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8
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也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也就是说,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
在这个充满竞争、充满压力的知识经济时代,青年人的聪明才智,那种崇尚自由、自我的性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社会的大熔炉为每一位有志有才的青年提供了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一份耕耘自当有一份收获,为了理想,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奋斗就能获取属于自己的“奶酪”。
但总有一些青年满怀着一腔热血,踌躇满志,誓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当碰到一点困难、一点挫折的时候就心浮气躁,抱怨叫苦,摆不正心态。
有理想、有抱负令人敬佩,耐心不够、韧性不足令人惋惜而又令人理解,毕竟成长需要过程。
这时我们应该正视困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何发挥青年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我们发挥青年自身优势,发扬勇于创新、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用辨证的唯物主义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指导工作学习。
青年的优势体现在接受新鲜事物快,上手能力强,敢于创新等等几个方面,它的体现还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积极主动,事无巨细亲历亲为,用理性的思维处理事物的矛盾,以小改革、小创新带动大改革、大创新。
成就大事业者总善于抓住事物的关键,善于把握细节,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中找出因果关系。
企业的青年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责任心如果都提高了,工作就能够有序的进行,我们的品牌、服务也会一个个走向精品,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了,效益提高了,青年的自身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就是要能动地把握形势,做形势的主人。
守株待兔,不如弃株捉兔。
应变能力,说到底是一种素质,既包括承受能力,又包括能否采取正确的策略。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考察人与物的区别指出: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办事情。
所以人们应该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教案教案: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教学目标:1.理解主观能动性的概念,明确其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升学习效果。
3.能够灵活运用主观能动性的策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主观能动性的概念及重要性。
2.培养主观能动性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过程:1.热身导入(5分钟)1.1列举并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2.知识传授(15分钟)2.1解释主观能动性的概念:指在学习和实践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主观能力主动调节学习行为,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能力。
2.2分析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主观能动性是主体在学习和实践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表现,它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学习质量和学业成就,也关系到个体的发展和成功。
3.案例讨论(20分钟)3.1以实际案例为例,讨论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
3.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主观能动性策略,如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等。
4.方法与策略讲解(20分钟)4.1分析和讲解培养主观能动性的方法和策略,如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注重自我激励和奖励、主动参与课堂等。
4.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应用这些策略提升主观能动性。
5.小组活动(30分钟)5.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提升主观能动性的计划。
5.2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计划,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评议和建议。
6.总结讲评(10分钟)6.1总结主观能动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6.2分享小组活动中的优秀计划和策略。
6.3引导学生思考主观能动性对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能增强学生对主观能动性的理解和重视。
通过案例讨论和小组活动,学生可以分析和运用不同的策略来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适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进一步提升主观能动性。
高二政治说课稿: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引言主题教育一直是当前教育发展的热点和难点,也是我们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教育中,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项重要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在政治教育中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究、自我反思、自我调适等方式增强自身的主体感召力,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体1. 了解主观能动性的内涵主观能动性是指一个人对于客观事物的能动改造,是个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作用和一种积极的心态,同时还意味着自觉地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周遭的世界。
在教育中,强调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主导和参与学习,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实现个人学习目标。
2. 主动掌握学习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懂得利用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和网络资源,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学生并不完全依赖教师或课本,他们可以使用多种资源,例如网上搜索、原始文献、音频、视频等。
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3. 独立思考并且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说、学做、学思考,并鼓励他们以独立思考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学生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深入思考问题,寻找问题的本质,然后进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在创新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瞄准问题本质,还需要结合实践情景,注重实际效果。
4. 自我激励并且独立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和独立学习能力。
学生应当懂得如何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每天有实际的计划,根据计划来学习和实践,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提升。
这样,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不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还能针对自己的问题提出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
三、总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教育中重要的要求,是个人意识到自己作用的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利用学习资源、独立思考并创新、自我激励及独立学习能力,以便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帮助自己实现长远的学习目标。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引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
在应对这些问题时,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至关重要的。
主观能动性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并对外部环境做出积极反应的能力。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
了解自己要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需要了解自己。
这包括了解自己的优势、兴趣、价值观和目标。
通过了解自己,我们可以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了解自己的方法可以包括自我评估工具、与他人的交流和反思。
自我评估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例如心智模式评估、性格测试等。
与他人的交流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和表现。
反思是指回顾和分析自己的行为和经验,从中获取有关自己的信息。
设定明确的目标设定明确的目标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一步。
目标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驱动力,它们可以激发我们的热情和动力。
设定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和组织自己的行动,明确自己要取得的成果和效果。
设定目标时,应该具体、可衡量、可实现,并且与个人的价值观和兴趣相关。
具体的目标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可衡量的目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自己的进展和成果,可实现的目标可以增加我们的信心和动力。
与个人的价值观和兴趣相关的目标将更容易激发我们的内在动力,产生持久的预期。
发挥积极的态度和思维积极的态度和思维是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因素。
我们的态度和思维方式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和表现。
积极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培养坚韧和耐力。
积极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建立积极的态度和思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1.保持乐观心态:积极看待问题和困难,相信自己能够找到解决方案,并从中获取经验和成长。
2.培养感恩的心态:感激身边的一切,珍惜所拥有的,从中获取满足和幸福感。
3.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主动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
高二上册政治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案通常政治教案也教师一节政治课的书面计划!为了政治教师做好教案,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介绍人教版高二上册政治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人教版高二上册政治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
