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七章 联产品、副产品与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212.02 KB
- 文档页数:48
第十五章联产品、副产品与等级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第一节联产品的成本计算一、联产品的概念与特点(一)概念就是指使用同种原材料,经过同一加工过程,而同时生产出来的具有同等地位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
(它们的用途不同)(二)特点各种联产品都就是企业主要产品,就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目标;且销售价格相当或较高,对企业都有较大的贡献。
二、联产品联合成本的分配(一)联产品成本计算的步骤联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到形成完工产品要经历三个阶段:分离前、分离点、分离后。
因此,联产品成本计算主要步骤如下:(其中第一与第三步前已讲述,故关键就是第二步)(1)分离前联合成本的归集;(2)分离点联合成本的分配;(3)分离后联产品可归属成本的计算。
(二)联产品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分离点上)常用:系数分配法、实物量比例分配法、相对售价比例分配法与可实现净值比例分配法。
1、系数分配法(分类法中已说明)就是将各种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事先规定的系数折合成标准产量,然后按照各联产品的标准产量比例来分配联合成本。
确定系数的标准可以就是联产品的技术特征,如重量、体积、质量性能等;也可以就是经济指标,如定额成本,售价等。
采用系数分配法分配联合成本,其正确与否取决于系数确定的正确性。
2、实物量比例分配法(实物量分配法)按各联产品在分离点上的重量、体积、长度等实物量度比例,来分配联合成本。
优点:计算简便易行;(因为一般产品都可用实物单位计量,资料容易取得)缺点:并非所有成本都与实物量直接有关;没有考虑成本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容易造成成本与收入不匹配。
(而售价的制定就是会考虑产品成本的,这样会造成产品定价不合理)适用:产品成本与实物量关系密切,且各联产品售价较为均衡。
3、相对售价比例分配法(相对销售收入分配法)按各联产品售价比例,来分配联合成本。
原理:售价较高的联产品应负担较多的联合成本,反之相反。
(分配的结果会使各联产品的毛利率相同)一般适用于分离后不再加工的联产品。
案例十四联产品、副产品成本计算一、联产品的成本计算实例【例12-2】海西集团下属的建福公司第二分厂20×7年10月生产甲、乙、丙三种联产品,本月实际产量为:甲产品40 000公斤;乙产品20 000公斤;丙产品15 000公斤。
各种产品的市场售价为:甲产品15元;乙产品24元;丙产品12元。
联产品分离前的联合成本为1 008 000元(本例为了简化成本计算,不分成本项目计算)。
1.1.? 根据资料,假设采用系数分配法计算甲、乙、丙产品的成本,见表12-7。
表12-7 联产品成本计算单(系数分配法)20×7年10月丙产品的系数为:乙产品系数=24÷15=1.6;丙产品系数=12÷15=0.8。
根据表12-7的成本计算单和产品入库单,编制结转完工入库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480 000——乙产品 384 000——丙产品 144 000贷:基本生产成本 1 008 000 2.根据资料,假设采用实物量分配法计算甲、乙、丙产品的成本,见表12-8。
表12-8 联产品成本计算单(实物量分配法)20×7年10月本的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537 600——乙产品 268 800——丙产品 201 600贷:基本生产成本 1 008 0003.根据资料,假设采用销售价值分配法计算甲、乙、丙产品的成本,见表12-9。
表12-9 联产品成本计算单(销售价值分配法)20×7年10月本的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480 000——乙产品 384 000——丙产品 144 000贷:基本生产成本 1 008 000二、副产品的成本计算实例【例12-3】海西集团下属的建福公司第三分厂在生产主要产品——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A副产品,A副产品分离后需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
20×7年11月共发生联合成本155 000元,其中:直接材料77 500元;直接人工31 000元;制造费用46 500元。
成本计算材料十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品成本的计算各个行业、各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类型、生产组织不同。
有的企业运用同种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生产出两种以上的产品。
同时,由于生产条件所限及加工操作等原因,有的生产出不同种类的产品,如联产品和副产品;有的生产出同一种产品的不同等级产品。
一、联产品的成本计算(一)联产品的涵义企业使用同一种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加工过程,同时生产出来几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同等地位的主要产品,称为联产品。
作为联产品,性质、用途不同,并且,经济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煤油厂在生产出催化原油的同时可生产出汽油、轻柴油、重柴油、煤焦油、石蜡、沥青、凡士林、煤油和润滑油等;氨碱厂在生产出电解食盐水的同时生产出液碱、湿氯以及湿氢等;煤气厂同时生产出煤气、煤焦油和焦炭等;屠宰厂在加工牲畜是同时生产出鲜肉、皮革和油脂等;焦炭制造厂同时生产出焦炭、瓦斯、氨、煤焦油和煤气等等。
(二)联产品的特点与其他复合产品相比,联产品与品种法以及分类法下的多种产品具有一定区别和联系,具体来说,联产品的特点为:第一,联产品是企业的主要产品,是企业生产制造活动的主要目标,也是企业生产的主要目的;第二,与其相伴而生的副产品相比,联产品的售价较高,对生产有较大贡献;第三,只要生产出联产品的一种,通常必须同时生产出所有联产品。
根据各联产品之间的产量增减关系或消长关系,联产品可分为补充联产品和代用联产品。
其中,补充联产品是指一种联产品产品不可避免地导致其他联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减;代用联产品是指一种联产品增加会导致另一种联产品减少,即各种联产品之间的产量此增彼减;第四,对产出的各种联产品的相对产量,生产者极少或根本无法控制,即联产品是一种自然结果,如屠宰厂生产的鲜肉、皮革等。
副产品是企业在同一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其他产品。
联产品与副产品的区分并不固定,往往因时间、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例如,石油企业中煤油有时为联产品,有时为副产品;汽油或加热用油有时为副产品,有时为联产品。
1 总论一、名词解释1、成本计算:成本计算就是把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以分别计算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专门方法。
2、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活动,它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估值等一系列工作,为预算、过程控制、报告和考核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3、预测:采用科学的方法预计、推测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必然性或可能性行为。
