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会计报表中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会计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482.01 KB
- 文档页数:5
知识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抵销分录编制直接投资及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一)对子公司个别报表不涉及按公允价值调整的问题(二)母公司个别报表按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应编制的调整分录:1.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的份额借:长期股权投资贷:投资收益以后年度:借:长期股权投资贷:未分配利润——年初2.应承担子公司当期发生的亏损份额——做相反分录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以后年度: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长期股权投资3.当期收到子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以后年度: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长期股权投资4.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按母公司应享有或应承担的份额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资本公积或做相反的分录。
以后年度: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资本公积知识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抵销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一)对子公司个别报表按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调整1.根据母公司在购买日设置的备查簿中登记该子公司有关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固定资产存货等贷:应收账款等资本公积2.调整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的净利润当年:借:管理费用营业成本等应收账款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存货资产减值损失等以后年度: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存货等(二)母公司个别报表按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分录与同一控制企业合并相同,但金额有所不同。
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应编制的调整分录:1.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的份额借:长期股权投资贷:投资收益以后年度:借:长期股权投资贷:未分配利润——年初2.应承担子公司当期发生的亏损份额——做相反分录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以后年度: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长期股权投资3.当期收到子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以后年度: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长期股权投资4.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按母公司应享有或应承担的份额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资本公积或做相反的分录。
合并会计报表中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方法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衢州财务管理实务相关内容合并会计报表中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方法总结如下: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企业集团内部经常发生低价内部交易。
当内部销售价格低于内部销售成本时就出现了内部销售亏损。
为此,《第27号国际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和对附属公司投资的会计》第十七条规定“由集团内交易产生的未实现亏损也应抵销”,第十八条规定“在计算资产账面金额时扣除的,由集团内交易形成的未实现亏损也应抵销”。
然而,据笔者了解,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中,都没有关于内部存货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亏损抵销的相关规定和论述。
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在抵销内部销售亏损的同时要将亏损销售资产的价值恢复到内部交易前的水平,这样就虚增了资产的价值,有悖谨慎会计原则。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众所周知,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当存货资产发生减值时,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且,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还要进行有关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
当对内部销售亏损和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后,合并会计报表中反映的该存货的价值,就是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的价值(合并会计报表中“存货”数额反映在内部交易前内部销售企业该存货的账面价值V,而“存货跌价准备”数额反映期末根据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与V相比较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数额)。
显然,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内部存货交易中的未实现内部销售亏损和相关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正是完全遵循了谨慎会计原则。
本文主要讨论在内部销售价格(以下用R表示)小于内部销售成本(以下用C表示),产生内部销售亏损(以下用K 表示,K=C-R)的条件下内部存货交易的两种抵销方法。
一、内部存货交易的分析抵销法。
所谓内部存货交易分析抵销法(以下简称分析抵销法),就是根据内部存货的实际流转情况不同,将全部内部存货交易拆分为若干部分后,分别编制抵销分录的抵销方法。
