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教学设计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教学设计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教学设计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

第三单元第2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教案一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实习生姓名:狄嫦嫦实习班级:三(4)班实习科目: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 2、在拓展性学习中,初步了解祖国其他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包括长江、长城、黄河、黄山在内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激发名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了解人们保护黄河、长江所采取的行动,增强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意识。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提高运用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有这样一种说法,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生活的地方,人们都熟悉《我的中国 心》这首动人肺腑的歌曲。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会唱的同学请跟着一起唱一唱。 2.师:这首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为 什么这首歌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作为祖国锦绣河山和文明成就的象征呢?请 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7页,结合书上的小提示和图片说一说。(生预设:黄河长 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长城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黄山,素有“天下第 一奇山“之称。书第57提示)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感受祖国锦绣山河的绮丽风光。 二、长江、黄河———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1.(展示中国地图,标示长江黄河位置)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江流经的省、市、 自治区,谁还记得长江起源于哪里?预设:青海 嗯,你记得可真牢,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青海省南部)的唐古 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生交流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长江黄河的知识 现在呀,就请跟着老师出发,欣赏长江黄河的壮丽风光 2.展示长江、黄河图片: 长江源头:沱沱河——长江中游:美丽的三峡——长江入海口:上海 黄河——母亲河,黄河壶口瀑布壮丽的景象。 3.引入古诗图文结合(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为长江黄河的壮丽美好所征服,发 出了衷心的赞美与感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考一夸它们吧) 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名诗名句中对中华锦绣河山的衷心赞美 4.教师补充:长江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上古传说中,文物考证中多次发 现:在长江、黄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更主要是

八年级地理上黄河、长江练习试卷

t a t i m e a n d A l l t h 八年级地理上黄河、长江练习试卷 1、选择题(30分) 1、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 )A. 季风区为水田,非季风区为旱地 B. 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C. 西部高原及山地 D.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2、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准确的是 ( )A. 耕地、林地比重小 B. 耕地面积所占比重大C. 土地资源类型单一 D. 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比较合理 3、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既有利于生态平衡,又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①在江南丘陵修筑梯田 ②在太湖平原退耕还林③在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 ④在黄土高原垦荒种粮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4、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 ( )A. 夏春多、冬秋少 B. 夏秋多、冬春少 C. 夏春少、冬秋多 D. 夏秋少、冬春多 5、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和最缺乏的地区分别是 ( )A.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C.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6、下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紧张的是 ( )A. 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C. 成都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7、为了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 兴修跨流域调水工程 B. 治理水污染 C. 兴修水库 D. 节约用水 8、从北京开始,我国许多地区大幅度提高水价,其目的是 ( )A.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 提高人们消费水平C. 提倡居民节约用水 D. 加快水资源的利用 9、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煤炭、石油、天然气 B. 水能、风能、核能C. 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D. 太阳能和森林资源10.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这是因为它 ( )A.航运价值巨大 B.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C.地理位置重要 D.水能资源丰富,建了许多大型水电站13.“滚滚长江向东流,滚的都是煤和油”这句话说明长江有丰富的 ( )A.石油资源 B.森林资源 C.水能资源 D.金属矿产14.关于长江水文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金沙江河段河谷宽阔,流速缓慢 B. 宜昌以下河段流速锐减,河道蜿蜒 C. 长江流量稳定,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D. 下游水量大,水能蕴藏量极为丰富15.关于长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长江水能资源丰富,尤其在下游水量大,水能资源更加丰富B.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主要是由于荆江河道特别弯曲C.长江上中游分别以宜宾、湖口为界

长江 黄河(区域地理新型教学案)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 (1)发源地:A. 注入海B. (2)干流沿岸重要城市:C. D. E. F. G. H. (3)主要支流:①②③④⑤ ⑥⑦ (4)水利枢纽:㈠㈡(5)湖泊㈢ 2.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高原、山脉、高原、盆地、山、平原 3.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11个) 4.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度,流域面积,水量。 5..别称有哪些?“”、“” 6.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 7.为什么长江航运量巨大?自然:(1)。(2),。 (3)。人文:(1)。(2)。 8. 为什么要治理川江?9.治理川江采取了什么措施? 10.为什么要治理荆江?11.治理荆江采取了什么措施? 12.沿江地带面临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上游:。中下游: 13.上游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14.上游水土流失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15. 为什么洪涝灾害多发?(1)(2)(3) 16. 怎样应对中下游的水污染?17.三峡工程首要的作用是什么? 18.为什么三峡河段能建大型水电站?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读图:(1)发源地:A. .注入海B. (2)上中下游划分城市:C. D. (3)冲击成的平原E. F. (4)主要支流: ①②③ (5)重要水利枢纽:㈠㈡㈢ 2.上游冲击成的平原有哪些?别称是什么?平原、平原。“” 3. 为什么下游流域面积狭小?,。 4. 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高原、高原、平原 5. 流经省级行政区有哪些?、、、、、、、、(9个) 6.凌汛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7.黄河凌汛产生时间、河段及对策是什么? 1

