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游戏教学设计伟良

数学游戏教学设计伟良

数学游戏教学设计伟良
数学游戏教学设计伟良

数学游戏教学设计

主备人:周伟良复备人:陈佰荣审核人:李幸年

教学内容:

第六课时,课本第62页“数学游戏”中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数学游戏活动,进一步认识面积与周长的含义,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几何图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的图形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认识面积与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三角尺、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24根小棒

一、前置作业

1、请你说说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2、写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

3、说说数学课本的周长、面积在哪里?

二、检查学生前置作业后,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游戏活动

1、明确操作要求。课本第

62页指导操作要求

2、明确所画的图形形状

引导学生发现,围成的图形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还可能是其他图形

3、学生独立操作,四人小组讨论

4、学生可能发现三种画法

5、其他图形

面积是16cm 2进行展示。

6、引导发现

全班交流,引导发现,面积相等的图形的周长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三、操作练习

拿出24根1分米的小棒,围成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分别

1cm 16cm 2cm

8cm 4cm

4cm

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在小组内操作、交流。

四、课时小结

经过本节课的游戏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图形概念计算方法

长方形和正方

形周长

围成图形所有边的总

(长×宽)×2或

边长×4

面积

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大

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长×宽或

边长×边长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圈里有几个

大班数学活动:圈里有几个 活动目标: 1. 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 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戏的乐趣。 重点: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难点: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活动准备: 课件,体操圈若干,瓶宝宝8只,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老鼠笼”,数数围住了几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 1. 出示瓶宝宝,引导幼儿数出瓶宝宝的数量,请幼儿玩套圈。 2. 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 3. 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同时套圈,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引发幼儿讨论:绿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三、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 1. 课件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既在红圈也在绿圈,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教师边在课件上演示边讲解:红圈套中一个瓶宝宝,绿圈过来了,和红圈怎么样了?(交叉在一起)现在瓶宝宝在什么地方?(中间)你们说的“中间”是不是这个地方?(带幼儿徒手画一画公共地方)这是红圈和绿圈公共的地方,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宝宝在红圈里吗?(将绿色变浅)在绿圈里吗?(将红色变浅)这个瓶宝宝既在红圈里,也在绿圈里,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数绿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记住了吗? 2.操作课件,改变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绿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并在课件上记录下来。 (借助白板的拖动、变色、移动等功能,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圈如何交叉形成一个公共部分,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分类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分类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分类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分类教案吧。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 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不同颜色的伞图片各2张,小动物图片各一张,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大小不同的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说呀!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森林动物超市开业了,营业员小熊把一堆乱乱的伞放好,可突然听见这些伞说话了,“喂喂喂,你可别把我们这么放,我们不这样住,我们要一样得住一家”。听伞们这么吵,小熊可急坏了,“呀!这,这可怎么办呀?”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熊,好吗? 1、出示图片——红、黄、蓝不同样色的伞 2、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擦亮你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下我们该把伞怎么放更合适呢?(要求幼儿分成三份,到黑板上粘贴) 3、让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 二、森林超市开业,许多动物都来逛超市了,逛累了,小动物们就找了三间小洋房休息,小动物们都想去休息。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 1、出示图片——小白兔、小花猫、啄木鸟、小喜鹊、小山羊、大老虎、大狮子、小麻雀、小蜻蜓、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 2、师:只有三间房,这么多动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小动物们都为难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下。请你讲一下这样分的理由。 3、幼儿小组讨论分法。 4、找幼儿试着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颜色、活动的范围: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按身体的大小,按凶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来分。 有的小朋友说“老虎和狮子最厉害,他们分一间屋” “小喜鹊、小麻雀、百灵鸟、啄木鸟、猫头鹰、小蜻蜓一间屋,他们都会飞” “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一间屋,他们都会游泳”……