当内部销售价格小于内部销售成本时,分析抵销法的六种类型如下:1.本期购入的内部存货,全部转为本期期末存货。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的处理方法一、资产负债表抵消资产负债表内的权益,子公司的资产一部分归属于母公司,另一部分归属少数股东,合并报表需要将此部分的报表进项合并,处理如下:借:实收资本(子公司包含母公司与少数股东的所有权益)资本公积(盈余部分,这个应该不用细说)盈余公积(同上)未分配利润(待分红利)合并价差(接待方向需要根据母公司取得股权是否高于净资产决定)贷:少数股东权益(除归属母公司部分的权益)长期股权投资(归属母公司的权益)二、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项目抵销子公司的利润表,与所有者权益挂钩。
按照所有者权益的比例(股权比例),进项分配。
合并后,分出属于母公司部分,计入母公司“投资收益”,归属子公司小股东部分,计入"少数股东权益",合并分录如下:借:期初未分配利润(计子公司暂未分配利润表内地数据)投资收益(本年利润中归属母公司的利润)少数股东权益(除去母公司利润与留存利润外,少数股东的本年利润)贷:提取盈余公积(提取所有本年营业收入)应付利润未分配利润三、母子公司内部业务的抵销子公司与母公司如有业务上的往来,由内容业务往来而创造出的利润,对母公司整体而言,并没有出现真正利润,只是左手倒右手,这部分利润属于虚增的利润,也需要进项抵消,抵消的过程视不同的业务类型而定。
A、存货业务1、销售额抵消(本期):与子公司的业务往来,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相互抵消。
借:主营业务收入贷:主营业务成本2、本期存货抵消:子公司购入母公司产品,但合并报表时还未销售出,属于未实现利润,应当予以抵消。
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存货3、存货非本期购入,但仍未销售:上期购入母公司的存货,依然积压未销售,依然需要从利润中扣除。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贷:存货4、上期购入存货,已经销售:上期存货销售后已经实现利润,只需结转成本。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B、关于固定资产的业务往来Ⅰ、子公司购进母公司存货作为固定资产业务★购进当年1、合并报表抵消固定资产虚增的利润:借:主营业务收入累积折旧(固定资产已经使用,产生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固定资产2、如固定资产为实现利润的摊销:借:累计折旧贷:管理费用★购进之后第n 年1、将未实现的利润抵销:借:期初未分配利润贷:固定资产2、第n 年的未实现利润部分的摊销:借:累计折旧贷:管理费用3、以前年度未实现利润累计部分的抵销:借:累计折旧贷:期初未分配利润Ⅱ、母公司固定资产被子公司购入为固定资产★购进当年1、虚增利润抵消:借:营业外收入贷:固定资产2、未实现利润的摊销:借:累计折旧贷:管理费用★购进之后第n 年1、虚增利润抵消:借:期初未分配利润贷:固定资产2、第n 年的未实现利润部分的摊销:借:累计折旧贷:管理费用3、以前年度未实现利润累计部分的抵销:借:累计折旧贷:期初未分配利润Ⅲ、子公司将其从母公司购进的固定资产出售时的业务1、实现利润,计入营业外收入:(期初出售)借:期初未分配利润贷:营业外收入2、期末出售:借:期初未分配利润贷: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C、债券业务1、将母子公司之间由于债券引起的资产负债账户抵销,差额进合并价差:借:应付债券合并价差贷:长期债券投资②将母子公司之间由于债券引起的损益科目抵销,差额进合并价差:借:投资收益贷:财务费用四、内部积欠款项的抵销1、应收相抵借:应付账款贷:应收账款2、预售相抵借:预收账款贷:预付账款五、子公司被抵销的盈余公积中属于母公司的部分,予以恢复借:提取盈余公积(第二部分分录中的提取盈余公积×母公司所占份额)期初未分配利润(轧差数、借贷方位置视具体情况而定)贷:盈余公积(第一部分分录中的盈余公积×母公司所占份额)六、各项减值准备的抵销1、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的抵销借:坏账准备(本期期末的应收账款确定的坏账准备)管理费用(轧差数、借贷方位置视具体情况而定)贷:期初未分配利润(本期期初的应收账款确定的坏账准备)2、存货的跌价准备的抵销借:存货跌价准备(截止期末累计计提的跌价准备)管理费用(本期继续计提或冲回的跌价准备,借贷方视具体情况而定)贷:期初未分配利润(截止期初累计计提的跌价准备)3、资产的减值准备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截止期末累计计提的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本期继续计提或冲回的减值准备,借贷方视具体情况而定)贷:期初未分配利润(截止期初累计计提的减值准备)4、投资的减值准备借: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减值准备(截止期末累计计提的减值准备)投资收益(本期继续计提或冲回的减值准备,借贷方视具体情况而定)贷:期初未分配利润(截止期初累计计提的减值准备)七、将上述分录列示在合并工作底稿中,与其对应科目相应加以抵销,即得合并报表合并报表科目列示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收益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单独列示。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来百度文库!【案例】合并会计报表中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会计处理
从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实务而言,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企业普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初次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存货跌价的会计处理
(一)产生内部销售利润的条件下,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方法
企业集团发生内部存货交易时,由于内部销售价格与内部销售成本往往不一致,从而产生内部销售利润或内部销售亏损。
每期期末,内部购入企业将该存货的内部销售价格与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从企业集团角度而言,应以该存货内部销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计算该存货跌价准备。
显然,二者往往不一致而产生差异。
因此,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必须通过抵销分录来消除上述差异。
本节主要通过实例讨论,在内部销售价格大于内部销售成本(产生内部销售利润)时,内部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会计处理要分两种情况来进行。
1.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进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取得成本,但高于销售企业的销售成本
从购买企业个别会计报表来说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从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来说期末内部存货如果不发生销售转移并不存在减值,此时应将购买方提取的跌价准备予以抵销,抵销的金额为购买方提取的跌价准备。
例1、某企业集团只有母、子两个公司,母公司将成本为800元的一批商品销售给子公司,销售收入为1000元,销售毛利率为20%。
