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I心电图鉴别诊断
- 格式:pptx
- 大小:4.95 MB
- 文档页数:146
心电图是鉴别急性心包炎和STEMI最有用的诊断性检查急性心包炎的准确诊断至关重要,因为急性心包炎在临床表现和心电图(EKG)改变方面与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常相似。
此外,肌钙蛋白升高偶尔见于心肌受累引起的急性心包炎(心肌心包炎),这使得准确诊断更具挑战性。
12导联心电图仍然是鉴别急性心包炎和STEMI的最有用的诊断性检查。
Spodick征是急性心包炎中一种不太为人所知的心电图特征,经常被临床医生忽视。
通过一例52岁胸痛入院,最后诊断为急性心包炎男性患者,学习Spodick征的识别要点[1]。
病例报告患者52 岁男性,以“持续性胸痛2天”为主诉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哮喘、慢性肾脏病和肥胖病史。
查体:体温:36.3℃,心率75次/分,血压、氧饱和度正常范围内,心脏查体未见异常(无任何心脏杂音或心包摩擦音)。
患者否认最近有发热、发冷、喉咙痛或病毒感染症状。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钙蛋白I 正常范围内。
心电图提示:①窦性心律;②广泛导联ST段抬高伴部分导联PR段、TP段下移(Spodick征)(图1)。
图1常规胸部 X 线检查显示轻度心脏扩大(图2)。
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为70%,少量心包积液(图3-4)。
图2图3图4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正常(图5-6)。
图5图6患者开始接受秋水仙碱和阿司匹林治疗心包炎。
在随后的门诊随访中,胸痛不适基本缓解。
约0.1%的住院患者和5%的急诊胸痛患者,在排除缺血原因后被诊断为急性心包炎[2]。
大多数确诊病例(高达75%)为特发性[3]。
其中多达25%的患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包炎(2-4日内),或晚期如Dressler综合征,即自身免疫性心包炎在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发生[4]。
大多数急性心包炎病例表现为胸膜炎性胸痛,胸骨后或左侧胸痛,吸气时加重,前倾时改善[5]。
有时,患者可能会有发热不适和肌痛的前驱症状。
体格检查时,患者可能出现心动过速和心包摩擦音[6]。
1 常见诱发心动过缓的药物有: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滞剂、地高辛、可乐定、阿片制剂及酒精类2 引起QRS时限延长的原因有:预激综合征、低体温、高血钾、室内差异性传导、室性逸搏、起搏心律以及一系列药物作用3 引起V1导联R波显著地原因有:预激综合征伴后壁心肌梗死或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右室肥厚、急性右心室扩张,肥厚性心肌病,进展性肌营养不良,右位心或心前区电极放错。
只有在及少数情况下被认为是正常变异。
4 QT间期延长的鉴别诊断包括: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钙、急性心肌缺血、颅内压升高、有钠通道阻滞效果的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奎尼丁等),低体温,先天性长QT综合征。
567 宽QRS波群伴节律不齐的鉴别诊断包括: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房颤伴WPW综合征、房颤伴差异性传导窄QRS波群伴节律不齐的鉴别诊断包括:房颤,心房扑动版不等比例下传,多源性心动过速规则的窄的QRS波群心动过速见于: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房扑规则的宽的QRS波群心动过速见于:窦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传和室性心动过速。
8 V1导联是心电图上观察心房活动最好的导联。
9 急性心肌梗死和高钾血症时显著T波的比较:1)急性心肌梗死早期ST段抬高时出现显著T波,可见宽基底、非对称形态和J点抬高。
2)高血钾时T波为高、尖、窄基地的对称形态。
10 R波递增不良:当V3导联R波振幅≤3mm时诊断为R波递增不良。
见于,既往前间壁心肌梗死、左室肥厚、心前区中央部电极位置放置过高,或者是正常变异。
11 低电压:当肢体导联QRS波群振幅小于5mm或者是所有胸前导联QRS波群振幅<10mm,诊断为低电压。
低电压的鉴别诊断包括:粘液性水肿,大量心包积液、大量胸腔积液、终末期心肌病、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缩窄性心包炎、曾经发生过大面积心肌梗死。
11 广泛ST段抬高时的鉴别诊断:急性心包炎,大面积心肌梗塞,室壁瘤、良心早期复极、冠脉血管痉挛,PR段压低(特别是下壁导联),同时aVR导联PR段抬高,ST段压低对诊断急性心包炎有较强特异性。
