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草原药用盐生植物资源及利用
- 格式:pdf
- 大小:268.42 KB
- 文档页数:4
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发思路探索
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是指由民族集体传承和演绎的具有药食兼用价值的植物资源。
这类资源不仅是重要的生态和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面对市场竞争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开发
和保护这些资源,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将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
保护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
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而开发这些资源则是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应该将
保护和开发有机结合,通过建立可持续利用机制,实现资源的长期性开发和保护。
二、强化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民族民间药食两
用植物资源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溢价能力,从而切实推动农民增收,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品质和安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三、挖掘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
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不仅是重要的食品和药品
来源,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和旅游价值。
通过挖掘和开发这些资源的文化和旅游价值,可以
促进地方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四、加强法律法规和规范管理。
保护和开发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需要遵守相关
法律法规,并采取规范的管理措施。
应该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建立标准化的
生产质量管理,保证产品的合法性、安全性和实用性。
盐碱地特色中药农业新理念思考与实践
孙良丹
【期刊名称】《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46)1
【摘要】对盐碱地综合利用是补充耕地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粮食安全和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战略需求。
现今盐碱地综合利用面临盐碱地改良、农田保护、水资源利用、良种培育、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挑战,而科技创新是盐碱地绿色开发和高效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作者从“盐碱地综合利用”和“中医药创新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入手,率先提出“盐碱地特色中药农业”新理念,以“盐碱地改良、耐盐碱中药种植、靶向重大炎症免疫疾病的耐盐碱中药有效成分识别与提取、药食同源产品开发”为主形成双向链条式研究模式,通过科技协同创新抢占“盐碱地特色中药农业”制高点,实现盐碱地绿色开发和高效可持续利用。
【总页数】7页(P1-7)
【作者】孙良丹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医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6.4
【相关文献】
1.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云南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实践与思考
2.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云南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实践与思考
(上)3.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云南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实践与思考(下)4.新理念、新机制、新手段加快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记(海口)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论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关系》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典型的草原区,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关系是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以内蒙古草原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系,以期为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内蒙古地区的典型草原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地的草原区域。
2. 研究方法(1)植物群落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样方采集,收集内蒙古草原的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等数据。
(2)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评估:运用生态学指标,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估。
(3)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之间的关系。
三、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1. 植物种类与数量内蒙古草原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小乔木等。
通过实地调查和样方采集,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植物数据,发现植物种类和数量在不同区域和海拔梯度上存在差异。
2. 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等多样性指数对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植物群落多样性在不同区域和海拔梯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植物群落多样性受到地域和海拔等因素的影响。
四、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分析1. 生态系统结构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系统结构包括植被、土壤、地形等因素。
通过分析发现,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结构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
2. 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生态系统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
