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服务定位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智者论道智库时代·240·一、国际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背景来华留学是“一带一路”倡议中教育合作和教育对外开放的前沿部分,是民心相通、人才培养、人文交流等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渠道,起着战略性、先导性和驱动性作用。
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来华留学生达489,172人,这些留学生来自204个国家及地区,遍布6大洲,分布在我国935所高校学习。
此外,“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都有学生来华留学生,人数达244,905人,占全部来华留学生的50.07%。
工科来华留学生规模仅次于汉语言来华留学生,占全部来华留学生总数的8.71%。
同时,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增长速度明显,且学历层次越高工科的偏好越明显。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需要大量国际工程专业人才的参与和支撑,来华留学生教育应对接“一带一路”国家人才需求,承担起时代使命。
深入研究来华留学生教育国际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大战略意义,厘清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拟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国际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当前我国高校在来华留学生国际工程技术人才教学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学生兴趣不高传统教学法教师通过系统,细致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大量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形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的接受。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往往课堂枯燥无味,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参与感较低,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来华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国,来自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有着诸多语言习惯、行为认知、文化理解上的偏差,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极易给来华留学生带来学习困难。
(二)未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馈体系因为来华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着较高的要求,除了必备的专业能力素养外,还要求老师具有较高的外语能力和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陕西获批为第三批自贸区省份之一。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枢纽和“向西开放”的战略前沿,陕西自贸区正式获批,必将大幅提升陕西的对外开放程度。
这也与我们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重要省份的位置相匹配,让陕西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拓展,大大提升了陕西在西部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使陕西在中国推进向西开放和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自贸区是对外开放的特区,是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这个地方可能产生“政策高地”效应,吸引投资、资源及对外经贸活动聚集到此,这对提升陕西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影响重大、意义深远,对陕西乃至西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也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优势及发展定位作者:付颖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5年第09期【摘要】作者概述了“一带一路”战略的伟大意义,阐述了陕西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优势:地理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优势,人文教育优势,工业体系完备,能源资源优势。
认为应把握好陕西在此战略中的定位:打造交通枢纽中心,建设工业体系基地,建设文化教育中心,建设能源金融中心。
【关键词】陕西;优势;发展定位“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旨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通过“互联互通”达到共赢。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一带一路”战略进行细化。
“一带一路”战略,既是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积极应对世界外部环境变化的新举措。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意义1、我国外交战略上的一次创新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国际社会舆论频频抛出“中国威胁论”的论调。
近几年我国与周边诸多国家的关系逐渐呈现出紧张事态。
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外交战略,不仅要考虑如何与邻居和睦相处,更重要的是有大国担当意识,还要考虑能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做什么?“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周边外交政策注入新的生命力。
“一带一路”战略秉承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友好理念,强调“三不”思想,[1]通过打通陆路、海路通道,加强与中亚、东南亚、西亚乃至非洲的联系。
一方面缓解与周边诸国家的紧张气氛,另一方面为亚洲和世界提供发展机遇,更重要的是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和平愿望,中国将竭力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友好,最终实现“五通”的目标。
[2]2、构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长期以来,促进我国高速发展“三驾马车”当中的投资与出口逐渐失去了增长动力,传统发展模式带来诸多问题:如产能过剩;人口红利减弱;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恶化;区域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等。
“一带一路”倡议下西北五省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和对策研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西北五省区域旅游合作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省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但是,这五省区在旅游合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一、现状分析1.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目前,西北五省区之间的旅游合作机制尚不够健全,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和合作平台,导致信息沟通不畅、资源共享不足。
2.软硬件设施落后:有些地区在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方面仍存在短板,如交通不便、住宿设施老化、旅游产品单一等问题,影响了游客体验和满意度。
3.缺乏专业化人才:西北五省区在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方面仍存在短缺现象,缺乏一支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旅游队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要求。
4.宣传推广不足:虽然西北五省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宣传推广工作亟待加强,提升地区的旅游形象和知名度。
二、对策建议1.建立统一的合作机制:加强西北五省区之间的旅游合作,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和合作平台,共享资源、共同发展,提升合作效率和综合竞争力。
2.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水平,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增强地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培育专业化人才:加强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培训机制,打造一支具备国际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旅游队伍,提升地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4.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加大对西北五省区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力度,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平台和政策支持,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
通过以上对策建议的实施,相信西北五省区的旅游合作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西北地区的丰富文化遗产、壮丽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
高校智库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新型国际合作倡议,旨在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
高校智库作为智力资源的重要集聚地,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高校智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校智库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存在的问题1. 专业能力不足高校智库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时,需要提供与该倡议相关的专业能力支持,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等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一些高校智库由于专业能力不足,导致在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匮乏,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持。
2. 缺乏实践经验“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多国合作,需要高校智库具备丰富的国际实践经验,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沿线国家的需求和挑战。
部分高校智库缺乏实践经验,导致他们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时无法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
3. 学科交叉融合不足“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国际合作倡议,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
高校智库需要跨学科合作,提供多领域综合性的研究成果。