时间:。河段:、、境内对策:。 8.黄河上中下游忧患的表现、原因、对策各是什么? (1)上游。表现:。原因:对策: (2)中游。表现:原因:①② ③ (④ ⑤对策:①②③。 (3)下游。表现:“”。原因:对策: 9.小浪底水利枢纽首要的作用是什么? 10.黄河下游“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中游 下游 11.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采取了哪些措施?(1)。 (2)。(3)。 12.为什么黄河流经宁夏、内蒙古河段水量减少?(1)(2)(3) 13.黄河为所流经的地区作出了哪些贡献? (1)(2)(3) 14.长江、黄河发源于哪个省?共同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 (1)发源地:A.唐古拉山.注入海B.东海 (2)干流沿岸重要城市:C.上海 D.南京 E. 湖口 F.武 汉G.宜昌H.重庆 (3)主要支流:①赣江②汉江③湘江④乌江⑤嘉陵江 ⑥岷江⑦雅砻江 (4)水利枢纽:㈠三峡㈡葛洲坝(5)湖泊㈢鄱阳湖 2.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3.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 4.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 5.别称有哪些?“水能宝库”、“黄金水道” 6.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上游 7.为什么长江航运量巨大?自然:(1)无结冰期,四季通航。(2)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降水多,河流水量大。(3)流经长江中下流平原,水流平稳。人文:(1)流经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高,货运量大。(2)与多条铁路干线联通。 8.为什么要治理川江?滩多流急。9.治理川江采取了什么措施?兴建了三峡水利工程。 10.为什么要治理荆江?河道弯曲,地势低洼。11.治理荆江采取了什么措施?裁弯取直。 12.沿江地带面临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上游:水土流失。中下游: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 2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三节黄河的治理Word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三节《黄河的治 理》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了解黄河的概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3、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黄河上、中、下游的特点,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及其存在的忧患。 三、教学难点: 黄河忧患的形成及治理的措施。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引出课题 (1)播放“黄河大合唱”歌曲。(在课间10分钟)。[播放此曲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在课间调节心情;是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2)导入新课: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家都耳熟能详,殊不知,李白却犯了两个常识性的错误,首先,黄河之水并不是天上来,奔流到海也不是不复回。(简要介绍水循环,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伏笔)。要想知道黄河之水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就要来好好学习《黄河》之一部分内容。[幽默的语句,使学生马上进入课堂情景,欲擒故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知黄河颂黄河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黄河的概况。 (二)、读一读:了解黄河的概况。 1、读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诗中的“天上”和“海”各指什么? 【生】:“天上”指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海”指黄河流入的海洋——渤海。 2、学生活动:读“图2.32,黄河流域水系”及中国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流经了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 (2)、黄河流经了哪些地形区? (3)、黄河的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 【生】:回答…… 【师】: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的“几”字形,最后注入渤海,全长5500米。干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沿途经过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大地形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长江与黄河的基本概况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河流(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及河流特征; 2、了解并能在图中找出长江和黄河主要支流和湖泊; 3、了解长江和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 4、了解长江和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 学习重难点:长江和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3分钟)说起河流,不得不提到我国两条最重要的河流。同学们知道是哪两条吗?(长江和黄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两条河流。(播放《长江和黄河》视频)长江和黄河是我国两条最重要的河流,它们不仅塑造了平原,滋润了土地,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而且还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基本概况。【读图导学自主学习】:预习课本P45和P49页的第一段,完成填空(10分钟)1、长江发源于高原的山脉,东流注入海,全长约千米, 是我国第长河。汛期,水量,(有或无)结冰期;黄河发源于高原的山脉,东流注入海,全长约千米,呈“”字形,是我国第长河。水量,含沙量,(有或无)结冰期,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易形成汛。 2、读P45页的“长江流域水系”图,找一找长江主要的支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 。读P50页的“黄河流域水系”图,找一找黄河主要的支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 。 3、长江、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 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是,中下游的分界点是;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中下游的分界点是。 【合作探究收获展示】(15分钟) 合作探究一:长江、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依次是哪些?二者共同流经的省区有哪些? 合作探究二:长江、黄河干流流经地形区主要有哪些?就流经的地形区而言,二者的共同之处有哪些? 【总结归纳教师点拨】(2分钟) 【练习巩固当堂训练】(10分钟) 1、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分别是()

