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5.1.2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二政治主观能动性知识点整理
(一)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它包括着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想”;(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2、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做”;
3、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1、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
(1)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3)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
2、发挥主观能动性所受的制约和限制因素:
(1)客观因素。
包括客观规律,客观条件。
(所以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
(2)主观因素。
(所以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端正主观动
机。
)。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理解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和自身素质的制约;并且通过这些理论观点的学习,提高辩证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合作研讨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感悟到自然美、社会美、家乡美。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受到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难点: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设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二、必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因素的制约主观因素的制约[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假如你在森林中迷失方向怎么办?我国南方某城市一名4年级小学生小安在暑期报名参加了野外生存训练夏令营。
有一天,在森林里训练抓特务的活动中,他与同学们失去了联系。
这是一个深山老林,电话及其它通讯方式都联系不上,周围又没有人家。
他带的食物和水很有限,而且又发现自己没带指南针。
他非常害怕,在森林中大哭起来。
后来,他冷静下来,开始想脱险的办法。
(他该怎么做才能走出大森林?同学们讨论,说出办法)他想起训练营学到的一些求生方法。
首先想到的是设法找一条小溪。
如果能找到一条小溪,顺着溪流走,一般迟早会走出去的,因为水是向低处流的。
可是他失败了,花费好长时间也没找到小溪,而且越走越远,食物和水也越来越少。
他告诫自己不要慌。
他相信,只要沉着冷静地想办法,就一定能够脱离危险。
(一个4年级的小同学,才十一、二岁,能有这样的心态和决心,真让人佩服!)他突然想起,训练营老师曾讲过,如果在当地的森林里迷了路,一直朝北走,就会走出森林。
怎样判断方向?于是他开始用曾学过的知识,根据一些地物特征来判定方向。
(同学们知道哪些地物特征可以帮助判定方向吗?学生讨论:树冠,树的年轮,岩石,苔藓,蚂蚁洞……)经过1天1夜的努力,小安终于走出森林,安全脱险。
他为自己野外生存训练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老师和同学们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高二政治说课稿: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引言主题教育一直是当前教育发展的热点和难点,也是我们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教育中,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项重要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在政治教育中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究、自我反思、自我调适等方式增强自身的主体感召力,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体1. 了解主观能动性的内涵主观能动性是指一个人对于客观事物的能动改造,是个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作用和一种积极的心态,同时还意味着自觉地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周遭的世界。
在教育中,强调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主导和参与学习,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实现个人学习目标。
2. 主动掌握学习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懂得利用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和网络资源,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学生并不完全依赖教师或课本,他们可以使用多种资源,例如网上搜索、原始文献、音频、视频等。
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3. 独立思考并且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说、学做、学思考,并鼓励他们以独立思考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学生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深入思考问题,寻找问题的本质,然后进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在创新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瞄准问题本质,还需要结合实践情景,注重实际效果。
4. 自我激励并且独立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和独立学习能力。
学生应当懂得如何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每天有实际的计划,根据计划来学习和实践,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提升。
这样,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不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还能针对自己的问题提出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
三、总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教育中重要的要求,是个人意识到自己作用的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利用学习资源、独立思考并创新、自我激励及独立学习能力,以便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帮助自己实现长远的学习目标。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5.1.1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重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难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表现;【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识记: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理解:①以基本事实为基础分别理解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各是什么;②以基本事实为基础,初步理解为什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⑵能力方面:①培养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能力。
主观能动性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在一一分析中要照顾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再综合起来人整体上把握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这是比较典型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过程,通过学习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②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比较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表现,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⑶觉悟方面:提高学生重视自身能力的自觉性,增强“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信心;复习提问:1. 高二第一学期学习的四课书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这四课书的共同点是什么?2. 人们为什么要思考和探索世界本质、世界的状态等问题呢?(设计这两个问题是要引导学生在回忆总结上册书的基础上,引出下册书的内容。
上册着重讲客观世界,分析客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又是相互联系和有规律地运动变化发展及充满矛盾的,百而明确了应该怎样处理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下册则着重讲人,了解人自身的属性、能力和需求,再进一步明确应如何处理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导入新课:人要取得改造世界的胜利,从自然界取得物质生活资料,就要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那么,人有没有能力认识客观世界,人怎样认识客观世界,这就是第五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板书)讲授新课:请同学们看一下目录,并阅读第五课的引言,看一看本课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在同学回答后,教师出示关于本课知识总体框架结构的投影或小黑板)下面我们先学第一节1. 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板书)人为什么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怎样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什么必须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懂得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人为什么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人怎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明确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作用,提高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本质的自学性。
