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脾超声图文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012.50 KB
- 文档页数:9
脂肪肝图一肝脏:形态饱满,包膜完整,肝实质回声前场增强细密、后场衰减,肝内管道走行欠清晰,门脉及胆总管不宽;肝内钙化灶图二肝脏:大小形态如常,包膜完整,于肝叶见一大小0.4cm “=”强或高回声,后伴声影,余肝实质回声分布均匀,肝内管道走行清晰,门静脉及肝内外胆管不宽;肝血管瘤图三肝脏:稍高回声结节,边界清,边缘尚规则,内部呈”筛网状”;肝囊肿图四肝脏:肝叶可见一大小约0.4cm无回声区,壁光滑,内透声好,后方增强效应; 肝硬化图五肝脏:左叶大小cm,右叶肋下斜径cm,包膜呈"锯齿状",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肝内管道走行显示不清,门静脉主干内径约1.4cm,肝内外胆管不宽;胆囊:大小cm,壁厚cm、毛糙、呈“双层”征,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脾脏:长cm,厚cm,包膜完整,内实质回声均匀;脾门静脉内径1.0cm;胰腺未见明显异常;急性胆囊炎图六胆囊:增大,大小3.6m,壁厚约0.7cm、呈“双边征”,胆囊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慢性胆囊炎胆囊:大小正常,壁厚约0.7cm、毛糙,胆囊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胆囊结石图八胆囊:大小正常,壁欠光滑;胆囊内可见一个大小约0.8cm强回声,后伴声影,随体位移动;脾肿大脾脏:长约13cm,厚约5.4cm,包膜完整,实质回声均匀,脾门静脉0.9cm;左肾囊肿图十于左肾上极见一个囊性无回声区,向包膜外突出,大小约0.8cm,壁薄边清,内透声好,后方增强效应;双肾输尿管结石右侧输尿管地上狭窄处结石:肾门出口处结石:膀胱结石膀胱:充盈好,壁光滑,腔内见一大小2.9cm强回声,后伴声影,随体位移动;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大小约:××5.7cm,轮廓欠清、内实质回声不均匀;向膀胱内突出约2.0cm;前列腺钙化灶前列腺:大小2.7 cm,轮廓欠清,内实质回声欠均匀,内可见范围约0.3cm片状稍强回声,后伴弱声影;子宫肌瘤子宫:形态失常,宫颈交界处可见低回声团,边界尚清,内实质回声不均匀,向表面突出;内膜厚约0.8cm;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卵巢囊肿。
肝胆脾彩超报告单前言本文档为肝胆脾彩超报告单,详细记录了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相关医学意义。
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判断疾病并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患者信息•姓名:XXX•年龄:XX岁•性别:XX•住院号:XXX检查结果肝脏•肝脏大小:正常•轮廓:规则•包膜:光滑•内部回声:肝实质回声略高于脾脏,均匀分布•血管:肝血管未见明显异常•胆囊:正常大小,壁光滑,内容物正常胆囊•胆囊大小:正常•壁厚:正常•内腔:未见明显结石•彩色多普勒:胆囊壁血流速度正常脾脏•脾脏大小:正常•轮廓:光滑•血管:脾血管分布正常•脾上腺:未见明显异常医学意义根据上述彩超检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肝脏正常:肝脏大小、形态和内部回声均正常,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这意味着患者的肝脏没有明显的异常情况,功能可能正常。
2.胆囊正常:胆囊大小、壁厚和内容物均正常,未见明显结石。
胆囊壁血流速度正常,没有明显的炎症迹象。
3.脾脏正常:脾脏大小和轮廓光滑,血管分布正常。
脾上腺未见明显异常。
综上所述,患者的肝脏、胆囊和脾脏都没有明显的异常情况。
然而,仅凭彩超结果无法完全排除隐匿性疾病的可能性,建议患者继续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医生的诊断。
结论根据肝胆脾彩超检查结果,患者的肝脏、胆囊和脾脏都没有明显的异常情况。
然而,进一步的诊断仍然是必要的,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疾病情况。
请患者咨询医生进行更详细的讨论和治疗建议。
注意:本文档只是彩超检查结果的报告单,不能作为最终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请务必向医生咨询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胆囊多发结石并胆囊炎声像。
胆总管扩张。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肝内管道系结构显示清晰,走向正常;门静脉未见明显扩张;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胆囊大小73x28mm,形态饱满,囊壁回声毛糙,囊内见多个强回声光团,其中一个大小约17x7mm,后方伴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总管扩张,内径为8mm,可显示段内未见明显异常光团。
胰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正常,未见明显异常声像;主胰管无扩张。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胆囊息肉样声像,建议定期复查。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肝内管道系结构显示清晰,走向正常;门静脉未见明显扩张;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壁欠光滑,后壁近囊颈段见两个等回声结节附着,大小分布约4x3mm、3x2mm,后方不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总管未见扩张。
胰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正常,未见明显异常声像;主胰管无扩张。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胆囊息肉样声像,建议定期复查。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肝内管道系结构显示清晰,走向正常;门静脉未见明显扩张;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壁欠光滑,囊壁见一个大小约4x4mm等回声结节附着,后方不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总管未见扩张。
胰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正常,未见明显异常声像;主胰管无扩张。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胆囊多发息肉样声像,建议定期复查。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肝内管道系结构显示清晰,走向正常;门静脉未见明显扩张;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壁欠光滑,囊壁见数个等回声结节附着,其中一个大小约2x2mm 后方不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总管未见扩张。
胰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正常,未见明显异常声像;主胰管无扩张。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胆囊结石。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肝内管道系结构显示清晰,走向正常;门静脉未见明显扩张;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壁尚光整,囊内见一个弧形强回声光团,大小约24x9m,后方伴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总管未见扩张。
胰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正常,未见明显异常声像;主胰管无扩张。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肝内光点增密,请结合临床。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增密、增强,分布欠均匀,肝内管道系结构显示清晰,走向正常;门静脉未见明显扩张;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壁光整,囊内透声良好,未见明显异常声像;胆总管未见扩张。
胰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正常,未见明显异常声像;主胰管无扩张。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肝内光点增粗,请结合临床。
餐后胆囊声像。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欠均匀,肝内管道系结构显示清晰,走向正常;门静脉未见明显扩张;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餐后胆囊显示欠清。
胰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正常,未见明显异常声像;主胰管无扩张。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右下腹混合性包块,考虑阑尾炎包块可能,请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
右下腹探查:
右下腹腔阑尾区可见一管状长形低回声区,范围约66x27mm,壁厚,回声减低毛糙,内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光斑;CDFI示其周边可见短豆状血流信号。
肝内囊性占位,考虑肝小囊肿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回声欠均匀,于肝有后叶内见大小约10x7mm囊性暗区,形态规则,边界清;肝内管道系结构显示尚清晰,走向正常;门静脉未见明显扩张;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壁光整,囊内透声良好,未见明显异常声像;胆总管未见扩张。
胰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正常,未见明显异常声像;主胰管无扩张。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
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检查
脂肪肝声像
肝脏右叶最大斜径约为:134mm,肝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呈细密光点分布,前半部略增强,后半部衰减;肝脏左内叶内见一个大小约26x24m低回声结节,形态呈类圆形,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回声无衰减;肝内管道系结构显示尚清晰,走向正常;门静脉未见明显扩张;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壁光整,囊内透声良好,未见明显异常声像;胆总管未见扩张。
胰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正常,未见明显异常声像;主胰管无扩张。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