初二地理黄河长江练习题

初二地理黄河练习题 1、源头a_____________发源于1____________山北麓,注入 2 。 2、支流5为 __ ____河6为 _______河;上中下游的划分以3_______4________为界 3、黄河流经省的简称a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f____g____h ____i_____ 4、黄河上游流经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游_____________下游_________ 黄河上游流径我国地势第 __、_ 级阶梯交界处,河流____大,是黄河______最集中的地区,因此建有水电站 7 _____ 。中游流径我国地势第 __、__ 级阶梯交界处,已建成的水利枢纽8是___________ 9是_______属于 _________省。 5、利用黄河水灌溉使中游的A________、B__________被称为“塞上江南” 黄河的价值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6、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的来源是中游流经,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植被,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入河。 黄河携带大量的泥沙进入下游的地区,河道变,坡度变,流速变_____,泥沙大量的沉积,河床逐渐,成为“地上河”。河床升高,被迫一遇暴雨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 7、黄河在下游形成地上河是怎么形成的? 8、下游流域面积小,无支流因为: 9、黄河忧患在上、中、下游分别有哪些表现? 上游:中游: 下游: 10、想一想,治理黄河水患,应当在上、中、下游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上游:中游:下游: 11、黄河凌汛多发生在____、____河段;水能丰富的河段____、____ 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段_______;易泛滥的河段_______;地上河_________

初中八年级地理:黄河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黄河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Yellow River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黄河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黄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4.通过对黄河水害成因及治理黄河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黄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黄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之利”、“黄河之害”和“黄河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黄河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 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

长江黄河中考地理复习练习

长江、黄河复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黄河与长江的共同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能都很丰富 B. 都流经地势的第一、二、三级阶梯 C. 都是流域区内的重要的灌溉水源 D. 都为流域区内重要的运输航道 2.《长江之歌》里有句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这里的高山和大海分别指的是()A. 巴颜喀拉山脉东海 B. 唐古拉山脉渤海 C. 唐古拉山脉东海 D. 巴颜喀拉山脉渤海 3.长江、黄河都发源于()A. 青海省 B. 四川省 C. 云南省 D. 湖北省 4.图中所示河流的下游流域面积狭小的主要原因是 A. 多峡谷,水流急 B. 多洼地,降水少 C. 多瀑布,河道深 D. “地上河”,少支流 5.长江干流和黄河干流共同流经的地形区是 A. 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青藏高原 6. 我国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河流是()A. 黄河 B. 长江 C. 珠江 D. 松花江 歌曲《我的祖国》中有“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歌词,结合歌词回答7—8题. 7.你认为这条大河最可能是()A. 长江 B. 塔里木河 C. 海河 D. 黑龙江 8.有关这条大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B. 中下游江阔水深,有“黄金水道”之称 C.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 D. 受气候影响,结冰期长 9.关于我国北方甲乙两地主要河流水文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区河流结冰期较短 B. 乙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C. 甲地区河流有春、夏两次汛期 D. 乙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小 10.读长江(图1)和黄河水系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我国的________(填地形区名称),共同流经的省区有________(填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2)黄河的①、②、③河段中,不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________。(填代码) (3)黄河下游被称为“地上河”,治理该河段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 (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泥沙来自________(填上游、中游、下游)的________(填地形区名称)。 (5)长江示意图中的④为________(城市),是中游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枢纽。 (6)长江含沙量逐年增加,反映出长江中上游地区存在严重的________(生态环境)问题。(7)两河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_(填“上”“中”“下”)游河段。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教案5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是中国灿烂文明的象征。 2、了解长江、黄河的壮丽雄姿,了解中华儿女对长江、黄河的赞颂。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提高运用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长江、黄河的了解、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歌曲《我的中国心》。 2、搜集长江风光的图片,黄河壶口的图片;搜集赞美长江、黄河的诗篇及歌曲。 学生准备: 1、长江、黄河的相关资料。(长江、黄河的长度、源头;长江、黄河的传说、神话、历史故事;长江、黄河的美景搜索。) 教学过程: 一、初识长江、黄河 1、师:有这样一首歌,它唱遍了神州,唱响了世界,这就是《我的中国心》,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3、师:就是这首歌打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 歌词中运用了几个中华名胜作为祖国的象征,你能找到吗? 出示课题: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4、这节课,让我们先一起去欣赏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吧!(点击课件)看看地图上的两条河流,你能指出哪条是长江,哪条是黄河吗?(指名说) 师:你看黄河是什么样子的? 生:弯弯曲曲的像个“几”字。 师:长江又是什么样的? 生:长长的,弯曲的。 师:是呀,那么我们用不同颜色的笔,去画一画它们的模样。 生描一描,反馈(师:点击地图出现闪躲的长江和黄河)

