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童感知觉的早期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8
感知觉训练主要内容及方法一、听觉训练听觉训练是通过各种声音刺激,帮助听力损失者提高或恢复听力,重建听觉系统的训练。
通过声音的刺激,帮助听力损失者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注意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听觉训练的主要方法包括:1.配戴助听器:通过配戴适合的助听器,将声音放大,帮助听力损失者更好地接收声音。
2.声音识别训练:通过反复听取不同的声音,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等,帮助听力损失者识别不同的声音。
3.语言训练:通过反复听取和模仿语言,帮助听力损失者理解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音乐训练:通过欣赏和参与音乐活动,帮助听力损失者理解音乐,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二、视觉训练视觉训练是通过各种视觉刺激,帮助视力障碍者提高或恢复视力,重建视觉系统的训练。
通过视觉训练,帮助视力障碍者提高视力、空间感知能力、注意力和阅读能力。
视觉训练的主要方法包括:1.视力矫正:通过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等视力矫正工具,帮助视力障碍者改善视力。
2.视觉感知训练:通过观察不同大小、形状、颜色和方向的物体和图案,帮助视力障碍者感知不同的视觉刺激。
3.空间感知训练:通过观察和感知空间关系,如远近、高低、深浅等,帮助视力障碍者建立空间感。
4.阅读训练:通过练习阅读文字、图形和符号等,帮助视力障碍者提高阅读能力。
三、触觉训练触觉训练是通过各种触觉刺激,帮助触觉障碍者提高或恢复触觉能力,重建触觉系统的训练。
通过触觉训练,帮助触觉障碍者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质地和温度等特性。
触觉训练的主要方法包括:1.触觉感知训练:通过触摸不同大小、形状、质地和温度的物体,帮助触觉障碍者感知不同的触觉刺激。
2.触觉辨识训练:通过辨识不同的触觉刺激,如纹理、形状和温度等,帮助触觉障碍者增强触觉感知能力。
3.触觉记忆训练:通过反复触摸和记忆不同的物体,帮助触觉障碍者增强触觉记忆能力。
4.触觉应用训练: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触觉感知能力,如洗手、穿衣服等,帮助触觉障碍者增强自理能力。
智力残疾儿童感觉训练智力残疾儿童感知训练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有视觉训练、听觉训练、味嗅觉训练及大肌肉、小肌肉、肢体平衡、协调的训练等等,它要求:眼、耳、鼻、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协调作用,去感知丰富多彩的外界事物。
下面,我们来谈谈感知训练的方法。
材料准备凡是能让儿童多看、多玩、多动的图片、玩具、日常生活用品等都是能刺激智力残疾儿童感知觉的感性材料。
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傻、看不懂、听不懂、也不会玩,殊不知,智力残疾儿童的点滴进步都是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刺激作用下缓慢发展的。
正确指导智力残疾儿童感知缓慢,对事物麻木不仁,所以正确指导尤其重要。
家长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来感染孩子,使他有喜欢看、喜欢动、喜欢玩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再教会儿童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来感知事物。
例如:冬天家长可带一块冰,让孩子看、摸、用舌头舔,使他感觉到冰是冷的、滑的、透明的,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冰是怎么形成的呢?(若没有父母的指导,智力残疾儿童是不会去想这个问题的。
)然后把冰块放到小锅里烧一会儿,冰块不见了,化成了水,再把这水拿到外面,一会儿又结成了冰。
注意:对智残儿童的感知训练要耐心、重复,或许要说上、做上五六次,他才能感觉体会到。