人教版 六年级 下册 数学 数学游戏教学设计

数学游戏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p39数学游戏。 学习目标: 1.利用所学知识在一张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剪出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3.感受数学游戏的趣味性,培养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在一张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 剪刀、作业纸或彩纸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师:我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你们把自己的剪纸作品拿来了吗?拿出来展示给同学看。 生:拿出自己课下准备的剪纸作品并分组展示。 师:你们个个心灵手巧,真是太棒了,老师有个难题,你们能不能帮老师解决下? 生:能。 师拿出一张彩纸,出示给学生看。 师:老师的难题就是在这张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大得让两个同学都能钻进去。这节课,你们想想办法,帮老师把这个难题解决了。二、游戏活动,解决问题。

1.学生初探。 师:直接在这张纸上剪个大洞,能钻个人过去吗? 生:不能。 师:这就需要你们再寻找别的办法了。 打开课本39页,学生自学39页图示,自己试着动手操作,在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 2.合作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剪出一个大洞的过程,同时并讨论为什么组内的同学有的剪不出洞,而是把纸剪破了。

3.答疑 师:刚才有的同学很迷惑,为什么自己剪不出来洞呢?现在找同学来演示一遍,你们也一同动手,再剪一遍,看看能否剪成一个大洞。学生边说方法边演示,下面同学跟做。 第一步:把作业纸对折起来。从折痕上的A点向对面剪,不要剪断。第二步:再从对面向折痕方向剪,不要剪到头。 第三步:像这样来回的剪。 第四步:最后从折痕上的B点向对面剪,也不要剪到头。 第五步:从A到B把折痕剪开。 学生再一次完成游戏。 师:现在,你知道怎样剪才能保证剪后的纸连通不断了吧。再找学生说剪纸注意点。 4.学生再探。 刚才剪的结果,在小组内比一比,看谁剪的洞最大。为什么大?学生交流、总结经验。 5.小结 只要将对折后的纸分割的份数越多,形成的洞就越大。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数学的知识具有无穷的奥秘,只要同学们善于动脑,勤于动手。 就会有意想不动的收获。

小学数学《游戏公平》教案

《游戏公平》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解题指导1,解题指导2) 教学内容:四年级: 1.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体会可能性相同则游戏公平,可能性不同则游戏不公平。 2、感受规则在游戏中的作用,树立规则意识并会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 3、进一步体验游戏中存在的随机性的特点。 教学目标: 本节课目标主要是让学生1.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体会可能性相同则游戏公平,可能性不同则游戏不公平。2、感受规则在游戏中的作用,树立规则意识并会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3、进一步体验游戏中存在的随机性的特点。教学重点:教会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体会可能性相同则游戏公平,可能性不同则游戏不公平。感受规则在游戏中的作用,树立规则意识并会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体会可能性相同则游戏公平,可能性不同则游戏不公平。感受规则在游戏中的作用,树立规则意识并会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节课运用“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教师主要通过示范操作和讲解使学生熟悉知识、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多引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例子,并针对这些例子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通过细致分析使学生加深对数数的方法和数字书写的印象。教学手段的利用: 采用多媒体技术,目的在于通过大容量信息的呈现和生动形象的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加深理解。

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的目标:(1)指导学生对示例进行详细分析,熟练数数方法及数字书写方法。(2)通过游戏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抓住学生注意力同时灌输知识。教学过程: |一、拿实物模型,引发问题 师:说说同学们平时伙伴间玩的游戏有哪些呢? 二、讲授新课 ⑴讲解什么是可能性 ⑵举例子,讲例题,现场实践,将形状变得具体化。 三、练习题 1、笑笑从学校沿自西向东的方向回家去,她看到所住小区的大门由 ()到()。 2、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李老师买来一卷50米的彩带,准备布置教室,每9.6米剪成一根,最多可以剪几根?还有剩余吗? 五、本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讲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本节小结 规律小结: 。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那么大班数学游戏教案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一、10以内初步数概念 ●序数 1、找座位--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 2、3号。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三列火车第五节车厢就写3-5。幼儿在音乐中学开火车,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号码找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谁找得又快又对。(可分小组进行) ●10以内数的组成 2、碰球--交代游戏要求,如两数合起来是8。师"我的一球碰几球",幼"你的1球碰7球"(拍手7下)。游戏速度逐渐加快。 3、两牌凑点--先抽上书一数字的纸一张,一幼儿显出一张小组此数字的牌,另一幼儿必须出能凑成此数的牌,否则…… 4、猜纽扣(可用其他东西替代)--教师告诉幼儿纽扣总数后分别把纽扣放在两只手上,先看一只手中的纽扣数量,然后请幼儿猜一猜另一只手里有几粒纽扣。

