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5简明中国史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29
《简明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一、填空1.一般说来,中原地区的居民称为__族, 其四周的居民按其方位分别为__,__,__,__。
2.今天,我国共有___个民族。
由于在历史上,氏族关系的密切发展,自汉魏以后,___一词逐渐成为我国各民族的总名称。
3.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其前期为___时期,后期为___时期。
4.传说中国的文明起源于__和___时代。
旧时人们常以___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
5.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6.商朝的建立者是____。
7.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____土地制度是____。
8._____年,少数民族____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9.齐桓公任用______为相,进行改革。
10.“合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洛阳人___;“连横”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魏人__。
11.“五经”是___,___,____,___,和____;“三传”是____,____和____。
12.春秋后期的___是一位杰出的民间医生,他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病,兼通内、妇、五官、小儿等科。
13.秦长城西起____,东至_____。
14.秦统一后的钱币叫_____,文字叫_____。
15.汉武帝即位,_____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汉武帝基本上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_____学说逐步成为西汉中后期的统治思想。
16.西汉时,_____两次出使西域;东汉时,_____经营西域。
17.许慎的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辑完善,内容丰富的字典。
18.东汉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有_____和_____。
19.曹操的选官政策是所谓“___”;曹丕时,用“__”以选拔官吏。
20.230年,孙权派___到达夷州.21.___是两晋的基本经济和财政政策.22.“五胡”指__,__,__,__和__.23.隋炀帝即位后,创立_____,这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
24.641年,唐太宗以_____入吐蕃和亲,嫁与松赞干布。
25.880年,黄巢在长安称帝,国号“___”。
试卷代码:6063《简明中国古代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24分)1、中国猿人的一种,大约生活在一百七十万年以前,化石在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
也叫元谋人。
2、北京猿人是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打制工具(石器),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的龙骨山上的山洞里,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
这处遗址最先于1921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
3、禅让制:是指统治者生前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前,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两个时期、原始群、氏族公社2、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3、元谋人、170万年4、四肢5、神农、黄帝6、山顶洞人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A2、A3、C4、B5、C四、简答题(1、2题各10分、3题12分,共32分)1、父系氏族社会显著的特征:(1)一夫一妻制;(2)继承权和崇拜;(3)贫富分化出现。
父系氏族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组成的社会集团。
氏族成员,包括同一个男性始祖所生的子孙及其配偶。
父权制的确立,表明远古社会已自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
在父系氏族社会,世系计算,财产继承,都按父系血缘确定。
父系制代替母系制,是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完成的,因而具有进步意义。
2、商代的文字是甲骨文,主要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
多为记录占卜之事,亦称卜辞。
甲骨卜辞是商朝的国家档案。
甲骨文单字总数约有4500多字,已确认的约有2000字左右。
基本构造是“六书”。
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有些卜辞的文字整齐、笔画均匀,刻技熟练,字形美观。
卜辞一篇月四五十字,最长的有百字左右。
简明中国史期末考试参考题简明中国古代史学习指导第一编原始社会第一章原始社会一般掌握:原始社会分期。
主要文化遗存的大致情况:原始群前、后期的代表性人类化石的名称,发现地点,距今年代,相当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时期,婚姻状态。
(例如,北京猿人的婚姻形态处在杂交时期。
);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代表性文化遗传的名称,发现地点和分布地区,距今年代,相当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时期,婚姻状况。
(例如,著名的文化遗存半坡村遗址处于母系氏族公社发展、繁荣时期。
)从北京猿人的体质特征看“劳动创造人”。
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特点。
第二编奴隶社会第二章夏商一般掌握:夏朝和商朝的社会性质。
夏朝的国家机构、商朝的建立、盘庚迁殷、周武王伐纣、青铜铸造业的基本情况、甲骨文的内容、作用。
了解禹、启、汤、盘庚。
第三编(上)封建领主制社会第一章西周春秋战国重点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
背景: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国。
贵族保守势力强大,争权夺利,国力薄弱。
秦孝公在位时,决心彻底改革,于是任用商鞅,开始变法。
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
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制定二十级爵,即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位的人中选用。
又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的办法。
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
县设立令以主县政,设丞以辅佐县令,设尉以掌军事。
实行什伍制度,作为基层行政单位。
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
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
经济方面:废井田,开阡陌,即在全国内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
准许民间买卖土地。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社会方面:主要是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
