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近端骨折
- 格式:pptx
- 大小:4.49 MB
- 文档页数:35
手部骨折的分类
手部骨折是指手部骨骼发生断裂或裂缝,可能涉及手指、手掌、腕部或前臂。
手部骨折的分类通常基于骨折的位置、类型和严重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部骨折分类:
指骨骨折:
近端指骨骨折:靠近手掌的指骨部分的骨折。
中段指骨骨折:指骨的中部发生骨折。
远端指骨骨折:靠近指尖的指骨部分的骨折。
掌骨骨折:
掌骨骨折:手掌骨骼的骨折,可能包括掌骨的不同部分。
腕部骨折:
桡骨骨折:腕部内侧的骨折,通常与尺骨骨折同时发生。
尺骨骨折:腕部外侧的骨折,与桡骨骨折经常同时发生。
舟骨骨折:腕部的小骨折。
前臂骨折:
桡尺骨远端骨折:前臂远端的桡骨和尺骨骨折。
桡尺骨中段骨折:前臂中段的桡骨和尺骨骨折。
桡尺骨近端骨折:前臂近端的桡骨和尺骨骨折。
腕关节骨折:
腕关节骨折:影响腕关节的骨折,可能涉及桡骨、尺骨和其他腕骨。
开放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皮肤受伤并与骨折部位相连接,增加感染的风险。
复杂性骨折:
复杂性骨折:伴随有关节脱位、神经或血管损伤等其他并发症的骨折。
患者麻醉生效后,平卧于手术台上,右上肢止血带加压致0.05Kpa,常规消毒铺巾,取右手背侧骨折处为中心做长约7cm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剥离肌层,暴露右尺骨远端骨折处,见骨折近端向掌侧移位,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粉碎性骨折5块,大骨折块约1.5×0.3cm、小骨折块0.3×0.5cm,未见明显移位,骨折线延伸致尺骨茎突处。
生理盐水冲洗,骨折远端用可吸收线固定,复位骨折处,7孔钢板剪去1孔后紧贴尺骨背侧,于骨折远端钻孔2枚螺钉固定,近端3枚螺钉固定,见骨折处碎片仍有部分移位,于骨折远端及骨折处分别用钢丝固定,见骨折断端对位对线好,活动后无移位,生理盐水、奥硝唑注射液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皮片,逐层缝合。
酒精纱布置于伤口,无菌纱布护创,术毕。
手术顺利,术中麻醉效果好,术中出血约50ml,病人安返病房,术后处理详见医嘱。
手术记录汇总上肢手术: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患者于今日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侧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麻醉生效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左锁骨中外3分之1处为中心切口长约6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暴露骨折断,见粉碎性骨折,远端有一3*1.5cm2大小形骨块,清理骨折端、复位固定,以6孔重建钢板固定。
术中满意后反复冲洗切口注入2ml生物蛋白胶,清点器械及纱布无误,缝合切口,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安返病房,术后抗炎、补液、止血、对症治疗.臂丛神经探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生效后,患者取平卧位,左肩部垫高,左上肢颈胸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取左侧锁骨表面约8cm皮肤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暴露锁骨,见锁骨外侧斜形骨折,对位对线可,0。
9%氯化钠溶液冲洗,刮净骨折端血肿及嵌入骨折端的软组织,用复位器骨折解剖复位后先用2枚AO20mm钛钉固定骨折端,再用AO六孔钛钢板2枚18mm、2枚20mm的钛钉固定。
