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比较学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是一本由语言学家撰写的重要教育理论著作,本书涵盖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实践,对于如何有效地教授第二语言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下面我们将通过该书的主要内容来进行介绍。
一、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1.1 第二语言习得与母语习得的区别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学习者往往已经掌握了一种语言,因此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有不同于母语习得的特点,这需要教师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2 第二语言习得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社会环境、学习环境等,教师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具体环境来进行教学设计。
二、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2.1 语言习得的自然模式理论自然模式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学习者在真实语言环境中通过接触和模仿来习得语言。
2.2 语言习得的认知模式理论认知模式理论则强调学习者在语言习得中的认知过程,包括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运用等认知活动。
三、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方法3.1 交际法交际法注重学习者在真实语言环境中的交际能力,注重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3.2 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则注重语法规则的传授和学习者对母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翻译能力。
四、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策略4.1 课堂教学设计教师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设计恰当的课堂教学活动,包括听说读写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4.2 课外练习指导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需要指导学习者进行课外练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通过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教学理论基础、教学方法和实践策略进行系统概述,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对于语言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第二语言教学工作,也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第二语言。
在《第二语言教学概论》中,作者还深入探讨了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
除了上文提及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母语习得的区别和环境因素外,作者还强调了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是一个专门的学科、综合的学科、应用的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以语言对比为基础;与文化因素相结合;集中强化的教学方式。
●第一语言(≈母语):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和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在掌握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现在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语言能力:掌握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美)海姆斯:判断一个语言形式在语法上是否正确的能力;判断一个语言形式在心理上能否被接受的能力;判断一个语言形式是否得体的能力;判断一个语言形式是常用还是少用(语言的使用频率)的能力。
(美)卡奈尔:语言学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话语能力、交际策略能力。
●结构、功能、文化的结合与联系:“结构”是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功能”指用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境中所能完成的交际任务。
“结构、功能、文化”三结合的意思是:结构是基础、功能是目的、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
结构、功能、文化的结合应贯穿语言教学的始终。
●大脑语言功能的侧化(单侧化——左脑):布洛卡区(语言前区)——书写区;韦尼克区(语言后区)——阅读区。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临界期)理论:指的是根据大脑发育过程确定的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阶段(1-12岁,一说1-6岁)。
●认知方式:信息加工的方式。
1)场独立型——善于从整体中发现个别的能力,适合学自然科学、在课堂条件下学习。
场依存型——善于从整体上依靠互相联系认识事物,适合学社会科学,善于交际,容易受他人影响。
2)冲动型——面对认识任务时反应快,语言表达流利性高,准确性不够。
审慎型——面对认识任务时反应慢,语言表达准确性高,流利性不够。
3)容忍型(宽型)——概括同类事物时更注意共性,容易过度概括。
排他型(窄型)——概括同类事物时更注意个性,容易过度精细。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温习资料第一讲:总论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教学内容是汉语,教学对象是外国人,不是汉族人和中国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与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有一起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当咱们说“对外汉语教学”时不包括对我国少数民族进行的汉语教学,但对国外华裔教学应包括在内。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与作为第二语言的外语的其他语言的教学属于同一性质。
是一门专门的、应用的、综合的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是培育学习者汉语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任务:是为了揭露和说明对外汉语教学的规律,以便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
具体地说,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教学的全进程、教学体系中各类因素的彼此关系和彼此作用、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大体原那么和方式,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1)以培育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2)以技术训练为中心;(3)以基础时期为重点;(4)以语言对照为基础;(5)与文化因素相结合;(6)集中强化的教学方式。
二、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和目的语:第一语言:人们诞生后最先接触、学习和把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在把握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利用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正在学习,希望把握的语言。
常与母语相对利用。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和外语,这两组概念的交叉:多数人的第一语言是母语,但也有人的第一语言不是母语,反而是外语,如移民到国外的某些人的子女。
多数人的第二语言是外语或别的民族的语言(非本民族),但也有相反的情形。
因此母语不完全等同于第一语言,外语也不等同于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的概念的交叉:第二语言可能是母语,但在更多情形下是外语,也可能既不是母语也不是外语,而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如中国的少数民族学汉语,汉语既不是他的母语,也不是外语,而是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学习第二语言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技能。