5、凑数游戏--教师任意发出一种声音(或出示手指或跺脚等),如动物的叫声,幼儿随即附和,要求两人发出的声音次数(或手指数、跺脚数等)合起来是某一总数。该游戏也可让幼儿两两一对合作玩。 ●顺数与倒数 6、拍电报--三人一组,每人以右手食指在桌上敲的动作比拟为拍电报。先以石头、剪子、布的形式来确定拍的先后,然后按确定的先后顺序或顺或逆拍出1-10的自然数,拍的同时嘴里发出"嘀"声。 ●相邻数 7、邻居手拉手--幼儿每人带一个有1-10的胸卡,听音乐四散走,音乐一停,立即找到比自己大1和小1的数字,三人手拉手。 8、接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1-10的扑克牌分发,每位幼儿5张。由一幼儿任出一牌,根据相邻数出牌,三张牌组成相邻数后放一边,游戏继续进行。最后以谁手中的牌最先出完者为胜。 9、数学娃娃找朋友--幼儿戴上数字头饰并相互观察,知道自己是几号数字娃娃。以数字娃娃5为例:幼儿拉手围成圆圈,老师按一个固定位置点数:"一、二、三",被点到"三"的数字娃娃5,立即跑到圆心处站好并拍手,其他幼儿按顺时针方向边走边朗诵儿歌:"一二三。我是5;一二三四

大班优秀数学游戏教案:修房子(正方体)

目标:1、充分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形与体的不同,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游戏和帮助别人的快乐。准备:规定一游戏区域,师幼共同收集大小不一的正方体纸盒若干,游戏一:修房子游戏目标:初步感知六个面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活动准备:拆开的正方体纸盒若干,浆糊、抹布。游戏过程:1、教师告诉幼儿,大风把小动物的房子吹坏了,我们要帮助它们修房子。2、幼儿两人一组,各选一拆开的纸盒,用浆糊将纸盒还原修好,修得又快又好的幼儿为赢家。游戏二:粉刷墙面游戏目标:继续感知正方体是由六个面组成的。游戏准备:正方体纸盒,调好的各色水粉颜料若干,每色颜料盒内放一支毛笔。游戏过程:1、教师:小动物的房子修好了,我们还要帮助它们粉刷墙面呢! 2、请幼儿在正方体纸盒的六个面上分别刷上不同的颜色,互相说说自己刷了哪些颜色,比一比谁刷得最均匀,色彩搭配最漂亮。注意事项:为防止颜料沾在手上,可提醒幼儿等纸盒的一面稍干后再接着刷其他几个面。游戏三:标号码游戏目标:继续感知正方体是由六个组成的。游戏准备:刷好颜料的正方体纸盒若干,用了幼儿写字的空白卡片、铅笔若干,浆糊、抹布。游戏过程:1、教师:小动物们快要搬进新房子了,现在我们要给房子的每扇门上都标上号码,请你先数数房子有几扇门,需要几张卡片。2、幼儿数正方形的面,取空白卡片,写好上6的数字后,分别贴在纸盒的六个面上。注意事项:用橡皮擦去卡片上的数字后,可反复游戏。游戏四:砌围墙游戏目标,感知正方体图形的特征。了解其空间关系。游戏准备:正方体积木若干,“房子”若干。游戏过程:1、教师:为防止大风再把房子吹坏,我们得想办法在房子周围砌上围墙。2、幼儿用“砖”(正方形积木)在“房子”周同拼搭、堆砌成“围墙”。注意事项:此游戏可以两个人合作,也可以进行个人或小组比赛。游戏五:“算成本”(数正方体) 游戏目标:培养空间想象力,体验数与形的关系。游戏准备:修好的“房子”、砌好的“围墙”。游戏过程:1、教师:房子、围墙全修好了,用了多少材料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2、幼儿自选一砌好的围墙,数一数无遮挡的与有遮挡的立体图分别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互相说一说,比一比,哪座“房子”用的“砖”少,成本低。