生态系统服务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通过分析发现,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受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五、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即植物群落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越强。
呼伦贝尔草原药用盐生植物资源及利用安添喜;安满喜【摘要】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出呼伦贝尔草地野生药用盐生植物共52种,隶属于19科44属,其中药用价值高、资源丰富,具备开发潜力的约10种,建议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年(卷),期】2010(029)001【总页数】4页(P25-27,31)【关键词】药用盐生植物;资源利用;呼伦贝尔草原【作者】安添喜;安满喜【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林业局;呼伦贝尔市蒙医学校,内蒙古海拉尔,0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盐生植物是生长在盐碱土壤中的一类天然植物区系[1]。
药用盐生植物资源是一类非常值得开发利用的盐生经济植物资源[2]。
呼伦贝尔草原由于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分布着众多的盐泡碱湖[3],其湖泡岸边及邻近盐碱化草原、沼泽、荒滩、沙丘和沙质草地,分布着种类丰富的盐生植物。
笔者对呼伦贝尔草原分布的药用盐生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统计,旨在为合理利用呼伦贝尔草地和开发野生药用盐生植物资源提供资料。
1 自然环境概况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山脉以西的呼伦贝尔高平原,47°05′~53°20′N,115°31′~126°04′E,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 -2.2℃,年均降水量 339 mm,无霜期 115~124 d[4]。
该草原草地植被面积广阔,湖泊遍布,共有湖泊123个,总面积达 2 599.71 km2。
其中盐湖数量 80个,占湖泊个数的 65.04%,面积为 168.75 km2,占湖泊总面积的6.49%;咸水、微咸水湖 33个,占湖泊个数的26.83%,面积为 2 360.00 km2,占湖泊总面积的90.78%[3]。
如白音陶里木诺尔盐湖,面积达11 km2;中国第五大内陆湖—呼伦湖,其湖水矿化度显示为微咸水湖。
这些盐泡咸水湖湖滨岸边盐碱化草原、沼泽、荒滩和沙丘,形成了大面积的盐碱化土地。
《呼伦贝尔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评估》篇一一、引言呼伦贝尔市位于我国北部,以其广阔的草原、森林以及独特的生态系统闻名。
近年来,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当地政府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此政策不仅对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当地生态环境及生境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呼伦贝尔市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评估。
二、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变化1. 土地利用现状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前,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以农业耕作为主,草原和森林面积相对较少。
随着政策的推进,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后的变化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后,呼伦贝尔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一方面,大量的农田被改造为林地和草地;另一方面,原有的草原和森林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这种变化不仅增加了森林和草地的面积,也改善了土地的生态环境。
三、生境质量评估1. 评估方法生境质量评估主要采用生态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和遥感数据,对退耕还林还草后的生境质量进行评估。
2. 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显示,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后,呼伦贝尔市的生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森林和草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土壤质量和水分保持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的关系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使得森林和草地的面积增加,从而提高了生境质量。
另一方面,土地利用的改变也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更多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此外,合理的土地利用管理措施也是提高生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通过分析呼伦贝尔市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评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在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生境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这也表明了政府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的决心和努力。
【关键字】精品海拉尔区自然概况海拉尔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西麓,地处北纬49°~49°,东经119°~120°。
北部和西部与陈巴尔虎旗毗邻,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接壤,东部与牙克石市相连。
南北长约,东西长约,是呼伦贝尔市党政机关的驻地。
总面积144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由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24个民族组成。
2005年全区总人口256497人,总户数77975户,非农业人口233949人,农业人口22548人。
男性为128489人,女性为128008人。
全年出生人口1532人,出生率5.95‰;死亡人口1304人,死亡率5.07‰,人口自然增长率0.89‰,下降0.07个千分点。
邮编:021000代码:150702区号:0470拼音:Haila'er Qu【行政区划】辖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正阳街道、向华街道、靠山街道、健康街道、胜利街道、呼伦街道、奋斗街道、哈克镇。
区人民政府驻广场路。
村民委员会17个,社区居委会55个。
G【历史沿革】海拉尔,原称“海兰儿”,以海拉尔(海兰儿)河得名。
海拉尔,蒙古语和鄂温克语,意为“野韭菜”。
一说为“流下的水”。
海拉尔地区秦以前为东胡之地,后为匈奴驻地,后汉为鲜卑所居。
唐时为室韦地,辽为上京道辖。
元属岭北行省和林路辖,明为奴尔干都司斡难河卫所辖。
清初,属黑龙江将军辖区,为乌拉特蒙古部落的游牧地。
清雍正十年(1732年)从布特哈地区迁3796名索伦(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巴尔虎壮丁和家属,编为索伦左、右两翼八旗五十佐,驻牧呼仑贝尔。
