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6单元
- 格式:docx
- 大小:3.61 MB
- 文档页数:36
[课程目标]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考点一北方地区对应学生用书p2161.位置__大兴安岭__、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__内蒙古高原__以南,__秦岭—淮河__以北,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东临黄海和渤海。
2.地形以__高原__、__平原__为主;“黄土地”是指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黑土地”是指__东北__平原。
3.气候:湿润、半湿润的__温带季风__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 mm。
4.农业(1)耕地及耕作制度:河湖较少,水源不足;耕地是__旱地__。
本区大部分属暖温带和中温带,一年一熟(东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华北)。
(2)粮食作物:东北平原上的春小麦、玉米、高粱;华北平原上的冬小麦;黄土高原上的谷子等。
(3)经济作物: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及黄淮平原有__棉花__;东北有__大豆__;华北的沙土、丘陵地区有油料作物__花生__;黑、吉有糖料作物__甜菜__。
(4)生产基地:东北平原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华北的商品棉基地。
5.工业(1)资源优势:煤、石油、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2)重要基地(环渤海工业带):__辽中南__工业基地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__京津唐__工业基地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6.交通稠密的铁路网:东北的滨洲、滨绥、哈大、京哈、沈丹线构成“不”字形;华北的京沪、京九、京广、同蒲线与京包、太德(太原—石家庄—德州)、陇海线构成“曲”字形。
大秦线是运煤专线,被誉为“神州第一线”。
便利的海运,发达的公路运输。
7.主要城市北京、天津、唐山、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太原、石家庄、济南、青岛、洛阳、邯郸。
对应学生用书p216位置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地形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我国最大,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三江、松嫩、辽河)、华北平原(我国最平坦,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世界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山东丘陵、辽东丘陵名山:“东岳”泰山(鲁)、“西岳”华山(陕)、“中岳”嵩山(豫)、“北岳”恒山(晋)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 mm,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东北东部为湿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雪)主要灾害天气:冬季寒潮、夏季洪涝,华北春旱、风沙河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主要河流湖泊: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渭河、汾河,下游“地上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白头山天池、兴凯湖植被、土壤东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黑土;黄河中下游落叶阔叶林,华北平原钙质土,黄土高原黄土自然资源煤炭:抚顺、阜新、鸡西、鹤岗、开滦、峰峰、大同、阳泉、神府、平朔、兖州、徐州、淮北油田:大庆、辽河、胜利、华北、中原铁矿:鞍山、迁安海盐:长芦水能:白山、丰满、三门峡、小浪底、青铜峡、刘家峡二、北方地区环境问题的分布、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1.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1)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课程目标]1.识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半径2.掌握经纬线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3.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的位置、判断方向、计算距离等4.理解并掌握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见图例和注记5.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概念6.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分析与判断,能绘制地形剖面图7.掌握等值线图的基本特征及判断方法第一讲地球和地球仪考点一经纬度的判读对应学生用书p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__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__体。
(2)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__6371__千米,赤道周长约为__4万__千米,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2.经线与纬线经线纬线图示特点形状__半圆__ 圆方向指示__南北__方向指示__东西__方向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3.经度与纬度经度纬度图示划分从__本初子午线__向东、向西各分180°从__赤道__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越__大__,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愈向北越__大__,南纬的度数愈向南越大划分半球20°W~0°~160°E为__东半球__,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线,以北为__北半球__,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①0°经线为__东西经__分界线;②__180°__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①__30°__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__60°__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②__23.5°__是热带、温带界线,__66.5°__是温带、寒带界线对应学生用书p21.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判断(1)经度及东西半球的判断(2)纬度及低、中、高纬的判断2.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这种判断方法适合极地投影图及其变式图。
[课程目标]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一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对应学生用书p111.天体(1)定义:宇宙间的星云、__恒星__、行星、__卫星__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
(2)类型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等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②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2.天体系统(1)概念:万有引力和天体的__永恒运动__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组成总星系(宇宙)⎩⎪⎨⎪⎧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3)光年: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为150亿~200亿光年。