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有趣的测量》

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有趣的测量》 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 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 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 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 铅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 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 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 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 方法准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 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 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 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 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 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 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 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 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6、师:

数学游戏教学设计

数学游戏教学设计 1、圆柱 包括三部分内容: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安排了6个例题。 圆柱的认识: 首先从生活中的圆柱实物或模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个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然后通过观察交流,抽象圆柱的特征。例1的教学,重点在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演示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即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发现他们的特征;之后安排这样一个有趣的操作活动,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绕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并沟通从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让学生快速转动长方形纸片活动,只要求学生操作、感知,不必做更深入的讲解。 本节课的难点应放在例2,即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指导展开圆柱侧面的方法,理解侧面展开后的形状。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再一次沟通从立体图形再到平面图形的转换。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先让学生摸一摸圆柱形实物,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2)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剪开侧面,再展开,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准备的圆柱体各不相同,在剪开的过程中并不是千篇一律,故可能会出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是平行四边形,对于这些操作结果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剪的,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最后再让学生观察思考“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概括出:圆柱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最后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这样学生通过在亲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逐步建立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空间观念。 “做一做”让学生制作圆柱,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也为后面学习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做准备。 圆柱的表面积 2、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因为学生已有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经验,知道表面积是物体各个面的面积总和。所以对于圆柱表面积的理解并不困难。例3的教学让学生将课前做好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形状,并在展开后的图形中标明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以便于把展开后的每个面与展开前的位置对应起来,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例4的教学是关于圆形物体表面积的计算,关于例4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要注意这样几点: ①圆柱形物体在计算表面积之前一定要先判断此圆柱体是几个面,什么面,再来进行计算; ②圆柱形物体表面积的计算的步骤较多,学生在熟练应用公式计算之前,最好是分步进行计算,即先求出侧面积和底面积,再求出表面积。注意每一步的运算结果要写上正确的计量单位;③圆柱表面积计算结果再取近似值时,一定要注意不可乱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而是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完成例4后,,做一做是一道计算圆柱表面积的基本题型可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后后可与例4进行比较,找出两题不同之处,同样都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为什么这题要求侧面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而例4求侧面和一个底面的面积之和?使学生明确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求表面积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计算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获奖教案

xxxx数学优秀获奖教案:认识时钟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xx。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 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 12、9、 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 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游戏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3、同伴之间能相互合作,大胆的交流。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活动过程: 1、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进行跑步比赛。 师:你们知道刚才跑了有多远?有什么办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3、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4、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精确。老师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依次接着量)。如幼儿测量的都正确,也请一位幼儿示范,教师加以解释。 5、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进行第二次测量验证第一次的测量结果。 6、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

7、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8、游戏:找宝藏。第三次尝试测量。 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进行测量,找到宝藏。 9、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2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根据”>”“”“ 活动目标 1、根据“>”“”“ 7、你们现在知道谁是大于号、谁是小于号了吗?幼儿两人一组数字卡,请幼儿选择合适的符号贴在中间,展示操作结果。 三、结束部分 游戏:鳄鱼来了,活动结束。(游戏玩法:先请一组幼儿玩游戏,其他幼儿用动作做出相应符号的动作。逐渐增多幼儿人数,游戏三次结束。)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3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算式题(挂于幼儿胸口)、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停车场标记、沙包(上面有数字)、篓子(有数字1―10)、奖品(有算式题)、塑圈、黑板。 活动过程:

《数学游戏》教学设计

《数学游戏》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游戏》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学目标: 开拓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能训练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A4纸一张,剪刀。 教学重点:如何能剪成一个大洞 教学难点:发现剪成大的洞。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同学们,这是什么?(一张A4纸) 听说过A4腰吗? 这个A4纸到底有多大? 你说就老师的这个身体,能不能从这个A4纸中穿过? 咱们怎样能从这张A4纸中穿越过去呢?看看这中间有没有什么好玩的`数学知识的运用。【揭示课题】 二、初步感知 学生自己看书思考, 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要把纸对折一下?剪的起点与终点分别在哪里?为什

么都不剪到头?最后是从折痕上的A点剪到B点,还是将折痕完全剪开? 互相说一说,你应该怎样做?说一说步骤初步操作【注意安全】 三、汇报一下。 四、深入思考后,你感觉应该怎样才能穿过去更多人? 怎样剪可以使这个洞越来越大?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五、验证操作 六、对比这两次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后汇报 在剪的过程中,相当于把一个大的长方形转化成许多小长方形。在“形态的转化”前后,纸的总面积不变,因此,只要将对折后的纸分割的份数越多,小长方形的宽度越小,所有小长方形的总长度就越长,即每次剪出的纸条越细,得到的洞就越大,小长方形个个相连得到超级大洞。 七、全课小结 同学们,其实数学是美妙的,华罗庚先生说过:“其实,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只要你们踏进了大门,你们随时随地都会发现数学上也有许许多多有趣味的东西。” 就比如,我国的剪纸,一张纸,一把剪刀,就可以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漂亮吧?找一找,这中间用到了数学的哪些知识?你能不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咱们下一课时再汇报。

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有趣的测量》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

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 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园大班的优秀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的优秀数学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2+4=66-4=2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3+7=1010-7=3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7+3=10

苹果是7个梨了是3个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也是部分数这是总数 同理:3+7=104+2=2+4=6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10-3=7 水果有10个苹果有3个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这是部分数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64=26-2=4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45+()=7()+2=5()+6=10

数学游戏《数字华容道 》教学设计

《数字华容道》4X4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数字华容道是一种智力游戏,常见的类型有八数字(3X3)滑块游戏和十五数字(4X4)滑块游戏等。也有以图画代替数字的滑块游戏。 二、设计意图: 基于数字华容道游戏,通过引导学生移动数字进行排序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有序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数字华容道游戏是中国最经典的游戏之一,拥有丰富的故事背景和人文哲学,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充分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尝试让所有的方块顺着数字的次序排列。 2.通过玩数字华容道游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玩数字华容道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数字华容道的游戏规则,探索简单的数字华容道4X4游戏。 教学困难:掌握排列数字的基本技能。 五、教学准备: 笔记本,笔,数字华容道棋盘 六、教学过程: (一)挑战3阶,激发兴趣。 安排3阶挑战赛,课件统一出题,以小组为单位,最快复原的小组为胜。 师:孩子们,很高兴你们还记得数字华容道的游戏,现在3阶好像已经难不住你们了,还想挑战更高阶的数字华容道吗? 揭示课题:数字华容道4X4。 (二)复习规则,探索4阶。 1.复习游戏规则:将数字完全打乱,每次移动一个数字,将数字顺序还原。 师:这个游戏规则和3阶的是完全一样,知识数字变多了,移动起来变复杂了,同学们有信心挑战吗?同桌合作尝试挑战吧。 出示合作要求: ①按照课件出示的图片摆好题目。 ②先观察,然后尝试移动数字。 ③同桌交流,总结通关经验。