鼓励多说话从生理角度上讲,多说话有利改善智残儿童大脑抑制状态,有利于加速脑细胞新陈代谢和脑功能恢复与提高;从心理学发展角度上讲,多讲话还有和早于诱发孩子的灵感、创造欲和智能启迪。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常把孩子拉到身边,边聊天边干活,教给孩子如何干家务,或是让孩子讲学校有趣的事;每次领孩子外出回来,让他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看过的电视、电影、画片让他讲出来等等,这对于促进智残儿童思维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增加户外活动俗话说:“见多识广”。
我们学校常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这时他们个个兴高采烈,话语也多起来,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色不但刺激了智力残疾儿童的各种感知觉,他们在这种环境中也更易接受新知识。
另外,常带孩子串门。
第四章视觉障碍儿童的感知觉与教育第一节视障儿童的感受性及其发展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的产生依赖两个条件:适宜的刺激强度和感受性。
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
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所谓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的大小。
例如:听觉的适宜刺激是16―20000赫兹的声波。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80纳米光波。
温度觉包括冷觉和温觉,适应刺激是10°-60°物质的温度。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阈限,也叫感觉的下阈。
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也就是说,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越强,绝对感受性就越小;相反,绝对感受性就越大。
例如,一个人如果只能听见比别人强一倍的声音,那么他的听觉阈限就比别人大一倍,即这个人的听觉感受性比别人小一半。
如果用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示:E=1/R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差别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阈限。
区别出同种刺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关系。
也就是说,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就越大。
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在研究感觉的差别阈限时发现:如果以I表示原刺激物的强度,以△I表示刚刚觉察出变化的较强刺激物的强度(最小可觉差),那么在一定范围内,每一种感觉器官的差别阈限都是一种相对的常数,用数学公式表示为:K △I/ I 例如,对于50克的重物,如果其差别阈限是l克,那么该重物必须增加到51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一些;对于100克的重物,则必须增加到102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一些。
公式的意义在于它告诉我们对两个刺激物的辨别能力不是取决于两者差异的绝对值,而是取决于差异的相对值。
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程度。
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的训练无论是哪一种感知觉都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的。
离开了实践锻炼,视觉障碍儿童的身心都无法发展。
人们认为盲人的耳朵特别灵、手特别灵,其实都是长期实践锻炼的结果。
一、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训练的意义由于视力障碍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儿童的感官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以及他们是否在感知方面得到锻炼和训练,将对儿童在生活中的身心发展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
在中国的盲人学校,作者看到了这样一个孩子:因为她从小就和祖母住在一起,年迈的祖母不知道如何抚养这样一个孩子。
为了避免孩子受伤,奶奶只把她放在床上,没有去任何地方。
