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大禹治水
- 格式:pptx
- 大小:6.29 MB
- 文档页数:40
欢迎下载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写。
【篇二】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教案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继续
精选文档感谢下载使用双击可编辑删除15。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写。
【篇二】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教案〔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大禹治水》嗨,大家好!今天我想给你们讲一讲我在课本上学到的一个超厉害的故事,那就是大禹治水。
在很久很久以前呀,咱们的大地上到处都是水。
那水呀,就像一个超级调皮捣蛋的小怪兽,到处乱闯。
老百姓可惨啦,房子被水淹了,庄稼也被水冲跑了,大家只能逃到高山上,躲在山洞里。
那时候,大家心里肯定都在想:“这可怎么办呀?这水什么时候才能听话呀?”当时呢,有一个叫鲧的人站了出来。
他想啊,水这么多,我得把它拦住。
就像我们把调皮的小狗用绳子拴住一样。
于是他就到处找东西来堵水,用泥土呀,石头呀,筑了好多好多的堤坝。
可是呢,这水的力量太大啦,就像一个大力士在用力推一样,堤坝根本就挡不住,水还是到处泛滥。
大家都很失望,鲧也很伤心,他肯定在想:“我已经很努力了呀,为什么还是不行呢?”后来呀,鲧有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大禹。
大禹可不像他爸爸那样只想着堵水。
他呀,特别聪明,他就想啊,水这么多,堵是堵不住的,就像我们家里有很多调皮的孩子,你光把他们关在屋子里是不行的,得给他们找个合适的地方去玩。
大禹就决定把水引到大海里去。
大禹开始了他漫长的治水之旅。
他可辛苦了,到处去查看地形,就像一个探险家在寻找宝藏一样。
他走过了好多好多的地方,翻过了一座座高山,趟过了一条条河流。
他的鞋子磨破了,脚也受伤了,可是他还是不放弃。
我就想啊,要是我,走这么多路,脚疼得要命,肯定早就哭着喊着要回家了。
可是大禹没有,他心里就想着一定要把水治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在治水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
听说大禹有一次路过自己的家,他听到了屋子里传来孩子的哭声。
那是他的孩子呀,他肯定特别想念自己的家人。
他的妻子呢,也特别希望他能回家看看。
有人就对大禹说:“大禹呀,你都走了这么久了,就回家看看吧。
”大禹却说:“不行呀,治水的事情还没有完成呢。
要是我现在回家了,就像士兵在战场上逃跑了一样,那怎么能行呢?”他就这么狠心的走了,头也不回。
我想啊,他心里肯定也很难过,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责任更重大。
[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大禹治水文言文一:[大禹治水文言文]课文大禹治水主要内容大禹治水原文相传古时候黄河一带经常闹水灾。
凶猛的洪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于是,大禹决定去治理洪水。
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的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处奔波,一心治水。
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
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可是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
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在爸爸。
大禹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
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儿子已经十多岁了。
大禹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
大禹说完就脚不停步的向前奔去。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治理洪水。
经过13年的辛勤劳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大禹治水(小学课文)《大禹治水》是人教社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朗读者是杨海波。
本文讲述了鲧和禹治水的故事,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该事迹也被多数中国古代文献所记载。
解读《大禹治水》——从大禹身上解析英雄元素课堂讨论话题:1、什么是神话故事?2、人们为什么要将大禹神化?(引出对英雄的敬仰和崇拜)3、英雄身上有什么元素?英雄元素解析:一、责任的担当。
鲧在临死前叮嘱儿子大禹:“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文中的这句话很关键,第一这是父命,父命不可违。
第二,鲧为什么要儿子一定要把水治好,继续自己未完的事业?追溯到第一自然段,洪水泛滥带来的灾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时候,大丈夫要用于但当责任,什么是天下,这里是指在天下生活的黎民百姓,真正的英雄要担当起百姓的兴与亡的责任,这是通常意义下英雄身上具备的元素。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下面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谈一谈《大禹治水》这篇课文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主体课文。
这一单元围绕“伟人”的第一篇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
作为第一篇课文,它承载着让学生感悟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使学生理解何为奉献的重任。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课文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
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
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精练。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第一自然段讲治水前洪水经常泛滥,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第二自然段讲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功,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第三自然段讲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文中“十三年、三次、一次、到处奔走”等词句集中体现了大禹的奉献精神;第四自然段讲禹带领人们采用疏导的办法制服了洪水,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课文描述的治水前后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
选编本文,旨在引领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语言实践中,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文配有1幅插图,画面宏阔,图中众多百姓在禹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开通河道,禹正在与有经验的老者察看地形。
画面与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对应,为学生领会课文、感受禹的形象提供了凭借。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本课具体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初读课文,利用学过的方法独立自主的识字,读准字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深入体会洪水的泛滥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为深入理解大禹一心一意治水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
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