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实验室检查 (1)
- 格式:ppt
- 大小:147.00 KB
- 文档页数:25
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一)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是医学诊断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患者体液、组织样本等进行分析和测试,可以提供客观的数据和信息,辅助医生制定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实验室检查的一般包括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采集样本1. 确定采集样本的种类和数量:根据医生的要求和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样本种类,如血液、尿液、唾液等,并确定所需的样本数量。
2. 预备采集工具和容器:准备合适的采集工具和容器,如采血针、尿杯等,并确保其洁净和无菌。
3. 采集样本的方法:根据样本的特点和采集要求,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采集,如抽血、尿液收集等。
二、样本预处理1. 样本标识和记录:在采集样本后,及时进行标识和记录,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 样本离心:对于血液等液体样本,需进行离心分离,使得样本中的固体成分与液体分离。
3. 样本保存和储存:根据实验室检测的要求和样本的特性,选择合适的保存和储存方式,如冷藏、冷冻等,以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室检测方法1. 样本处理和制备:对于复杂的样本,需要进行处理和制备,如血液的离心、血清的提取等。
2. 实验室仪器的选择和校准:根据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室仪器,并进行校准和质控,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室检测方法的操作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和标准流程,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检测和测试。
4. 数据记录和分析: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及时记录和分析所得的数据,以便后续的结果解读和报告编写。
四、结果解读与分析1. 数据结果的评估:对实验室检测所得的数据结果进行评估,包括正常值范围的判断和异常值的鉴定。
2. 结果分析与诊断:根据实验室结果与临床信息的综合分析,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并提供诊断意见和建议。
3. 异常结果的解释和处理:对于异常结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处理,如重复检测、进一步筛查等。
五、结果报告和咨询1. 结果报告的编写: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和解读,撰写详细的结果报告,包括具体的检测数据和解读说明。
实验室检查包括什么(一)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在医学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患者的体液、组织样本或其他生物材料,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医生判断疾病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检查的内容,包括常见的五个大点: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免疫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
正文内容:一、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实验室中的常规检查之一。
在血液检查中,通常包括以下小点:1.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2.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3.白细胞计数和分类4.血细胞沉降率测定5.血常规指标的测量,如红细胞压积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等。
二、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是对尿液样本进行的实验室检查。
以下是尿液检查的常见小点:1.尿液的外观和颜色观察2.尿液比重和pH值的测定3.蛋白质、糖分和酮体的检测4.红细胞、白细胞和细菌的计数5.尿液沉渣的显微镜检查三、生化指标检查生化指标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以下是常见的生化指标检查小点:1.血糖、血脂和血尿酸的测定2.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的测量3.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和尿素氮)的测定4.电解质(如钠、钾和钙)的检测5.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血沉)的检测四、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
以下是常见的免疫学检查小点:1.抗体检测,例如抗核抗体和抗体滴度等2.免疫球蛋白(Ig)测定,如IgA、IgG和IgM3.细胞免疫功能检查,例如淋巴细胞亚群分析4.血清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5.过敏原检测,例如皮肤过敏原测试和特异性IgE测定五、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包括对细胞和组织样本的检测,以评估细胞形态和疾病诊断。
以下是常见的细胞学检查小点:1.细胞学涂片的制备和染色2.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分析3.细胞核DNA的测定4.组织切片的制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5.细胞遗传学检查,如核型分析和基因突变检测总结:实验室检查的内容涵盖了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免疫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等五个大点。
实验室检查有哪些项目(一)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是医疗诊断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它通过分析和评估体液、细胞和组织样本的结果,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检查的一些常见项目,帮助读者了解实验室检查的内容和意义。
正文:1. 血液检查:1.1 血红蛋白测定: 通过测量血红蛋白水平,评估贫血的程度。