二、感受长江、黄河的景色壮美、历史悠久 (一)交流方法:课前,老师请小朋友们搜集有关长江、黄河的资料,搜集过了吗?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搜集到的?查到了哪些资料?(学生交流搜集的方法) (上网、查阅书籍、收看新闻、听广播……) (二)了解长江的概况,感受长江的壮丽 师:老师先来考考大家对长江有哪些了解呢?(出示表格)请同桌交流,填写表格。 1、了解长江 (1)了解长度 生:6397千米。 师:那你知道6397千米究竟有多长吗?我们沿江到杭州是267千米,猜猜相当于沿江到杭州的几个来回?(师在黑板上演算)长江长度相当于25个沿江到杭州的距离。 师:真不愧是我国的第一长河,世界的第三长河呀!(点击课件) (2)了解流域面积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长江的流域面积吧,谁知道? 生:约180,8500平方公里。(点击课件) 师:那你又知道180,8500平方公里到底有大吗?我们中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算一算吧!相当于五分之一祖国面积那么大,你说说大不大? (3)了解长江的源头 师:你知道长江的源头在哪儿吗? 生: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 师:对,青藏的各拉丹冬雪山。长江的源头就在这里,长江源头的这段河流,叫沱沱河。那儿的景色怎么样呢?让我们一睹为快。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各拉丹冬雪山的美丽风光

初中地理关于黄河与长江的练习题

关于黄河与长江的练习题及答案分析 长江1.《长江之歌》中有“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的歌词。你能从这几句歌词中体会到长江的哪些基本特点() ①发源地地势高②春季水量上涨③向东流入东海④支流众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从歌词中的“雪山”、“春潮”、“向东海奔去”,可体会到长江的发源地地势高,春季水量上涨,向东流入海洋。 2.关于长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和水量最大的河流 B.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运输量居各河之首 C.长江是我国水能蕴藏量最大的河流 D.长江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解析】选D。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上游的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有“水能宝库”之称,流域内有巨大的航运价值,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冬季不结冰。 3.下列省区长江没有流经的是() A.四川省 B.江西省 C.河南省 D.重庆市 【解析】选C。长江自源头至入海口依次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河南省不属于长江流经的省区。 4.“滚滚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石油”这句话说明了长江有丰富的() A.太阳能资源 B.水能资源 C.煤、石油资源 D.森林资源 【解析】选B。长江水量大,在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和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5.兼跨长江中、下游的省区是() A.四川 B.江苏 C.湖北 D.江西 【解析】选D。江西省的湖口是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因此,江西省兼跨长江的中、下游。 6.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②青藏高原③四川盆地④横断山区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解析】选B。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自上游往下游依次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

2018高中地理每日一题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读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 ①南北支流与干流同时进入雨季,而长江流域特别狭小,易形成水灾 ②上中游地区植被近年来破坏严重,河道淤塞 ③围湖造田,造成湖泊分洪能力减小 ④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措施欠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图示区域有效的防洪措施是 ①进行人工干预,减少流域内的降水总量 ②大规模地迁移人口和城镇 ③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④加强长江上中游地区林地建设,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参考答案】1.C 2.D