具体要求1. 知识方面识记: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
理解:1. 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表现;2. 结合实例,从道理上说明为什么必须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3. 说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物质条件、客观规律和自身素质的制约;4. 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5. 结合实例说明真理的确切含义;6. 结合事例说明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7. 结合事例说明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及其各自的作用;8. 结合基本事实,理解认识要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变化;9. 结合实例,指出概念、判断、揄在思维过程中的主要作用;10. 结合基本事实,说明在认识过程中分析和综合的意义。
运用:1. 列举实例,运用有关原理,比较说明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2. 结合事例分析“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危害;3. 能运用有关原理,针对某一社会问题进行调查,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能力方面:1. 在教学中,通过比较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表现,比较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比较认识的深化、扩展、推移,比较概念、判断、推理的作用,比较分析与综合的意义,等等,通过这些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2. 在教学中,通过讲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制约它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分析与综合的关系,等等,提高学生的评语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1. 提高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学性,挖掘自身潜力,把自己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2. 在重大的社会问题上,能自觉坚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维方法,端正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 5.1.2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难点】①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客观条件的制约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理解:①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运用:能够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制约它的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明确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⑵能力方面: 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②提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⑶觉悟方面:初步进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复习提问 1. 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它都表现在哪些方面?2.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什么?什么叫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要通过重温旧知识给新课作准备,并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教师在肯定同学的回答后,(出示投影或小黑板)请同学思考下,通过这两组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长江洪水的几个数据年份最大流量最高水位城陵矶 1954年 44500立方米/秒 34.45米 1998年 36800立方米/秒 35.94米比较 -7700立方米/秒 +1.49米螺山站 1954年 78800立方米/秒 33.17米1998年 64400立方米/秒 34.92米比较 -14400立方米/秒 +1.75米(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从两组数字的比较,我们看出:1998年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小,而最高水位却比1954年高出1米多,这说明城陵矶、螺山站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河床淤高了很多。
为什么会淤高呢?联系其他材料可知,那是因为长江上游森林砍伐过度,造成水土流失。
同学们,你们已经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了。
这是主观能动性的哪一种表现呢?是第一种。
你们已经在通过这两组数字反映的现象来分析、认识事物的本质了。
高二政治下册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知识点由于高一的政治知识点比较多,所以从学习高一政治课本开始,大家就要学会利用知识框架来对政治知识点进行梳理。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政治下册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政治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知识点(一)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它包括着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想”;(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做”;3、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1、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1)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以满足人类的需要;(3)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
2、发挥主观能动性所受的制约和限制因素:(1)客观因素。
包括客观规律,客观条件。
(所以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2)主观因素。
(所以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端正主观动机。
)政治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练习题1.我国科学家利用转基因羊体细胞克隆了两头羔羊,还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培育了一头携带有人血清蛋白基因的转基因试管牛。
这表明A.有些自然界中的东西是人的意识的产物B.新物种的产生依赖科技的进步和人的意识C.只要有创新精神,就能创造新物质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培育出新的物种【解析】科学家能够利用转基本细胞克隆动物,说明世界虽然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新物种是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培育出来的,并非人的意识主观臆造的。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
5.1.2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
【难点】
①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客观条件的制约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素质要求】
⑴知识方面:
理解:①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运用:能够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制约它的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明确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⑵能力方面:
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②提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⑶觉悟方面:
初步进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育;
复习提问
1. 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它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2.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什么?什么叫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要通过重温旧知识给新课作准备,并导入新课。
)
导入新课
教师在肯定同学的回答后,(出示投影或小黑板)请同学思考下,通过这两组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长江洪水的几个数据
年份
最大流量
最高水位
城陵矶
1954年
44500立方米/秒
34.45米
1998年
36800立方米/秒
35.94米
比较
-7700立方米/秒
+1.49米
1954年
78800立方米/秒
33.17米
1998年
64400立方米/秒
34.92米
比较
-14400立方米/秒
+1.75米
(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从两组数字的比较,我们看出:
1998年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小,而最高水位却比1954年高出1米多,这说明城陵矶、螺山站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河床淤高了很多。
为什么会淤高呢?联系其他材料可知,那是因为长江上游森林砍伐过度,造成水土流失。
同学们,你们已经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了。
这是主观能动性的哪一种表现呢?是第一种。
你们已经在通过这两组数字反映的现象来分析、认识事物的本质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呢?是不是我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认识事物,就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了呢?语文课上,讲过《孟子》中的“揠苗助长”的故事。
那个宋国人发挥没发挥主观能动性?其结果又如何呢?
