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会行政组织
- 格式:ppt
- 大小:397.00 KB
- 文档页数:67
行政组织是一个庞大而完整的公共权力执行系统,由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
只有合理组合这些要素,行政组织才能发挥有效的功能。
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包括职能目标、机构设置、人员构成、权责体系、运行程序、法制规范和物质资源。
1.职能目标这是组织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及基础,是组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行政组织的首要因素。
职能目标的多寡和重要程度决定组织的机构设置、规模数量、地位级别及人员编制,也决定行政组织活动的方向、范围和内容。
因此,行政组织必须有明确清晰的职能目标,自上到下,由宏观到微观地进行目标分解,依次确定各级行政组织所属的各个子目标、分目标,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序列的组织目标体系。
2.机构设置机构是行政组织的实体,也是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实现组织目标的工具。
机构设置是指根据组织目标、职能范围在行政组织系统内部按照一定法律程序和分工要求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包括纵向机构和横向机构以及每一个机构中具体的内设部门和职位设置。
机构设置是行政组织的核心问题,机构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行政组织整体效能和行政效率的高低。
3.人员构成人是行政组织的主体,有一定素质和技能的行政人员构成行政组织及其机构,行政人员是行政活动的决策者与执行者,也是组织形象的代表。
行政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等素质决定着组织职能目标的实现程度,决定着行政组织活动的效率。
因此,要求行政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专业素质,并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还应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廉洁奉公和不谋私利。
4.权责体系行政组织是一个纵横交织的权责体系,各个部门、各个层级、各个成员之间存在着一系列从属、并列关系。
权责体系的存在和作用,使行政组织成为一个上下一致、左右协调、分工有序、共同承担目标任务的有机体。
为了实施科学管理,必须合理划分行政组织权力和责任,探求行政组织集权和分权、授权与制约的适度点,做到权责分明,保障行政组织各组成部分的有序运行。
第三章行政组织的结构第三章行政组织的结构第一节行政组织结构概述一、行政组织的结构的含义“结构”一词是生物学上的名词,是指一个生物体的各种要素的科学的特定安排。
行政组织结构,则是指行政组织各种要素的一种特定安排,即行政组织各种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行政组织要素:物质要素:包括人员、经费、物质条件在物质要素中最基本的是人,是行政组织的成员,经费、物质条件皆是为人服务的。
精神要素:包括目标、权责结构、人际关系。
精神要素中最基本的是目标和特定的人际关系——权责关系。
综合行政组织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中最主要的东西,仍然是人、目标、特定的人际关系这三种要素。
本章所要研究的组织结构就是研究行政组织的成员如何按照目标的要求,结成一定的权责分工关系。
也就是说,研究行政组织要素如何排列组合成一定的结构。
人、目标、权责这三者的最初结合,就是职位。
职位,就是根据工作目标的需要,具有一定权力和相应责任的工作岗位,它由行政组织的个体成员充任。
职位是构成行政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行政组织的整体框架皆由行政组织的各种职位排列组合而成,由它组合形成一个单位、部门、层级、整个国家行政系统这四个层次的行政组织结构。
具体排列组合如下:第一个层次是由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和细胞,即职位——工作人员的排列组合,形成一个行政工作单位。
经过有机排列组合后的工作人员已不是单纯的个人,而是充当由其工作目标、责任和权力所决定的特定角色,他在该工作单位的分工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也转化成职位了。
职位就包含了这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责任、权力,及其在工作单位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关系。
因此准确地说,行政组织结构的第一个层次的内容就是工作职位的有机排列组合的方式,并由此形成一个工作单位。
工作职位排列组合的有机性,主要要求职位的工作性质相同、程序相关,便于完成该工作单位的总体目标。
第二个层次是由各个工作单位的有机排列组合,并由此形成一个工作部门。
其排列组合的根据是各单位的目标、责任、权力及其在分工中的地位关系,并以这种组合形成一个部门。
(一)行政组织的含义“组织”在一般的词义上指人们围绕一定目标联合起来进行有序活动的群体。
英文中“组织”(organization)则源于“器官”(organ),意思是自成系统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结构。
这个概念被引申到社会群体以后,就得到了新的含义,即组织就是两个以上的人、目标和特定的人际关系这三种要素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群体系。
在构成组织的三个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主体,一般来说,进入组织的人都是有特殊要求或有特殊共性的;目标是构成组织的基本依据,或者说组织的必要性就在于要实现特定的目标;特定的人际关系是由于组织的产生而形成的,即在组织内部为实现目标的需要进行分工,由于分工而在纵向上形成隶属或管理关系,在横向上形成合作或配合关系。
在人类社会里,组织是广泛存在的,按照组织活动的领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组织类型。
行政组织,就是在行政领域活动的组织,旨在推行政务,是各类社会组织中极为重要的一种。
行政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行政组织泛指一切具有执行性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既包括整个国家机关中的行政机关,也包括国家机关中的立法、司法系统中具有执行性职能的各单位,在我国,甚至还包括党委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这些具有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