解题必备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长江黄河 利用①巨大的水能。分布:集中在上游源头 到宜宾段。原因:位于第一、二级阶梯 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流经亚热带 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 ②航运便利;黄金水道 ③灌溉 ①灌溉:流经地区降水不足,灌溉作用巨大 ②发电: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存在问题①洪涝:主要危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 荆江段 ②泥沙含量增多 ①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②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水 威胁;断流;水污染严重 综合治理①加固大堤;②修建水库;③营造防护 林工程;④建设三峡工程 ①建蓄洪调水工程;②植树种草,保持水 土;③加固大堤;④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 源利用率 重要水利枢纽 三峡工程小浪底 主要有三大效益:防洪、发电、航运, 其次是灌溉、水产养殖、旅游 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发电 学霸推荐 随着2015年7月8日调水调沙下泄水流在山东全部入海,第9次黄河调水调沙圆满结束。据此回答1—2题。 1.黄河调沙调水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 A.黄河流域正值汛期,水量较大 B.黄河中游径流含沙量大,有利于冲沙减淤 C.下游泥沙淤积量大,能最大量的冲沙减淤 D.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

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系列专项训练:长江和黄河(带答案)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长江和黄河 一、必背知识点 1、长江: (1)发源地:青藏高原的a唐古拉山;全长6300千米;注入b东海。(2)河段划分:上中下游以c湖北宜昌和d江西湖口为界 (3)上游: 流经地形区:A青藏高原、横断山区、B云贵高原、C四川盆地流经省区:青、藏、川、滇、渝 接纳支流:⑥雅砻江、⑤岷江、④嘉陵江、⑦乌江 (4)中下游: 流经地形区:D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省区:(中游)鄂、湘、赣(下游)皖、苏、沪。 接纳支流:沅江和②湘江、①汉江、③赣江 (4)开发和利用: 上游侧重水能开发。蕴藏量占全国的1/3,尤其是宜宾以上的金沙江,被称为“水能宝库”。(E三峡、F葛洲坝,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防洪、发电、航运) 中下游干流和主要支流航运价值高,被称为“黄金水道”

(5)洪涝及治理(中游荆江河段最严重): 原因:①上游汛期来水量大,②荆江河段弯曲、③中上游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积严重、④围湖造田运动导致湖泊面积减少,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等。 措施:①加固大堤,②兴建分洪蓄洪工程,③荆江河段裁弯取直, ④上中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 2、黄河: (1)发源于青藏高原的a巴颜喀拉山,注入b渤海,我国第二长河。(2)河流分段: 上、中、下游以m内蒙古河口镇、n河南省桃花峪为界。 (3)上游: 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A、内蒙古高原B、 流经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接纳支流:洮河、③湟水 开发与治理:水力发电(g龙羊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和引黄灌溉(“塞上江南”之称的是f宁夏平原和e河套平原) (4)中游:

流经地形区:C黄土高原 流经省区:山西和陕西 接纳支流:②汾河、①渭河 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猛增 原因: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 开发与治理:植树造林种草,打坝淤地,兴修水库。 小浪底水库:防洪、防凌、减淤 (5)下游: 流经地形区:D华北平原 流经省区:河南、山东 河段特征:“地上河”,无支流汇入 原因: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迫使人们不断加高河堤。 后果:经常决口和洪水泛滥 治理措施:继续加高加固黄河大堤。 (6)黄河流域其它生态环境问题:草场退化、断流、凌汛 (7)治黄的根本: 关键是治沙,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 (植树种草)。 7、长江与黄河的共同点: 上游都水能资源丰富;都流经了青海和四川;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二、专项训练 1.读我国长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长江 黄河(区域地理新型教学案)

