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和中国的生物多样性
- 格式:docx
- 大小:7.81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院别: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班级:2009级摘要:我国是一个生物品种繁多的国家,面对着日益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我国将要面临着野生队伍消费的问题、外来入侵种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
由此可见,相应的对策是必不可少。
一、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入侵则是指外地生物进入另一地区,因为在此地区没有天敌,会较快繁殖而形成种群,打破本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本地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
生物入侵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
中医药绝大部分来自生物,截至目前,直接和间接用于医药的生物已超过3万种。
可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基础,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二、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
同时,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其面积以每年0.5×104km2的速度减少;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退化面积达87×104km2。
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使生存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种或受威胁种。
高等植物中有4000种~5000种受到威胁,占总种数的15%~20%。
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156种,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三、生物多样保护的意义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
国内各地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及保护措施动植物物种多样性是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中国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珍稀的动植物物种。
下面将就国内各地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及保护措施进行介绍。
中国的东北地区是我国动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有我国的陆地生物遗迹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保护着大熊猫、黑麂、鸟类等珍稀物种。
此外,东北地区还有较多种类的松鼠、鹿类等野生动物。
为了保护这些物种,国家在东北地区设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如限制开采、禁止乱砍滥伐、禁止非法狩猎等。
中国的西南地区是我国动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此地区拥有世界上仅存的几个亚热带季雨林之一,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保护着大象、犀牛、豹子等珍稀物种。
此外,西南地区还有众多的高山植物、热带雨林植物等,生物物种种类繁多。
为了保护这些物种,国家在西南地区设立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如限制开发、禁止破坏自然生境、划定保护区等。
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动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拥有大量的高山植物和高寒动物,如藏羚羊、四角羚、红嘴山鸡等。
为了保护这些物种,国家在该地区设立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制定了保护动植物的政策和法规,限制了非法狩猎、非法捕杀等行为,加大了保护力度。
除了以上几个地区,中国的其他地区也各有各的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和保护措施。
南方地区的热带雨林是我国动植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也有许多珍稀的热带雨林植物。
北方地区的草原则是国内大型哺乳动物物种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草原,内蒙古草原,保护着大羚羊、马鹿等珍稀物种。
为了保护动植物物种多样性,中国国家在各地设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
浅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摘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了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现状的主要原因,这包括自然、人为及制度原因,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物生境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
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切实采取的措施,提出了相关保护对策建议,如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加强对废弃物污染的治理;加强国际合作与行动,以此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现状保护对策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产力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尤其是盲目地大量向自然界索取生物资源,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的平衡状态。
因此,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拥有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湿地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以及黄海、东海、南海、黑潮流域大海洋生态系。
因此,我国生物多样性具有物种高度丰富;特有属、种繁多;区系起源古老;经济类生物资源异常丰富;分布空间格局复杂多样等特点。
由于我国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状况更是倍受人们关注。
然而此时,由于多年来持续的人口和经济增长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与破坏,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更面临着空前的威胁。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列出的1211种濒危物种中有190种在我国境内。
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资源过度利用、工程建设以及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着物种生存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物种资源流失严重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环境的国家,由于其广阔的国土和多样性的气候条件,中国的自然环境也是多种多样的。
从高山到平原,从沙漠到海洋,中国的自然环境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以下将从地理、气候、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地理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东北与俄罗斯接壤,南与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接壤,西与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接壤。
中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地形复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沙漠、海洋等地形相互交错,形成了多样性的地貌。
中国的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祁连山、大兴安岭、秦岭、太行山、华山等。
高原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等。
平原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盆地有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川西高原等。
沙漠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腾格里沙漠等。
海洋有南海、东海、黄海等。