固定复位满意。
沿上臂近端取切口于锁骨切口呈T型,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别暴露桡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和腋神经,见神经质地,颜色正常,此五大神经支弹性差、较松弛,刺激神经见正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支配区域肌肉收缩满意,腋神经、桡神经支配区肌肉收缩稍差,未见明显断裂。
冲洗切口,彻底止血后逐层闭合切口,置乳胶负压引流管一根。
术毕,手术顺利。
麻醉满意,术中出血约30ml,未输血.麻醉清醒后,安返病房.患者于今日在臂丛麻醉下行“内固定取出术”。
麻醉生效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沿原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右锁骨钩钢板,取出5枚螺钉和钩钢板,仔细止血,反复冲洗伤口,清点四械及纱布无误后。
手术顺利,病人安返病房。
术后给予抗炎、止痛、对症治疗。
左肱骨外科颈骨折+左尺桡干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于今日在臂丛麻醉生效后,“左肱骨外科颈骨折+左尺桡干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臂丛麻醉生效后,患者取仰卧位,左肩部垫高,常规消毒,铺无菌单。
预防尺骨骨折:简单又实用的方法1.骨折的常见急救方法2.中医伤科学: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治疗方法3.中医伤科学: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的治疗方法4.右尺骨陈旧性骨折,愈合畸形还有断骨,该怎样治疗呢?5.桡骨和尺骨骨折6.尺骨骨折用什么方法治疗最好骨折的常见急救方法骨折固定技术在急救中占有重要位置,及时、正确的固定,对预防休克,防止伤口感染,避免神经、血管、骨骼、软组织等再遭损伤有极好作用。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骨折的急救方法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骨折的常见急救方法急救固定器材院外急救骨折固定时,常常就地取材,如各种2?3厘米厚的木板、竹竿、竹片、树枝、木棍、硬纸板、枪支、刺刀,以及伤者健(下)肢等,均可作为固定代用品。
颈椎骨折固定使伤者的头颈与躯干保持直线位置;将木板放置于头至臀下,用棉布、衣物等,将伤者颈、头两侧垫好,防止左右摆动;然后用绷带或布带将额部、肩和上胸、臀部固定于木板上,使之稳固。
锁骨骨折固定用绷带在肩背做8字形固定,并用三角巾或宽布条系于颈部吊托前臂。
肱骨骨折固定用代用夹板2?3块固定患肢,并用三角巾、布条将其悬吊于颈部。
前臂骨折固定选用两块木板,长度要超过肘关节,分别置于前臂掌、背两侧,然后用布带或三角巾捆绑托起。
股骨骨折固定选用木板两块,将大腿小腿一起固定。
置于大腿前后长达腰部,并将踝关节一起固定,以防这两部位活动引起骨折错位。
小腿骨折固定腓骨骨折在没有固定材料的情况下,可将患肢固定在健肢上。
骨折固定五大技巧:1.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先行心肺复苏术;出血休克者先止血,病情有根本好转后进行固定。
2.院外固定时,对骨折后造成的畸形禁止整复,不能把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只要适当固定即可。
3.代用品的夹板要长于两头的关节并一起固定。
夹板应光滑,夹板靠皮肤一面,最好用软垫垫起并包裹两头。
4.固定时应不松、不紧而牢固。
5.固定四肢时应尽可能暴露手指(足趾),以观察有无指(趾)尖发紫、肿胀、疼痛、血循环障碍等.骨折的病因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