理解: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制约;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运用:列举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比较说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能力方面通过理论观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在改造主观世界方面加强自觉修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时,其主观因素的制约首先表现在对于“想什么和做什么?”要做出选择,这实际上就是价值观问题,教材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就是立足于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受到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教学难点主观因素对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教学方法关于导入新课的方法,可采用复习提问法。
“为什么要充分发挥”的教学可采用讨论法。
“怎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讲解和举例为主。
●教具准备幻灯机、投影材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师: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它表现在哪些方面?生: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这是人与物相区别的特点。
它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一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即想;二是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即做;三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决心、意志、干劲。
师:2.主观能动性、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生: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在三者中外延最大,包括“想”,即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做”,即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高中政治教案: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懂得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以及主观因素的制约,而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正确的主观因素的积累,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初步进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2)客观条件的制约,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教学设计构思: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事理结合的方法,从事中引出道理,用道理去分析事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新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模式上,采用导与学相结合,以学为主,师生共同讨论,注重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运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爱拼才会赢》这首歌里面有这样语言: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
我们面对人生中的起落、好运、歹运怎么办?(发挥主观能动性)生:(略)师总结:是的,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时起、有时落”,有“好运、歹运”,要有所作为,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而又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讲授新课]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我们先来分析为什么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呢?(一)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页至7页的倒数第二自然段,然后教师归纳。
(板书)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一: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第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第三:精神状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暂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如何正确有效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能够认识客观外界的运动规律,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的特点.而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则是提高个人素质能力,提高个人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可以说,每一个卓有成就的人都经历了与众不同的超常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整个社会只有建立在大多数人的个人主观能动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时,国家的政治科技经济才可能有真正良好的发展。
如果说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的话,那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应该是哲学与社会教育永恒的主题。
地球深处埋藏着丰富而又珍贵的宝藏,而人的思想行为深处埋藏着比地球更宝贵的财富--主观能动性!推动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社会需要和个人需求的驱使。
二、个人主观前瞻自觉性的驱使。
三、个人习惯,兴趣,爱好,毅力意志及智慧素质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饥饿调动了人寻食的积极性,捕猎迫出了人们快速狂奔的能力.人们在实践中付出了主观努力,并从客观世界中得到了回报,这个回报是调动人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最根本的动因.这便是社会需要和个人需求对主观能动性的最早的也是最直接的推动形式。
人只有在被追赶逃命时才会跑出自己的超常速度,没有外界压力大多数人会选择舒服的散步而不是亡命的跑步。
不到亡命之时,难来亡命之举。
许多努力都是被迫出来的,外界压力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最好形式。
直接的压力比间接的压力作用大,眼前的压力比远期的压力起作用更快。
考试前夕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积极地在看书。
置之死地而后生,逆境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有钱难买少时贫,但愿幸福的人们能遇到更多的逆境,能有更多的压力。
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动物都具有的本能。
但人之所以高于动物,就在于人能居安思危,这便是人的主观前瞻自觉性。
社会的进步,物质条件的改良使很多人遇到"艰难险阻"的机遇越来越少。
由于生活舒适而使人素质能力下降的潜在危险越来越大。
时势造英雄,富贵人家却常养出低能败家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某种情况下,能够主动改变他们的行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和期望的能力。
它是一种基本的心理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目标,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命运,实现人生价值。
因此,学会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学会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且有自信,充满信心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不要说你自己不行,要相信你自己可以做到,相信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就会有希望,就会有动力。
”只有坚定信念、充满信心,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其次,要有正确的目标和计划,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正确的行动。
“有方向,有计划,有目标,才能有力量。
”只有制定明确的目标,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三,要学会勇敢面对困难,要敢于接受挑战,勇于担当,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有担当,有勇气,有挑战,才能有成就。
”只有勇敢面对困难,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四,要培养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定期检查自己的行为,学会改进自己,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律,自制,自我管理,才能有自信。
”只有培养自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最后,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认清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调整自己的行为,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失败才会有成功。
”只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坚定信念、有正确的目标和计划、勇敢面对困难、培养自律、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这样,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己的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正如英国作家威尔逊所说:“能动性是一切成就的基础,是一切胜利的基础,是一切人生价值的基础。
”。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识记(1)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2)发挥主观能动性方法。
2.理解(1)通过实例,说明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析说明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制约;(3)举例说明人们不同的主观因素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所起的不同的作用。
3.运用列举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比较说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能力方面(1)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主观能动性在不同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后果,认识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危害性,从而理解正故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2)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学习过程中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达到准确把握知识原理和观点,同时学会具体分析和解答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觉悟方面;在改造主观世界方面加强自觉修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学重点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教学难点主观因素对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教学方法关于导入新课的方法,可采用复习提问法;为什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采用讨论法;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以讲与结合举例为主?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⑴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它都表现在哪些方面?⑵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什么?什么叫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要通过重温旧知识给新课作准备,并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教师在肯定同学的回答后,多媒体显示:伟大的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洪水汹涌冲入城区西区堵口卡车被洪流吞噬甲21025号煤驳成功堵住决口,为部队堵口合龙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依托浔阳城内,锣鼓震天,鞭炮齐鸣,难舍难分送亲人。
