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 格式:doc
- 大小:643.50 KB
- 文档页数:7
课时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核心考点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认识世界目的性:侧重于行动目标、方式和步骤的确定意识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自觉选择性:强调认识对象的选择能动创造性:突出反映的程度(现象与本质)和时间跨度(过去、现在和未来)改造世界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前提条件尊重客观规律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归纳提升正确区分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内涵不同性质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想”“做”“精神状态”联系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影响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客观规律性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
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
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主观能动性能制约客观规律,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认识规律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4)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一、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人为什么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怎样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2005年11月26日上午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面对地震,我们会做什么呢?。
我们会思考地震的成因和成功预测地震的办法,以及如何抗震救灾,这个分析过程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我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
那么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呢?一、什么是主观能动性?1、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即主观能动性“物”,从广义上讲是指人以外的一切物,从狭义上讲是指动物,本课主要是指狭义。
想一想:面对地震,人会怎么办?动物会怎么办(资料1地震前兆与地震观测2海啸过后科学担起四大任务(附后))2、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即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3、主观能动性的内容(三个表现):(1)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想”①什么是“想”?即认识世界。
②什么是认识?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这种反映是积极能动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
注意:认识与意识的区别与联系:(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要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就会有意识发生。
这种反映可以是主动、积极的反映,也可以是被动消极的反映,只有主动积极的反映才能被称为认识。
认识属于意识的一种,是人主动地感知对象,去理解对象的结果。
另外,意识一般是相对于物质而言,而认识一般是相对于实践而言。
)人们在同客观世界的接触过程中,客观事物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就形成了认识。
有人会说,动物同客观事物相接触,不也产生认识吗?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人类的认识活动有什么特点呢?人类认识世界是积极的能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即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的认识活动是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
当面对地震,动物只能逃生,而人却在思考着地震的成因和怎样预测抗震,。
人可以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制造仪器设备,建立实验室,设计各种方案,去探索事物的奥秘,不达目的决不罢体。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教案教学目标理解:(1)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到客观因素即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但这种制约又给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而这一制约也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运用: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制约它的因素之间辨证关系”原理,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教学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方法自学、议论、讲解相结合教具材料多媒体教学过程多媒体幻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精彩回放思考回答:(1)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表明了什么?(2)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公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
这种伟大载人航天精神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活动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完成的又一个伟大壮举,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耸立的又一座里程碑,是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取得的又一个辉煌成就,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航天事业作出的又一个重要贡献。
这一伟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极大的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民族,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
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巨型航天工程。
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含义,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法。
(2)明确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能够正确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规律的客观性(2)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难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推演归纳法教学过程: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1、基本内容: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的,并且规律是客观的。
(1)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无论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其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人类社会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支配下,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3)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就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基本方法: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规律的含义及其特征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特性:固有联系、本质联系、必然联系(1)、关于规律的特性: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的联系,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隐藏在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而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联系,而不是偶然的不确定的联系。
(2)关于规律的概念和各种具体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各种具体规律只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中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起作用的规律。
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各种具体规律的共性;联系: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懂得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以及主观因素的制约,而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正确的主观因素的积累,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初步进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2)客观条件的制约,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教学设计构思: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事理结合的方法,从事中引出道理,用道理去分析事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新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模式上,采用导与学相结合,以学为主,师生共同讨论,注重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运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爱拼才会赢》这首歌里面有这样语言: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
我们面对人生中的起落、好运、歹运怎么办?(发挥主观能动性)生:(略)师总结:是的,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时起、有时落”,有“好运、歹运”,要有所作为,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而又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讲授新课]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我们先来分析为什么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呢?(一)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页至7页的倒数第二自然段,然后教师归纳。
(板书)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一: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第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第三:精神状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暂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也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也就是说,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
在这个充满竞争、充满压力的知识经济时代,青年人的聪明才智,那种崇尚自由、自我的性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社会的大熔炉为每一位有志有才的青年提供了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一份耕耘自当有一份收获,为了理想,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奋斗就能获取属于自己的“奶酪”。
但总有一些青年满怀着一腔热血,踌躇满志,誓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当碰到一点困难、一点挫折的时候就心浮气躁,抱怨叫苦,摆不正心态。
有理想、有抱负令人敬佩,耐心不够、韧性不足令人惋惜而又令人理解,毕竟成长需要过程。