2.探索交流,总结经验 师:大家都已经完成了数字的排列,有什么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预设 生1:首先还原前面两行的1——8。 生2:然后让9和13相对放在最左边,10和14相对放第二左。 生3:先还原1、2、3、4、5、9、13,将这些数字放在正确的位置。 生4:剩下的就变成3阶,按照3阶的方法还原。 根据学生汇报,集体讨论,总结4阶数字华容道的还原技巧。 小结: ①层先法。第一步复原前两行;第二步整体观察后两行,将后两行排列为如 下形式 第三步就是全部复原。 ②降阶法。先还原1、2、3、4、5、9、13,将4阶处理成3阶 然后将6、7、8、10、14还原,将3阶处理成4阶 最后全部复原。 3.继续游戏,体验规则。 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完成下面两个题目,深入体验游戏规则。 1 2 3 4 5 6 7 8 9 10 X 13 14 X X 1 2 3 4 5 X X 9 X X X 13 X X X 1 2 3 4 5 6 7 8 9 10 X 13 14 X X

大班数学17个10以内数的数学游戏教案

大班数学17个10以内数的数学游戏教案 大班数学17个10以内数的数学游戏教案主要包含了10以内初步数概念,10以内数的加减,时间与空间概念等内容,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号。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三列火车第五节车厢就写3-5。幼儿在音乐中学开火车,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号码找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谁找得又快又对,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17个10以内数的数学游戏教案吧。 一、10以内初步数概念●序数1、找座位--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号。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三列火车第五节车厢就写3-5。幼儿在音乐中学开火车,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号码找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谁找得又快又对。(可分小组进行)●10以内数的组成2、碰球--交代游戏要求,如两数合起来是8。师”我的一球碰几球”,幼”你的1球碰7球”(拍手7下)。游戏速度逐渐加快。3、两牌凑点--先抽上书一数字的纸一张,一幼儿显出一张小组此数字的牌,另一幼儿必须出能凑成此数的牌,否则……4、猜纽扣(可用其他东西替代)--教师告诉幼儿纽扣总数后分别把纽扣放在两只手上,先看一只手中的纽扣数量,然后请幼儿猜一猜另一只手里有几粒纽扣。5、凑数游戏--教师任意发出一种声音(或出示手指或跺脚等),如动物的叫声,幼儿随即附和,要求两人发出的声音次数(或手指数、跺脚数等)合起来是某一总数。该游戏也可让幼儿两两一对合作玩。●顺数与倒数6、拍电报--三人一组,每人以右手食指在桌上敲的动作比拟为拍电报。先以石头、剪子、布的形式来确定拍的先后,然后按确定的先后顺序或顺或逆拍出1-10的自然数,拍的同时嘴里发出”嘀”声。●相邻数7、邻居手拉手--幼儿每人带一个有1-10的胸卡,听音乐四散走,音乐一停,立即找到比自己大1和小1的数字,三人手拉手。8、接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1-10的扑克牌分发,每位幼儿5张。由一幼儿任出一牌,根据相邻数出牌,三张牌组成相邻数后放一边,游戏继续进行。最后以谁手中的牌最先出完者为胜。9、数学娃娃找朋友--幼儿戴上数字头饰并相互观察,知道自己是几号数字娃娃。以数字娃娃5为例:幼儿拉手围成圆圈,老师按一个固定位置点数:”一、二、三”,被点到”三”的数字娃娃5,立即跑到圆心处站好并拍手,其他幼儿按顺时针方向边走边朗诵儿歌:”一二三.我是5;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朗诵完毕,数字娃娃4和6迅速跑

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教学设计 一、围绕数学课程目标,开展游戏教学 课程目标是进行游戏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在课堂游戏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说是比较宽泛的,这导致了课堂游戏教学产生了混乱的局面。教师应当对自己的教学有一个基本的目标规划,并用它来指导游戏教学,教师的思路才更加清晰,组织游戏才能更加得力,教学才能更有效。《数学课程标准》中确定了,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要达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发展,并且还设定了第一学段(1-3年级)要达到的有关这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我们在进行游戏教学设计和游戏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1、突出游戏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而游戏教学正是以其充满乐趣和探索的特征,吸引学生主动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探索数学的奥秘。在对学生感到理解比较困难的课时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尝试运用游戏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统计时,由于二年级学生对统计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很容易上课时走神,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小小调查”游戏。例如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派出“调查员”和“记录员”,对组内成员的晚上上睡觉时间进行调查和记录,并且大家一起根据调查结果,做成统计图。在组内评选出画得最好的统计图,最后各组把统计图进行展示,并排除“讲解员”进行讲解,最后教师对几个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因为统计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