讲授新课
1.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首先,人们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为什么要探讨今年长江洪灾的原因?请同学们结合前四课学过的内容想一想。
(学生讨论、回答)
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比较长江上两个水文站的两组数字,是为了认识长江洪灾的本质和规律,是为了用这些对于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作指导,有效地预防长江洪水。
但是,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不容易的,没有今年的洪水,没有这两组数字,没有这沉重的代价,大家就难以取得这个共识。
更何况,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的后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通过抽象思维。
可见,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这是其一。
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除去我们刚才讲的,教材第6页最后一段还讲了两点,请同学看一下教材,想一想这三点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关系?(第一是从认识世界方面分析的,第二是从利用规律改造世界方面分析的,第三讲的是人的精神状态,三方面合起来,就是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
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利用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去改造世界,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决心、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1. 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
那末,我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是不是就能如愿以偿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教师小结:不能。
例如长江上游伐木的人,那个“揠苗助长”的宋人,不是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吗?甚至是极大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却不能“如愿以偿”,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这就有一个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怎样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哪些因素、哪些条件有关?我们上学期讲过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而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着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同样,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受着主观和客观条件的
2.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板书)
(1)客观因素(板书)
长江上游伐木的人,得到木材,有了经济收益,这是他们的目的;但破坏了环境,造成了水土流失,淤高了河床,却是他们始料所不及的。
那个累坏了的宋人,更没想由于他的努力,造成了禾苗的全部死亡。
造成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方面的客观规律,从而违背了客观规律。
这是讲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客观规律——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板书)
是不是认识了客观规律,就可以随心所欲、马到成功了呢?客观因素中还有没有什么因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
上学期我们学过,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事物发展规律也是和条件有关的,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就起作用。
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就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不顾客观条件,一味蛮干,也就违背了客观规律,没有不失败的。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事例吗?(如我们过去那些急于求成的“左”的错误。
)所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客观条件——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板书)
以上我们讲了主观能动性受着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制约”的只是不尊重客观规律、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冒险、蛮干,岂止是“制约”,还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而对于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人,则任君驰聘,“随心所欲”。
同此,我们可以看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仅受着客观因素的制约,还受着主观因素的制约。
(2)主观因素(板书)
有哪些主观因素?它们又是怎样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请看投影或小黑板。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如何?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霜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究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这两句话是谁说的,你们赞成谁的观点呢?为什么?(在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我们不讨论他们的是非对错,只讲一点,智叟与愚公的观念不同,智叟对移山没有信心,而愚公却有着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在移山问题上认识不同,两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然就大相径庭了,愚公坚定地去移山,而智叟则要另谋“出路”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愚公”与“智叟”之争。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想和做)中,总要根据自己的立场、观念、知识水平,对自己的能力、条件的认识,对想什么和做什么做出选择:这样想这样做对不对?能不能做到?值不值得做?该不该做?认为对了,值了,能做,该做,才能下定决心,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想、去做。
但是,对于“对不对,值不值,能不能,该不该”的判断,则有赖于人的主观因素。
所以,我们要自觉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修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办成几件事,多做于国于民有利的事。
(按主观因素后面板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板书)以上我们讲了主观能动性受着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应该如何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那么,客观规律、客观条件是否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同学们议论)。
既然“制约”,当然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它妨碍的只是违背客观规律、不顾客观条件的主观随意的冒险蛮干;对于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但没有任何妨碍,反而因为要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利用条件、改变条件、创造条件,从而给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其实正如第7页的漫画所揭示的:"人的能动性≠蛮干"。
这一框我们学习了关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主要讲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什么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以客观规律为指导,以客观条件为基础,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
2.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什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充分利用规律和条件并创造新的条件去改造世界,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总之,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胜利。
)
3.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受着主观因素的制约,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所以,正如教材第10页所说,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
复习巩固:
教材第33页练习中第一题之 l、2。
本课时结构图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