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同步练习 简答
- 格式:ppt
- 大小:171.50 KB
- 文档页数:14
马工程《宪法学》教材配套题库马工程《宪法学》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概念题二、简答题三、论述题四、案例分析题第二部分课后习题导论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第三章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四章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第五章国家基本制度第六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第七章国家机构第八章宪法实施的监督第三部分章节题库导论第-章宪法学基本原理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第三章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四章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第五章国家基本制度第六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第七章国家机构第八章宪法实施的监督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概念题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沈工大2018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相关试题:(1)成文宪法[中山大学2018年研](2)不成文宪法[中南财大2014年研;武汉理工2010年研;武大2006年研]答:(1)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有时也称文书宪法或制定宪法,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法律文件上既明确表述为宪法,又大都冠以国名。
成文宪法是美国和法国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是资产阶级为了保障人权、确立新的自由主义政权体制而制定出来的。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成文宪法。
(2)不成文宪法是指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而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的宪法,是与成文宪法相对应的概念。
不成文宪法富有弹性,适用性较强,能够被较好地运用以化解宪法争端,并且一般不会出现成文宪法时常面临的宪法危机。
英国宪法就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
(3)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的宪法分类,由英国学者蒲莱士首次提出,依据的标准为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两者的区别在于:①两者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程度上的而非性质上的。
不论成文宪法或者不成文宪法都是由具有宪法效力的宪法规范所构成的。
②即使在成文宪法国家,除了宪法典之外,不成文宪法的形式也构成宪法制度的重要基础,通常以宪法惯例、宪法判例或者权威性的法律文件弥补宪法典的缺失。
1下列宪法中属于钦定宪法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 1908年中国《钦定宪法大纲》B. 1809年《瑞士宪法》C. 1906年《俄国宪法》D. 1830年《法国宪法》2.下列国家中没有成文宪法典的是()。
选择一项:A. 英国B. 美国C. 中国D. 瑞士3我国宪法规范的主要形式是()。
选择一项:A. 成文宪法典B. 宪法性法律C. 宪法解释D. 宪法惯例4.下列关于我国宪法规范的表述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我国宪法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成文宪法典B. 在我国,关于国家机构的组织法一般被视为宪法性法律C. 在我国,政协的全体会议在全国人大会议之前召开,是宪法惯例D. 在我国,对宪法的学理解释通常不具备法律效力5.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典是()国家的。
选择一项: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德国6.在我国,宪法的解释权属于()。
选择一项或多项:A. 人民法院B. 国务院C. 全国人大D. 全国人大常委会7.美国的宪法解释权属于()。
选择一项:A. 众议院B. 法院C. 司法部D. 宪法委员会8下列选项中有关宪法规范制裁性和惩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A. 具有制裁性,但没有具体的惩罚性B. 不具有制裁性,但有具体的惩罚性C. 具有制裁性,也有具体的惩罚性D. 不具有制裁性,也没有惩罚性9宪法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在于()。
选择一项或多项:A. 体现着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B. 体现着政府在国家中的作用C. 为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准则D. 为公民相互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准则10下列有关宪法与宪政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B. 近代的宪法与宪政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人权为目的C. 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D. 近代的宪法与宪政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11.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查国会立法的实践是伴随着()这一先例的形成而产生的。
选择一项:A. 美国宪法的颁布B. 美国宪法修正案的颁布C. 法院对宪法案件的审判D. 法院解释宪法12由司法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度起源于()。
宪法的历史发展练习题宪法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法律文件,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公民权利和政府职责。
宪法的历史发展与国家的历史发展密不可分,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宪法的历史发展。
1. 请简要介绍宪法的起源和作用。
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
在希腊,有著名的雅典城邦宪法,而在罗马,有着著名的《罗马法典》。
这些早期的宪法为后世的宪法发展奠定了基础。
宪法的作用是确立国家组织架构、分权原则和公民权利,以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权益,限制政府权力的滥用。
宪法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国家政治文化的核心。
2. 请简述宪法的发展过程。
宪法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从古代的雅典和罗马,到近现代的美国和法国,宪法发展的脉络越来越清晰。
在古代,宪法主要是为统治者服务的,目的是确立统治者的合法地位和权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的权利和意识逐渐觉醒,宪法开始反映了对人民权利保护的需求。
在近现代,法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和美国的《独立宣言》开创了宪法发展的新时代。
