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生产线
- 格式:doc
- 大小:439.00 KB
- 文档页数:28
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优势与劣势在当今现代化的生产生活中,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已经成为了生产领域中最优秀的技术之一。
其具有更加高效、精准、稳定的特点,代替了传统的人工生产,使得生产过程不断地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推进。
然而,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存在着一些劣势。
本文将会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真实现状。
一、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优势1、工作效率比人工要高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一大优势就是其工作效率要高于人工生产。
人工生产中,工人们需时常接受休息和服药等操作,这无疑会降低生产效率,同时这种生产方式可能会因人身体状况的影响导致产品出现问题。
相反的,机器人永不疲劳,并且24小时不停的生产,没有休息时间,生产效率远远高于人工。
2、更加精准和稳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相较于传统生产线更加精准和稳定,因为这种生产线所采用的操作都是由机器人进行完成的,所有的产品都在相对应的工位上以相同的速度和步骤制造完成,因此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3、减小了人力成本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减小了很大程度上的人力成本,原来需要一个生产队伍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仅仅由几台机器人就能够完成。
而且,相对于人工生产线来说,机器人生产线在成本方面也会更低,因为机器人需要的维护费用比人力成本便宜。
4、提高了生产线的安全性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由机器人专门负责生产,人员与操作机器人之人的接触减少到了最小程度。
生产线的某些环节可能会因为人工操作失误而产生意外事故,而机器人的精准性甚至做到了千分之一毫米,这样就可以避免人工误操作所导致的事故。
二、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劣势1、通用机器人不能适应复杂环境虽然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效率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提高,但一些复杂的环境对通用机器人来说仍然过于棘手,比如环境温度的极端变化、高湿度的制约等等。
某些复杂的生产环境可能需要配备更为独特的、高科技的机器人,甚至需要针对性不同的机器人互相配合生产。
机器人自动生产线机器人自动生产线是指利用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来实现产品生产线上自动化生产的一种生产方式。
它主要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运动控制系统、机器人、视觉系统、传感器、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等各种设备组成,以实现高效精准的生产过程。
机器人自动生产线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应用于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电子行业、机械制造等众多领域。
它的优点是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力投入和生产误差,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等,并且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机器人自动生产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零部件加工:在自动生产线上,机器人可以完成车床、铣床、钻床等机床的重复性操作,确保工件的精度和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
2.焊接:机器人可以完成汽车车身、家电外壳等几何形状复杂的焊接工作,保证了焊接的质量和一致性,同时节约了劳动力成本。
3.装配:机器人可以完成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的装配工作,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可以保证装配的精度和一致性。
4.质检:机器人可以通过配备传感器、视觉系统等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和测试,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机器人自动生产线的建设要从多方面考虑。
首先,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机器人和相关设备,并进行系统集成。
其次,需要确定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流程和作业规范,并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机器人自动生产线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同时,要重视机器人自动生产线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定期检测设备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生产线的稳定运行。
总之,机器人自动生产线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提高自动化程度,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而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自动化已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机器人作为工业自动化的重要载体,其在生产线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了解机器人生产线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我们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周的机器人生产线实训。
以下是实训报告的详细内容。
#### 二、实训背景本次实训是在我国某知名企业进行的,该企业拥有先进的机器人生产线,涉及汽车制造、电子组装等多个领域。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希望了解机器人生产线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以及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
#### 三、实训内容1. 机器人生产线基本组成机器人生产线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机器人本体:包括机械臂、关节、驱动器等,负责完成各种操作任务。
- 控制系统:负责接收指令、处理数据、控制机器人动作等。
- 传感器:用于检测机器人运动状态、工件位置等信息。
- 执行器:如夹具、搬运装置等,用于实现机器人对工件的抓取、搬运、装配等操作。
- 生产线其他设备:如输送带、检测设备、工装夹具等。
2. 机器人生产线工作原理机器人生产线的工作原理如下:- 控制系统接收来自生产线的指令,如工件位置、数量等。
- 控制系统根据指令生成相应的动作指令,发送给机器人本体。
- 机器人本体根据动作指令进行抓取、搬运、装配等操作。
- 传感器实时检测机器人运动状态、工件位置等信息,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
