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加压素不良反应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2021血管加压药物在急诊休克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全文)休克治疗中使用的血管加压药物分为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和非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两类。
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主要作用于α-肾上腺素能受体,收缩外周血管,增加血管阻力;非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包括多巴酚丁胺、异丙肾上腺素等,主要作用于β-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同时扩张冠状动脉和肺动脉,减轻心肌缺血和肺动脉高压等。
3血管加压药物的使用在使用血管加压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对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应优先进行容量复苏,补充足够的液体,然后根据患者的血压和循环状态选择合适的血管加压药物。
对于分布性休克,应优先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等,然后再考虑使用血管加压药物。
对于心源性休克,应优先处理原发病,如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等,然后根据患者的血压和循环状态选择合适的血管加压药物。
对于梗阻性休克,应优先处理梗阻原因,如肺栓塞或心包填塞等,然后根据患者的血压和循环状态选择合适的血管加压药物。
4血管加压药物的不良反应血管加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肾功能损害、肠道缺血等。
因此,在使用血管加压药物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循环状态和心电图等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停药。
5血管加压药物的管理策略在使用血管加压药物时,应注意以下管理策略:①加强循环监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停药;②合理选择药物和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③加强团队协作,包括急诊医生、XXX医生、药剂师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次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合理使用血管加压药物治疗休克的依据,有助于提高急诊休克的治疗水平和质量。
常用的血管加压药物可分为儿茶酚胺类药物和血管收缩药物。
儿茶酚胺类药物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间羟胺和去氧肾上腺素,是急诊中最常用的药物;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是血管收缩药物的代表。
血管加压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进展感染性休克是脓毒症的严重阶段,其基本病理特征是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低血容量和心室功能障碍,与病死率显著相关,其住院病死率超过40%。
感染性休克的首要治疗策略是通过液体复苏恢复组织器官灌注,保持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133 kPa)。
如果经液体复苏后未能达到目标MAP,则应使用血管升压药物。
指南推荐去甲肾上腺素(NE)是首选的血管活性药物,其次是多巴胺(DA)。
然而这些药物可能具有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免疫抑制、高代谢状态以及心肌细胞死亡。
为此,指南推荐在难治性感染性休克、需要大剂量NE和DA时,配合使用小剂量血管加压素(A VP)以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组织灌注,减少其他升压药物的使用剂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A VP 在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现就A VP及其类似物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便人们能够更充分地认识A VP的临床价值。
1A VP及其类似物的药理作用A VP也称精氨酸加压素,是下丘脑大细胞和小细胞神经元合成的一种九肽。
大细胞神经元位于视上核和室旁核,其突触进入神经垂体,释放的A VP进入垂体后叶的体循环。
小细胞神经元位于室旁核,其突触进入脑垂体的正中隆起,释放的A VP进入垂体门脉系统。
A VP释放与合成的重要触发因素包括高渗性血浆/尿、低血压和低血容量。
加压素受体亚型为G蛋白耦联受体超家族,分为V1、V2、V3和催产素受体(OTR)4种类型。
V1a(V1)受体位于血管平滑肌细胞,接受刺激引起血管收缩[10]。
肾集合管细胞表达V2受体,V2受体激活导致肾集合管主细胞中水通道蛋白2的表达和移位,介导水重吸收,减少水分排出,维持渗透压及体液容量[11];V2受体亦可在肝脏中表达,激活后促进多种凝血因子释放,有促凝作用。
V1b(V3)受体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内,尤其是腺垂体,当血浆渗透压、血浆Na+浓度增加或血压降低时,A VP释放增多[13]。
血管加压素简介目录•1精氨加压素说明书o 1.1药品名称o 1.2英文名称o 1.3血管加压素的别名o 1.4分类o 1.5剂型o 1.6精氨加压素的药理作用o 1.7精氨加压素的药代动力学o 1.8精氨加压素的适应证o 1.9精氨加压素的禁忌证o 1.10注意事项o 1.11精氨加压素的不良反应o 1.12精氨加压素的用法用量o 1.13血管加压素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精氨加压素的内容。
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精氨加压素已经自动替换为血管加压素,可点此恢复原貌,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1血管加压素说明书1.1药品名称血管加压素1.2英文名称Arginine Vasopressin1.3血管加压素的别名必压生;长效尿崩停;加压素;抗利尿激素;精氨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Pitressin;Pitressin Tannate;Vasopressin;Vasopressinum1.4分类内分泌系统药物 > 下丘脑及影响内分泌的药物1.5剂型5ml∶100mg。
贮法:避光,凉处保存。
1.6血管加压素的药理作用血管加压素对肾脏有直接的抗利尿作用,也能收缩周围血管,并引起肠道、胆囊及膀胱的收缩。
但血管加压素几乎无催产作用。
1.7血管加压素的药代动力学血管加压素注射液吸收慢,具有长效抗尿崩症的作用,可减少用药次数。
一次注 *** 氨加压素0.3ml,可维持2~6天;注射1ml,可维持10天左右。
血管加压素在肝、肾脏内失活,以代谢产物及药物原形从尿中排出。
1.8血管加压素的适应证1.用于尿崩症的治疗。
2.用于脑外科手术或头颅创伤后多尿的初期治疗。
3.也用于其他药物效果不佳的腹部肌肉松弛。
4.亦用于食管、胃肠道等消化道疾病引起的急性大出血的辅助治疗。
1.9血管加压素的禁忌证1.对加压素或血管加压素过敏者。
2.动脉硬化患者。
3.心力衰竭患者。
4.冠状动脉疾病患者。
5.高血压患者。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本节学习要点包括:了解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熟悉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概念,常用生化检查,诊断及治疗要点;掌握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指导;重点掌握出血量的评估,活动性出血或再次出血的判断,三腔二囊胃管的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OO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