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今正阳街一带建城,因其地居呼伦湖和贝尔湖附近,取名“呼伦贝尔城”,后简称“呼伦城”。
先后为呼伦贝尔总管、呼伦贝尔副都统和呼伦兵备道、呼伦直隶厅驻地。
清末,民间以城在海拉尔河附近,故称之为海拉尔城。
1902年后铁路两侧归东省铁路管辖。
呼伦贝尔牧草如碧锡林郭勒天鹅似雪作者:暂无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6年第6期萧野内蒙古自治区像一条绶带佩戴在中国北部,它兼具火山、森林、草原、湖泊、戈壁、荒漠等地貌类型,分为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七大区域。
千百年来,牧人、牲畜、草原三者交织在一起,创造了灿烂的游牧文明。
在天高云阔、绿草如茵、牛马如云的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上纵马放歌,自是惬意。
为了守住这两片区域如诗如画的美景,优先保护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呼伦贝尔:野生动植物王国“巍巍兴安岭,滚滚呼伦水,千里草原铺翡翠,天鹅飞来不想回……”哼着草原歌曲《呼伦贝尔美》,人在呼伦贝尔也会像飞来的天鹅一样“不想回”。
位于内蒙古东北部的地级市呼伦贝尔,可谓一片“绿色净土”,有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还有数不尽的鱼虾和高高的芦苇荡……栖息于此的野生动物有480余种,野生植物有1600多种,被誉为“北国野生动植物的天然王国”。
它水草丰美,生长着碱草、针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
呼伦贝尔在大兴安岭以西,是我国纬度最高的草原,3种类型的草原——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植被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
森林草原镶嵌在大兴安岭山地落叶松林和呼伦贝尔草甸之间,是一种过渡性植被。
草甸草原是最湿润的草原类型,由于自然条件较好,一般被开垦大面积地种植小麦、油菜等,也容易退化。
典型草原分布在温带寒冷、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多年生、旱生禾草占优势,牧草质量高,是牧民心中的风水宝地。
呼伦贝尔还有另一美称——“北国碧玉”,这得益于众多湖泊和网状分布的河流。
来自大兴安岭林区的暖温气流,与当地湖泊及数百条河流的蒸腾湿气形成对流,充沛的雨水滋润着生机勃勃的草原。
呼伦贝尔下辖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满洲里市和额尔古纳市6个县级行政区,被囊括在62750平方公里的呼伦贝尔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内。
区域内覆盖了达赉湖、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和辉河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白鹤等物种在此惬意栖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711号(农业水利类270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11.08•【文号】国中医药提字〔2021〕80号•【施行日期】2021.11.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711号(农业水利类270号)提案答复的函国中医药提字〔2021〕80号咏梅委员:您提出的《关于推进道地药材(中蒙药材)质量及生态种植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一、深入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及第一次全国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一是我局自2011年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以来,已在全国31个省2700余个县开展中药资源调查,汇总了全国近1.3万多种野生药用资源的种类、分布信息,总记录数2000万条、基于100多万个样方的调查数据;收集了药材样品、腊叶标本、种质资源36万余份。
此外,已初步建成了由1个中心平台、28个省级中心、65个监测站组成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在全国建成28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2个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基本摸清了调查区域的中药资源本底情况,形成了我国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长效发展机制。
在此基础上,对部分珍稀濒危中药材实施迁地引种、人工种植、野生抚育等技术,形成了一套在温带、亚热带、热带地区迁地引种药用物种的技术体系,在药材原生或相似环境中增加种群数量,使资源量能够为人们采集利用,并保持群落平衡。
二是国家林草局2019年启动了第一次全国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下一步将根据普查结果,科学设立种质资源监测点,逐步建立种质资源监测体系。
同时国家林草局已将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和种质资源保护列为野生植物保护“十四五”规划重点工作之一,将组织开展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专项调查与监测;支持建设种质资源库,逐步保存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建设野生植物资源监测网络。
白刺属植物资源及其利用春亮;那日苏;赵山志;郝义征;胡志敏;马彦辉【摘要】对白刺属植物的资源状况进行了概括,对其研究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开发的建议.【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年(卷),期】2016(035)003【总页数】4页(P58-60,63)【关键词】白刺;植物资源;利用【作者】春亮;那日苏;赵山志;郝义征;胡志敏;马彦辉【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甘肃兰州 732750;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甘肃兰州 732750;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甘肃兰州 7327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9白刺属植物 (NitrariaL.)在植物分类上属于蒺藜科(Zygophyllceae),但也存在分类学争论[1-3],认为可单独成科,一些中国学者也从孢粉形态[4]、胚胎学[5]等角度,支持这种观点。
白刺属植物一般被认为是起源于古地中海地区,是第三纪孑遗植物,随地质变化和海水逐渐干涸,其种质资源开始向东迁移。
白刺属的分类系统确立,是从里海沿岸的盐生白刺(N. schoberiL.)的发现开始的[2]。
本属特征为落叶灌木,高0.5~2m,枝条常具刺;单叶互生,肉质,条形、倒卵形,全缘或顶端具浅齿状裂;托叶细小。
聚伞花序,小花白色或带黄色;具5枚萼片;果为单种子的浆果状核果。
白刺是旱生或超旱生植物,对生境的适应性强,使其成为荒漠区、风沙地区优势植物,可以防风固沙,对维护荒漠生态稳定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白刺属植物的果实、叶片可用作饲料,还含有次生代谢物质,具有药用价值。
因此,自发现以来,对白刺的系统研究和利用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大部分文献的表述中,本属植物有12种(表1)[2,6],在亚洲、欧洲、非洲和澳洲都有分布,其生境多为盐碱化、干旱的荒漠、湖盆沙地、坡地、低地等。
