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身份有不同责任》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6
《责任与角色同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同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内容结构】【教学过程】引言小方的故事导入新课主要内容(1)应由谁来决定做某一件事?(2)为什么应该为自己的决定负责?(3)如果不负责任,结果会怎样?一、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1、我的角色我的责任【少年该赔钱给店主吗】○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应该赔钱给店主。
因为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为孩子支付赔款是父亲的责任。
○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赞成。
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对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什么是责任?【该做与不该做的事】该做与不该做的事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某些事。
【救灾过程中那些人承担了责任】说明: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不同的责任(2)责任的来源责任产生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承诺表现生活的方方面面。
责任的来源:①对他人的承诺②分配的任务③上级的任命④职业的要求⑤法律规定⑥传统习俗⑦公民身份⑧道德原则…………..【下面的责任来自哪里】父母亲的责任是抚养教育子女。
《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社会身份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认同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会身份的定义与分类。
2. 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3. 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与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社会身份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承担社会责任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社会角色,亲身体验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社会身份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社会身份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社会身份的定义、分类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社会身份。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社会身份所承担的责任,探讨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提出具体建议。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社会角色,亲身体验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的思考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并在生活中实践。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共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承担社会责任的感觉。
2. 邀请社会工作者或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心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与投入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中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应用。
3. 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其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不同角色有不同责任》教学设计
镇巴县松树初中任勇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也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2.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了解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学会承担应有的责任。
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
不同的身份和社会角色承担的责任不同。
【教学难点】
责任来源于社会道德、习惯和法律等方面的要求。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
《责任你我他》教学设计及反思【课标依据】1.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义务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在生活中的责任,努力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责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责任,懂得每个人都因自己的社会身份不同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责任。
【教学内容分析】1.内容框架结构责任你我他第一项目:我们的责任第二项目:角色不同,责任不同2.教学重点:我们的责任教学难点:角色不同,责任不同【学情分析】社会越发展,越需要负责任的公民。
个人的健康成长、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离不开责任感的支持。
强烈的责任感是人们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在培养责任意识方面,中学生面临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责任”的概念模糊。
一些中学生认为责任只是对成人或职业人员的道德要求,与自己没有关系:一些中学生对责任的范围认定比较狭窄,认为只有法律规定的才是应该承担的责任,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就不属于责任范围之内。
二是在犯了过失或错误时,缺乏承认错误的勇气。
因此,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学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增强他们的责任感非常必要。
【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故事导航《合格的助手》学生思考:为什么专家说她是自己合格的助手?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教师总结:因为负责任,这名护士赢得了专家的信任,成为他合格的助手。
可见,负责任非常重要,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品质。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责任你我他》。
教师:那么什么是责任?让我们共同走进小剧场《责任是什么》环节二: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小剧场:学生表演《责任是什么》,表演者:旁白、小蜜蜂沙沙、花儿姐姐、柳树、蚯蚓、小草弟弟、老树爷爷教师:感谢这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鼓掌)。
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责任?你说我说:我认为责任就是————————学生发言,谈自己对责任的理解。
吴起县第一中学九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学案班级姓名课题第六课第一目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责任主备人刘奎参与人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角色与责任同在的意识。
能力培养认识责任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客观性的能力。
知识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有不同的责任,知道责任是客观的,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学习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自主学习知识要点1、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
(1)人类社会的含义。
(P56)(2)例举自己熟悉的两个人的社会角色。
2、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因担任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必然负有相应的责任。
(1)、关于责任。
A、责任的含义:责任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应承担的任务、职责、使命,以及人承担自己所选择行为的后果。
B、责任的产生: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C、责任的表现: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养育关系、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道德要求、公民身份等。
(2)角色与责任的关系:A、一种社会角色意味一种责任。
B、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C、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会因社会角色的变化而担负不同的责任。
(3)总之: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是复杂的、多样的、客观的。
合作探究一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什么是人的社会角色?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个◎下面的情景材料。
小姑娘扮演多种社会角色.从法律上讲,她是中国公民,在家庭中,是父母的儿女,在学校中,她是学生,他人的同学,还有是他人的亲属,他人的朋友,还是艺术家,在公交车上她是乘客,在商场里她是顾客……由此可见,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扮演了多种社会角色。
其实,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在不同的场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常常担负着多种社会角色。
子女、学生、同学、公民、乘客、顾客等等,就是你扮演的社会角色。
第八课有肩就得挑担子教案第八课有肩就得挑担子教案第二框题不同身份有不同责任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社会自身的维系和发展离不开个人承担的责任;2、不同的职业和社会角色具有不同的责任;3、责任来自于社会道德、习惯和法律的要求;2.情感目标、社会需要人们一起来维护,每个人都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的情感;2、通过学习明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都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3、尊重履行社会责任的人,远离不承担责任的人,形成爱憎分明的社会责任感;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知道自己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去履行责任;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能辨别社会上不承担责任的行为,远离不承担责任的人;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不同的职业和社会角色具有不同的责任是教学重点,通过大量的事例分析,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学会关爱社会、关爱亲人、关爱自己。
2.教学难点:责任来自于社会道德、习惯和法律的要求是教学难点,学生没有学习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相关理论,缺少理性认识。
通过列举身边事例,摆事实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案例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材料一:在京沪高速江都段一辆开往上海的长途汽车上,一位孕妇正发出痛苦的呻吟声,肚里的孩子快要出生了。
车上都是旅客,人多又没有必要的医疗设施,如得不到医生的救助,孕妇和孩子都将命临生命的危险,情况万分紧急。
好心的乘客急忙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中心一边安排急救小组通过紧急通道前往急救,一边让汽车停靠到指定地点等待救扶。
高速路上车辆很多,但多纷纷让道,保证了救护车快速地到达长途汽车,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将孕妇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
医院里的护士也已做好各种准备,早早的在急救室外等待救护车的到来,车辆一到,就将孕妇送往抢救室。
从拨打急救电话到孕妇和孩子都平平安安仅用了一个半小时。
事后医生介绍,如果再迟一点,孕妇和孩子的生命就会出现危险。
8.2《不同身份有不同责任》教学设计
淮安市渔沟中学李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也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2.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了解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学会承担应有的责任。
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
不同的身份和社会角色承担的责任不同。
【教学难点】
责任来源于社会道德、习惯和法律等方面的要求。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