4、决策:指在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前提下,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通过一定的程序对未来实践的方向、原则和方法做出决策的过程。
5、战略管理会计:是指以协助高层领导制定竞争战略、实施战略规划,从而促使企业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为目的,能够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和思考,既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提供本企业与战略相关的内部信息,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会计分支。
二、单项选择1、在传统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 A )。
A、预算和控制B、预测和决策C、日常控制D、业绩评价2、20世纪50年代起,所谓“管理中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正是适应生产力迅速发展而提出的( B )。
A、预测分析法B、企业管理的指导方针C、经营决策方法D、控制、规划方略3、在电脑一体化制造的经营环境中,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体现为( A )。
A、由生产制造作业引起的成本比重会下降,由管理作业引起的成本比重会大幅度上升。
B、由管理作业引起的成本会下降,由生产制造作业引起的成本比重会上升。
C、期间费用会上升。
D、直接材料成本会下降。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管理会计就是内部会计。
B、管理会计就是决策会计。
C、管理会计的实质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结合。
D、管理会计就是预测、决策的一系列分析方法。
5、在下列各项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不存在区别的是( C )。
C、最终奋斗目标D、信息特征三、判断1、从成本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看,成本会计的重点已从产品成本计算扩展到利用不同的成本信息进行企业内部管理(√)。
副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以副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副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并详细解析其中的步骤和要点。
什么是副产品?副产品是指在生产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附带产物,它通常不是企业主要生产的产品,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副产品的成本计算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副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分配法和净实现价值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步骤和要点。
一、分配法分配法是根据副产品与主产品的关系,按照一定的比例将生产成本分配给副产品。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副产品与主产品之间的关系:副产品与主产品之间可能存在多种关系,如副产品是主产品的附属品、副产品是主产品的剩余部分等。
根据不同的关系,确定合适的分配比例。
2. 确定分配基数:分配基数是指被分配的主产品数量或成本。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配基数,如主产品的产量、主产品的销售额等。
3. 计算副产品的成本:根据确定的分配比例和分配基数,计算副产品的成本。
计算公式为:副产品成本 = 分配比例× 分配基数。
4. 录入副产品的成本:将计算得到的副产品成本记录到成本核算系统中,以便后续的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
分配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副产品与主产品之间的关系相对固定的情况。
然而,分配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无法准确反映副产品的实际价值。
二、净实现价值法净实现价值法是根据副产品的实际销售收入和相关费用,计算副产品的成本。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副产品的实际销售收入:副产品的实际销售收入是指副产品在市场上的实际售价。
根据市场行情和竞争情况,确定合适的销售收入。
2. 扣除相关费用:相关费用包括副产品的销售费用、运输费用、存储费用等。
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些相关费用从销售收入中扣除,得到副产品的净实现价值。
3. 计算副产品的成本:根据副产品的净实现价值和销售数量,计算副产品的成本。
计算公式为:副产品成本 = 净实现价值 - 相关费用。
4. 录入副产品的成本:将计算得到的副产品成本记录到成本核算系统中。
案例十四联产品、副产品成本计算一、联产品的成本计算实例【例12-2】海西集团下属的建福公司第二分厂20×7年10月生产甲、乙、丙三种联产品,本月实际产量为:甲产品40 000公斤;乙产品20 000公斤;丙产品15 000公斤。
各种产品的市场售价为:甲产品15元;乙产品24元;丙产品12元。
联产品分离前的联合成本为1 008 000元(本例为了简化成本计算,不分成本项目计算)。
1.1.? 根据资料,假设采用系数分配法计算甲、乙、丙产品的成本,见表12-7。
表12-7 联产品成本计算单(系数分配法)备注:确定甲产品为标准产品,系数定为“1”,按产品售价计算乙、丙产品的系数为:乙产品系数=24÷15=1.6;丙产品系数=12÷15=0.8。
根据表12-7的成本计算单和产品入库单,编制结转完工入库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480 000——乙产品 384 000——丙产品 144 000贷:基本生产成本 1 008 000 2.根据资料,假设采用实物量分配法计算甲、乙、丙产品的成本,见表12-8。
表12-8 联产品成本计算单(实物量分配法)根据表12-8的成本计算单和产品入库单,编制结转完工入库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537 600——乙产品 268 800——丙产品 201 600贷:基本生产成本 1 008 000 3.根据资料,假设采用销售价值分配法计算甲、乙、丙产品的成本,见表12-9。
表12-9 联产品成本计算单(销售价值分配法)根据表12-9的成本计算单和产品入库单,编制结转完工入库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480 000——乙产品 384 000——丙产品 144 000贷:基本生产成本 1 008 000二、副产品的成本计算实例【例12-3】海西集团下属的建福公司第三分厂在生产主要产品——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A副产品,A副产品分离后需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