这时我们应该正视困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何发挥青年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我们发挥青年自身优势,发扬勇于创新、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用辨证的唯物主义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指导工作学习。
青年的优势体现在接受新鲜事物快,上手能力强,敢于创新等等几个方面,它的体现还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积极主动,事无巨细亲历亲为,用理性的思维处理事物的矛盾,以小改革、小创新带动大改革、大创新。
成就大事业者总善于抓住事物的关键,善于把握细节,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中找出因果关系。
企业的青年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责任心如果都提高了,工作就能够有序的进行,我们的品牌、服务也会一个个走向精品,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了,效益提高了,青年的自身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就是要能动地把握形势,做形势的主人。
守株待兔,不如弃株捉兔。
应变能力,说到底是一种素质,既包括承受能力,又包括能否采取正确的策略。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考察人与物的区别指出: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办事情。
所以人们应该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含两个小标题:1、规律及其客观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前者是知识和理论的上铺垫;后者是纵深层面上的展开。
重点难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教学策略和方法总体上的程序是:通过经典案例导入通过实例辨识揭示规律的含义通过焦点话题认同规律是客观的道理通过典型案例理解二者的关系。
总体上的策略是:小事导入,大事导出;低门槛进,高境界出。
关于规律的教学方法:实例辨识法,在辨识中理解概念。
关于规律客观性的教学方法:提出焦点话题,让学生通过讨论认同正确的观点。
关于关系的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提供典型案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一步步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动画片段:《一个女中学生的烦恼》故事。
故事梗概:女中学生路洁近来心里特别烦,常常一个人独处,想到伤心处有时甚至潸然泪下。
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路洁有一个挺丑的爸爸和一点也不美的妈妈,自己继承了父母的大部分缺点,长得十分对不起大家。
先前,她小,并不怎么在意;现在,长成大姑娘了,爱美之心越来越强烈。
看到漂亮的同学便充满羡慕,同时自己也很自卑。
她恨完爸爸恨妈妈,恨完上帝恨自己。
她好想去美容,可家里太穷。
她想退学,可实在舍不得。
她想躲开大家,可一个人的时候,苦恼更多。
提问:路洁为什么会很丑?回答:遗传。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回答:事物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那么,什么是规律呢?<讲授新课>板书: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照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举四组例子:例1:(无机自然界):①苹果落地②水往低处流③地球绕日公转④任何物体之间存在着引力作用引导学生分析,说明①②③是事物现象的联系,④是本质的联系。
现象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东西,通常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本质是隐藏在事物现象背后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通过人的抽象思维来把握。
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分层教学设计首先我们一起回顾以下本节所讲的主要内容,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他包括三个方面:●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想”;①认识外部现象、认识本质规律②有预见性、创造性●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做”;①做的创造性②利用规律、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形式●在想和做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起导向、选择、激发、抑制、控制、调节作用2、为什么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规律;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有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面对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
3、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必须按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①既要实践又要学习;②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老师:请问本节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我们认为本节的重点内容主要是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要着重把握下面几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综上所述,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充分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本节内容相联系的热点问题有那些?(同学们回答,略)。
与本节内容相联系的热点问题主要有下面一些:1、强化再就业培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此举有利于下岗失业人员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2、“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哲学部分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原)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把握思维的奥妙)二、物质与意识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客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求索真理的历程)三、实践与认识(认识论)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对人的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方法论: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
②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观点(联系观)(一)联系具有普遍性原理:任何事物都在联系之中。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具有客观性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具有多样性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识记(1)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2)发挥主观能动性方法。
2.理解(1)通过实例,说明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析说明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制约;(3)举例说明人们不同的主观因素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所起的不同的作用。
3.运用列举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比较说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能力方面(1)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主观能动性在不同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后果,认识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危害性,从而理解正故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2)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学习过程中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达到准确把握知识原理和观点,同时学会具体分析和解答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觉悟方面;在改造主观世界方面加强自觉修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学重点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教学难点主观因素对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教学方法关于导入新课的方法,可采用复习提问法;为什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采用讨论法;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以讲与结合举例为主?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⑴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它都表现在哪些方面?⑵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什么?什么叫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要通过重温旧知识给新课作准备,并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教师在肯定同学的回答后,多媒体显示:伟大的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洪水汹涌冲入城区西区堵口卡车被洪流吞噬甲21025号煤驳成功堵住决口,为部队堵口合龙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依托浔阳城内,锣鼓震天,鞭炮齐鸣,难舍难分送亲人。
请同学思考:通过下面两组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从两组数字的比较,我们看出:1998年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小,而最高水位却比1954年高出1米多,这说明城陵矶、螺山站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河床淤高了很多。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识记(1)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2)发挥主观能动性方法。
2.理解(1)通过实例,说明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析说明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制约;(3)举例说明人们不同的主观因素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所起的不同的作用。
3.运用列举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比较说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能力方面(1)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主观能动性在不同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后果,认识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危害性,从而理解正故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2)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学习过程中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达到准确把握知识原理和观点,同时学会具体分析和解答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觉悟方面;在改造主观世界方面加强自觉修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学重点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教学难点主观因素对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教学方法关于导入新课的方法,可采用复习提问法;为什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采用讨论法;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以讲与结合举例为主?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⑴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它都表现在哪些方面?⑵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什么?什么叫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要通过重温旧知识给新课作准备,并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教师在肯定同学的回答后,多媒体显示:伟大的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洪水汹涌冲入城区西区堵口卡车被洪流吞噬甲21025号煤驳成功堵住决口,为部队堵口合龙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依托浔阳城内,锣鼓震天,鞭炮齐鸣,难舍难分送亲人。