对应学生用书p 11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按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排序日——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2)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①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②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
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2.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具有生命的一个特殊的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成因据俄塔社2018年4月17日消息: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科乌罗夫斯卡亚天文台的国际项目研究人员发现了一颗与木星性质类似的太阳系外行星。
并给它取名为KPS -1b。
该行星围绕着一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运转,在质量和体积上都很接近木星。
据此回答(1)~(2)题。
(1)上图所示的天体系统可能位于(C)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假如该行星上能存在液态水,最需要具备的条件可能是(A)A.该行星与恒星的距离相当B.质量和体积适中C.自转周期适中D.公转周期适中[解析] (1)上图所示的天体系统是一颗与木星性质类似的太阳系外行星,不属于太阳系,A、B错。
第二讲 环境保护考点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对应学生用书p 233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差异(1)人类过度索取资源造成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其成因、分布及危害具体如下表所示:环境问题成因 分布 危害 荒漠化 沙化自然:气候变干,降水量少人为:滥伐、滥垦、滥牧,植被破坏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西北、华北、东北西部 季风区的边缘地带 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退化,面积减少沙尘暴自然:干旱、大风、气流上升、快行冷锋 人为:植被破坏西北、华北(春季)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健康、交通、湖泊、水库、农业生产、村庄、城市水土流失自然:暴雨、土质疏松;人为:滥垦、滥伐、植被破坏降水量较大的山地丘陵区;我国黄土高原,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臭氧减少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南极臭氧层空洞,北极臭氧层变薄,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速度加快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易患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导致全球变暖森林锐减焚耕开垦、开辟农牧场、商业性木材采伐、不合理的生物资源利用等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东南亚等地,以巴西为甚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影响全球气候物种加速灭绝自然灾害;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利用;环境污染等遍及全球,尤以热带雨林最突出影响全球食物供给;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资源、能源短缺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资源、能源数量有限,浪费现象严重资源、能源分布比较少或经济发达,资源、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突出阻碍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2)人类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形成的环境污染,其成因、分布及危害如下表:环境问题成因分布危害公害病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如日本的“水俣病”(汞) 城市、工矿区及其周围的地区危害人体健康,出现中毒症状水体富营养化含氮、磷的废水大量排入池塘、湖泊、河流城镇郊区,江河湖海使水中溶解氧减少,使水生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赤潮自然:温度高,蒸发大,降水少,海湾封闭,水体交换少;人为:含氮、磷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大海工业、城市集中的沿海使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导致生态失衡,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渔业生产和水产养殖气候变暖森林大量减少,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全球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酸雨pH<5.6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世界:西欧、北美、日本我国:主要在南方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不利于气体扩散的一些谷地和大城市降低能见度,损害植物体,危害人体健康垃圾成灾工业生产废弃物、城市生活废弃物、建筑垃圾等城镇郊区,工矿区的附近影响市容,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2019·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十六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拟精选题(依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分析,重点关注第5、6题)一、选择题(2022·河北衡水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藏中水电站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上建成的首座水电站。
下图为藏木水电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印度相比,我国在该河流干流建设水电站的优势是()A.海拔高B.水量大C.落差大D.河谷宽2.藏木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的主要意义是()①促进旅游业进展②减轻地质灾难③扩大耕地面积④供应电力能源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第1题,与印度相比,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属于上游河段,落差大,故选C。
第2题,藏木水电站建设主要是开发水能资源,供应电力能源,促进当地旅游业的进展,故选D。
答案 1.C 2.D(2022·河南洛阳模拟)“电荒”“煤荒”“油荒”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能源消费将进一步增加。
读“我国核电站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核电站分布特点最能说明该区()A.交通便利,有利于核原料运输B.常规能缺乏,能源需求量大C.铀矿丰富,核电站近原料产地D.地形平坦,有利于核电站选址4.下列维护我国能源平安措施中不行取的是()A.立足国外能源的勘探、开发与建设B.加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C.乐观参与能源平安国际合作,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D.鼓舞节能、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解析第3题,从图中来看,我国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该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工业发达,能源消费量大,但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