1.2 血小板计数: 检测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判断出血和凝血功能异常。
1.3 白细胞计数: 检测白细胞数量,帮助诊断感染、炎症和骨髓问题。
1.4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用于糖尿病的管理。
1.5 血型鉴定: 确定个体的血型,为输血和器官移植提供基础数据。
2. 尿液检查:2.1 尿常规检查: 包括检测尿液的颜色、酸碱度、浑浊度和尿比重等指标,帮助检测泌尿系统疾病和肾功能。
2.2 尿蛋白定量: 评估肾功能是否正常,检测尿液中的蛋白含量。
2.3 尿糖检测: 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用于糖尿病的筛查和管理。
2.4 尿培养: 检测尿液中的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帮助诊断尿路感染。
2.5 尿沉渣检查: 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细胞和颗粒,辅助诊断尿路感染和泌尿系统疾病。
3. 血糖检测:3.1 空腹血糖测定: 检测空腹状态下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帮助诊断糖尿病。
3.2 餐后血糖测定: 检测进食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3.3 糖耐量测定: 评估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性,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糖尿病前期的筛查。
3.4 随机血糖测定: 随机时间测量的血糖水平,常用于急诊、监测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评估。
3.5 高糖负荷试验: 测定机体对高糖负荷的反应,用于一些特定疾病的诊断和观察。
4. 影像学检查:4.1 X线检查: 使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进行影像呈现,诊断骨折、肺部疾病等。
4.2 超声波检查: 利用高频声波产生影像,用于检查器官结构和流体积聚的情况。
4.3 CT扫描: 通过多个横断面的X射线成像,提供详细的器官和组织结构信息。
•空腹葡萄糖检测:[参考值]邻甲苯胺法为3.9-6.4mmol/L[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1)1型或2型糖尿病;2)内分泌疾病如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胰高血糖素病等;3)应激性高血糖:如颅脑损伤、脑卒中、心肌梗塞等;4)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等;5)其他:妊娠呕吐、麻醉、脱水、缺氧、窒息等;6)生理性增高如饱食、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紧张等。
2、减低见于1)胰岛素过多;2)缺乏抗胰岛素激素;3)肝糖原贮存缺乏性疾病;4)其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临床意义]•诊断糖尿病两次空腹血糖分别≧ 7.0mmol/L,本试验高峰值≧11.1mmol/L,或2小时值≧11.1 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且伴尿糖阳性;或有多尿、口渴、多饮等临床症状者可确诊糖尿病。
•糖耐量减低指空腹血糖 <7.0 mmol/L,2小时血糖在7.8-11.1 mmol/L之间,多见于糖尿病前期、痛风、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等。
•低血糖现象肝源性低血糖,空腹血糖常低于正常,口服糖后血糖高峰提前出现并高于正常, 2小时后不能降至正常;2型糖尿病早期也可出现低血糖症状;功能性低血糖患者,空腹血糖正常,服糖后血糖高峰也在正常范围内,但服糖后2-3小时可发生低血糖。
•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常见于胰岛 B细胞瘤、甲亢、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血清胰岛素检测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参考值]RIA法空腹:血胰岛素为10-20mu/L;胰岛素(mu/L) /血糖值(mg/dl)<0.3。
[临床意义]•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浓度明显减低,呈低平曲线,胰岛素与血糖的比值也明显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可正常、稍低或稍高,服糖后高峰延迟。
•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 B细胞瘤空腹血糖降低,胰岛素/血糖比值>0.4,提示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B细胞瘤。
一、血液检查:(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男(4。
0~5.5)×1012/L 血红蛋白:男120~160g/L女(3.5~5。
0)×1012/L 女110~150g/L新生儿(6.0~7.0)×1012/L 新生儿170~200/L临床意义:1。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婴幼儿、15岁以前的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后;高原、剧烈运动;阻塞性肺气肿、发绀型先天心脏病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类型/百分数/绝对值1。
中性粒细胞(N):①杆状核(st):0~5 0。
04~0。
05②分叶核(sg):50~70 2~72。
嗜酸性粒细胞(E):0.5~5 0.05~0.53.嗜碱性粒细胞(B):0~1 0~0。
14.淋巴细胞(L): 20~40 0.8~45.单核细胞(M): 3~8 0。
12~0。
8临床意义:①白细胞计数增多与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1。
中性粒细胞增多:新生儿、妊娠、分娩、高温、严寒、饱餐、剧烈运动等;急性感染(主要原因)、严重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可作为内出血诊断指标)、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生疾病及恶性肿瘤。
2。
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革兰阴性菌、病毒、原虫等)、血液疾病、理化损伤、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疾病。
3。
核左移: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中毒/溶血反应及白血病.4。
核右移:主要见于造血功能减退。
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恶性肿瘤、传染病。
③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等。