塔吉克斯坦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吾买尔夏提·塔汉;黄俊华;魏岩;海德洛夫·Z·Y【摘要】塔吉克斯坦是一个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国家,而且拥有千年的民族医药,应用独特.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我们总结出一些塔吉克斯坦的重要药用植物资源,并给出使用价值.由于相似的地貌环境,塔吉克斯坦和新疆存在相同药用植物,可以共享药用植物资源,同时要加强资源的保护,以促进民族医药的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年(卷),期】2014(033)004【总页数】4页(P51-54)【关键词】塔吉克斯坦;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作者】吾买尔夏提·塔汉;黄俊华;魏岩;海德洛夫·Z·Y【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大学林园学院,乌鲁木齐830002;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830052;塔吉克斯坦农业大学农学系,杜尚别7354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1.2塔吉克斯坦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海拔在300~7 495 m,地处山区,境内山地和高原占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 000 m以上,有“高山国”之称,高山区随海拔高度增加大陆性气候加剧,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的影响,使该国成为生物多样性排在中亚五国前位[1]。
塔吉克斯坦是主要塔吉克族组成的穆斯林国家,塔吉克族又是一个历史悠久、保留民族传统的民族,其中之一是民族医药,据有关资料显示塔吉克斯坦近4 511种维管植物中70%有潜在的药用价值[1-2],而且这些药用植物中有1 500种草药是经典医学的药材[2-3]。
药用植物是重要的植物资源之一,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治病的生活资料。
我们在塔吉克斯坦考察过程中,发现当地民众对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和救治的可望性很高,尤其是民族医药。
根据收集的资料我们介绍了塔吉克斯塔药用植物资源,同时一些重要资源也进行了说明,目的是为塔吉克斯坦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数据;也为两国间药用植物研究供基础资料。
呼伦贝尔典型草原群落退化对其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王百竹; 朱媛君; 山丹; 刘艳书; 杨晓晖【期刊名称】《《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9(028)004【总页数】9页(P68-76)【关键词】呼伦贝尔草原; 草原群落退化; 草原群落退化指数(SCDI);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相关性分析【作者】王百竹; 朱媛君; 山丹; 刘艳书; 杨晓晖【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 X173草原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同时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草原不仅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防止土地风蚀沙化、保持涵养水源的重要生态屏障,在区域气候、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1]。
大量研究结果[2-6]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放牧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的绝大部分天然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进而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关于草原退化评价标准仍存在很大争议[7]。
王新云等[8]认为,草原退化通常指干旱、半干旱和干燥半湿润地区草原的生物和经济生产力的减少或暂时丧失,采用的评价指标多为草原生物量和植被覆盖率的下降率;李博[9]提出了一个草原退化指标体系及草原退化等级划分标准,从能量、质量、环境、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食物链以及草原自我恢复功能5个方面将草原退化程度划分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刘钟龄等[2]则从4个方面对内蒙古草原退化程度进行评定,即草原生物生产量的衰减、优势植物种群的更替、退化演替指标植物的出现率及植物组成的饲用可食性。
这些评价方法都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多采用草原群落实地调查数据中的某个指标(如样地总盖度[10-11]、物种重要值[12]或样地地上生物量[13])对草原的退化状况进行评价,并没有形成一个可量化的综合指数用以衡量草原退化程度。
内蒙古中药资源种类内蒙古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北方,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内蒙古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赋予了其丰富的中药资源。
以下是内蒙古地区常见的中药资源种类:1.阿拉善白及:阿拉善白及为阿拉善盟特产,是内蒙古的重要中药材之一。
其根茎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中暑、痈疽等病症。
2.哈尔滨大青叶:哈尔滨大青叶为小檗科植物,内含生物碱、黄酮类、挥发油和维生素等成分。
其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黄疸、高热惊厥等病症。
3.锡林郭勒苦参:锡林郭勒苦参为豆科植物,内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黄酮苷、黄酮类、甾醇等。
其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等药理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疮疡、痢疾等病症。
4.翠峰杜仲:翠峰杜仲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是内蒙古地区重要的中药资源之一。
其具有补肝肾、活血化瘀、强筋健骨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肾虚腰痛、脱发等病症。
5.呼伦贝尔野生黄芪:呼伦贝尔野生黄芪是内蒙古地区的特产,具有滋补益气、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疲劳乏力等病症。
6.北仑枸杞:北仑枸杞是内蒙古地区生长的一种中草药,具有养肝明目、抗衰老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视力衰退等病症。
7.白芨:白芨是内蒙古地区的常见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急性喉炎、咽喉肿痛等病症。
8.准格尔旗发财参:准格尔旗发财参是内蒙古地区特产,为参科植物。
其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血不足、久病体虚等病症。
9.满洲里鱼腥草:满洲里鱼腥草是内蒙古特产的一种中药材,含有黄酮类、维生素C等成分。
其具有消炎解毒、抗菌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咽炎等病症。
10.达拉特蒺藜:达拉特蒺藜为内蒙古地区常见植物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湿热病症、风湿痹痛等疾病。
综上所述,内蒙古地区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种类,从根茎、叶片、果实等部位提取的中药材在治疗各种疾病时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