- 控制系统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机器人动作,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3. 机器人生产线应用场景机器人生产线在以下场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汽车制造:机器人可完成焊接、涂装、装配等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电子组装:机器人可完成组装、检测、包装等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食品加工:机器人可完成分拣、包装、杀菌等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食品安全。
- 医疗设备制造:机器人可完成装配、检测、包装等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机器人生产线维护保养机器人生产线的维护保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日常保养:定期检查机器人各部件,如机械臂、关节、传感器等,确保其正常运行。
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在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计划建设一条先进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二、项目目标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
2、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废品率,从而降低整体生产成本。
4、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满足客户对高质量、高效率产品的需求。
三、项目范围1、生产线设计与布局: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工艺,设计合理的生产线布局,包括机器人工作区域、物料输送系统、工装夹具等。
2、机器人选型与配置:选择适合生产需求的机器人型号,并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编程。
3、控制系统开发:开发稳定可靠的控制系统,实现对机器人和生产线设备的集中控制和监控。
4、工装夹具设计与制造:设计并制造专用的工装夹具,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定位准确、装夹可靠。
5、人员培训:对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和维护。
四、项目时间表1、项目启动阶段(第 1-2 个月)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
组建项目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2、设备选型与采购阶段(第 3-4 个月)完成机器人、控制系统、工装夹具等设备的选型和采购。
3、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阶段(第 5-7 个月)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生产线的安装和布线。
对机器人和生产线设备进行调试和优化。
4、试生产阶段(第 8-9 个月)进行小批量试生产,验证生产线的性能和产品质量。
对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完善。
5、正式生产阶段(第 10 个月)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实现稳定生产。
五、项目预算1、设备采购费用:包括机器人、控制系统、工装夹具等,预计费用为_____万元。
基于PLC控制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设计1. 引言1.1 概述基于PLC控制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在工业生产中,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已经成为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障。
而基于PLC控制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则是实现生产线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关键。
PLC控制系统能够精确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操作,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稳定和高效。
通过PLC控制,机器人可以按照预设的程序完成各种复杂的操作,从而替代人工完成重复性高、繁琐的工作。
PLC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汽车制造、电子工业、食品生产等领域。
PLC控制系统不仅能够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基于PLC控制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以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提升生产力和产品竞争力。
基于PLC控制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设计是未来工业制造的发展方向之一,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工业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为现代工业生产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1.2 PLC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通过PLC控制,机器人可以实现多轴联动、路径规划、协作控制等功能,提高工作精度和速度。
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中,PLC可实现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任务调度、故障检测等功能,同时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实现整个生产线的无缝衔接和协调运行。
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中,PLC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对机器人的精确控制,还可以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监控和调控,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PLC控制,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化装配、无人化生产等,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PLC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趋势,其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和机遇。
1.3 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设计的重要性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设计的重要性在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同时减少人为操作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基于PLC控制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设计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生产线已经成为了现代工厂的标配。