儿童在13岁时才进入小学一年级,但他们仍然无法接受正常的教学,这与同龄视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很大不同。
她不能定向,步态异常;不能自己穿衣叠被子;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鞋子总是反着穿。
其原因与缺乏早期知觉训练密切相关。
因此,为视力障碍儿童早期提供发育条件和科学的知觉训练非常重要。
发育完全的视力障碍儿童可以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海伦?凯勒和在美国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李燕燕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训练的原则根据视力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感官知觉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应尽快进行感知训练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
关键期理论告诉我们:在某个时期,儿童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将难以弥补。
从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来说,学前期又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因此,对视觉障碍儿童的感知觉训练应尽早进行。
大量视觉障碍儿童发展的研究表明:错过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才导致儿童发展的异常。
例如,儿童行走能力的关键期在1岁左右。
由于视力残疾和教育环境的不利,视觉障碍儿童行走技能的形成大概要延迟一年。
但如果家长能在早期为儿童提供正常的行走环境,培养儿童的行走能力,不过度地保护和限制,视觉障碍儿童仍能形成正常的行走技能。
2.在视觉障碍儿童感兴趣的活动中及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发展感知觉视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趋势和规律与普通儿童基本一致。
如何训练自闭儿童的感知觉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疾病,会对他们的感知觉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训练自闭儿童的感知觉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认知和适应能力。
下面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训练自闭儿童的感知觉。
1.创造安静的环境:自闭儿童对噪音和刺激非常敏感,因此为他们创造一个安静、稳定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减少背景噪音、降低刺激,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感知。
2.使用视觉辅助工具:自闭症儿童通常对视觉刺激更敏感,可以使用视觉辅助工具来帮助他们提高感知力。
例如,使用图表、图片、标志等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信息。
3.提供触觉刺激:自闭症儿童可能对触觉刺激不太敏感,因此需要提供适当的触觉刺激来帮助他们感知和理解环境。
例如,提供各种不同的触觉体验,如触摸涂料、沙子、不同材质的物品等。
4.利用儿童喜欢的活动进行感知训练:自闭症儿童通常对特定的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可以结合这些活动来进行感知训练。
例如,通过拼图、积木、迷宫等游戏来提高他们的空间感知和手眼协调能力。
5.提供持续和重复的训练:对于自闭儿童来说,感知觉的训练需要持续和重复。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不断练习和巩固已学习的感知技能。
6.通过观察和模仿来训练社交感知:自闭症儿童在社交感知方面通常存在困难。
因此,鼓励他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训练社交感知能力。
例如,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学习理解和识别情绪和意图。
7.利用个人喜好来进行感知训练:根据自闭儿童的个人喜好进行感知训练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机。
例如,如果他们对音乐感兴趣,可以在音乐中进行感知训练,如辨别不同的音符、节拍和音调等。