④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4~6天的婴儿至6~7岁儿童;病毒\杆菌感染、淋巴细胞性恶性组织病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项目(一)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辅助诊断方法,通过对患者体液样本或组织标本的检测分析,可以获得大量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
本文将探讨实验室检查中包括的一些常见项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些检查项目的作用和意义。
正文:1. 血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检测: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
-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检测感染、炎症和免疫功能。
- 血小板计数: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判断是否存在出血倾向。
- 红细胞计数和分类:了解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和类型。
2. 尿液分析:- 尿液常规检查:包括尿比重、PH值等指标,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
- 尿沉渣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细胞、细菌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等问题。
- 尿蛋白定量:评估肾脏功能状况,检测轻微蛋白尿和肾损伤。
- 尿糖定性和定量:检测是否存在糖尿病及其控制情况。
- 尿肌酐测定:反映肾脏排除废物的能力,评估肾脏功能状态。
3. 生化指标检查:- 血糖测定:评估患者的糖尿病状态。
- 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评估肝脏功能。
- 肾功能指标:如血尿素氮、肌酐、尿酸等,评估肾脏功能状况。
- 脂质代谢指标: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了解患者的血脂情况。
- 电解质检测:如钠、钾、氯等,评估患者的电解质平衡状况。
4. 炎症标志物检测:- C-反应蛋白测定:评估炎症状态及严重程度。
- 白细胞介素-6测定:反映炎症反应的活性。
- 血沉测定:评估炎症、感染和风湿性疾病等情况。
5. 传染病检测:- HIV抗体测定:检测是否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乙肝病毒检测:检测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用于检测结核病感染情况。
- 肺结核抗体测定:帮助诊断肺结核病。
总结:实验室检查项目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血常规、尿液分析、生化指标检查、炎症标志物检测和传染病检测等。
通过这些项目的检测分析,医生可以获取到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诊断以及治疗反应等重要信息,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什么是实验室检查(一)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医学诊断方法,通过对患者的生物样本进行分析和检测,可以获取关于患者体内状况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通过对实验室检查的定义、作用以及常见的五个大点进行详细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实验室检查。
正文:1. 实验室检查的定义a. 实验室检查是指通过对体液、组织或其他生物样本进行科学分析和检测,获取有关患者疾病状态和身体功能的重要信息。
b. 实验室检查通常包括血液、尿液、病理组织、细胞等样本的化学、免疫、微生物学等分析方法。
2. 实验室检查的作用a. 诊断作用: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b. 预后评估作用: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疾病的预后情况。
c. 疾病监测作用:实验室检查可以监测患者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d. 健康筛查作用:实验室检查可用于早期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e. 科学研究作用: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用于医学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
3. 血液实验室检查a. 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b. 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
c.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
d. 免疫学检查:包括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
e. 传染病标志物检查:包括艾滋病病毒抗体、乙肝病毒抗体等指标。
4. 尿液实验室检查a.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颜色、比重、PH值、尿蛋白等指标。
b. 尿沉渣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沉渣中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等的数量和形态变化。
c. 尿培养:用于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d. 尿肾功能指标:包括尿素氮、肌酐等指标。
5. 病理组织检查a. 组织活检检查:通过从患者体内取出部分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来了解组织的病理状态。
b. 组织切片染色:通过特定染色方法,使组织细胞和病变部位更易于观察和分析。
c. 细胞学检查:通过从患者体内采集细胞样本进行细胞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分析。
实验室检查是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查手段,通过对病人体内物质的检查,可以确定病人的健康状况以及疾病的发展程度,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尿常规、电解质及肝功能检查等。
血常规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检查之一,通过对血液的成分、数量及形态等进行细致的检查,可以提供关于疾病类型、程度以及预后的信息。
血常规主要包含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