由于学科交叉融合不足,一些高校智库无法提供综合性的研究成果,影响了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
4. 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高校智库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时,需要与政府部门、企业机构等各方合作,共同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一些高校智库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无法与各方形成良性互动,导致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效果受到限制。
二、对策研究1. 提升专业能力高校智库应当注重学科建设,加强对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领域的研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研究团队,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2. 加强实践交流高校智库应当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实践交流,开展学术研讨会、国际会议等形式的交流活动,积累国际实践经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3.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高校智库应当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交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有综合性研究能力的团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综合性的支持。
西安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稿子一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西安在一带一路里那了不起的作用。
你知道吗?西安那可是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地儿。
在一带一路中,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大哥。
它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是连接东西的关键节点。
就好像是一条大路的枢纽,让各种资源、人员、信息在这儿交汇、流通。
再说文化,西安可是咱们中华文化的瑰宝之地。
那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像是兵马俑、古城墙,让世界各地的朋友都对咱中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通过一带一路,西安把咱们的文化带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魅力。
而且呀,西安的科技发展也很牛呢!有好多高新技术企业在这儿扎根。
在一带一路中,这些科技力量能为沿线国家提供各种先进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帮助大家一起进步。
经济方面,西安的贸易往来那叫一个红火。
各种特色产品从这儿走向世界,又把外面的好东西带回来。
它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让大家的生活都越来越好。
西安在一带一路中那可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照亮了大家前行的路!稿子二亲,咱们来唠唠西安在一带一路里的大作用!西安呀,那可是一带一路上的大明星!从古代起,它就是重要的交通要塞,现在更是一带一路的重要通道。
好多货物通过这儿运往各地,这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物流中心,忙忙碌碌但有条不紊。
文化上,西安简直是个宝藏盒子。
古老的建筑、传统的艺术,还有那些让人着迷的风俗习惯,通过一带一路,都传播到了远方。
外国友人看到了,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说中国文化太迷人啦!西安的美食也跟着一带一路走出国门啦!肉夹馍、凉皮,让世界各地的吃货们都能品尝到咱西安的美味。
这不仅让西安的美食文化扬名海外,还促进了餐饮行业的发展。
还有教育呢,西安有好多优秀的高校和科研机构。
通过一带一路,吸引了各国的学子来交流学习,大家一起分享知识,共同进步。
在产业合作方面,西安和沿线国家一起搞项目,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一起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大家都赚得盆满钵满。
所以说,西安在一带一路中,就像一个活力满满的小太阳,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让这个大家庭越来越美好!。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五省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研究综述第一篇范文"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西北五省的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综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旨在为进一步推动西北五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现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西北五省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进行了研究。
其中,宏观角度的研究主要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对西北五省旅游业的影响、发展策略等;微观角度的研究则主要关注具体景点、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等的发展。
(一)宏观角度的研究在宏观角度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西北五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张晓亮(2016)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西北五省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将更加密切,旅游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张晓亮等(2017)进一步研究发现,西北五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将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微观角度的研究在微观角度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具体景点、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张晓亮等(2018)通过对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资源进行研究,发现可以通过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手段,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二、发展建议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发展建议:(一)加强区域合作西北五省应该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带,提升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共同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推广旅游线路,实现旅游资源共享。
(二)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是提高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西北五省应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体验。
(三)加强宣传推广西北五省应该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例如,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旅游活动、开展旅游宣传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三、结论"一带一路"倡议为西北五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论述题】1.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请结合自身实践,谈谈如何在工作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题要求:主题鲜明,简明扼要。
)2.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谈谈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3.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谈谈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4.请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5.请结合工作谈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6.如何扎实推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7.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8.结合个人实际,论述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对陕西高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9.材料一: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随后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观摩课堂教学,进行座谈交流,并发表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重要讲话。
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情真意切,从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深刻阐释了教育工作和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
请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做好一名辅导员。
10.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意见》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
陕西地方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策略研究∗刘选卫【摘要】s:there are some disadvantages of Shaanxi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or the low rep-utation,low salary,lack of high-level talent reserves,the introduction of difficulties and unfavorable situation of slow growth.In order 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efforts to in-troduce high-level talents,Shaanxi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key disciplin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with the actual demand,firmly establish the consciousness of cost,r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introduce high-level talents;talents should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the initia-tive,the concept of active learning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at the high level talents by govern-ment traction mode introduced,full activation means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level personnel;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economic contract and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rigid management with the flexible management,will be included in the assess-ment of team construction,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high level talents.%陕西地方院校长期存在着学校知名度不高,教师收入水平低,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引进困难和增长缓慢的不良现状。