但是很多人却往往遇到学习第二语言的难题。
针对这个问题,第二语言教学策略和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几种常见的第二语言教学策略和方法。
1. 沉浸式学习法沉浸式学习法是将学习者完全投入到第二语言的学习环境中,让他们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获得第二语言,而不是通过翻译、语法规则、单词列表等传统方式。
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更为有效,因为它更加注重语言应用和语言交际技能的培养。
此外,学习者可以逐渐熟悉第二语言的音韵、语调、语感、语境等,从而更自然地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2. 以交际为中心的教学法以交际为中心的教学法是注重学习者在实际交际中运用目标语言的技能的方法。
它更注重对学习者交际能力的提高,适应于需要用第二语言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学习者。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实践,这意味着学习者需要不断地与其他母语为目标语的人进行交流,以获得更多得实践经验。
3. 固定句型教学法固定句型教学法是针对学习者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开发的教学方法。
它采用一些常见的固定句型和搭配,并以口语为重点进行教学。
通过教学,学习者将能够更加流畅地进行口语交流,更有效地回答问题,更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4. 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习者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学习者被赋予一项任务,并需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目标语言。
它的重点是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习者在实际应用中更有效地掌握目标语言。
无论是以上哪一种教学方法,学习者都需要面对困难和挑战。
学习第二语言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学习者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只有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学习者才能真正地掌握目标语言。
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目标。
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让学习者真正掌握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相同点:(1)从教的方面来看(2)从学的方面来看不同点:(1)教学起点不同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汉语教程》第一课你好),是零起点的教学。
而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据我国学者(周国光、王藻华等)研究,儿童到六岁时,基本上习得了母语),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教,第一语言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由于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就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跟第一语言教学的一系列的区别,也使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成为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
)(2)教学环境不同第一语言教学往往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
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3)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决定了它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儿。
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
这种影响可以起正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如汉英主语+动词+宾语);也可以起负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英语中有第三人称变化,汉语中无,学英语时易错)。
对于正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负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预防或排除。
后者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我们说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
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通常也是他们的母语)的同时,也得到了这种语言的文化(通常也是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化)。
他们自然地形成了操这种语言的人所共同具有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习惯。
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通常不是本民族的文化)。
Vivian Cook《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关注薇行公总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第1章第二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1.1复习笔记本章要点:1.Second language第二语言2.Multi-competence多语能力3.L2learning research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本章考点:1.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对语言教学的贡献(1)学生对学习的贡献:性格和思想、学习方法;(2)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方法体现出第二语言学习观,教学技巧是否有效与许多因素有关;(3)语言教学的目标:总的教育目标(帮助人更好地思考,欣赏文学,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和成熟度,了解其他文化和民族,与外国人交流),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多角度认识课堂。
2.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的独立性(1)重要概念:第二语言,多语能力;(2)独立性:语言教学,第一语言的习得和迁移,独立的语言系统;(3)技术分析:背景假设,语言输入,活动。
本章内容索引:Ⅰ.Contributions of L2learning research1.The students’contribution to learning2.Teaching methods and techniques3.The goals of language teachingⅡ.The independence of L2learning researchnguage teaching2.L1acquisition3.Transfer of the L14.Independent language systems5.Technique analysisⅠ.Contributions of L2learning research(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的贡献)1.The students’contribution to learning(学生对学习的贡献)L2learners have fully formed personalities and minds when they start learning the L2,and these have profound effects on their ways of learning and on how successful they are.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students tackle learning also affect their success.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第二语言学习者有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这对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