运用的比较多的,如果这节课老师只用“讲授法”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加游戏,理解并参与了统计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突出游戏教学对学生数学知识、思维的培养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知识、思维的培养要求。游戏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帮助,并且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习惯。运算能力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的一项数学技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设计游戏帮助学生掌握这项技能。例如在小学低年级学习加法运算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算式找朋友”的游戏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练习。 3、突出游戏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而游戏教学非常强调学生的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参与游戏时,不是单纯地学数学知识,而是参与到整个游戏当中,并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来完成整个游戏过程。通过参与游戏,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例如在根据一年级《整理房间》设计的“举牌游戏”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了分类过程,懂得要按照分类的标准来整理事物。教师给通过课件演示物品,并且给每个物品进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获奖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获奖教案:认识时钟 发布者:https://www.doczj.com/doc/5a16013721.html, 阅读:8042 次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幼儿园:大班数学《纸牌游戏》教学设计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大班数学《纸牌游戏》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Big class mathematics "Card Gam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大班数学《纸牌游戏》 活动目标: 1、在纸牌游戏中,运用已有数序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扑克牌两副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扑克牌 1、出示一副扑克牌,和孩子一起熟悉各种花色。如:大怪小怪、红桃、黑桃等。 二、游戏:少了哪个 1、介绍游戏方法:幼儿从五张牌中任意抽取一张,教师说出抽掉的牌。 2、教师准备五张牌(1-5),请幼儿任意抽取,教师观察牌面后说出答案。 3、请幼儿猜猜教师为什么会猜对。 4、小结:在这些牌中,缺少的那张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5、教师出示1-10的扑克牌,请个别幼儿任意抽取。猜猜抽掉的是什么。 三、游戏:猜猜是哪张牌 (一)通过线索,找出答案。 1、教师在桌面上摆放1-10的扑克牌,正面朝上,然后从另一副牌中,任意抽取一张。 2、介绍游戏方法:请幼儿猜猜是数字几,教师用“大了”“小了”回答,幼儿根据提示将不需要的扑克牌翻过去,直到猜出答案。 3、适时提问:你为什么把数字8翻过去?除了这张牌,还有什么牌也可以翻过去?为什么?“大了”是什么意思? 4、小结:当数字(8)大了,不光是数字(8),还有(9和10)其它的数字。 (二)幼儿尝试用提问的方法找出答案。 1、教师出示两种花色的扑克牌,然后从另一副牌中任意抽取一张,请幼儿根据提示,找出是哪张牌。 2、介绍游戏方法:请幼儿猜猜是哪张牌,不仅要猜对数字还要猜对花色。教师用“大了”“小了”“是”“不是”回答。 3、适时提问:这个问题,只能翻去一张牌,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翻掉更多牌呢?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猫捉老鼠游戏大班数学教案

猫捉老鼠游戏(大班数学教案) 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活动准备: 老鼠、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投球盒、算式题、彩旗、布置场景、铃鼓一只、雪花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 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 进场后转一圈 2.无意发现鼠迹 师:呀,这里真漂亮,你们找个朋友玩一会儿吧! 宝宝,你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脚印呢! 幼:老鼠 师:喔。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 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 幼儿坐好后 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 3.老师教本领 A.看谁脑筋动得快 师:妈妈现在就来看看哪个宝宝的脑筋动得最快,好吗? 出算式,幼儿说答案 B.对暗号 师:刚才,宝宝们的脑筋动得真快,现在妈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_@我是分割线@_@ 抓老鼠时,妈妈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你们接下去跺,让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跺脚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C.看谁耳朵灵 师:现在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D.打靶 师:现在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 幼儿摆好椅子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