这些先驱者提出了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概念,并将其写入宪法中。
从此以后,宪法成为规范政府行为和保护公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文件。
3. 请阐述宪法修正的重要意义。
宪法的修正允许国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
宪法修正是对新形势下的法律体系和政治制度的修正和完善,它标志着国家的进步和民主成熟程度。
宪法修正的重要意义在于保持宪法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社会在不断变化,法律体系和政治制度也需要与之相适应,而宪法修正可以确保宪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4. 宪法的历史发展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宪法的历史发展对于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
宪法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宪法的内容应该以保护公民权利和限制政府权力为核心,确保公民的自由和社会的稳定。
宪法应该是国家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的基石,它应该代表国家的价值观和法治精神。
另外,宪法的历史发展也告诫我们,宪法的制定需要广泛的民主参与和公众讨论。
《宪法学》练习题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一、填空题:1.从宪法是否具有统一法典形式,把宪法分为________和 __________。
2.______是世界上最早制定成文宪法的国家,________是欧洲大陆上最早制定宪法的国家。
3、宪法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现行宪法序言宣告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__________,具有________法律效力。
5.我国宪法的修改,须由_______或者_________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___________以上的多数通过。
6.我国宪法规定,__________和_________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
二、名词解释:1.宪法2.刚性宪法3.钦定宪法三、选择题:1.世界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_。
A1776年《独立宣言》 B1789年《人权宣言.》C1918年《苏俄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把宪法区分为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和资本主义类型宪法是一种科学的分类方法,因为它________。
A解释了宪法的本质属性 B总结了宪法形式上的特点C指出了国家不同的类型 D指出了宪法的内容3.按宪法的修改是否遵循特定的程序为标准,可分为________。
A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B钦定宪法和民定宪法C原始宪法和派生宪法 D刚性刑法和柔性宪法4.宪法规定,我国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________。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四、简答题:1.宪法作为根本法有哪些基本法律特征?2.如何来理解宪法的作用?3.我国宪法的实施有哪些主要的保障?五、论述题:我国现行宪法的特点?六、判断:“人民主权”原则中“人民”在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指“社会全体成员”。
周叶中《宪法》核心考点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2.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见表2-1)
表2-1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
2.宪法的发展
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大致可以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限进行划分。
(1)近代宪法发展(见表2-2)
表2-2近代宪法发展
(2)现代宪法的发展(见表2-3)
表2-3现代宪法的发展
考点二:宪法的发展趋势(见表2-4)★★★★
表2-4宪法的发展趋势
考点三: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见表2-5)★★★
表2-5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
考点四: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见表2-6)表2-6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2.对1954年宪法的三次修改(见表2-7)
表2-7对1954年宪法的三次修改。
宪法学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宪法作为一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法规,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宪法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宪法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古代民主和自由的初步探索早在古代,古希腊、古罗马等社会就开始探索民主和自由的宪法制度。
古希腊的雅典民主制度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的民主宪政制度,通过权力分立、选举制度等方式保护公民的权利。
在古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的发展对宪政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第二阶段:近代国家法的出现和宪政运动的兴起近代国家的出现标志着宪政的兴起。
17世纪的英国发生了著名的“光荣革命”,废除了国王专制,实行了君主立宪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宪政国家。
英国的《1689年权利法案》,成为了宪政制度的典范,确立了国会主权和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
对于宪政制度的兴起,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法治精神论》、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麦迪逊和杰斐逊等人的《联邦党人文集》等重要著作在法治制度的发展和演进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阶段:19世纪欧洲宪政制度的扩展和宪法学的形成19世纪,欧洲多个国家相继通过了宪法,大大扩展了宪政制度的范畴。
法国的《无尽封建》、德国的《普鲁士国家权力组织法》等都成为了宪政制度的代表。
在这一时期,宪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形成并快速发展,伦敦大学的巴克利爵士提出了宪法学的基本原理,马克西米连·德·布罗利厄、卡尔·斯海勒马赫等宪法学泰斗纷纷著书立说。
第四阶段:20世纪宪法制度的多样化和现代宪政理论的发展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宪法制度的多样化和宪政实施的扩大促进了宪法学的快速发展。
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反抗过程中,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建立了自己的宪法制度,为世界宪法制度的多样化做出了贡献。