最重要的是,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需要耐心和理解。
每个孩子的发展和需求都不同,因此需要个体化的训练计划和方法。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与专业人士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训练计划,以确保自闭症儿童得到最好的支持和培养。
视觉支配着几乎所有的早期学习阶段,并为许多更高的心智过程打基础。
盲童视觉的丧失,视觉所特有的优越性,如:感知的范围大、距离远、转移灵便,知觉的速度快、印象深刻等也就失去了。
我们凭视觉可以即将认识到轮船外观之庞大,盲童凭听觉、凭手的触摸很难对船体之大有完整的概念;又如我们看到闪电,即将意识到随后有雷声,盲童惟独在听到雷声时才干感知到……由于盲童视觉方面的障碍,就使得听觉和触觉、味觉、嗅觉等其他感知觉成为了盲童认知和获取周围环境信息的重要途径,形成为了盲童与明眼孩子不同的感知特点。
盲童视觉方面的感知障碍惟独靠良好的教育训练才干得到补偿,使他们与明眼孩子同样感知和享受到身边夸姣的事物,促进盲童心理正常发展,这样早期训练的作用就更为明显。
(一)视觉的训练如果您的孩子有剩余视力,他可以通过训练有效地运用它。
尽管训练并不以任何方式增加孩子的视力,却可以使他有效地了解他所看见的东西,即视觉有效性。
如:辨认光源以确定窗户和门的位置,从而使他的活动更方便。
根据色采或者形状差别进行辨认的能力也同样是十分有效的。
如:将深色液体倒入白色的杯子。
您可用颜色明艳的胶带标示出楼梯的边缘。
同样地,如果您将孩子白色的餐盘放在深色的餐垫上,他可能就会觉得大有匡助。
此外,您还可以匡助孩子进行视觉追踪训练:将手电筒打开,放在他的肩膀上,当他的视线随着挪移时,将光线射在黑暗的墙上、地面和天花板上。
让孩子的视线追随着跳动的球、挪移的玩具或者动物也会增强他的追踪技能。
鼓励他用眼定位和看到物体。
例如,如果您的孩子喜欢一种颜色,在他卧室使用这种颜色的灯罩,这样,他能学会一进入房间,就很容易找到灯。
尽可能将您的家布置成视觉上感到温馨的地方,并鼓励您的孩子将他的视觉运用到最佳程度。
当您尝试着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使孩子剩余的视觉能力最大化时,您的收获将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与日俱增。
实际上,即使是最微弱的视力,也能匡助孩子独立地熟悉环境,与人交往或者处理日常生活事务。
孤独症儿童的感知和认知训练方法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通常首次出现在儿童早期。
这种疾病会对孩子的感知和认知能力产生影响,限制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和互动。
因此,为这些孩子提供有效的感知和认知训练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用于孤独症儿童的感知和认知训练方法。
一、视觉训练视觉训练对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观察力和注意力非常重要。
其中,使用具有高对比度和简洁形状的图片进行训练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通过识别并配对这些图片,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视觉辨别能力和注意力集中程度。
此外,进行眼球追踪练习也是培养视觉联结能力的有效方式。
例如,在电视上播放孩子感兴趣的画面,要求他们通过注视和追踪来提高眼球协调能力。
二、听觉训练孤独症儿童往往对声音有非常敏感或迟钝的反应,因此听觉训练对他们的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音乐疗法是一种常见的听觉训练方法,通过听觉刺激的节奏和旋律,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觉感知和身体协调能力。
此外,使用音频故事或游戏来激发孩子的听觉兴趣,并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和声音的含义,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觉训练方法。
三、触觉训练触觉训练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提高触觉感知和身体协调能力。
常见的触觉训练方法包括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进行触觉刺激、搭建触摸迷宫等。
此外,可以利用触觉刺激和手指动作配合进行手部训练,如夹取练习、造型活动等,以提高手眼协调和精细运动能力。