如果该交易在本期发生,该存货全部转为本期末存货,期末可
1。
《合并会计报表中存货项目“四步抵销法”探讨》合并会计报表中,存货项目的抵销要站在集团的角度来分析,建立在个别报表的基础上来处理未实现的收入、成本和利润的抵销、因抵销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计提(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计提(结转)存货跌价准备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四个方面,把握了这四个方面的业务处理,同时在连续编制抵销分录时注意前后两年业务的衔接,前后两年的抵销业务的处理基本是一致的,主要区别在于下一年调整期初数时的科目有所不同,上年涉及损益类的科目当年要在“未分配利润-年初”反映,把握了这些问题存货项目的抵销也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20×8年1月1日,正保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中熙公司80%的股份,能够对中熙公司实施控制。
20×8年中熙公司从正保公司购进A商品200件,购买价格为每件2万元。
正保公司A商品每件成本为1.5万元。
20×8年中熙公司对外销售A商品150件,每件销售价格为2.2万元;年末结存A商品50件。
20×8年12月31日,A商品每件可变现净值为1.8万元;中熙公司对A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
20×9年中熙公司对外销售A商品10件,每件销售价格为1.8万元。
20×9年l2月31日,中熙公司年末存货中包括从正保公司购进的A商品40件,A商品每件可变现净值为1.4万元。
A商品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为24万元。
假定正保公司和中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
要求:编制20×8年和20×9年与存货有关的抵销分录。
正保公司20×8年和20×9年编制的与内部商品销售有关的抵销分录如下:(1)20×8年抵销分录------分四步走①第一步:抵销未实现的收入、成本和利润借:营业收入400(200×2)贷:营业成本375存货25[50×(2-1.5)]②第二步:因抵销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6.25(25*25%)贷:所得税费用6.25③第三步:抵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10贷:资产减值损失10④第四步:抵销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所得税费用2.5(10*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5(2)20×9年抵销分录A、先按照四步走的原则,处理20×8年合并中的事项:①第一步:抵销期初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5贷:营业成本25②第二步:因抵销理20×8年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6.25贷:未分配利润--年初6.25③第三步:抵销理20×8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10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0④第四步:抵销理20×8年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5以上四步思路同20×8年的处理基本是一致的,不同点在上年涉及损益类的科目20×9年要在“未分配利润-年初”反映.B、同样按照4步走的办法抵销20×9年的业务:①第一步:抵销未实现的收入、成本和利润借:营业成本20贷:存货20[40×(2-1.5)]②第二步:因抵销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5),因为起初已确认50*25%=6.25,因此要冲回6.25-5=1.25借:所得税费用1.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25③第三步:抵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分析:本期中熙公司因销售A商品10件,结转跌价准备2(10/50×10),期末计提跌价准备16,期末跌价准备余额24(10-2+16),这两个业务全部抵销。
顺销视角的存货内部交易抵销会计处理:所谓存货的内部交易,必须满足集团内部买卖双方都将交易的资产视为存货的条件。
集团内部发生的经济业务,已经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进行反映。
但在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将个别报表重复计算的因素进行抵销。
会计准则讲解中只介绍单一抵销处理,本文以顺销的角度结合其他方法对存货的内部交易进行解析。
一、内部存货交易抵销会计处理企业集团内部销售产品,买方购买的产品当年可能全部对外销售、可能全部留存、也可能销售一部分留存一部分。
1.买方当年将存货全部对外销售。
集团内部买方确认的营业成本和卖方确认的营业收入是重复的,应按照集团内卖方确认的收入金额予以抵销,借记营业收入,贷记营业成本。
2.买方当年将存货全部留存。
从企业集团看,这类交易属于集团内部商品的调拨行为,不会引起资产和利润的增加。
集团内部卖方确认的利润是未实现的内部销售损益,合并报表时要予以抵销。
方法一:一方面将卖方确认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抵销,即抵销卖方虚增的利润;另一方面抵销买方虚增的存货资产。
抵销分录为借记营业收入,贷记营业成本,差额贷记存货。
方法二:先假设存货全部对外卖出,按照上述第一种情况,抵销分录为借记营业收入,贷记营业成本。
然后再抵销留存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即借记营业成本,贷记存货。
例1:M是m的母公司,2014年M公司销售商品给m公司,售价800万元,成本600万元。
(1)若m公司当年将商品全部对外销售,则编制合并报表时抵销分录为:借:营业收入800贷:营业成本800(2)若m公司当年购买的商品全部留存,则抵销分录为:借:营业收入800贷:营业成本600存货200或者:借:营业收入800贷:营业成本800同时:借:营业成本200贷:存货200上述两种方法抵销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存货的金额一致。
3.买方当年将存货卖一部分留一部分。
这类交易也有两种抵销方法:方法一:假设存货全部对外卖出,抵销集团内卖方确认的收入和买方的成本,借记营业收入,贷记营业成本,然后对留存存货的虚增价值进行抵销,借记营业成本,贷记存货。
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和调整分录处理技巧合并财务报表在做抵销分录之前,首先要做调整分录。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和个别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并不相同,由于一笔抵销分录可能会同时涉及合并资产负债表项目、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项目,所以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并不是单独编制的,而是在一张合并工作底稿上同时完成的,不能孤立地加以看待。