同时,现代宪政理论和宪法学研究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如美国的“过程宪政”理论、德国的“成果宪政”理论等。
宪法学 第一章同步练习题一、 填空题1、按照创制宪法的形式与程序与一般地普通法律的差异,宪法可分为__刚性宪法_________与__柔性宪法_________。
2、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___1787________年的___美国________宪法。
3、按照资产阶级对宪法的传统分类,英国宪法属于____不成文宪法_______和__柔性宪法_________。
4、我国宪法规定,__全国人大_________和_人大常委会__________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
5、根据效力和修改程序的不同,可把宪法分为____刚性宪法_______和___柔性宪法________。
二、 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AA. 1787年美国《独立宣言》B. 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C. 1791年法国宪法D. 1701年英国的《王位继承法》2、现代宪政应具有以下内容:ABCDA. 宪法的正当性B.宪法的确定性C. 宪法的功能性D. 宪法的调控性3、在我国,宪法渊源包括:ABDA. 宪法B. 宪法修正案C. 司法解释D. 人大常委会对宪法的解释4、在美国宪法修正案需要经过( C)的州议会的批准才可通过。
A. 1/2B.3/5C. 3/4D. 4/55、下列关于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体系的表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C )A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B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象征C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D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三、 判断题1、宪法是一国的根本大法,但其规范不具有执行力。
(错)2、在我国古代文献《国语·晋语》中就有“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的论述,这足以证明我国很早就有了宪法。
(错)3、宪法的分类是针对实施宪法的实践中存在着这些形态的宪法规范。
政策法规第二章宪法基础知识测试题题库(含答案)第二章宪法基础知识一、判断题1.全日制学校,除寒、暑假和星期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许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3.参加社会劳动、受教育和获得物质帮助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4.联系群众并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法治、精简和效率、民主制都属于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5.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都属于对特别行政区直接行使权力的国家机关。
(×)6.全国人大授权特别行政区护照基本法规定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这些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以及军队控制权。
(×)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若不参加劳动,国家可采取手段强制其参加劳动。
(×)8.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劳动权具有收益权属性。
(√)9.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10.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根据《宪法》规定,婚姻、家庭、女人、老人和儿童受国家保护,这属于对特定主体的保护范畴。
(×)12.国旗上的四颗小星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
(×)1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党委要依法决策、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并将法治建设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14.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选择题)第一节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英国宪法的地位: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享有“宪政之母”的声誉。
英国立宪历史久远,是不成文法的代表,它最先产生了议会政治,建立了代议制度,为后人所仿效。
2、美国宪法的地位:是资本主义国家首部成文宪法,也是人类社会的第一部成文宪法典。
3、法国宪法的地位:法国宪法是欧洲大陆最早出现的成文法典,诞生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胜利后的1791年6月。
第二节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一、晚清宪法1、《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2、《重大信条十九条》是清王朝最后一部宪法性文件。
二、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宪法1、1913年《天坛宪章》2、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3、1923年《贿选宪法》4、1925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法1、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是国民党政府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2、1936年《五五宪草》3、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1、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2、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3、1946年《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第三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主要内容:它总结了我国人民百年来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经验,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确认国家性质和任务(2)确认政权组织和原则(3)赋予人民权利和义务(4)规定国家的大政方针2、评价:(1)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政协代行人大制定、内容涉及国家根本问题,所以属于宪法性文件。
(2)具有不全面性,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当然这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相适应的。
(民主革命有待彻底完成、领导经验不足)。
(3)具有宪法史上的历史意义,为54宪法及以后各部宪法的制定与修改提供了借鉴和基础。
二、1954年宪法(“五四宪法”)1、主要内容:(1)确认国家在过渡时期时期的总任务及其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