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纬线与纬度
- 格式:ppt
- 大小:22.31 MB
- 文档页数:2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主要介绍了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经纬线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经纬线的划分。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球的概念和地图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地球仪和经纬线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经纬度的计算方法还没有接触过,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练习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2.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和划分方法。
3.理解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能够使用地球仪和经纬度进行简单的地理定位。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2.经纬线的特点和划分方法。
3.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球仪和经纬线的特点。
2.使用实例和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地球仪和经纬线的理解。
3.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教授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仪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示例图,用于讲解和练习。
3.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和拓展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的作用和重要性。
提出问题:“地球仪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球仪的图片和实例,介绍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解释经纬线的划分和特点,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经纬线的分布。
3.操练(10分钟)利用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示例图,讲解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特定的经纬度位置,加深对经纬度的理解。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地球仪和经纬度示例图,进行简单的地理定位。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地球仪和经纬度的掌握。
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前面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初步认识了地球仪,本节课要求在之前的学习基础上深化,继续学习和认识经纬度和经纬网。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让学生认识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以及经纬度的实践应用即经纬网定位。
经纬线和经纬网的学习和掌握,是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也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基础。
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分。
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经纬网等名词多为空间概念,七年级的学生因年龄较小,缺乏理性思维,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理解这些概念较为困难。
因此本节的教学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
怎样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本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七年级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较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如果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经纬线的特征、经纬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联系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用好用活教材、地球仪和相关图像,使学生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利用经纬网给地表事物定位。
教学难点:东西半球的判读;利用经纬网定位。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地球仪,知道了地球仪的五要素(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举手发言)。
这节课,我们具体认识一下地球仪上的这些点和线。
二、探究新知(一)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1.活动探究:在自制地球仪上绘制纬线、经线,说出经纬线的特点。
(1)各小组拿出一个简易地球仪,教师解释纬线、经线的含义和特点,学生阅读教材P6-7的内容并进行理解,将纬线、经线绘制在地球仪上。
(2)小组展示绘制好经纬线的地球仪,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比较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区分经纬线。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纬线和纬度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要求在课堂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从学习和生活中探究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充分运用地图,通过读图、析图,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材分析:“纬线和纬度”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三个标题的内容,包括纬线的概念和特点、纬度及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等知识点。
就初中地理而言,这一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它会渗透到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中。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习惯于机械记忆。
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逐步过渡阶段,分析、归纳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较差。
但刚进入初中,对于新的学科好奇心强,学习兴趣较高。
因此,在教学时要运用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各种启发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同时,这节课需要较细致的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小结,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在地球仪上找出并观察纬线,说出什么是纬线及其特点。
2. 观察地球仪,说出纬度的划分方法,归纳纬度的排列规律。
3. 说出高、中、低纬度的范围,会判断某一地点所处的高、中、低纬度范围。
4. 说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会判断某一地点所处的南北半球位置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地球仪和相关地图,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认识纬线与纬度的划分,归纳纬线与纬度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用地球仪和阅读相关地图,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工具的能力以及读图识图能力。
教学重点:纬线与纬度的划分和特点教学难点:南北纬度的判读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讨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提出问题:老师想在教室里找到某某同学的准确位置,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学生活动)说出方法。
(设计意图)生活问题导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2.引申:大连一艘渔船出海时发生事故,进行海上搜救,如何确定渔船的准确位置呢?(学生活动)动脑思考(设计意图)问题迁移,引出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