初次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和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抵销分录在实质上并无区别,只不过初次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要比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少考虑抵销以前年度的项目。
1.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调整分录)。
(1)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
对于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如果不存在与母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不一致的情况,则不需要对该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2)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
对于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除了存在与母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对该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外,还应当根据母公司为该子公司设置的备查簿的记录,以记录的该子公司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通过编制调整分录,对该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使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反映为在购买日公允价值基础上确定的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在本期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第一年①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贷:资本公积②计提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借:管理费用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第二年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贷:资本公积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借:管理费用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2.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权益法(调整分录)按照权益法调整为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应编制的调整分录为:(1)第一年①对于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的份额借:长期股权投资贷:投资收益借:提取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按照应承担子公司当期发生的亏损份额,做相反分录。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合并会计报表中如何抵消存货跌价准备
为保证资产要素的真实性,使会计报表中露的资产更加符合其质量特征,《企业会计制度》依据谨慎性原则,对资产的期末计价,强调了现行价值的参考性,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按照新制度的规定,2001年1月1日起所有股份制企业对各项主要资产,如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以及委托贷款都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那么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母公司和纳入合并范围的所属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资产交易抵消事项时,其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出相应的处理。
一、存货跌价准备抵消时涉及的三个“价值”
1.可变现净值(CV),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以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
2.抵消前价值(QV),即期末抵消内部未实现利润(或亏损)前原个别会计报表中的存货价值。
3.抵消后价值(HV),即期末抵消内部未实现利润(或亏损)后合并会计报表中的存货价值。
当可变现净值小于抵消前价值(即CV<QV)时,应根据其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二、存货跌价准备抵消的一般原则
1.在未实现利润抵消情况下(即HV<QV):
(1)当存货可变现净值大于抵消前价值(HV<QV<CV)时,原帐面存货未发生跌价损失,只需抵消未实现利润,不影响存货跌价准备。
合并会计报表中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会计处理
从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实务而言,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企业普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初次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存货跌价的会计处理
(一)产生内部销售利润的条件下,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方法
企业集团发生内部存货交易时,由于内部销售价格与内部销售往往不一致,从而产生内部销售利润或内部销售亏损。
每期期末,内部购入企业将该存货的内部销售价格与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从企业集团角度而言,应以该存货内部销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计算该存货跌价准备。
显然,二者往往不一致而产生差异。
因此,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必须通过抵销分录来消除上述差异。
本节主要通过实例讨论,在内部销售价格大于内部销售成本(产生内部销售利润)时,内部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会计处理要分两种情况来进行。
1.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进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取得成本,但高于销售企业的销售成本
从购买企业个别会计报表来说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从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来说期末内部存货如果不发生销售转移并不存在减值,此时应将购买方提取的跌价准备予以抵销,抵销的金额为购买方提取的跌价准备。
例1:某企业集团只有母、子两个公司,母公司将成本为800元的一批商品销售给子公司,销售收入为1000元,销售毛利率为20%.