骨折的对位名词解释骨折是指骨骼断裂或折断的一种损伤。
当骨骼受到过大的外力作用或因病理性原因破坏时,骨骼会发生断裂,形成骨折。
对位名词就是用来描述骨折部位相对位置关系的专业术语。
下面将对骨折的对位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骨折相关的专业知识。
1. 近端(Proximal)骨折:近端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在骨干或骨骼相对于身体核心部位较近的位置。
具体说来,近端骨折通常发生在离身体核心最近的关节处或靠近关节处的骨骼,如肘关节、膝关节等。
2. 远端(Distal)骨折:远端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在骨干或骨骼相对于身体核心部位较远的位置。
远端骨折通常发生在肢体的末端或接近末端的位置,如手腕、足踝等部位。
3. 上位(Proximal)骨折:上位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在骨骼相对于骨干上方的位置。
上位骨折常见于肩胛骨、桡骨、股骨颈等部位,这些骨骼在解剖学上相对位于骨干上方。
4. 下位(Distal)骨折:下位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在骨骼相对于骨干下方的位置。
下位骨折常见于肩骨、尺骨、胫骨等部位,这些骨骼在解剖学上相对位于骨干下方。
5. 近端远侧(Proximal and Distal)骨折:近端远侧骨折是指骨折既发生在骨骼的近端位置,又同时发生在骨骼的远端位置。
这种骨折常见于股骨干骨折,即股骨骨干部位同时发生近端和远侧骨折。
6. 轴(Shaft)骨折:轴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在骨骼的中央部位,即骨干的骨折。
轴骨折常见于长骨的中央部位,如腿骨和臂骨等。
7. 横(Transverse)骨折:横骨折是指骨折线呈水平方向断裂,与骨骼的纵轴垂直。
横骨折通常发生在骨骼受到横向冲击力作用时。
8. 斜(Oblique)骨折:斜骨折是指骨折线与骨骼的纵轴呈斜角,即骨折线倾斜的状态。
斜骨折常见于骨骼受到非直线冲击力作用时。
9. 螺旋(Spiral)骨折:螺旋骨折是指骨折线围绕骨骼的纵轴旋转,形成螺旋形的断裂线。
螺旋骨折通常发生于骨骼受到扭力或旋转动作冲击的情况下。
孟氏骨折与盖氏骨折的巧记方法
标题:巧记孟氏骨折与盖氏骨折的区别
一、引言
孟氏骨折和盖氏骨折是两种常见的前臂骨折类型,它们在解剖位置、损伤机制以及临床表现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为了便于记忆和区分,本文将提供一种巧记方法,帮助大家快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骨折的特点。
二、孟氏骨折的记忆法
1. 孟氏骨折的“歌诀记忆”:尺骨近端脱臼,桡骨头下陷。
详细解释:孟氏骨折主要发生在儿童,特点是尺骨上端(近侧)发生骨折并向后移位,导致桡骨头脱出其关节窝,形成半脱位或全脱位,形象地说就是“尺骨骨折了,桡骨头‘坐’下去了”。
2. 动态图像记忆:可以想象为一把尺子(代表尺骨)受到冲击后断裂并弯曲,同时带动与其相连的手柄(代表桡骨头)向下陷入。
三、盖氏骨折的记忆法
1. 盖氏骨折的“歌诀记忆”:桡骨远端折,尺骨安然稳。
详细解释:盖氏骨折通常是指成年人手部着地跌倒时,由于力量传导至前臂,导致桡骨远端(远离肘部的一端)发生骨折,而尺骨保持相对稳定并未发生骨折或移位,即“桡骨骨折了,尺骨还在原地”。
2. 动态图像记忆:可以设想一个棒球棍(代表桡骨)在承受巨大打击力时,远端部分(握持部位)出现断裂,而与之平行固定的另一根杆(代表尺骨)则保持完好无损。
四、总结
通过以上巧记方式,我们可以直观且生动地理解孟氏骨折与盖氏骨折的主要区别:孟氏骨折涉及尺骨上端骨折伴桡骨头脱位,而盖氏骨折主要是桡骨远端骨折但尺骨未受影响。
记住这两种骨折的关键特征,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更准确地识别和处理这两种常见前臂骨折类型。