陕西高校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服务定位研究
作者:贾凡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10期
摘要:“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不仅是对经济贸易往来、政治合作的挑战,也是对人才的挑战。
面对“一带一路”战略,陕西高校应准确定位,积极适应新形势,参与并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有效作用。
本文就在陕高校目前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服务的现状和定位进行研究,得出了对陕西高校智库定位的建议,为陕西高校进一步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言献策。
关键词:陕西高校;“一带一路”战略;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2
一、引言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想。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出访东盟,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个战略构想有机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
卢山冰、刘晓蕾、余淑秀(2015)认为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大于互联互通、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的实践。
李晓、李俊久(2015)认为“一带一路”将是中国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开展内政外交的重大战略。
Michael D. Swaine(2015)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在经济、政治、文化和战略领域为相关国家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
Weidong LIU(2015)提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对新的区域合作模式的探索。
邓春,张先琪,李灿(2015)认为“一带一路”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和培养新模式。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要以“民心相通”为“根基”,“扩大相互间留学规模,开展合作办学……神话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加强科技合作”等具体措施。
和教育紧密联系的“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战略的社会根基。
2017年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发展期,无论从顶层设计还是从项目的具体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为陕西高校提供了新
的机遇,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高校的服务定位问题,对陕西高校提升参与国际化能力,振兴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建设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陕西高校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定位
在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进程中,智库承担着政策沟通、咨询建言、形成智慧合力的作用。
陕西省政府紧跟国家推进智库建设,陕西省人民政府《“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行动计划》要求发挥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丝绸之路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研究院、西安财经学院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西安市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的科教人才优势,建设“一带一路”智库,为“一带一路”提供智力支撑。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陕西高校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紧紧跟随国家战略。
主要的途径有:建立“一带一路”研究机构、成立“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机构、搭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发表“一带一路”研究成果等。
三、陕西高校存在定位问题
陕西省在科研力量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陕西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根据教育部统计,截止2016年陕西省共有高等院校11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99所,另外还有独立学院12所,学科门类齐全。
1.陕西高校定位混乱
但是现在各个高校对“一带一路”研究认识不到位,具体而言表现在智库研究内容、目标不明确。
“一带一路”战略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复杂的现实性,高校智库应该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上做出特定的贡献,而不是依靠一所或者几所高校的力量全面研究“一带一路”战略,这既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也是对高校资源的重大浪费。
只有定位合理科学、科研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才能有效规避资源浪费,提高科研机构和相关高校智库的研究深度和效率。
2.陕西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学科构架不清晰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现实基础,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上都有很多的可以进行研究的角度,它涉及的对象、范围、概念等基本问题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争议。
目前,专家学者对现存体制和机制等关系上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和明确的认知。
目前我们的研究的知识也是零散的。
3.陕西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理论和现实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高校在理论研究上具备一定的实力,但是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衔接。
知识的力量在于从理论到教学,从教学到实践。
如果一味地追求理论,甚至从理论到理论,而忽略实践。
长期以往,必然对相关领域造成困扰,也会导致陕西高校服务国家战略走入误区。
四、建议和对策
1.各个学校应当依据自身特色,在自己的特色的基础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各个高校在学科、专业和项目建设上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完善。
西北大学的王建新教授在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杰出的贡献,他在有关新疆考古、中亚文明史、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综合调查评价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地质调查局大型计划项目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目前陕西省高校在“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存在定位问题。
定位问题事关高校智库研究问题的全局,智库应该将政策分析的重心定位于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宏观愿景上。
应当确定大力发展主导专业,重点支持热点专业,优先推进定制专业的发展原则。
2.尽快整理构建合理的文化产业学科构架,应组织一批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哲学、经济学、历史学、医学、法学等学科的关系尽心深入研究。
体现科学性、统一性、完整性、逻辑性。
对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进行梳理,为以后深入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主动适应全国、陕西省和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专业结构,解决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问题,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鼓励和支持市场需求的研究方向,使高等院校的研究课题和方向能积极响应社会需求。
建立完善科学的审查评价机制,针对高校的特殊性可以参考科研机构的考核体系建设一套新的考核机制。
但是应当注意区分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区分,不能讲科研机构的考核体系照抄照搬到高校上。
只有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才能促进高校机构的全面完善发展,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数据由西北大学项目《陕西高校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对策研究报告》整理而成。
参考文献:
[1]卢山冰,刘晓蕾,余淑秀.中国“一带一路”投资战略与“马歇尔计划”的比较研究[J].人文杂志,2015(10):36-43.
[2]Swaine M D. Chinese Views and Commentary on the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J].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2015.
[3]Liu W.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f China and related research themes[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5, 34(5).
[4]李晓,李俊久.“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0):30-59.
[5]邓春,张先琪,李灿.“一带一路”战略下高等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探析——以海南高校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107-111.
[6]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J].交通财会,2015(4):18-26.
作者简介:贾凡(1991-),男,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管理重大问题研究课题:陕西高校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6ZH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