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件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1
- 格式:ppt
- 大小:3.29 MB
- 文档页数:18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我国的行政区(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东南西北中》中的第一课,要求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在“进行查找地图竞赛或拼图游戏”中掌握知识。
本课以单元提示语、歌曲“龙的传人”、“活动角”、“畅想园”、“快乐谷”呈现三个部分的学习构想。
第一部分:了解祖国的版图。
知识以地图、图片、文字、歌曲的形式呈现。
第二部分:了解祖国的行政区设置。
“任务一”,在大量说出位于我国东南西北中的行政区之后,知道我国的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和23个省份。
“任务二”是进一步了解黄河、长江流经的行政区,以辅助学生对我国行政区的了解,同时“任务二”也是本单元第二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铺垫。
第三部分:趣味识记巩固部分。
“畅想园”和“快乐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识记一些行政区,立足于让学生在前一部分的延伸中获得深刻的印象。
这一单元是地理题材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起点和归宿,避免变成纯粹的“地理课”。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读图常识,如“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并通过语文等其它学科的学习对祖国的行政区及如北京、新疆、香港等行政区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积极做事,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但又缺乏耐心;具有一定观察能力,并已经表现出创造力倾向;他们的求知欲较强,但空间和时间的概念还模糊不清,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
课文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的版图,知道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2.知道我国的首都北京,能通过活动按照要求说出一些行政区的名称,了解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
3.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课文教学共二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的版图,知道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2.知道我国首都北京,了解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都是我国的一级行政区及它们的数量。
2019年精选浙教版政治思品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东西南北中2.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一百篇第1题【判断题】天下第一奇山是:泰山。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2题【判断题】黄河被尊称为母亲河是因为它长。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3题【判断题】黄河全长5464千米。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4题【判断题】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长江起源于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黄河起源于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______被尊称为母亲河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黄河岸边的活动比在长江两岸等其他地区更早。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黄山四绝。
A奇松B怪石C云海D温泉【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长江、______、黄山、______是中国锦绣山河,灿烂文明的象征。
A长城B黄河【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我们的母亲河是指______。
【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______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农业经济开发地区。
A黄河流域【答案】:【解析】:。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第2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教案一课题 2.《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设计者沈琴娟教学目的1、知道我国是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
2、在拓展性学习中,初步了解祖国的长江、长城、黄山及黄河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领会它们能成为中国锦绣河山、灿烂文明的象征的原因,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2、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祖国风景的图片或照片及公园门票、诗歌。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我们中国人和龙很有渊源,都说我们是龙的传人。
你知道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藏着哪些龙吗?下面我们来听一听这首《大中国》。
播放《大中国》的音乐。
生反馈。
(长江,黄河)师:听得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中国龙。
大家在地图上把长江和黄河找出来。
(请一生从中国行政地图中找找长江和黄河。
)师:对了就是这两条。
2、初步认识黄河和长江:看地图动画演示长江黄河流程师:你看黄河是什么样子的?生:弯弯曲曲的像个“几”字。
师:长江又是什么样的?生:长长的,弯曲的。
师:是呀,那么我们用不同颜色的笔,去画一画它们的模样。
生:描一描,反馈二、赏美景1、创设情境欣赏长江小游客游长江1)、认识长江:(<<长江之歌>>MTY 歌曲)师:我们先来认识长江吧。
看这条巨龙横穿祖国的东西大地。
全长6393千米,成为了我国第一大河。
你知道长江是从哪儿来的吗?它又奔向哪里?仔细听这首《长江之歌》。
生:它从雪山走来的,奔向东海。
师:是呀,它是从青海的各拉丹冬雪山走来的,最后奔流到东海。
师:各拉丹冬雪山上的雪融化成了淙淙流水,经过了许多的省,市,自治区。
说课稿各位评委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是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的一篇重要讲读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下几个部分一、教材分析《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是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的一篇重要讲读课。
本单元小到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社区和家乡,大到放眼祖国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秀丽山河。
通过以自然人文景观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民族情和自豪感。
本课内容是在本单元“东西南北”的内容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主要有两点:1、从多个方面了解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四个地方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
2、带动学生使学生能对祖国大好山河满怀感情地去学好这一课。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三年级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是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
2、在拓展性学习中,去了解祖国的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初步了解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领会它们能成为中国锦绣河山、灿烂文明的象征的原因,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2、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第一了解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第二通过图像音乐和视频来体验这些地方的魅力以及了解到他们著名的原因;第三保护这些地方,并延伸到了解和保护我国其他著名景观。
五、说教法《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培养人的探索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探索与实践践的愿望。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单元主题:东南西北中教材分析:第三单元《东南西北中》共有3课:《1.我国的行政区》、《2.长江长城,黄山黄河》、《3.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第1课《我国的行政区》通过了解祖国版图、了解祖国的行政区设置、趣味识记巩固三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域,在“进行查找地图竞赛或拼图游戏中掌握知识;第2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通过让学生了解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自然、人文景观,收集关于祖国锦绣河山的名诗、名句,开展保护长江、黄河等活动,在增进对祖国的了解中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3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通过感受香港、走进澳门、遥望台湾、收集港澳台的相关资料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港、澳、台的相关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领土之情。
教学目标:1.了解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的美丽风光,知道港澳回归祖国的时间。
2.知道我国是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
3.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版图,知道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4.知道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能通过活动按照要求说出一些行政区的名称,指出它们在地图上相应的位置。
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的设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数量和名称。
掌握首都的名称和所处的位置。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领会它们能成为中国锦绣河山、灿烂文明的象征的原因,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3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是祖国领土上的三颗明珠,知道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准确时间,清楚台湾和大陆尚未统一的事实。
4.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举国欢庆的大事,回归后继续保持繁荣稳定的实际情况。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寓知识于各种趣味学习活动中。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加深对香港和澳门的了解3.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019年(春)三年级品社下册《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教案1 浙教版2019年(春)三年级品社下册《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教案1 浙教版身影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山河,它既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世界遗产,又是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
每年,来长城游玩的中外游客不计其数,在游客中流行着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
其实,像这样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也有很多。
5、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
(1)秦始皇兵马俑(2)北京故宫(3)北京天坛6、同学们是通过哪些方式收集到这么多资料的呢?小组落实分工收集祖国其他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和有关诗句。
的照片、邮票等资料,内容要求:反映祖国其他名山大川的图片资料均可。
搜集关于祖国锦绣河山与文明成就的名人言论、诗词。
三、教学反思课题:《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心》。
2、为什么这首歌能打动亿万人民的心?歌词中为什么用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作为祖国的象征?1、长江、黄河——中华文明的发源地(1)出示中国地图,在图上找到黄河长江的地理位置。
(2)欣赏长江上中下游的风光:长江源头:沱沱河——长江中游:美丽的三峡——长江下游——上海黄河——母亲河,黄河壶口瀑布壮丽的景象。
(3)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黄河、长江的资料。
将收集到的反映祖国其他名山大川的图片资料剪贴在59页“风景线”栏目中组内展示“风景线”并选择一幅介绍。
推荐精品班内展示,实物投影等生交流汇报。
选择3种写在第60页上。
(可以是描写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4)教师补充:长江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上古传说中,文物考证中多次现:在长江、黄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更主要是因为它流经中华大地心脏地区。
因此成为祖国文明的象征。
(5)黄河长江自古以来成为中华儿女心目中的圣河,写下了大量的诗篇、故事对中华锦绣河山的衷心赞美,让我们一起来吟诵。
(1)学生说说自己课外所了解到的长江黄河的环境现状:黄河:年倾斜16亿吨泥沙60%来自黄土高原黄河断流,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