尺骨冠突骨折分型尺骨冠突是尺骨近端干骺部向前方的延伸部分,能够对作用于肘关节向后的应力起到静力性限制,是一个稳定肘关节的重要结构,与肘关节后方的尺骨鹰嘴一起构成尺骨滑车切迹。
冠突的外侧部分是构成一个较小的C形切迹的一部分,这个切迹与桡骨头结合形成上尺桡关节。
当肘关节屈曲至最大程度时,冠突与肱骨远端前方的冠突窝相接触。
由于尺骨近端宽度明显小于桡骨远端宽度,因此冠突向内侧延伸从而增加尺骨近端宽度以与肱骨滑车相适应。
这个由冠突延伸形成的所谓前内侧关节面,有大约60%的面积无尺骨近端干骺部支撑,在受到创伤时容易发生骨折。
冠突本身及其附近有众多结构附着。
内侧副韧带(MCL)的前束附着于冠突内后侧18.5 mm处的突起顶端,肘关节囊前方附着于冠突远端6.5mm处,而肱肌-腱膜复合体止于离冠突尖11mm处。
桡骨头环状韧带止于冠突外侧面,在桡骨头旋转活动时对其起到稳定作用。
冠突骨折一般在轴向应力通过肱骨滑车作用于冠突时发生,发生率相对较低。
冠突骨折很少单独发生,而通常与肘关节周围其它骨性或软组织损伤相伴随。
由此有研究者认为冠突骨折是诊断复杂性肘关节不稳定的标志。
Doornberg和Ring描述了引起不同特性冠突骨折的4种独特损伤机制:1.后外侧旋转不稳定引起小块的横形骨折;2.内翻加后内侧旋转不稳定引起前内侧突起骨折;3.某些特定类型的孟氏骨折合并存在通过鹰嘴的后方骨折脱位;4.肘关节向前方的骨折脱位。
后两种损伤机制通常会产生涉及冠突基底部的大块骨折。
Regan和Morrey根据侧位X片上冠突骨折块的大小将冠突骨折分为三型:I型为冠突尖的撕脱性骨折;II型为骨折块<50%冠状大小;III型为骨折块大小超过冠突大小的50%者。
图1.Regan-Morrey分型从标准侧位X线片或矢状位CT重建通过冠突最高点的层面上,以尺骨纵轴为基准,鹰嘴最高点与冠突50%的高度相当,其冠突最高点超过鹰嘴高度达到50%,示意图如下。
尺骨鹰嘴骨折词条已锁定尺骨近端后方位于皮下的突起为鹰嘴。
与前方的尺骨冠状突构成半月切迹。
此切迹恰与肱骨滑车形成关节。
尺肱关节只有屈伸活动,尺骨鹰嘴骨折,是波及到半月切迹的关节内骨折。
名称疾病名称:尺骨鹰嘴骨折所属部位:上肢就诊科室:骨科症状体征:发热,身痛概述尺骨鹰嘴骨折,是波及到半月切迹的关节内骨折。
因此解剖复位是防止关节不稳及预防骨性关节炎及其他合并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尺骨鹰嘴骨折较常见,多发生在成年人。
占全身骨折的1.17%。
病因本病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造成,根据作用力的不同,所造成的损害也有所不同:1、间接外力:摔倒时肘关节处于关伸直位,外力传达至肘,肱三头肌牵拉而造成撕脱骨折。
骨折线可能为横断或斜行。
两骨折端有分离。
2、直接外力:摔倒时肘关节伸直拉着地,或直接打击到肘后,造成粉碎骨折,骨折端多无分离。
发病机理骨折分类尚无共同接受的观点,将骨折分为下述几种。
(一)无移位的骨折骨折无移位,可包括粉碎、横断或斜行骨折。
X线片上显示骨折分离2mm以下,肘关节有对抗重力活动,也即伸肘功能的完整。
(二)有移位的骨折骨折端分离在3mm以上,且无对抗重力的伸肘活动。
又分为以下几种。
1.撕脱骨折:多在接受肱三头肌腱止点处发生。
骨折块较小。
骨折线多为横形。
2.横骨折或斜行骨折:斜骨折的骨折线多从前上走向后下。
有利于用螺丝钉固定。
3.粉碎骨折:多为直接外力所致,有时合并软组织开放伤。
4.合并肘关节脱位的骨折:肘关节前脱位时多见。
骨折线呈横行或短斜行。
且多发生在尺骨冠状突水平而伴有明显移位。
临床表现无移位骨折后,肿胀、压痛。
有移位的骨折及合并脱位的骨折,肿胀范围较广泛。
肘后方可触到凹陷部、骨折块及骨擦音。
肘关节功能丧失。
检查多数诊断容易,可疑者应采取以下措施。
1.X线肘关节侧位像:因无移位骨折在正位像上往往表现不出。
2.双侧X线摄片对比:肘关节化骨中心在融合前有可能与骨折混淆,可疑者应摄健侧对比。
鉴别诊断本病有明确的外伤病史,根据其病史、临床表现及X线结果,诊断不难,但临床上要对各类型的骨折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