。
4.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互相抄写5个数字,让学生在家里练习数字的写法和拼写,下次上课进行集体展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数词1-100的读法和写法,掌握了数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字概念。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在数数的时候会出错,有些学生上课听讲能力不强。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课上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有多少个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30、31页。
课标要求: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主要内容是估计。
是在学习了大数以后运用大数进行估计,使学生初步体会估计的策略,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四年级的估计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呈现两行文字,旨在使学生能够用两位数的连加或表内乘除法或整倍数解决问题,也将数学文化融入到学习中去。
学情分析: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估计,尤其是估计文章的字数,这种经验是没有的,生活中也很少接触这样的活动。
因此不仅要让学生在掌握估计策略的过程中发展数感,还要让学生体会到估计的必要性。
学习目标:
1、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估计的价值;
2、学生在经历各种估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并掌握估计的策略;
3、学生在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并积累估计的活动经验。
学习重难点:
学生体会并掌握估计的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
学生: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感受估计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为什么要看书呢?(找生说一说)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多看书,还要看一些杂志和报纸,这样你才会越来越有文化。
那你们知道编书、编杂志和编报纸的叔叔阿姨们在编这些东西的时候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吗?(生说一说)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这个编辑们最头疼的问题——有多少个字。
(板书课题)
编辑们需要估计出每篇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才能确定这篇文章安排在报纸或者杂志的哪个位置最合适。
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这是《小学生作文选刊》的其中一页,编辑王阿姨遇到的问题是:只剩下两块位置了,可是现在有三篇有意思的小故事,她应该选哪两个故事?又要怎样安排这两个故事的位置呢?
故事1:手指算数
小弟上幼儿园,老师考他算术:3加3等于几?
小弟10指数了数,回答道:6!
老师又问:4加4等于几?
小弟又数了数指头:8!
老师说道:不行,要用心算,把两手放进口袋!现在再问你,5加5等于几?
小弟算了半天两只手还是在口袋里数着。
终于,答案出来了!小弟说道:11!
故事2:分瓜
爸爸买了一个哈密瓜,儿子叫来两个小伙伴分瓜吃。
一个说:“我要二分之一。
”
另一个说:“我要三分之一。
”
儿子最后说:“这瓜是我爸爸买的,我就多吃一点,我要百分之一!”
故事3:黑鸡聪明
小志:你说黑鸡聪明,还是白鸡聪明?
小媛:当然是黑鸡聪明,因为黑鸡会生白蛋,白鸡却不会生黑蛋。
学生根据文章字数做出选择。
师小结:看来不用一个一个字去数,快速估计出一篇文章有多少个字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对于当编辑的人来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杂志排版的现实问题情境中初步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估计的欲望。
】
二、尝试估计
1、估计诗的字数
同学们,我认识一家报社的编辑,很多报纸都是他编出来的。
他知道我喜欢写诗,有一天就找我说:这期报纸就剩一小块位置了,只够安排一首不超过100字的小诗。
你那里有没有合适的小诗啊?我就找出了自己写的一首小诗:
三月,
又和专家们会面;
春风,
和煦中带着微寒;
汇报,
又一次自我挑战;
点评,
人犹如坠入深渊;
交流,
思维逐渐被点燃;
今夜,
伏案敲打着键盘;
明日,
将想法化为实践;
未来,
渴望能凤凰涅槃!
谁能快速估计这首诗超过100个字吗?(生估计说想法)
师小结:诗的字数是有规律的,就像这样【ppt播放】可以把这一部分当成1组,大约10个字,每一组都是大约10个字,一共8组,一共大约80个字。
不超过100字,我可以去投稿了。
师小结:同学们如果我们估计的不是字数有规律的诗,而是像语文课文一样的一段一段的文字,你还能这么快就估计出有多少个字吗?
2、估计故事的字数
请看,这是我国伟大数学家祖冲之,先来听一个介绍他的小故事。
(听故事录音)估计这个故事有多少个字?(同桌互相说后汇报)
3、创意练习
老师这里还有一篇文章,请大家在5秒钟快速估计大约有多少个字?5秒钟,你们敢挑战吗?挑战之前,我们先来练一练,热热身。
这里有三个备选答案:30个字、300个字、3000个字
(每个答案都让学生逐一想象这些字如果印在数学书上大约占多大位置?并用手比划出自己想象的大小。
)
出示文章图片5秒后消失,让学生选答案并说理由。
同学们,这是大约300个字所占的位置,在我们数学书的31页,你来看一下,如果字的大小不变,你能估计出1000个字大约占多大的位置吗?
(同学发现,一张数学书纸全部印满)
(师拿一张A4纸)这是一张A4纸,正好比数学书大了一点点,也就是说一张纸如果印满了这样大小的字大约就是1000个字,是这样吗?我们来研究研究!【设计意图:从估计字数有规律的诗到一篇文章,再到估计另一篇文章时的难度升级,学生的估计能力在环环相扣的估计活动中不断提升和发展,学生初步感受了从部分到整体的方法,同时对大数的感悟也得到了发展。
】
三、实践估计
这张黄色的A4纸上印满了字(一篇千字文),请同桌两人合作想办法估计出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限时3分钟)
生展示汇报,师适当点拨。
师边小结边板书(部分、整体):像这样,先数出其中一小部分有多少字,然后再根据一部分研究出全部的字数。
这种从部分到整体的方法,在进行估计的时候是非常有用的。
同学们,如果估计的东西不是印在纸上的字,而是装在杯子里的小豆子,你还利用从部分到整体的方法来估计吗?
我们来试一试!
练习:30页有多少个黄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估计千字文字数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从部分到整体的估计策略,并将策略迁移应用到估计其它东西上,从而提升学生的迁移应用知识的能力。
】
四、应用估计
这是王老师在报纸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课件出示)。
先感觉一下够1000个字吗?学生举手发表意见。
大约多少字呢?想办法来估计,并把估计的过程和感受写成一篇数学日记。
也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多读书,读好书,当然读书的时候别忘了用我们今天学习的估计方法来估计一下文章的字数,说不定你长大了也能当个编辑呢。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估计报纸上文章的字数,但文章篇幅增大,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锻炼,同时让学生描述自己估计的过程和感受,使其对估计的理解认识更深刻。
】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