核电站发电所需原料很少。
第4题,要维护我国的能源平安,应当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来考虑。
开源主要应当加大对我国资源的勘探开发,乐观参与能源平安国际合作,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节流主要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着手。
而假如通过立足国外能源的勘探、开发建设,来维护我国的能源平安,就会使我国的能源供应依靠于外国,无法保证我国的能源平安。
[课程目标]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地壳物质循环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4.大气受热过程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6.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7.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8.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物质组成及物质循环考点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对应学生用书p271.地球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__地震波__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不连续面(3)划分三个圈层:图中C为__地壳__,D为__地幔__,E为__地核__(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顶部,是__岩浆__的主要发源地。
(4)岩石圈:由坚硬的__岩石__组成,包括地壳和__上地幔顶部__。
2.地球的外部圈层(1)A表示__大气圈__: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氧。
(2)B表示__水圈__: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_连续__但不规则的圈层。
(3)C表示__生物圈__: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__大气圈__的底部、__水圈__的全部和__岩石圈__的上部。
对应学生用书p28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1.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的概况,可简化总结成下表以便于记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做岩石圈。
要注意对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分。
2.地壳的结构地壳的厚度和物质组成各处并不相同。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壳可以分成两层,上层叫硅铝层,含硅和铝较多,主要由比重较小的花岗岩类组成;下层叫硅镁层,这一层硅、铝成分相对减少,镁、铁成分增多,主要由比重较大的玄武岩类组成。
二层之间的界面为康拉德面。
硅铝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硅镁层则是普遍存在的。
地壳厚度的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是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
[课程目标]一、旅游地理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4.旅游与区域发展(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二、环境保护1.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5.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第一讲旅游地理考点一旅游资源的特性、类型与分布对应学生用书p2251.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
它既包括具体的资源,如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和娱乐中心等,也包括抽象的资源,如风土人情、节庆活动等。
2.旅游资源的特性(1)位置相对稳定性:区域性或不可移动性,是旅游资源的根本属性之一。
(2)物质景象组合性: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应当注意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合理性和协调性。
(3)美学属性:旅游资源必须具备美学属性,才能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该属性是旅游资源的一种相对属性。
(4)历史文化属性:人类的文化能够“凝聚”在一定区域的山川景物上,具有非常强的区域和民族特色。
(5)非消耗性:旅游资源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是不会被消耗的资源,并且随着旅游者的光顾和岁月的流逝,还趋于增值。
3.旅游资源的类型旅游资源通常分为三类,结合实例分析如下表:的地理“痕迹”的地区古丝绸之路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华山,又称西岳,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城南,西距西安市120千米。
华山整体为花岗岩断块山,山体倚天拔地,四面如削,更有千尺幢、百尺峡、苍龙岭、鹞子翻身、长空栈道等十分险峻之地,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
材料二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人称“天外三峰”。
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三十六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
(1)华山属于何种旅游资源?说明华山的成因。
__自然旅游资源。
岩浆活动、地壳活动(断层)。
__(2)简述“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的观赏方法。
__把握观赏时机,观赏自然美景要把握季节、时间及气象变化,体验大自然中的色彩美、静态美和动态美。
__[解析] (1)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类,华山属于自然旅游资源。
华山整体为花岗岩断块山,可判断其形成受到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的作用。
(2)自然气候景观的观赏要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考点二旅游景观的欣赏对应学生用书p2271.旅游景观欣赏方法(1)培养审美情趣,激发人的好奇心(2)提高审美能力,积累文化素养(3)优选观赏角度:观赏距离远近、角度变化、俯仰差异等,都会带来不同的观赏效果。
景观欣赏,远望取其势,近看取其质。
①观赏距离的选择②观赏角度的选择观赏自然美景要把握季节、时间及气象变化,体验大自然中的色彩美、静态美和动态美。
当然,观赏人文景观同样要把握时机。
(5)品味文化内涵旅游景观(尤其人文景观)→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要了解其来龙去脉,深入分析,运用文化素养和以往经验去品味→领略其中的真意,达到以情观景、情景交融的意境。
2.中外名景欣赏(1)中国名景欣赏②中国的溶洞a.形成:地下水沿可溶岩石的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
b.形态: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
c.分布特点:我国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溶洞分布广、量多,其中不少溶洞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③中国的园林a.产生背景:古人表达膜拜之情或宗教虔诚。
