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说课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22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说课稿德化第八中学黄春生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5课的内容,其课程标准是“以欧洲联盟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根据课标的要求,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说自己对这堂课的理解和设计: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地位和作用由于欧洲的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它成功的经验也为世界其他地区所借鉴,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所以该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另外,本单元下一课的内容即是介绍东南亚地区和北美地区是如何借鉴欧洲的经验进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所以两课的联系非常紧密,学好本课的内容对下一课的学习非常有利。
关于本课的具体内容,书中是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的,它们分别是“欧洲共同体的出现”,“欧共体经济一体化建设”和“欧洲联盟初具规模”。
为使本课的“欧洲一体化”的主题更加突出,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做重新整理,分为三个知识点,欧洲一体化的原因、进程和影响。
这三个知识点回答了关于欧洲一体化的三个问题,包括欧洲为什么要进行一体化,是怎样进行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让学生对欧洲一体化的一些重要问题形成比较清楚的认识,前后衔接,整个上课过程的条理更清晰。
但在对教材的体系进行重新编排的同时,讲解的内容仍然依据教材,另外可以根据需要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
2.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能力:理解欧洲一体化的原因,了解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认识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通过对《罗马条约》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比较,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通过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的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综合能力。
通过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辨证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及正确处理事物矛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围绕欧洲一体化这一主题依次进行三个方面的讲解,即原因、进程和影响。
一体化课说课稿一、导入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节我设计的一体化课程(课程名称)。
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致力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本节课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掌握(相关知识点)。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学内容)。
为实现课程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操作经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程整合本节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职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过一体化课程设计,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整合:1. 学科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3. 方法整合: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评价整合: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评价与反馈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等方面。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工学体化说课稿工学一体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_____》(课程名称),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定位工学一体化课程是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模式。
本课程是_____专业(专业名称)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具备_____(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相关企业和行业的调研,了解到_____(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的特点,确定了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定位和职业岗位需求,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_____(专业知识要点)。
2、理解_____(相关原理和概念)。
3、了解_____(行业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
(二)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_____(工具或设备)进行_____(操作或任务)。
2、具备_____(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案设计与实施等。
3、能够按照_____(标准或规范)完成工作任务,保证工作质量和安全。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和安排。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一)模块一:_____(模块名称)1、内容:_____(具体知识点和技能点)2、重点:_____3、难点:_____(二)模块二:_____(模块名称)1、内容:_____2、重点:_____3、难点:_____(三)模块三:_____(模块名称)1、内容:_____2、重点:_____3、难点:_____四、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一)项目教学法以实际的工作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融入到项目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邮件合并》一体化教学说课设计温莉春(龙岩技师学院福建·龙岩364000)摘要说课是教师向专家、同行阐述自己对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方案的设计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测与反思等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
这种方式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合理选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以及自觉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现以《邮件合并之会议入场证的设计与制作》学习任务为例进行一体化教学说课设计。
关键词学习任务一体化说课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准考证、毕业证、邀请函等,往往数量庞大,一张一张制作费时费力,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完成呢?用邮件合并轻松解决。
本文就以《邮件合并之会议入场证的设计与制作》这一学习任务进行说课设计,说课将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成效特色四个方面展开。
1教学分析1.1学习任务分析本课选自计算机类专业通用教材《办公软件应用》,课程分为Word、Excel、PowerPoint3大模块,本学习任务是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的一个子任务。
邮件合并是Word软件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现代办公中一项非常实用的功能。
本次课旨在让学生学会使用邮件合并功能,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利用这一功能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1.2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广告设计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Word和Excel软件应用能力,但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够。
不过他们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课前调查显示他们对信息化学习感兴趣,善于模仿、喜欢动手操作,这些都为本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1.3目标分析依据学生知识情况、个性特点,及学习任务内容,确定了本次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能通过学习微视频、PPT,明确邮件合并的作用和操作方法,会进行简单邮件合并操作;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图片域的使用,会进行带图片的邮件合并。
方法能力目标:能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助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利用网络收集资料,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xx系的×××,.............................目前所教授的主要科目为《建筑工程测量》。
我将用“3个W和1个H”来阐述我对一体化课程的理解,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给予批评指正!1.What 什么是一体化教学相信通过这次一体化教学竞赛,大家都已经对一体化有了深入了解。
那么一体化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学生中心,工作任务为载体,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能力为本位,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
2.Why 为什么要开设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可以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最大发挥,学习积极性进一步高涨,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同时,督促教师及时更新教学信息,做到与时俱进,做一个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
3.Where 在何处开设一体化教学学校目前为广大教师开辟了专用场地配用多媒体、展板、摄像机等硬件,正是我们开设一体化教学的最佳场所。
4.How 怎样开设一体化教学(点)第一页封面下面我将以《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内的“闭合水准路线测量”这一章节,阐述我对一体化教学的理解。
(点)第二页目录根据教学大纲与实训要求,我的计划授课课时为7课时。
根据“六步法”的一体化课程开发路径,通过“鱼骨图”将我的教学思路展示为布置任务、任务分析、初步计划、实施计划、成果展示、总结评价六步。
(点)第三页学情分析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在教学开展前,我们要熟知学生群体的特点。
首先高级班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其次,通过前期学习,已经掌握了高差测量的原理、水准仪的基本操作。
(点)第四页知识回顾最后,通过知识回顾这一环节,巩固对水准仪构造、测量容易出现的错误点的记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点)第五页任务导入通过陕西地震灾后重建,导入教学任务“闭合水准测量”。
(点)第六页教学情境对于闭合水准测量,场地的确定我们选择的是校园的某一花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