(2)干流沿岸重要城市:C. D. E. F. G. H. (3)主要支流:①②③④⑤ ⑥⑦ (4)水利枢纽:㈠㈡(5)湖泊㈢ 2.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高原、山脉、高 原、盆地、山、平原 3.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11个) 4.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度,流域面积,水量。 5..别称有哪些?“”、“” 6.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 7.为什么长江航运量巨大?自然:(1)。(2),。 (3)。人文:(1)。(2)。 8. 为什么要治理川江?9.治理川江采取了什么措施? 10.为什么要治理荆江?11.治理荆江采取了什么措施? 12.沿江地带面临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上游:。中下游: 13.上游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14.上游水土流失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15. 为什么洪涝灾害多发?(1)(2)(3) 16. 怎样应对中下游的水污染?17.三峡工程首要的作用是什么? 18.为什么三峡河段能建大型水电站?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读图:(1)发源地:A. .注入海B. (2)上中下游划分城市:C. D. (3)冲击成的平原E. F. (4)主要支流: ①②③ (5)重要水利枢纽:㈠㈡㈢ 2.上游冲击成的平原有哪些?别称是什么?平原、 平原。“” 3. 为什么下游流域面积狭小?,。 4. 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高原、高原、平原 5. 流经省级行政区有哪些?、、、、、、、、(9个) 6.凌汛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7.黄河凌汛产生时间、河段及对策是什么? 时间:。河段:、、境内对策:。 8.黄河上中下游忧患的表现、原因、对策各是什么? (1)上游。表现:。原因:对策: (2)中游。表现:原因:①② ③ (④ ⑤对策:①②③。 (3)下游。表现:“”。原因:对策: 9.小浪底水利枢纽首要的作用是什么? 10.黄河下游“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中游 下游 11.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采取了哪些措施?(1)。 (2)。(3)。 12.为什么黄河流经宁夏、内蒙古河段水量减少?(1)(2)(3) 13.黄河为所流经的地区作出了哪些贡献? (1)(2)(3) 14.长江、黄河发源于哪个省?共同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

初中地理黄河教

初中地理黄河教 初中地理黄河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黄河,我国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很多年以来,黄河也给两岸人民 带来了灾难。我们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黄河变化的情况。学习了这 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会感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是何等重要。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画出有难度的字、词、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读音容易出现错误,这样的字应反复强调。 “域”字应读“yù”,不能读“huò”; “衍”字应读“yǎn”,不能读“yán”; “构”字应读“gòu”,不能读“gǒu”; “蚀”字应读“shí”,不能读“sh9”; “耕”字应读“gēng”,不能读“gēn”; “频”字应读“pín”,不能读“píng”; “择”字应读“zé”,不能读“zhái”。 还有一些字形相近,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误写。因此,这样的字应该放在一起,按音、形、义区别组词。 祸(祸害)择(选择)衍(繁衍) 锅(锅盖)译(译文)衔(衔接) 沃(沃土)吨(千吨)迭(更迭) 跃(跳跃)顿(顿时)跌(跌倒) 蚀(腐蚀)构(结构)域(地域) 浊(浑浊)钩(鱼钩)或(或者) 2.解释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摇篮:指发源地。 不禁:抑制不住。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大片土地。 叫苦不迭:不停地叫苦。 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 忧患:困苦患难。

二年级语文第三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训练营。(50分) 1.读一读,连一连。(8分) 2.我是小小书法家。(8分) 3.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圈出来并在括号里改正。(8分) 愤发图强()艾草漂香() 言黄子孙() 神洲大地() 4.词语接龙。(6分) 大陆——()——()——() 金钱——()——()——() 5.照样子写词语。(6分) (1) 脆生生(ABB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大街小巷(含反义词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贴.窗花(带动作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会查字典,填空。(6分) (1)“辣”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2)“烧”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 可组词______,我知道“烧、炖、炒”都与______有关。 7.按要求写句子。(8分) (1) 你的树枝难看。(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枣树结了枣子。(用“弯弯曲曲的”“又大又红的”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中国的美食品种众多,有.葱爆羊肉,有.小鸡炖蘑菇,有 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照样子补充句子) 二、综合展示厅。(6分) 8.我国的传统节日里藏着许多好听的故事。每读一个传统节日故事都是一次与历史的相遇。把你知道的传统节日故事写几个与大家一同分享吧。(至少写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16分,最后一个空3分,其他每空1分) 9.七月七,_________________,牛郎织女会鹊桥。过中秋,__吃月饼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圆月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隔海峡,与大陆,__________________。 各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繁荣。

八年级地理上黄河、长江练习试卷

八年级地理上黄河、长江练习试卷 一、选择题(30分) 1、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A.季风区为水田,非季风区为旱地 B. 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C. 西部高原及山地 D.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2、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准确的是() A.耕地、林地比重小 B. 耕地面积所占比重大 C. 土地资源类型单一 D. 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比较合理 3、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既有利于生态平衡,又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①在江南丘陵修筑梯田②在太湖平原退耕还林 ③在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④在黄土高原垦荒种粮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4、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 A.夏春多、冬秋少 B. 夏秋多、冬春少 C. 夏春少、冬秋多 D. 夏秋少、冬春多 5、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和最缺乏的地区分别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C.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6、下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紧张的是()