其中白细胞计数可用于判定感染类疾病,红细胞计数可用于评估贫血、出血等疾病,血小板计数可用于判断出血功能异常等病情。
生化指标检查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血脂、肝功能、电解质、肾功能、胰岛功能等,是对病人血液中各种物质含量及代谢过程的检查。
这些检查通过电化学、光学、酶标等方式进行,其结果可以反映出病人体内APA,酶类、蛋白质、病毒等的含量、代谢状态。
尿常规检查是对人体生物体内化学平衡的反应,也是检查人体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
尿中的形态学结构、药物成分、微生物和化学物质均可以从中检测到。
尿常规中最常见的检查包含:尿蛋白、尿酸、尿糖、尿胆原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人体的代谢情况和肾功能状态。
电解质检查是对人体细胞内外离子和电荷平衡状态的检查,可以反映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和生理的代谢水平,从而发现并辅助诊断与控制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及代谢性疾病等。
肝功能检查是对肝脏内部代谢和解毒功能的检查,包括转氨酶、总胆红素、直蛋白等数项指标。
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预防或确诊许多肝部疾病,例如乙型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实验室检查是目前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检查手段,可以快速且客观地反映病人的身体状态及疾病进展情况,为医生提供科学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实验室检查包含哪些(一)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是医学诊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检查患者的生理指标、血液化学分析、微生物培养等方法,可以获取到宝贵的诊断信息,为医生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检查的基本内容,包括生理指标检测、血液化学分析、微生物培养等方面。
正文:一、生理指标检测1. 血压检测:通过测量患者的血压值,了解其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
2. 心率检测:测量患者的心率,判断其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3. 呼吸频率检测:通过测量患者的呼吸频率,了解其呼吸系统是否正常。
4. 体温检测:测量患者的体温,评估其机体炎症反应和代谢状态。
二、血液化学分析1. 血红蛋白测定:通过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判断其贫血情况。
2. 血糖测定: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糖分含量,评估其糖尿病风险。
3. 肝功能检测:包括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评估肝脏功能是否正常。
4. 肾功能检测:包括血尿素氮、肌酐等指标,判断肾脏是否受损。
5. 血脂检测:测定患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评估其心血管健康状态。
三、微生物培养1. 细菌培养:通过在培养基上培养患者的样本,判断是否存在病原性细菌感染。
2. 真菌培养:类似于细菌培养,用于检测患者是否感染了病原性真菌。
3. 病毒培养:通过培养患者的病毒样本,检测是否存在病毒感染。
四、血型鉴定1. ABO血型鉴定: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中的抗体和红细胞表面抗原,确定其ABO血型。
2. Rh因子鉴定: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中的抗体和红细胞表面抗原,确定其Rh因子阴性或阳性。
五、遗传检测1. 染色体核型分析:通过检测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发现染色体异常和遗传疾病。
2. 基因突变检测:通过检测患者的基因序列,发现是否存在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
总结:实验室检查包含生理指标检测、血液化学分析、微生物培养、血型鉴定以及遗传检测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态,为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实验室检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验室安全检查(一)引言概述:实验室安全检查是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人员健康以及实验室设备正常运作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着手,分别是实验室工作区域检查、实验室设备检查、实验室储存及处理检查、实验室危险源检查、实验室应急准备检查。
通过全面细致的检查,能够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实验室安全。
正文:一、实验室工作区域检查:1. 检查工作区域是否整洁,是否有杂物堆放;2. 检查电线、插座是否存在安全隐患;3. 检查紧急出口和通道是否畅通;4. 检查地面是否平整、干燥,是否存在滑倒、摔倒的危险;5. 检查实验室内部的标识牌和标志是否清晰可见。
二、实验室设备检查:1. 检查实验室设备是否正常运作,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2. 检查实验室设备的保护装置是否完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3. 检查实验室设备的电源线是否异常,是否有漏电现象;4. 检查实验室设备周围的通风设施、排水设备是否正常运行;5. 检查实验室设备的标识是否清晰可见,保证使用人员能够正确操作。
三、实验室储存及处理检查:1. 检查实验室储存区域是否按照标准分类并储存物品;2. 检查实验室储存区域是否存在堆积、混存等不良现象;3. 检查储存区域的温度、湿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火源;4. 检查实验室储存区域的通风设备、紧急处理装置是否正常运行;5. 检查实验室储存区域的标识牌是否完整、清晰可见。
四、实验室危险源检查:1. 检查实验室化学品储存区域的密封性、通风性是否符合要求;2. 检查实验室化学品是否按照安全要求正确使用和储存;3. 检查实验室存在的尖锐物品、易燃物品、易爆物品的储存情况;4. 检查实验室的电器设备是否存在损坏、老化、漏电等安全隐患;5. 检查实验室人员是否正确佩戴防护用品,是否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五、实验室应急准备检查:1. 检查实验室灭火器、消防栓等灭火设备是否正常运行;2. 检查应急通道、紧急出口是否通畅,标识是否清晰可见;3. 检查实验室人员是否了解应急处理程序和应急设备的使用;4. 检查应急电话和紧急联系人等信息是否及时更新;5. 检查实验室存在的毒物、危险废物的处理情况是否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