b.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东南25千米处。
以众多的佛教文物和壁画、彩塑等著称于世,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
(2)国外名景欣赏①联系欧洲历史,了解人文旅游资源历史上,南欧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希腊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
后来罗马大帝盛极一时,意大利、希腊人文旅游资源特别集中。
②结合气候类型分析自然旅游资源南欧→地中海气候→夏季阳光明媚→对欧洲旅游者吸引力大;阿尔卑斯山→年轻高大的褶皱山系→山地气候→冰川地貌广布→自然风光迷人;北极圈以北→极地气候→自然风光独特→吸引探险旅游。
1(2019·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康沃尔郡在一个废弃的矿山上开发了伊甸园项目。
该项目主体是温室,由8个充满未来主义艺术风格的巨大蜂巢式穹顶建筑构成。
穹顶建筑内仿造地球上不同的生态环境,汇集了不同种类的植物。
作为英国最大的环境保护教育中心,该项目本身就是一个节能环保的典范。
2001年开园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英国最佳休闲旅游景区。
下图是该项目的景观照片。
分析该项目对旅游者吸引力大的原因。
__在废弃矿山上兴建的伊甸园,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以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独特的艺术建筑风格为特色,为旅游者营造优美舒适的旅游环境;以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为主题,项目建设体现环保理念,观赏性强又能寓教于乐;(作为英国最大的环境保护教育中心,)规模大,建设时间较早,具有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__[解析] 该项目建设在“一个废弃的矿山上”,通过项目建设使该地由荒山变为了有多种类型植物分布的山区,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项目主体由8个“充满未来主义艺术风格的巨大蜂巢式穹顶建筑构成”,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这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具有特色、观赏性的人文景观,舒适的旅游环境增强了该项目对游客的吸引力;该项目“是一个节能环保的典范”,以温室为主体,充分地利用了自然的光热资源培育不同种类的植物,是对环保建设理念践行的典范,使游客在观赏植物、风景的同时还受到了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的熏陶,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深受游客的喜爱;该项目规模大,为“英国最大的环境保护教育中心”,可接纳游客数量多,且可供游客观赏、游玩的场地多,规模效益好,同时该项目于2001年建设,建设时间较早,且“连续多年被评为英国最佳休闲旅游景区”,知名度高,项目品牌效应强,因而对游客吸引力大。
2(2018·天津)我国福建省的武夷山景区有丹霞地貌景观和九曲溪等河流。
游客乘筏沿九曲溪可观赏到“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美景。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九曲溪适宜游客乘筏观景的主要自然原因。
__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水量较充足,无结冰期,全年适宜游客乘筏;河道弯曲(河流落差小),流速较缓,利于游客观景安全;两岸丹霞地貌景色秀美,对游客吸引力强。
__当地政府按规划将景区内的村落集中安置到甲区,并将旅游服务设施统一建在乙区。
(2)说明此规划的实施对武夷山区的意义。
__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减少景区的污染源);保护景区的旅游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提高景区接待能力;便于景区管理。
__[解析] (1)九曲溪适宜游客乘筏观景的主要自然原因从景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游览方式本身的特点分析。
区域地处亚热带,河流水量大,无结冰期,全年适宜游览也可以全年乘筏;河道弯曲,流速较缓,游客乘筏观景较为安全;两岸丹霞地貌景色秀美,乘筏游览可以体验“人在画中游”的美感,使游客获得超级游览享受。
(2)将景区内的村落集中安置到甲区,将旅游服务设施统一建在乙区,实行村落、服务设施分离的做法可以分散游客及各类人类活动,减少各类旅游环境问题,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景区的旅游资源;提高景区接待能力;同时服务分工,也便于景区管理。
考点三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与旅游规划对应学生用书p2281.旅游资源开发的评价(1)正确认识旅游资源是进行科学评价的前提。
评价旅游资源,关键是对其综合价值的评价。
(2)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主要从资源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基础设施建设(3)游览价值与其开发利用价值的联系2.旅游规划(1)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2)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根据景点区位、开发性质和规模,规划设计旅游交通和各项服务设施,如下表所示:旅游活动高效和安全1(2019·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越后妻有地区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北部,冬季多大雪。
由于地处偏远,该地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大都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乡村日渐衰败。
为改变这一状况,该地区于2000年开始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
该活动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当地传统文化。
该活动使越后妻有地区逐渐成为日本知名的旅游地。
下图为永久保留的“大地艺术祭”经典作品——《梯田》。
指出越后妻有地区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的旅游价值,并说明能够永久保留在田野上的艺术作品的特点。
旅游价值:(“大地艺术祭”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展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具有审美价值。
充分反映当地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价值。
特点:艺术作品主题与“大地艺术祭”主题高度契合;艺术作品的制作结构和材质牢固,不易被冬季大雪损坏。
[解析] 该问题一是需要指出越后妻有地区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的旅游价值,关键是要理解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的旅游价值;二是要说明能够永久保留在田野上的艺术作品的特点。
“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当地传统文化”→既有美学价值又有文化价值;“《梯田》”→“大地艺术祭”主题契合,能永久保留,证明材质牢固。
旅游价值主要从“大地艺术祭”经典作品体现的自然和谐之美的美学价值与充分反映当地传统文化的乡土文化价值进行分析。
特点是艺术作品能够永久保留,说明艺术作品耐持久保留,制作材料牢固,其反映的主题是呈现当地农民农耕生活的美好乡土环境,体现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共存的美好田园生活,展现当地传统文化,与“大地艺术祭”主题高度契合。
2(2018·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某地的“佛手山药”有三百多年的种植历史,2009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