二、气候中国的气候条件非常复杂,由于地形的多样性和地理位置的差异,中国的气候也是多种多样的。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中国的气候变化巨大。
中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和沙漠气候等。
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中国最为典型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东南部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温暖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国中部和东部地区,夏季雨水充沛,冬季干燥,温度适宜。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地区,夏季短暂而炎热,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少雨。
寒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夏季短暂而凉爽,冬季漫长而严寒,干燥少雨。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温度适宜。
高山气候分布在中国的高山地区,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
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干燥少雨,气温变化大。
三、生物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特点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多样的国家,拥有多样化的地貌、气候和生物资源。
本文将从中国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濒临太平洋,东临日本海、东海和南海,陆地边界与14个国家相接,包括俄罗斯、蒙古、印度等。
中国东部与韩国、日本相对,西部与中亚、印度次大陆相连,南部与东南亚相望,北部与俄罗斯、蒙古相接。
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中国在地理上具备了与多个国家交流合作的优势。
二、地貌特征中国的地貌特征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高山、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
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分布在西南地区。
丘陵地带主要位于长江和黄河流域,如川渝丘陵和华北丘陵。
平原主要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盆地主要有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这些不同的地貌特征给中国带来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资源条件。
三、气候条件中国的气候条件因地理位置的广度而多样化。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冬季漫长且寒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冬季相对较短,以亚热带和季风气候为主。
西南地区气候多样,有亚热带湿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
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以海洋性气候为主。
这种气候条件为中国的农业、旅游和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四、生物多样性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境内有大量的动植物物种,其中包括多种珍稀濒危物种。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竹子资源,以及丰富的草地、森林和湿地资源。
中国的动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熊种——大熊猫、藏北岩羊、华南虎等。
同时,中国还是世界上重要的候鸟栖息地之一,吸引着数百种候鸟在中国境内停留或迁徙。
总结: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特点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中国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上具备了独特的优势。
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现状与挑战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构成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和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不同形态类型和生态习性。
如今,全球的许多生物物种正遭受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现状1. 国际多边合作世界各国都意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国际合作的架构机制。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参与到了这一保护研究中来,推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项目,如《联合国有关生物多样性公约》等。
2. 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的进步生物多样性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对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数量和生态功能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其中,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更是使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变得更加深入和准确。
3. 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在国际合作的指导下,各国政府逐渐完善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
中国则先后出台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物种名录》等法规,加大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
这些法规的出台让人们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面临的挑战1. 生态环境的恶化与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生物习性的改变和生境受到污染等问题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生态环境恶化时,许多生物无法找到适宜的生境,生态习性的改变也会导致它们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生物的种群数量就会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2. 人类活动的扰动人类活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森林砍伐、工业开发、开垦农田和城市化等。
当人类的经济活动扰动到生态平衡时,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从而导致生物物种数量的下降和生物多样性的受损。
因此,人类的行为举止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才能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 资金、技术和人力输入不足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的工作。
中国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一、引言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种类、群落和基因的丰富程度。
它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拥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国家之一,拥有200,000多种不同的动植物物种。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生物多样性正受到严重威胁。
本报告针对中国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提醒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保护行动的必要性。
二、中国的生物多样性1.植物多样性中国是植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拥有33,000多种高等植物。
其中包括众多珍稀濒危物种,如巨型花、贵州黄花毛茛等。
中国的植物多样性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西南山地和西北沙漠等地。
2.动物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有近10%的世界物种。
其中包括濒危物种如华南虎、大熊猫、东北虎等。
中国的动物多样性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等地。