如果该交易在本期发生,该存货全部转为本期末存货,期末可变现净值为900元,本期期末该存货已提准备100元(1000-900);本期期末该存货应有准备为0(800-900=-100<0);应冲减本期准备100元。
抵销分录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100
贷:费用100
2.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进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销售企业的销售成本
从购买企业个别会计报表来说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从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来说期末内部存货如果不发生销售转移也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减值,这时就不能将购买方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抵销,而只能部分抵销,抵销的金额为存货价值中包含的内部未实现销售利润。
若将例1中的可变现净值改为700元,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应计提300元跌价准备。
此时企业集团存货的原始成本为800元,可变现净值低于原始成本,如果不发生销售转移也需要计提跌价准备,但只应计提100元,多计提的200元应该抵销,抵销的金额正好是存货价值中包含的内部未实现销售利润。
抵销分录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200
贷:管理费用200
(二)产生内部销售亏损的条件下,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方法
当企业集团产生内部销售亏损的条件下,即存货中包含有内部未实现亏损,并且购入方未提取跌价准备,其抵销方法同内部有销售利
润的抵销方法;如果购入方提取了跌价准备,则未实现亏损与跌价准备均不应抵销,因此,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1.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进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其取得成本,但是低于其销售企业的销售成本
从购买企业个别会计报表来说虽然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若从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来说期末内部存货如果不发生销售转移却存在减值,因此应当补提跌价准备,补提金额应该为销售企业的销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
例2:某母公司本期向子公司销售商品2000元,其销售成本为2200元,子公司购进的该商品当期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
子公司期末对存货进行检查时,其可变现净值为2150元,此时个别会计报表不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在合并会计报表时需补提跌价准备50元(2200-2150)。
2.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进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取得成本
从购买企业个别会计报表来说需计提跌价准备,从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来说期末内部存货如果不发生销售转移也同样存在减值,此时存货价值中包含有内部未实现亏损不能抵销,跌价准备也不能抵销。
如果将上例中可变现净值改为1900元,此时个别会计报表应该计提100元跌价准备,而对于企业集团则是发生了300元的减值,另外200元是应该通过确认销售亏损来体现的。
二、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在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情况下,本期合并利润分配表中期初
未分配利润就是上期合并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
同时,本期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本期母公司和子公司当期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的,因此,合计得出的期初未分配利润与上一会计期间合并会计报表的未分配利润数额之间就有可能存在差额。
在本期仅有内部交易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这一因素的情况下合计得出的期初未分配利润的数额与上期合并未分配利润的数额之间的差额就是上期抵销的内部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的数额。
为了使合并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本期期初数额与上期期末数额一致,就必须将上期抵销的内部交易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予以抵销,调整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数。
本小节通过例题来详细说明在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例3:假设本期母公司期初存货中有1000元是上期从子公司购入的,该项存货子公司的销售成本为800元,账面价值900元,母公司在上期期末已对此项存货计提了100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假设本年度没有发生内部存货购销业务。
抵销分录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100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100
对于本期内部交易存货在个别会计报表中因存货的出售或可变现净值的回升而冲减的存货跌价准备数额,也应该按照不同的情况进
行处理。
(一)本期购买方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例4:假设上期母公司从子公司购入的商品的销售价格为1000元,销售成本为800元,本期仍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全部形成存货。
期末该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与上期相同,均为900元,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100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100
本期母公司应对该项存货计提100元的存货跌价准备,由于个别会计报表项目中存货跌价准备已有贷方余额100元,因而母公司本期不再计提跌价准备,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只抵销上期管理费用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