临床特征为呕血、黑便、常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严重者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是常见的临床急症。
【病因】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包括上消化道及邻近组织疾病的炎症、肿瘤,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出血。
其中常见的有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引起的出血亦不少见。
少部分由胰、胆道病变引起,如胆囊或胆管结石或癌症、胰腺癌等。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尿毒症、应激性溃疡等亦可引起出血。
【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出血量与速度,并与病人出血前的全身状况如有无贫血及心、肾、肝功能有关。
(一)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均有黑便。
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和黑便,如出血量少而速度慢的幽门以上病变出血仅见黑便而无呕血;在幽门以下者表现为黑便,而出血量大、速度快的幽门以下病变可因血液反流人胃,引起呕血。
呕血与黑便的颜色、性质与出血量和速度有关。
呕血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表明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长,经胃酸作用形成正铁血红素所致。
如呕血呈鲜红色或有血块提示出血量大且速度快,表明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短,末经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
黑便呈柏油样,粘稠而发亮,是因血红蛋白中铁与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当出血量大且速度快时,血液在肠内推进快,粪便可呈暗红甚至鲜红色,但需与下消化道出血鉴别。
心肺复苏中的急救药物应用技巧在紧急情况下,心肺复苏是一项关键的急救措施,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仅仅进行心肺复苏可能不足以恢复患者的心脏功能。
在一些情况下,急救药物的应用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本文将探讨心肺复苏中的急救药物应用技巧,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
首先,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和适应症非常重要。
在心肺复苏中,常用的急救药物包括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和胺碘酮等。
肾上腺素是一种能够提高心脏收缩力和心率的药物,适用于心跳停止和心律失常的复苏。
血管加压素则可以收缩血管,提高血液循环,适用于心跳停止时肾上腺素无效的情况。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适用于室颤和室速的复苏。
了解这些药物的作用和适应症,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更加准确地选择和应用。
其次,正确的药物给药途径和剂量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心肺复苏中,常用的给药途径有静脉注射和气管插管给药。
静脉注射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可以快速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
而气管插管给药则适用于无法建立静脉通路的情况,通过气管插管将药物直接送入患者的气管。
在给药剂量方面,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肾上腺素的推荐剂量为1mg,血管加压素的推荐剂量为40单位,胺碘酮的推荐剂量为300mg。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反应来调整剂量,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此外,急救药物的应用也需要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肾上腺素可能引起心律失常、高血压和心肌缺血等副作用。
血管加压素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和血管痉挛。
胺碘酮可能引起低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停止使用。
最后,急救药物的应用应与其他急救措施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
心肺复苏中的急救药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需要进行胸外按压、通气和除颤等操作。
这些措施相互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复苏成功率。
因此,在应用急救药物时,需要与其他医护人员密切合作,进行团队合作,以确保急救措施的协调和有效。
血透科常规急救用药血透科常规急救用药是指在血液透析科室中常用于急救治疗的药物。
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方法,通过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液体来维持患者的生命。
然而,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急性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因此,血透科常规急救用药的使用变得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血透科常规急救用药及其作用:1. 血管活性药物:- 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可通过扩张血管,增加心脏收缩力和心输出量,从而提高血压。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多巴胺可以用于紧急提高血压,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 血管加压素:血管加压素是一种强效的血管收缩剂,可迅速提高血压。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血压无法纠正,血管加压素可以作为最后的急救药物使用。
2. 心血管药物:- 氯化钙:氯化钙是一种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可用于纠正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从而调节心脏的收缩力和传导性。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或心肌收缩力不足,氯化钙可以用于急救治疗。
- 乌拉地尔:乌拉地尔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乌拉地尔可以用于恢复正常的心律。
3. 抗过敏药物:- 氯雷他定:氯雷他定是一种抗组胺药物,可用于治疗过敏反应。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等,氯雷他定可以用于急救治疗。
4. 血液凝结药物:- 氯化钠:氯化钠是一种常用的血液凝结药物,可用于纠正血液中的钠离子浓度,从而维持血液的凝结功能。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氯化钠可以用于急救治疗。
5. 抗感染药物:- 抗生素: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因为感染导致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等症状,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需要注意的是,血透科常规急救用药的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剂量和使用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