三、生态系统及其威胁1.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维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过度伐木和非法买卖木材,中国的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2.水域生态系统中国拥有丰富的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
由于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人类活动,水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逐渐减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3.城市化和土地开发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土地开发的扩大,中国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受到破坏。
这不仅导致物种数量减少,还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保护措施与建议1.制定法律法规中国应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保护生物多样性,严厉打击非法捕猎、买卖珍稀物种和破坏栖息地的行为。
2.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禁破坏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行为。
3.推广环境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提高人们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重要性。
4.科研投入增加生物多样性科研的投入,通过科学研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五、结论生物多样性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生物多样性特点我国的物种特别丰富,被列为世界上12个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也被称做“巨大多样性国家”(megadiversity country)。
科学家们根据一个国家的脊椎动物、昆虫中的凤蝶科物种和高等动植物的数目,从而评定出“巨大多样性国家”。
这些国家分别是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厄瓜多尔、秘鲁、扎伊尔、马达加斯加、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
这些国家的物种数占了全世界上述类群物种总数的70%。
这也成为后来人们按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将我国排在全球第8位的由来。
虽然这只是科学家评估的结果,但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和地位。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特点总体上可概括为丰富和独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特点:物种丰富多样。
据《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08》,我国拥有高等植物34000多种,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几乎拥有全球温带的全部木本属;脊椎动物约7300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4%;还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鸟类1445种,占世界总种数的近15%;我国的鱼类占世界鱼类总种数的17.5%。
虽然这些数据一直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但对总体趋势和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地位并未有丝毫影响。
特有属、种繁多。
我国生物区系的特有现象明显,高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约17300种。
在我国的脊椎动物中,特有种有近700种,占9%以上。
人们熟知的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银杏、银杉和攀枝花苏铁以及大熊猫、白鱀豚等,都是我国的特有种。
区系起源古老。
由于中生代末(距今约6500万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严重影响,我国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地保留了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物种,如木兰、木莲、含笑等。
我国很多陆栖水栖脊椎动物中不少都是古老种类,如羚牛、大熊猫、白鱀豚、扬子鳄、大鲵等。
种质资源丰富。
我国的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作物品种、药用植物、牧草、观赏花卉等也异常丰富。
世界和中国的生物多样性
作者:
来源:《大众科学》2020年第07期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物种呢?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准确的知道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生物物种,直到6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认为,地球物种大约为300万种,现在则认为至少有500万种。
但许多专家指出,保守的估计是1000万种。
根据物种的发现增产率来预测动物物种的最终总数为:哺乳动物4300种,鸟类约8000种,爬行动物6000种,两栖动物3500种,鱼类2.3万种,世界已知的植物共30多万种,动物150多万种,细菌和真菌10多万种,每年新发现的物种成千上万。
但科学家们發现,仍有多达1000万个物种存在,这些物种目前还是未知的。
在世界上,亚马逊和扎伊尔盆地被认为是物种最丰富的地区,其余物种中20%生长于亚马逊以外的拉丁美洲森林中,另外20%生长于亚洲森林和除扎伊尔盆地以外的非洲森林中。
据《科学时报》报道虽然人类和大自然中数以百万计的生物已经相伴成千上万年,但我们对这些邻居的了解少到令人吃惊——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个星球上究竟存在着多少个物种.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生命之树”项目的研究结果日前给出了一个不那么精确的答案:估测数据显示,世界上大概存在介于500万种到1亿种不同的生物物种,而现代科学所发现的物种只有大约200万种。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从南到北纵跨纬度49度多,从东到西横跨经度60多度。
从北到南有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几个不同的气候带;从东到西地形变化很大,分别有海洋、平原、丘陵、高山,一直到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
高山之间又有盆地深谷等。
复杂而又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仅以陆地生态系统而言,除赤道雨林外,几乎所有北半球的植被类型都有分布。
生态系统多样性:中国具有较高的生态系统多样性。
森林212类,竹林36类,灌丛113类,草甸77类。
森林中包括寒温带的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热带季雨林和雨林。
此外还有草原55类、荒漠52类、冻原和高山植被以及隐域性草甸、沼泽和各类水生植被。
中国具有黄海、东海、南海、黑潮四大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农田、人工林、人工湿地、人工草地、城市等类型多样的人工生态系统。
物种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已知物种及种下单元9.8万多种,其中动物界4.2万种,植物界4.45万种,脊椎动物约1300种。
现有高等植物470个科,3700属,约3万种,占世界高等植物种类的10%以上,其总数仅次于南美洲的巴西和哥伦比亚,位居世界第三。
还有许多是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古老孑遗植物,单种属和少种属,
约有1200余属,尤其是特有属种十分丰富,既有200多个特有属,约1万多个特有种。
我国还有七个特有科(银杏科,杜仲科,珙桐科,独叶草科,芒苞草科,伯乐树科和大血藤科)。
裸子植物,目前世界上现存的裸子植物共有13科、79属、850余种,中国有10科,34属、250种,分别占世界总数的66.6%,41.5%,29.4%裸子植物中的银杏、银杉、水松、水杉、金钱松、台湾杉、白豆杉等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孑遗植物。
被子植物占全世界总科属的53%以上,被子植物中富含古老类群和特有种,如木兰科植物有12个属,220种,我国有11个属,130多种。
特别是我国的西南地区,被许多专家认为是被子植物的发源地和分化中心。
我国的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有脊椎动物4400种,约占全世界脊椎动物总数的10%;有兽类420种,占全世界的11.2%;鸟类有1183种,占全世界的15.3%;两栖类动物196种,爬行动物315种,鱼类2000种,分别占全世界动物中总中枢的10%左右。
遗传多样性:我国具有栽培植物528类,1300个栽培种,经济树种1000种以上,原产的观赏植物种类达7000种,家养动物576个品种。
还有许多国宝级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扬子鳄、金丝猴、白鳍豚、中华鲟、羚牛、朱鹮、白唇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