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排队系统和库存系统模型
- 格式:pdf
- 大小:396.41 KB
- 文档页数:52
运营管理数学模型是指在运营管理领域中,运用数学方法和技术来解决问题、优化决策的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有效地规划和管理运营过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运营管理数学模型:
线性规划模型:用于优化资源的分配,使得目标函数最大化或最小化,同时满足一系列线性约束条件。
库存模型:用于确定最优的库存水平和订货策略,以最大程度地满足需求,同时最小化库存成本。
排队论模型:用于分析排队系统的运行情况,如客户等待时间、服务效率等,以优化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
项目管理模型:用于优化项目进度和资源分配,确保项目按时交付,并达到预期的质量和成本要求。
生产计划模型:用于规划生产计划和生产资源的优化分配,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最大化生产效率。
调度模型:用于优化任务和资源的调度安排,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效率。
质量管理模型:用于优化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改进策略,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减少次品率。
这些数学模型在运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企业做出科学决策,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运营管理数学模型的使用需要依赖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合理建模和解释。
第5章网络层1.给出两个适合于使用面向连接服务的示例应用,再给出两个最好使用无连接服务的例子。
答案:文件传送、远程登录和视频点播需要面向连接的服务,在另一方面,信用卡验证和其他的销售点终端、电子资金转移,以及许多形式的远程数据库访问最好使用无连接服务。
2.有没有虚电路服务需要以非顺序的方式投递分组的情况?请解释。
答案:有。
例如中断信号就应该跳过在它前面的数据,进行不遵从顺序的投递。
典型的例子是当一个终端用户键入退出(或kill)键时,由退出信号产生的分组应该立即发送,并且应该跳过当前队列中排在前面等待程序处理的任何数据(即已经键入但尚未被程序读取的数据)。
3.数据报网络把每个分组都作为独立的单元进行路由选择,虚电路网络则不必这样做,每个数据分组都遵循一个事先确定好的路由。
这个事实是否意味着虚电路网络不需要从任意源到任意目的地为分组进行路由选择的能力?答案:不对。
虚电路网络需要从任意源到任意目的地为连接建立分组选择路由的能力。
4. 图5-1的网络拓扑图中,每个圆圈代表一个网络结点,每一条线代表一条通信线路,线上的标注表示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权值。
请根据Dijkstra最短通路算法找出图中A结点到其它每个结点的最短距离和下一站路由表。
在答案中要求:(1)依次列出每一步的工作结点(从S 中选出的u);(2)给出从A结点到其它每个结点的最短距离和下一站路由表。
5-1 网络拓扑图答案:初始化:S = { B(2 )、C(3 )、D(4)、E(5)、F(6)、G(7)、H(8)、I(9)、J(10) } ;以下均用括号中的数字代表各结点。
1代表结点A。
目的节点 1 2 3 4 5 6 7 8 9 10下一站- 2 3 0 0 0 0 0 0 0目的节点 1 2 3 4 5 6 7 8 9 10最短距离- 8 4 ∞∞∞∞∞∞∞以下计算中,对数组R和数组D,只列出其下一站和最短距离。
While u 删去u的S (u,v) C=D(u) C<D(v)的v R 数组 D 数组巡环次+weight (u,v)5.给出连接建立时可能要协商的协议参数的3个例子。
银行排队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银行排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方式;2. 学生掌握运用数学模型分析银行排队现象,了解平均等待时间、平均队列长度等指标的计算方法;3. 学生了解银行排队系统的优化策略,如多窗口服务、预约制度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银行排队系统模型,分析实际案例;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如Excel等)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建模的兴趣,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自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应用课程,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银行排队现象,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生设计,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相关领域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引入银行排队系统概念,讲解其基本原理和现实意义,对应教材第3章“排队论”部分;- 队列的定义与特性;- 排队系统的组成要素:顾客到达、服务设施、排队规则。
2. 探讨银行排队系统中的基本数量指标,包括到达率、服务率、平均等待时间、平均队列长度等,对应教材第3章“排队论”相关内容;- 到达率与服务率的计算;- 平均等待时间、平均队列长度的计算方法。
3. 分析银行排队系统优化策略,如多窗口服务、预约制度等,结合教材第4章“排队系统的优化”;- 多窗口服务的运作原理与优势;- 预约制度的实施方法及其对排队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