四、社交训练社交能力是孤独症儿童最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
社交训练应该从简单的互动开始,例如教导孩子如何与人进行眼神交流、微笑和问候。
逐步引导孩子参与到小组游戏和集体活动中,通过合作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此外,使用可视化的社交故事和角色扮演也是有效的社交训练方法。
五、注意力训练孤独症儿童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易分心的情况。
因此,注意力训练是培养他们认知能力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注意力训练方法包括规律性活动、任务导向的游戏以及专注力练习等。
盲童认知特点与教学(教学反思)认知,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通俗的说,就是指人对世界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过程。
其中,感知觉是最基本的,对其他更高级的认知方式有很大影响。
人生中的早期阶段主要是依靠感知觉来认知外部世界的;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通过感知觉获取直接经验,对于认识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人的各种感知觉中,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此,失明对盲童认识世界、学习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有很大影响。
以下我们从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力六个方面分析盲童的认知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和教学的关系。
一、感知觉感知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
盲童失去视觉,就主要依靠其他感觉来认知世界了。
(一)盲童感知世界的特点盲童对世界的感知,是以手的触觉为主,充分利用听觉、嗅觉、动觉等,与正常儿童以视觉为主的感知方式相比,有很大局限性。
首先,盲童的感知觉常常缺乏主动性,因为他看不见,所以不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意识不到事物的改变或新事物的出现,当然就无意主动感知。
比如说家里新买来了一台电视机,健全孩子一下就能看到,就会围上去,非常兴奋、主动的看、摸,而盲童呢,你要是不告诉他,他就不知道家里新出现了一台电视机,自然想不到去摸它。
因此对于盲童,要经常提示他们并把他们带到要感知的事物面前,他们才能有机会感知。
盲童入学后,对学校的布局、教室的结构、学习用具,都需要在教师或同学的带领帮助下通过手摸、脚量来了解。
其次,触觉必须直接接触事物才能感知,因此盲童对有些物体的直接感知就很困难。
较大的,象教室、操场,就无法用手直接摸出形状、大小,必须在其中走几遍并借助想象才有可能大致了解。
较小或者结构过于精细的,如蚂蚁、蚊子等等,必须借助放大的模型并想象比例大小才能知道是什么样子的。
远距离的,如天空中的云块、日月星辰等,也要通过想象、类比。
物体运动事的形象,如奔驰的骏马,只有结合对马的静态的感知与骑在马上奔跑时的感受,才能想象得出来。
盲童感知觉的早期训练视觉支配着几乎所有的早期学习阶段,并为许多更高的心智过程打基础。
盲童视觉的丧失,视觉所特有的优越性,如:感知的范围大、距离远、转移灵活,知觉的速度快、印象深刻等也就失去了。
我们凭视觉可以立即认识到轮船外观之庞大,盲童凭听觉、凭手的触摸很难对船体之大有完整的概念;又如我们看到闪电,立即意识到随后有雷声,盲童只有在听到雷声时才能感知到……由于盲童视觉方面的障碍,就使得听觉和触觉、味觉、嗅觉等其他感知觉成为了盲童认知和获取周围环境信息的重要途径,形成了盲童与明眼孩子不同的感知特点。
盲童视觉方面的感知障碍只有靠良好的教育训练才能得到补偿,使他们与明眼孩子同样感知和享受到身边美好的事物,促进盲童心理正常发展,这样早期训练的作用就更为明显。
(一)视觉的训练如果您的孩子有剩余视力,他可以通过训练有效地运用它。
尽管训练并不以任何方式增加孩子的视力,却可以使他有效地了解他所看见的东西,即视觉有效性。
如:辨认光源以确定窗户和门的位置,从而使他的活动更方便。
根据色彩或形状差别进行辨认的能力也同样是十分有效的。
如:将深色液体倒入白色的杯子。
您可用颜色鲜艳的胶带标示出楼梯的边缘。
同样地,如果您将孩子白色的餐盘放在深色的餐垫上,他可能就会觉得大有帮助。
另外,您还可以帮助孩子进行视觉追踪训练:将手电筒打开,放在他的肩膀上,当他的视线随着移动时,将光线射在黑暗的墙上、地面和天花板上。
让孩子的视线追随着跳动的球、移动的玩具或动物也会增强他的追踪技能。
鼓励他用眼定位和看到物体。
例如,如果您的孩子喜欢一种颜色,在他卧室使用这种颜色的灯罩,这样,他能学会一进入房间,就很容易找到灯。