意义:这次变法促使秦国的国势持续发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重要名词:春秋五霸:春秋时期,诸侯国不再听命于天子,相互兼并,各大国都争当霸主。
一般认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为“五霸”。
简明中国史作业(一)一、填充题:1、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已经能够使用天然火。
距今约70到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天然火)。
距今约1.8万年的山顶洞人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2、(原始)人已经使用弓箭,弓箭的发明标志着古人类在征服自然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
3、商代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青铜器)。
最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4、公元前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
5、“三传”是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即(左传)、(公羊传)和(穀梁传)。
二、名词解释:1、半坡村遗址:半坡村遗址在西安的东郊,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村落遗址。
遗址略呈椭圆形,北面为氏族墓地,南面为居住区,东北面为陶器窑场。
居住区内的建筑有一定的布局,房屋有大有小,大的面积达120平方米左右,只有一间,可能是氏族(或部落)首长的住室或议事集会场所。
2、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简答题:简述商代文字的基本情况。
商代的文字主要指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的,称之为甲骨文。
因多为记录占卜之事,亦称卜辞。
自19世纪发现以来,所见单字已达4500多个,已能辨认的也有1200多个。
甲骨卜辞是商朝的国家档案。
反映了商朝后半期的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天文历法等情况。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文献资料,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论述题:中国古代史的特点,并结合史实论述学习简明中国古代史的意义。
我中国古代史有以下几点:1. 我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被公认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①又经近数十年来的考古发掘证明,这个评价是符合实际的。
《简明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1.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群。
2.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朝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青铜手工业。
3.氏族公社的全盛时代是母系氏族繁荣时期,这一时期陶器的出现是一场经济革命。
4.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朝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青铜手工业。
5.启废除了原有的“禅让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度。
6.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
7.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
8.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以后,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可通过南、北两路通向中亚,这条道路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9.汉武帝时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视野,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0.公元 208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军,三分天下的形势大致形成。
11.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分封制,也叫分土封侯制。
12.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13.战国时期,关东各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秦积极争取各国,称为连横。
14.南宋“开禧北伐”失败后,与金订立嘉定和议。
此后,宋、金之间再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15.元朝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在1280年修成新的历法《授时历》,这是中国古代最优良的一部历法。
16.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率领巨大的中国船队下西洋,他的首次远航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
17.为了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康熙帝在皇宫设立南书房,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这样,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力大大缩小。
18.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率西汉军队几次出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
19.公元 208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军,三分天下的形势大致形成。
20.南北朝时期,在我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统称为南朝。
21.在选官制度方面,隋文帝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根据考试成绩录用官吏;到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22.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后来,全国一些节度使实行武装割据,史称藩镇割据。
简明中国史期末综合复习题(1)(第一~二编)一、单项选择:1.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原始人是( C )。
A.北京人B.蓝田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2.半坡氏族的婚姻形式是( C )。
A.族内婚B.族外群婚C.对偶婚D.一夫一妻3.大汶口文化遗址在今天的( C )。
A.陕西B.山西C.山东D.河北4.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 C )。
A.陶文B.甲骨文C.金文D.小篆5.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的主要不同是( C )。
A.实行王位世袭制B.强化国家机器C.大规模实行分封制D.压迫奴隶和平民二、双向选择:1.我国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南北代表文化遗址是( B )( D )。
A.周口店遗址B.河姆渡遗址C.龙山文化遗址D.半坡遗址E.大汶口文化遗址2.原始社会解体的标志主要表现为( B )( C )。