【看图说心】怎样解读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心电图对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电图对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我国的胸痛中心体系(CPC)规定,当患者出现急性胸痛症状(S)、到医院等医疗机构就诊(也就是首次接触医疗FMC)时,必须在10分钟内接受心电图检查,可见心电图对于STEAMI是非常重要的。
STEAMI心电图表现具有明显的特征性——随胸痛症状出现,表现为三大特征:(1)ST段抬高;(2)T波异常(3)病理性Q波。
ST-T还有特定的动态演变规律。
【病例】临床资料不详。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性期与陈旧期对比。
图中可见,心梗的急性期,ST段明显抬高,到陈旧期,抬高的ST 段得以大幅度的恢复。
随临床胸痛症状出现,心电图表现ST段移位和T波异常,症状缓解后,心电图回复到正常或症状发作前状态。
这种情况称为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
ST段移位可以抬高,也可以压低。
下面就是一例典型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Holter完整记录了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表现的全过程。
【病例】男,67岁,冠心病,行24小时Holter心电图检查。
检测中有胸痛症状发作,事件按钮标注了胸痛症状发作时段的心电图。
图的左半部分为aVF、V1和V2导联的ST段趋势图,右半部分为与之联动的心电片段图。
16点12分,症状发作前。
无明显ST段移位(见下图)。
16点40分,胸痛症状出现,趋势和片段图显示,aVF导联ST段明显抬高伴T波直立,V1V2导联无明显ST段移位。
16点45分,胸痛症状持续,趋势和片段图显示,aVF导联ST段由抬高转为压低,V1V2导联ST段显著抬高。
16点52分,胸痛症状反复,趋势和片段图显示,aVF导联ST段抬高,V1V2导联ST段恢复至正常。
17点01分,胸痛症状反复,趋势和片段心电图显示,aVF导联ST段压低,V1V2导联ST段抬高,其中V2导联抬高显著。
心电图的诊断思路及技巧第一步:看有无P波有P波且P波在Ⅰ、Ⅱ、aVF直立,aVR倒置,为窦性心律。
无P波或P波在Ⅰ、Ⅱ、aVF倒置,为异位心律。
第二步:阅读异位心律若为异位心律,按照以下方式阅读:① 常见的异位心律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② 是否存在QRS波:存在QRS波者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不存在QRS波者为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扑动、颤动主要是由心肌兴奋性增高所致,发生在心房为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发生在心室为心室扑动、心室颤动;③ 图形识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系列快速出现的规律、整齐QRS 波,心室率一般为160~180次/分;心房扑动表现为心房波呈大锯齿状F波,心室扑动表现为大振幅的正弦波,两者形状有些类似;心房颤动表现为心房波呈颤动的f波,心室颤动表现为大小不等的低小波,两者形状有些类似。
第三步:阅读窦性心律如果为窦性心律,分别按如下方式阅读P波、P-R间期、QRS波、ST-T段。
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异常提示左或右心房肥大,表现为双峰型或高耸型,常在Ⅰ、Ⅱ、aVF导联明显。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节律规整;P波时限0.13s,电压正常在II、III、aVF、V2-V6导联呈典型M型P波(双峰型),峰间距≈0.06s。
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史。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从心房传到心室的过程中,冲动传导的延迟或中断。
根据房室传导阻滞的程度可分为I度、II度、III度,II度又分为II度I型和II度II 型房室传导阻滞。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窦房结比作发射冲动的司令部,而房室结(等)就是传递冲动的联络员。
I度房室传导阻滞I度房室传导阻滞时,所有的心房激动均能下传到心室,但房室传导时间延长。
阻滞部位可在信访、房室结、希氏束或双侧束支水平,但多在房室结。
解读: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司令部(窦房结)仍按时发放冲动,而联络员(房室结等)患了拖延症,不能准时将司令部发放的指令向下传递,这样就产生了时间上的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