尽可能将您的家布置成视觉上感到温馨的地方,并鼓励您的孩子将他的视觉运用到最佳程度。
当您尝试着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使孩子剩余的视觉能力最大化时,您的收获将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与日俱增。
实际上,即使是最微弱的视力,也能帮助孩子独立地熟悉环境,与人交往或处理日常生活事务。
(二)听觉的训练听觉对盲童十分重要。
首先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器官,是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通道。
盲童失去视觉,自然更多的依赖听觉。
其次,盲童的听觉在学习中发挥重大作用。
盲童听老师讲课、听别人朗读教材或课外读物,听录音教材或广播都离不开听觉。
通过听读,他们可以获得比摸读更多的知识。
帮助您的孩子发展听觉技能,对于他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
声音的运用在驾驭环境或进行日常活动中尤为重要。
说话声表明某人在隔壁房间。
交通嘈杂声警示繁忙的街道。
任何声音都潜在地提供了各种目标的重要线索。
和视觉一样,您能极大地帮助您的孩子发展听力或听觉的技能。
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闭上眼睛并感觉您以前可能不曾注意到的声音。
然后,鼓励您的孩子也这么做。
安静地和他坐在一起,让他描述听到的声音。
如果您注意到一种他没有提及的声音,将他的注意力引导到这种声音上。
常常鼓励您的孩子辨别他听到的声音。
通过陪他玩轮流识别和模仿各种声音的游戏,以此强化他对新声音本能的好奇心。
同时,结合您的描述或他的探索感知发声物体的感官特性,如物体的结构和形状等。
训练孩子的听觉技能的第三步是帮助他定位声源。
您的孩子最初可以通过聆听来发展定位声音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培养更复杂的能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例如,能确定经过的车辆的位置,将能有助于他长大后安全地横穿马路。
向孩子提供简单的乐器和能发出音乐和噪声的玩具,来开发他的听觉能力。
同样地,您也可以鼓励他探索并追踪新的声源,如发现声音是从哪里和从什么物体上发出的。
您可以和他玩一个游戏,从房间的不同方位叫他并让他说出您站的位置。
通过提供您所在的位置的声音线索,您可以将传统的捉迷藏游戏变成练习听力的有趣机会。
让孩子练习随着您的声音转向。
双耳听力能让您的孩子通过来回转头,直到左右耳听到的声音力度相同来定位声音。
当左右耳听到的声音强度相同时,声源就在正前方。
这种宝贵的技能让他能在与别人对话时注视着别人,体现出对说话人的尊重和有礼貌。
教会孩子区别声音,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因为在他周围时常有可能同时出现许多不同的声音,学会将一种声音和另一种声音区分开来是极其重要的。
您可以帮助他在嘈杂环境中专注于特定的一种声音。
陪他玩声音游戏时,可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声音是响亮还是柔和?高或低?是人还是物体发出的声音?声源是近还是远?是移动的还是静止的?等等。
您是否留意到失明或弱视的孩子还具有一种特殊的听觉技能――回声定位?他们也许经过长长的走道时会边走边拍手,如果是这样,他可能通过听着自己人为制造的从墙壁来回反弹的声音来认识周围的环境。
这种技巧,将为他独自驾驭周围环境提供重要信息。
如果他还没有自发地这么做,您可以从头开始教他。
因为帮助孩子运用和练习这种类型的听觉反馈,是十分重要的。
盲童听觉训练的途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游戏、生活中,家长都可以有目的的为孩子开展一些听觉训练。
婴幼儿期的孩子,在他醒着的时候,让孩子在您的周围。
经常对他说话,让他知道您就在他身旁,他就会学着辨别您的声音并做出反应。
鼓励家人把自己正在做的事告诉他。
如果同一个人经常从事相同的活动,比如帮他洗澡,他就能通过他们从事的活动来进行辨认。
和孩子说话,鼓励孩子笑。
如果你挠挠他的肚子或者捏捏他的脚指头,他就会笑。
唱歌或者播放音乐给孩子听。
如果他发出了声音,模仿这些声音以鼓励他继续发声。
当你的孩子开始发出声音时,把他的手放到你的喉部或者嘴上,同时重复他发出的声音。
这也是一种帮助他知道声音是从哪里来的方法。
3-6岁的孩子,可以玩些:听声音捉迷藏的游戏,可以让健全儿童蒙上眼,和盲童一块玩儿;辨别各种实物被敲击或落地时的声音;听声音寻找物体的游戏;分组秘密传递口令;打电话等游戏。
(三)触觉训练1.触觉训练的重要性触觉是视障儿童获得经验与知识的重要感觉。
视障儿童的双手就如同他的双眼,借着手触摸各种东西去收集有关这个世界的各种信息,就如同明眼人借着双眼去观察这个世界一样。