项目年份最大流量最高水位城陵矶1954年44500立方米/秒34.45米1998年36800立方米/秒35.94米比较-7700立方米/秒+1.49米螺山站1954年78800立方米/秒33.17米1998年64400立方米/秒34.92米比较-14400立方米/秒+1.75米请同学思考:通过下面两组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从两组数字的比较,我们看出:1998年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小,而最高水位却比1954年高出1米多,这说明城陵矶、螺山站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河床淤高了很多。
为什么会淤高呢?联系其他材料可知,那是因为长江上游森林砍伐过度,造成水土流失。
同学们,你们已经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了。
这是主观能动性的哪一种表现呢?是第一种。
你们已经在通过这两组数字反映的现象来分析、认识事物的本质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呢?是不是我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认识事物,就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了呢?在语文课上讲过《孟子》中的“揠苗助长”的故事。
那个宋国人发挥没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其结果又如何呢?讲授新课二.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人们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为什么要探讨1998年长江洪灾的原因?请同学们结合前四课学过的内容想一想。
(学生讨论、回答)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比较长江上两个水文站的两组数字,是为了认识长江洪灾的本质和规律,是为了用这些对于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作指导,有效地预防长江洪水。
但是,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不容易的,没有洪水,没有这两组数字,没有这沉重的代价,大家就难以取得这个共识。
更何况,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的后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通过抽象思维。
可见,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这是其一。
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除去我们刚才讲的,教材第7页第二段还讲了两点,请同学看一下教材,想一想这三点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归纳:第一是从认识世界方面分析的,第二是从利用规律改造世界方面分析的,第三讲的是人的精神状态,三方面合起来,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利用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去改造世界,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用决心、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1.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
那末,我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是不是就能如愿以偿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教师小结:不能。
例如长江上游伐木的人,那个“揠苗助长”的宋人,不是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吗?甚至是极大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却不能“如愿以偿”,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这就有一个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2.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法怎样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哪些因素、哪些条件有关?我们上学期讲过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而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着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同样,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受着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多媒体显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1)客观因素长江上游伐木的人,得到木材,有了经济收益,这是他们的目的;但破坏了环境,造成了水土流失,淤高了河床,却是他们始料不及的。
那个累坏了的宋人,更没想到由于他的努力,造成了禾苗的全部死亡。
造成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方面的客观规律,从而违背了客观规律。
这是讲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客观规律——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是不是认识了客观规律,就可以随心所欲、马到成功了呢?客观因素中还有没有什么因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上学期我们学过,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事物发展规律也是和条件有关的,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就起作用。
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就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不顾客观条件,一味蛮干,也就违背了客观规律,没有不失败的。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事例吗?(如我们过去那些急于求成的“左”的错误。
)所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
客观条件——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以上我们讲了主观能动性受着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制约”的只是不尊重客观规律、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冒险、蛮干,岂止是“制约”,还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而对于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人,则任君驰聘,“随心所欲”。
同此,我们可以看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仅受着客观因素的制约,还受着主观因素的制约。
(2)主观因素有哪些主观因素?它们又是怎样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请看多媒体的显示: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如何?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霜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究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上述两句话是谁说的,你们赞成谁的观点呢?为什么?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我们不讨论他们的是非对错,只讲一点,智叟与愚公的观念不同,智叟对移山没有信心,而愚公却有着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在移山问题上认识不同,两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然就大相径庭了,愚公坚定地去移山,而智叟则要另谋“出路”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愚公”与“智叟”之争。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想和做)中,总要根据自己的立场、观念、知识水平,对自己的能力、条件的认识,对想什么和做什么做出选择:这样想这样做对不对?能不能做到?值不值得做?该不该做?认为对了,值了,能做,该做,才能下定决心,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想、去做。
但是,对于“对不对,值不值,能不能,该不该”的判断,则有赖于人的主观因素。
所以,我们要自觉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修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办成几件事,多做于国于民有利的事。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以上我们讲了主观能动性受着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应该如何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多媒体显示那么,客观规律、客观条件是否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同学们议论)。
既然“制约”,当然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它妨碍的只是违背客观规律、不顾客观条件的主观随意的冒险蛮干;对于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但没有任何妨碍,反而因为要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利用条件、改变条件、创造条件,从而给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其实正如第8页的漫画所揭示的:“人的能动性≠蛮干”。
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主要讲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什么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以客观规律为指导,以客观条件为基础,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2.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什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充分利用规律和条件并创造新的条件去改造世界,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总之,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胜利。
)3.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受着主观因素的制约,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所以,正如教材第10页所说,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可图示如下。
多媒体显示课堂练习到过农村的人常见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有经验的农民说,碾压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好,当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加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
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据此回答1—3题。
1.上述材料的做法与“揠苗助长”相反,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B.生产实践必须发挥人的能动作用C.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决定作用D.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尊重规律2.农村中这一常见的现象,表明()A.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的制约B.发挥主观能动性应积累正确地主观因素C.主观能动性影响客观规律的作用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收到积极成效3.与材料反映相同哲理的是()A.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B.运用之妙,存乎一心C.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D.我生有涯,而知亦无涯下列说法中蕴涵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的是()①善战者,求之于势②量力而行,尽力而为③我命在我,不在于天④造化在手,宇宙在握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参考答案1.D2.B3.A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