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鉴别诊断(一)
- 格式:xls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诊断与鉴别诊断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医院王仁友一、常规导联心电图心律失常的分析:对疑有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首先肯定有无心律失常存在,其次要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最后尽可能找出病因。
当心电图出现以下改变时应考虑心律失常的存在:1、心率>120次/分或低于40次/分;2、P.QRS波单个或多个提早出现或延迟出现;3、P或QRS波形态改变;4、P波与QRS之间的关系改变;5、P或QRS节律不齐;6、无心房活动;一、常规导联心电图心律失常的分析•对疑有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首先肯定有无心律失常存在,其次要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最后尽可能找出病因。
当心电图出现以下改变时应考虑心律失常的存在:•1、心率>120次/分或低于40次/分;•2、P.QRS波单个或多个提早出现或延迟出现;•3、P或QRS波形态改变;•4、P波与QRS之间的关系改变;•5、P或QRS节律不齐;•6、无心房活动;•当怀疑心律失常存在,应选择P波最清楚导联(一般II或VI)分析,首先应确定基本心律性质,如窦性心律,心房扑动或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其次应分析不正常的心博以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最后结合临床资料找出最可能病因,以便进行治疗。
•(一)对P波的分析:•心电图的心律失常的分析,应首先从心房活动开始,对P渡的分析,不仅是诊断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环,如果对心房活动搞不清楚,则心律失常的诊断总是不够确切的。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传至心房而产生P波,它就是所谓窦性P波。
窦性P波额面电轴常位于+40~+60°在导联I IIavF中P波直立,在avR中p倒置,在导联III中一般直立,也可以双向或侧置,在V1导联中P平坦或双向。
•正常窦性心律P-R间期多超过0.12",由于心房异位节律点发出的激动亦可兴奋心房产生P波。
起源于心房下部节律点的P波则可呈逆行型,起源于心房的P波不论形态如何,其P-R间期均超过0.12"。
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诊断与鉴别诊断卢龙县医院王仁友一、常规导联心电图心律失常的分析:对疑有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首先肯定有无心律失常存在,其次要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最后尽可能找出病因。
当心电图出现以下改变时应考虑心律失常的存在:1、心率>120次/分或低于40次/分;2、P.QRS波单个或多个提早出现或延迟出现;3、P或QRS波形态改变;4、P波与QRS之间的关系改变;5、P或QRS节律不齐;6、无心房活动;一、常规导联心电图心律失常的分析•对疑有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首先肯定有无心律失常存在,其次要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最后尽可能找出病因。
当心电图出现以下改变时应考虑心律失常的存在:•1、心率>120次/分或低于40次/分;•2、P.QRS波单个或多个提早出现或延迟出现;•3、P或QRS波形态改变;•4、P波与QRS之间的关系改变;•5、P或QRS节律不齐;•6、无心房活动;•当怀疑心律失常存在,应选择P波最清楚导联(一般II或VI)分析,首先应确定基本心律性质,如窦性心律,心房扑动或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其次应分析不正常的心博以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最后结合临床资料找出最可能病因,以便进行治疗。
•(一)对P波的分析:•心电图的心律失常的分析,应首先从心房活动开始,对P渡的分析,不仅是诊断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环,如果对心房活动搞不清楚,则心律失常的诊断总是不够确切的。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传至心房而产生P波,它就是所谓窦性P波。
窦性P波额面电轴常位于+40~+60°在导联I IIavF 中P波直立,在avR中p倒置,在导联III中一般直立,也可以双向或侧置,在V1导联中P平坦或双向。
•正常窦性心律P-R间期多超过0.12",由于心房异位节律点发出的激动亦可兴奋心房产生P波。
起源于心房下部节律点的P波则可呈逆行型,起源于心房的P波不论形态如何,其P-R间期均超过0.12"。
疑难心电图案例: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力衰竭(!级)——心电图精解患者女性,82岁。
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力衰竭(!级)。
上图分别为心电图Ⅴ1和Ⅴ5连续记录。
该心电图的诊断是什么?有何依据?应与哪些心律失常相鉴别?V1窦性P波频率62~65次/分,P4、P7、P14波提前出现,配对间期基本相等,代偿间歇不完全,系房性期前收缩。
其中P7波顺传心室,P4、P14波因P-R间期太短而未能顺传。
QRS形态有5种:①V1呈QS型、V5呈R型、R波平顶错折,时间0.14秒,系窦性P波顺传,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其P-R间期0.15~0.18秒,当P-R间期0.18秒时,是否存在一度右束支传导阻滞尚难确定。
②V1呈rs型,如R2、R4、R8等,V5呈R型,如R9、R11等,时间0.14秒,提前出现,其前无P波或无相关P波,配对间期大致相等,代偿间歇完全,属室性期前收缩,大部分呈二联律。
③V1呈rsR′型,V5呈qRs型,时间0.13秒,延迟出现,其前虽有窦性P波,但P-R间期0.09~0.11秒,故考虑P波与QRS波群无关,为室性逸搏,其逸搏周期固定1.36秒,可能起源于左束支传导阻滞区附近。
④V1呈QS型,如R3,时间0.10秒,其P-R间期0.18秒,与前一搏动的R-R间距刚好为室性逸搏周期,属窦性P波顺传激动与心室性逸搏激动在心室内相互融合,即室性融合波引起波形正常化。
⑤V5的R5提早出现,其前无P′波,QRS波群呈R型,代偿间歇完全,为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而V5的R12延迟出现,其P-R间期0.08秒,与前一搏动的R-R间期1.32秒,较室性逸搏周期短0.04秒,QRS时间0.13秒,其形态与其他QRS期前收缩不一致,考虑为交接区性逸搏与室性逸搏的融合波,以前者激动大部分心室肌。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顺传与未顺传),偶见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大部分呈二联律;偶见交接区性逸搏与室性逸搏的室性融合波群;频发室性逸搏伴室性融合波群(其波形正常化);V5T波直立提示有原发性T波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