当然,光靠触觉来学习认识这个世界是有限的,视障儿童可能无法确得到一个物体形态的完整信息,就像盲人摸象的故事一样,对于一个很大的物体可能只知道局部的信息,也可能是错误的信息,比如把象脚当成柱子,把象鼻当成水管。
由此可见,愈大的物体对视障孩子来说越难通过触摸得到完整的概念。
不过,不管怎样,既然触觉是视障孩子学习的一个渠道,身为家长的我们就不可忽略重视触觉的训练。
作为家长,您可以运用每天自然的生活场景来教他。
当您为孩子洗澡时,让他感觉毛巾在弄湿之前和之后的不同。
和他谈论不同之处:开始它摸起来是干燥、坚硬和粗糙的,接着它是湿润、柔软和舒服的。
开始它是暖和的,但是很快改变了温度并让手感到冰冷。
让您的学龄前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物体来帮助他了解这些词的含义,如:大的、小的、长的、窄的、重的、高的、热的、冷的、潮湿的、坚硬的和光滑的。
向他介绍形状的概念,如方形、圆形、棱形,直线等等。
不过,请记住,训练要循序渐进,有计划地安排,切不可一次性地为孩子提供大量不同质地的物体,以免孩子产生厌烦心理而不愿意主动触摸探知。
有些孩子会有一定程度“触觉防御”,即不喜欢接触某一类型的材质或不喜欢被其他人触碰,这是他们作为对陌生感觉本能的保护性反应。
触觉防御发生在许多幼儿身上,不论他们是视障盲童还是视力正常的孩子。
您可以通过不停地触摸他,如果轻抚看起来让他感觉不安时,再加重一点力度。
让他穿各种材质的衣服,从条纹的或块状的到丝质的和光滑的,来帮助您的孩子克服触觉防御,鼓励他接触各种各样的材质以驱散他对不熟悉物体的恐惧。
2.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触觉”训练(1)6—12个月:①利用触觉玩具,但不要太小,既要方便抓握,又要避免吞食。
②鼓励玩积木游戏,由大到小。
③指导玩音乐盒等。
④指导儿童以触觉去探索身边的物品。
(2)1~2.5岁:①提供小食物和小杯子,让儿童练习自己进食。
②描述儿童身边所触摸到的东西,例如柔软的枕头、冷的牛奶、热的馒头、硬的地板等。
③做一些需要精细操作的活动,例如用钥匙开锁、将螺帽拧到螺钉上。
④协助儿童先认识自己的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认识洋娃娃或他人身体的各个部位名称。
(3)2.5~3.5岁:①介绍尺寸概念,如家人的衣服、个人的玩具、家中用的盘子等。
②提供家人的鞋子让视障儿童去配对,或使用其他物品,依据尺寸、长度、形状去分类,例如积木、钮扣、小塑料瓶等。
③鼓励儿童穿、脱有拉链、钮扣的衣服。
④玩穿珠和堆积木的游戏。
⑤按不同材料配对,将砂纸、羊毛、塑料等分别粘贴在纸板上。
⑥指导儿童打开不同的容器。
⑦提供给儿童粘土、玩具,让他随意操作。
(4)4~5岁:①指导儿童串珠子。
②协助儿童放置桌子和家俱。
③鼓励儿童自己洗东西。
④协助儿童刷牙。
⑤鼓励儿童自己洗澡,但大人需在旁协助。
⑥指导儿童粘贴东西。
⑦走路时让儿童感受不同的路面,例如人行道、泥土、草皮、柏油路面等。
⑧鼓励儿童以粘土塑造实物,以粘土造形说明身体的姿势。
(9)通过拆、装玩具的游戏活动,认识事物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促进形成空间概念。
3.训练方法视障儿童可按以下方面训练触觉:(1)让视障儿童说出质地以及温度的差异,如粗糙和平滑、柔软和坚硬、冷和热等。
(2)辨别不同的物晶,并把物品分类,如水果、蔬菜、用具、玩具、文具、苹果、梨、桔子、香蕉等等。
(3)比较物体大小、形状及重量的不同,如轻和重、大和小、圆形和方形、圆锥体和立方体、一公斤和半公斤、长和短等。
(4)辨别小同物料,如丝织品、棉织品、毛织品、化纤品等。
(5)让视障儿童用触觉来识别人民币,拿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他们比较,自定各种折叠法,以利辨认。
4.改善触觉的一些活动(1)学会关锁及开锁。
(2)凭触觉熟悉纽扣、拉链及其他不同形状的物品。
(3)将珠子串到绳子上。
(4)叠纸制风筝、帽子、飞机等东西。
(5)使用剪刀及胶水。
(6)拧螺丝钉或盖塑料瓶。
(7)辨别脚上所穿鞋子的不同物料。
(8)学习打结。
注意应尽可能使你的教学令孩子感必趣,大部分活动都应用简单的材料,大部分动作都应尽可能转变成游戏的形式进行。
(四)味觉训练1.什么是味觉味觉是舌头尝东西时所得到的感觉,和嗅觉相近,并非愉悦的气味就可以品尝,而不佳的气味就不需要品尝,通常应鼓励盲童尝试各种东西,即使第一次会有抗拒。
孩子最初了解世界是通过味觉并用嘴巴去探索目标,这对视力有障碍的婴儿尤其重要。
因为在视觉缺失的情况下,他需要更多地利用其他的感觉来探索事物。
所以,孩子玩耍的每样东西都必须是清洁的,体积比较大一些的,以防噎住。
2.味觉训练的内容对于味觉来说,孩子必须能够:(1)知道不同的味道,例如品尝酸、甜、辣、腐化等味道。
(2)通过品尝来辨认食物,例如能辨认出盐的味道。
3.训练活动(1)用你的手指轻触孩子的嘴巴,让他吮吸你的手指,感觉你的手指。
(2)当你的孩子能够自己握住东西的时候,鼓励他去探索这些东西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