A.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C. 成都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7、为了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兴修跨流域调水工程 B. 治理水污染 C. 兴修水库 D. 节约用水 8、从北京开始,我国许多地区大幅度提高水价,其目的是()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 提高人们消费水平 C. 提倡居民节约用水 D. 加快水资源的利用 9、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煤炭、石油、天然气 B. 水能、风能、核能 C. 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D. 太阳能和森林资源 10.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这是因为它( ) A.航运价值巨大 B.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C.地理位置重要 D.水能资源丰富,建了许多大型水电站 13.“滚滚长江向东流,滚的都是煤和油”这句话说明长江有丰富的() A.石油资源 B.森林资源 C.水能资源 D.金属矿产 14.关于长江水文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金沙江河段河谷宽阔,流速缓慢 B. 宜昌以下河段流速锐减,河道蜿蜒

初中地理黄河公开课教案

黄河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组李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2.了解黄河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3.理解黄河的治理措施 4.了解黄河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黄河为人们做出的贡献,学生更加热爱祖国;通过分析黄河的治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黄河流经的省区 黄河各河段的自然特征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黄河各河段的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 (提问)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当中的“河”指的是哪条河流? 播放视频“黄河景观图”,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比较直观地认识。 在古代就有许多的文人墨客歌颂过它。“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都写出了黄河的大浪滔滔、一泻千里、不可阻挡的壮丽景象。黄河也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让文人们钟情于它。请同学们翻开课本49页。(板书)黄河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广,为广大的流经区域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位于宁夏的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都得益于黄河成为千里沃野良田,哺育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同时,我们的华夏文化也最早发源于黄河流域,也因此,黄河被我们亲切地称为母亲河。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母亲河,解开母亲河的神秘面纱。 活动一自主学习,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各题(读图时间2分钟,将练结合) 1.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讲完后要给出黄河的干流呈“几”字形) 2.黄河的干流流经了我国那些省区? 3.黄河主要有哪些支流 (课堂小练习) 1、黄河是我国() A. 流程最长的河流 B. 我国第二大河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思品公开课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教材分析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而《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包括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内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了解人们保护黄河、长江所采取的行动,增强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江、黄河外形、长度、流经省市自治区,并能在我国行政区划图上 找到准确地理位置; 2、领会长江与黄河能成为我国锦绣河山、灿烂文明象征的原因,激发学生对 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3、了解母亲河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保护意识。 一、课前谈话 第一次给同学们上思品课,心情有些忐忑,你们紧张吗?不如让我们一起先来听一首歌来安抚下紧张的心情吧!《走四方》。猜猜卢老师在业余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旅游)对了,现在正是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好!要去旅游,你要带上什么呢?嗯,那老师告诉你只能带上一样东西呢?对了,带上人民币上路时最重要的!瞪大你的小眼睛,看看你从这些人民币上看到了些什么?(万里长城、壶口大瀑布、长江三峡……) 同学们,为什么人民币上要印上这些图案啊?(是我们祖国的标志,能让大家都能了解我们) 是啊,它们就是我们伟大祖国锦绣山河、灿烂文明的象征。今天,这节课,咱们先来了解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板贴)。 上课!起立! 二、交流感受长江 在同学们桌上有一份关于长江、黄河的资料,现在拿出来,四人小组中先交流讨论一下,填写好老师发下的表格,抓紧时间,开始! 1、反馈交流:长江的长度(6393千米)、共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 2、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也有些迫不及待了呢!如果老师想乘着大游轮游完整条长 江,要向校长伯伯那儿请几天假呢?谁来帮我算一算?(哇!要这么久啊!大家猜 的都很多,为什么啊?)看啊,我们蜿蜒的长江多长啊!(出示长度数字,揭示中 国第一,世界第三)如果咱们乘着这艘每小时30千米行进的游轮,一刻不停地前 进,每天能走720千米,那么总共需要大约9天呐!那么在这9天里我们会经过哪 些地方呢?请看要求。 1)描一描。在老师发下的地图纸上找到长江并用铅笔描出它的形状; 2)圈一圈。在地图纸上圈出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 3)说一说。按照源头到入海口的顺序,把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说给小组其他成员听一听。

【反思】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滔滔黄河

【关键字】反思 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滔滔黄河 一、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学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