请同学思考:通过下面两组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从两组数字的比较,我们看出:1998年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小,而最高水位却比1954年高出1米多,这说明城陵矶、螺山站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河床淤高了很多。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懂得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以及主观因素的制约,而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正确的主观因素的积累,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初步进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2)客观条件的制约,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教学设计构思: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事理结合的方法,从事中引出道理,用道理去分析事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新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模式上,采用导与学相结合,以学为主,师生共同讨论,注重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爱拼才会赢》这首歌里面有这样语言: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
我们面对人生中的起落、好运、歹运怎么办?(发挥主观能动性)生:(略)
师总结:是的,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时起、有时落”,有“好运、歹运”,要有所作为,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而又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讲授新课]
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我们先来分析为什么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呢?
(一)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页至7页的倒数第二自然段,然后教师归纳。
(板书)
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第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三:精神状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暂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的。
(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板书)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
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条件出发:(板书)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板书)(这是本框
的重点,是唯物论、辩证法在认识论中的运用)
关于二者的关系有这样几种观点:
一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尊重客观规律,否认客观规律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夸大主观能动性;二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只看到了客观决定主观,不能理解主观能动性在受制约的同时,仍然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这都是错误的。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唯物又辩证地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来分析二者的关系,先看例子:
师问:1958年(大跃进)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可谓
“干劲冲天”但为什么当时的经济并没有得到大的发展呢?
教师归纳:当时我国脱离了国情,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经济规律。
尽管我国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效果不大,甚至没有取得积极的效果,这说明客观规律制
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从效果的性质上来看,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从效果的量上来看,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有时会“事半功倍”,有时会“事倍功半”。
由此可见: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正因为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才需要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以便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反对几种错误的观点:不尊重客观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认为客观规律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制约它的客观条件之间的关系:(板书)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材料:
某贫困地区为了脱贫致富,该地区人民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
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
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的缺乏,结果收效甚微。
经过认真的分析,该地区人民认识到本地区山场面积
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
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有了改观。
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了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请同学们讨论:这段材料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略)
教师分析:客观条件同样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受二个方面的制约,一方面与人们所掌握的规律有关,另一方面又受现实的客观条件的制约。
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与一事物相联系的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要认识和改造事物,就必须用一定的条件作用于该事物。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以规律为指导,以条件为基础,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
(这句话既表达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又表达了规律和条件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共同制约性)因此,客观条件也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客观条件虽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被动的,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这些客观条件,既有利的,也有不利的,我们应该以规律为指导,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抑制不利条件的影响,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
反对几种错误观点: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蛮干(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客观条件会妨碍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在客观条件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小结]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我们只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以客观规律为指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1页结束,总结归纳:主观因素包括那些方面?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师分析: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机能,但不等于说主观能动性是人生来就有的。
在社会生活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随着实践与学习的积累而不断形成的、增强的。
这些不断增强的因素,就成为制约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的主观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有:以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的程度和利益出发点等。
积累的主观因素制约着“下一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下一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会增添新的主观因素,这些不同的主观因素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不同的影响。
邓小平的一生可以用“三起三落”来概括。
但邓小平以其坚忍不拔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对前途的乐观和自信度过了自己一生中
最艰难的岁月。
他的坚强意志来源于何处?
生:(略)
师总结: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正是对祖国、对人民那种深沉的爱,支撑起邓小平的坚强意志。
这说明利益出发点问题是制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主观因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具体怎么做呢?)学习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在实践中提高认识水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来总结下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略)
根据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的、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课堂练习]
1.有些菜农在蔬菜大棚中安装了自控装置,它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自动给水,自动段水,向上进行喷灌,向下滴灌,既合理充分地利用了电源、水源,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
这说明(A)A.人们能自觉的创造条件,改变自然规律起作用的方式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规律
C.规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产物
D.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人要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C)
A.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
B.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C.既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