狭义的行政组织则仅指国家的行政机关。
本书从狭义上探讨行政组织,即指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执行国家行政权力的机关。
(二)行政组织的特点行政组织是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结构最严密的机关体系。
较之于社会一般组织,行政组织有政治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社会性的特点。
1.政治性是一切国家行政组织的共同属性,政治性源于国家的本质,是国家政权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主要工具。
2.权威性是由行政组织在国家权力机关中的地位决定的,行政组织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权力的具体执行者,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是行政权力和国家强制力的象征与代表。
3.法制性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含义,包括行政组织自身建设的法制性和行政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法制性两个方面。
自考《社会行政》章节试题:社会行政体制自考《社会行政》章节试题:社会行政体制自考生们在备考《社会行政》科目时,要掌握科目考试重点,有目的性地备考。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一份自考《社会行政》章节试题:社会行政体制,供参考练习,预祝考生们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第三章社会行政体制一、填空1、社会政策是社会工作行动的指导方针、最高原则,是社会政策的执行与发展。
(社会行政)2、社会福利行政组织机构可分为全国性、地方性、三大类机构。
(单一性)3、社会行政体制的良性运行,除了要重视人员的管理之外,还必须重视其。
(财务管理)4、法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涵盖社会保障、社会补助、三项事业概念。
(补助事业)5、社会福利服务的正常财源有三个:第一是公共税收,,第三是志愿捐赠。
(第二是保险费收入)6、改革以来对社会福利制度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新的结构因素的形成,其中最主要的是。
(社会领域的成长)7、艾斯平-安德森在解释不同福利体制差异的原因时,提到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阶级动员的性质、,福利国家体制制度化的历史文化传承。
(阶级政治联盟的结构)8、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行政体制的二元格局就表现为“国家再分配型”福利和福利同时并存,两种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对象。
(“补救型”)9、社会政策学者维伦斯基和勒博,在他们与1958年出版的《工业社会与社会福利》的著作中,将社会福利制度经典型地分为剩余福利模式和。
(制度性再分配模式)二、名词解释1、社会行政体制:是指国家或权力建构实施社会政策的制度化的架构,它包括了政治制度,福利体系,组织体系等内容。
2、社会工作:是以某种专业方法由政府或民间的社会服务机构向有需要的人群,尤其是社会弱势人群提供服务的活动。
3、去商品化程度:是指社会福利是否是一种权利的程度,人民维持生活不需要依赖市场的程度。
4、社会阶层化程度:是指社会政策促成社会阶层形成的程度。
5、社会工作者制度:社会服务的有效运行有赖于合格的社会工作人员。
行政组织结构是指行政组织各组成要素(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方式。
行政组织结构是完成组织任务的机体和行政组织内部分工与合作关系的体现。
研究行政组织结构,对于发挥行政组织的功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学合理、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能保证行政组织内的各个构成要素包括人力、物力、财务等有一个最佳的配置状态,最优地实现行政组织的目标。
(一)纵向结构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也称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它是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作若干层级的直线制,上下层级之间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一种垂直关系的排列组合方式。
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既包括不同层级政府之间上下级关系,也包括每级政府各组成部门之间的上下级关系。
我国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有两种:一种是整个行政组织体系的纵向分化,指各级政府的上下层级结构,如从中央到地方分为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自治州)—县(市)—乡(镇、民族乡)五个层级。
另一种是指各级行政组织内部的纵向结构,即每一级行政组织内部的上下层级结构,如国务院为部(委、办)—司(局)—处三级,国务院直属机构为局—处(司)两层或局—司—处三级,省政府为厅(委、局、办)—处两级,少数在处以下还有科一级,省以下政府工作部门设两级或一级。
纵向结构的特点是:第一,层级越高,管辖的范围越广,但是组织的数量越少;而层级越低,则管辖的地域范围越窄,但组织的数量越多。
例如,我国的中央机关国务院是最高一级的行政组织,只有一个,而最低级的地方行政机关乡镇,现在有几万个。
这种下多上少的行政结构,被称为“金字塔”结构。
第二,行政指挥和命令按照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
它具有事权集中、权责明确、指挥统一、便于控制等优点。
其缺点是组织内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各级行政首长管理过多,责重事繁,容易顾此失彼。
(二)横向结构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也称行政组织的部门分工,它是指同级行政组织的部门分工,或一级行政组织内部各组成部门之间的平衡分工,它反映的是同级行政组织相互合作与协调的关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