A.教育的萌芽B私有制的产生C.贫富分化D.制陶业的发展E.弓箭的发明和使用3.夏、商、西周三代的共同点有( A )( B )。
A.都是以原部落名称命名B.统治的中心地区都在黄河中下游C.都是被自己属国灭亡的D.统治时间都大约500年E.都实行了国野制度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C )。
A.井田制是西周时期才出现的B.井田制分为公田和私田C、公田是由劳动者共同耕种,收获物部分上交D私田分配给劳动者耕种,定期进行轮换E.井田名义上属于周王所有,不得买卖三、简答:1.简述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特点。
母系氏族公社的特点:(1)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占有显著地位;(2)氏族成员“知其母,不知其父”,按母系血缘确定亲属关系;(3)氏族内部,土地、房屋、牲畜归氏族公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
父系氏族公社的特点:(1)男子在生产和生活中占显著地位;(2)形成一夫一妻制,人们按父亲血缘确定亲属关系;(3)随着生产力发展,产品出现剩余,贫富分化,私有制形成,后期开始形成奴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阶级,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2010春简明中国史形成性考核册姓名张小雷学号1013001408496年级2010春专业行政管理专科保定广播电视大学《简明中国史》形成性考核1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 条约》。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学课本中是这样表述的:“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可以说这是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
然而,如果我们仅仅拘泥于课本的表述,就无法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把握。
首先,关于对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理解。
这一矛盾包括哪些方面?它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怎样的关系?在近代中国,封建的生产关系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土地制度来看,地主土地私有制始终占统治地位,农民依然受着地主的压迫与剥削,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始终存在着,而且有时还很突出。
而教材中却不把国内矛盾表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单选题:(共30道试题,每题2分)1、我国属于原始群前期的人类是(A)A.北京人B.山顶洞人C.丁村人D.长阳人2、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使中国重归统一的是(C)A.司马懿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3、北魏贾思勰撰写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是(C)A.《农书》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农桑辑要》4、西晋的诸侯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展开了长达16年的混战,史称(C)A.七国之乱B.安史之乱C.八王之乱D.三藩之乱5、曹操为解决军粮问题,招募流亡农民,实行(D)A.占田制B.井田制C.均田制D.屯田制6、我国历史上“围魏救赵”的著名战例是(D)A.城濮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桂陵之战7、我国现已发现的距今17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是(D)A.蓝田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元谋人8、秦在进军岭南时,为了转运粮饷,修筑了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C)A.永济渠B.邗沟C.灵渠D.北渠9、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B)A.秦穆公B.齐桓公C.楚庄王D.宋襄公10、春秋时期修筑的水利工程是(A)A.邗沟B.都江堰C.郑国渠D.灵渠11、弭兵之盟的发起国是(A)A.宋国B.齐国C.晋国D.楚国12、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使南北对峙局面长期延续的重要战役是(A)A.淝水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夷陵之战13、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是(A)A.河姆渡文化B.仰韶文化C.龙山文化D.大汶口文化14、东晋时期,率军三次北伐的将领是(B)A.谢玄B.桓温C.祖逖D.谢安15、我国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类是(B)A.北京人B.山顶洞人C.丁村人D.长阳人16、“三家分晋”的“三家”是指(C)A.赵、魏、秦B.齐、魏、赵C.韩、赵、魏D.楚、赵、燕17、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历史是(B)A.《资治通鉴》B.《春秋》C.《史记》D.《汉书》18、周平王迁都雒邑后的周,史称(A)A.东周B.后周C.北周D.西周19、废除“禅让制”,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是(A)A.启B.禹C.益D.汤20、南朝四个政权依次是(C)A.宋梁齐陈B.宋陈齐梁C.宋齐梁陈D.陈宋齐梁21、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为推翻秦王朝统治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D)A.长平之战B.马陵之战C.桂陵之战D.巨鹿之战22、西周朝的建立者是(C)A.周文王B.周公C.周武王D.周平王23、秦朝作为规范化文字推行于全国的是(D)A.金文B.楷书C.隶书D.小篆24、商朝的建立者是(C)A.契B.盘庚C.汤D.纣25、在牧野一战中大败而死的是(C)A.武王B.桀C.纣D.幽王26、决定“天下三分”的重要战役是(B)A.淝水之战B.赤壁之战C.夷陵之战D.官渡之战27、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方面实行了(A)A.均田制B.屯田制C.占田制D.井田制28、三国时期,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是(C)A.曹操B.刘备C.曹丕D.孙权29、原始群后期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B)A.乱婚时期B.血缘婚C.对偶婚D.族外婚30、战国时期,在魏国进行改革并制定《法经》以维持社会秩序的是(A)A.李悝B.商鞅C.吴起D.申不害多选题:(共15题每题2分)1、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汉开始积极经营西域,在乌垒城先后设置了(AB)A.使者校尉B.西域都护C.安西都护D.北庭都护2、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有(AB)A.王田奴婢政策B.五均六筦C.方田均税D.算缗告缗3、我国已经发现的属于原始群后期的古人类化石有(BCD)A.蓝田人B.马坝人C.丁村人D.长阳人4、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ABD)A.孔子B.荀子C.庄子D.孟子5、我国已经发现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有(ABC)A.齐家文化B.龙山文化C.大汶口文化D.河姆渡文化6、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AD)A.半坡村遗址B.山顶洞遗址C.大汶口遗址D.姜寨遗址7、秦朝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