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更是成为了工业生产的主流趋势。
本文将介绍基于PLC控制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原理和优势。
1. PLC控制器PLC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计算机,它能够根据预先设定的控制算法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
PLC控制器具有逻辑控制、数字运算、数据处理、设备控制和通信等功能,可以实现对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全面控制。
2. 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线中,机器人是承担主要操作的装置。
它可以根据程序预先设定的路径和动作来完成产品的组装、加工、搬运等任务。
通过PLC控制器,可以精确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动作,从而实现高效、精准的生产操作。
3. 传感器在自动化生产线中,传感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温度、压力、位置、速度等,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PLC控制器。
通过传感器的反馈,PLC控制器可以及时调整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2. 高效生产PLC控制器可以对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进行优化调度,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
并且,PLC控制器可以实现对不同任务的自动切换和排队调度,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3. 灵活变化通过PLC控制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实现灵活变化。
PLC控制器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进行灵活的程序设计和调整,使生产线能够适应不同产品的加工和组装需求。
4. 数据监控与分析5. 安全可靠PLC控制器可以实现对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安全监控和保护。
通过PLC控制器,可以对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进行全面监控,并设定相应的安全保护机制,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
1. 汽车制造业在汽车制造业中,基于PLC控制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被广泛应用。
通过PLC控制器,可以实现对汽车零部件的自动加工、焊接、装配和搬运,从而提高汽车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机器人生产线1.1机器人生产线的概述精密机芯的自动装配和检测包装是产品自动化生产过程的最后关键技术,也是机器人技术物流技术自动化装配技术综合应用的重要领域,大学在研制精密机,机器人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过程中,在这方面做了成功的探索,装配生产线的生产规模、生产节拍装配精度等多方面达到了国领先,填补了空白,并有多处创新。
1 装配生产线简介精密机芯机器人自动装配生产线属于小型零件中等规模快节拍高精度的自动化装配检测包装生产线,生产线全长21.8 m,共有装配加油检测分类装箱等主要工位25个,使用垂直多关节机器人一台,直角坐标机器人12台,回转翻转机械手11个,能将产品的十二种零件,如底板蜗轮齿轮阻尼器轴发条盒、发条螺钉等通过理料供料装配成机芯, 经过三个指标的检测,最后将产品包装入箱装配精度为0.01mm级,生产节拍每件2.5 s。
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工作首先从装配线的整体规划和产品输送方案论证着手,分析了产品特点和装配要求,从多种传输方案中确定产品底板直接异步输送直接定位方案,该方案具有整体结构简单定位精度高经济性好等优势开展了装配工艺分析装配动作分解及优化装配工位的确定等工作分析了原有手工装配工序装配动作结合机器人自动装配的特点,经过优化综合,有的把一个复杂装配动作分解为几个简单动作来实现,有的将几个零件的复杂装配过程集中于一个工位,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使整条生产线具有主装配线与分支装配线相结合,树式串联并联式流程结构相结合的工艺流程特点,根据不同的装配速度在不同的工位完成对1 至5 个产品的操作,如一次装配二个阻尼器一次检测三个机芯一次将五个产品装入箱使装配生产线全线能满负荷运基于机器人技术的自动分拣包装生产线基于机器人技术的自动分拣包装生产线简介该项目利用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分拣设备、自动包装设备、自动堆垛设备等自动化生产线所必需的通用模块化产品,并能根据不同行业的企业需求构建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无人化生产。
机器人生产线1.1机器人生产线的概述言精密机芯的自动装配和检测包装是产品自动化生产过程的最后关键技术,也是机器人技术物流技术自动化装配技术综合应用的重要领域上海大学在研制精密机芯机器人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过程中在这方面做了成功的探索装配生产线的生产规前模生产节拍装配精度等多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填补了空白,并有多处创新1 装配生产线简介精密机芯机器人自动装配生产线属于小型零件中等规模快节拍高精度的自动化装配检测包装生产线其布局如图所示生产线全长21.8 m,共有装配加油检测分类装箱等主要工位25 个,使用垂直多关节机器人一台,直角坐标机器人12 台,回转翻转机械手11 个能将产品的十二种零件如底板蜗轮齿轮阻尼器轴发条盒发条螺钉等通过理料供料装配成机芯, 经过三个指标的检测最后将产品包装入箱装配精度为0.01mm 级,生产节拍每件2.5 s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工作首先从装配线的整体规划和产品输送方案论证着手,分析了产品特点和装配要求,从多种传输方案中确定产品底板直接异步输送直接定位方案,该方案具有整体结构简单定位精度高经济性好等优势开展了装配工艺分析装配动作分解及优化装配工位的确定等工作分析了原有手工装配工序装配动作结合机器人自动装配的特点,经过优化综合,有的把一个复杂装配动作分解为几个简单动作来实现,有的将几个零件的复杂装配过程集中于一个工位,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使整条生产线具有主装配线与分支装配线相结合,树式串联并联式流程结构相结合的工艺流程特点,根据不同的装配速度在不同的工位完成对1 至5 个产品的操作,如一次装配二个阻尼器一次检测三个机芯一次将五个产品装入箱内使装配生产线全线能满负荷运基于机器人技术的自动分拣包装生产线基于机器人技术的自动分拣包装生产线简介该项目利用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分拣设备、自动包装设备、自动堆垛设备等自动化生产线所必需的通用模块化产品,并能根据不同行业的企业需求构建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无人化生产。
该项目成果主要应用于建筑用陶瓷板、家电等轻工行业,其意义在于将工业机器人技术与上述行业的迫切需求相结合,提高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率,为企业增加效益。
建筑陶瓷自动分级包装码垛生产线介绍:建筑陶瓷自动分级包装码垛生产线是针对目前陶瓷行业人力资源缺乏、生产成本高等实际情况,专门基于机器人技术设计的一种人性化、自动化的生产装备。
对应大型抛光砖和仿古砖,以600*600规格瓷砖为例,该生产线具有30块/分钟的自动分级包装能力,并实现了全自动码垛。
该生产线的应用对提高陶瓷生产企业抵御风险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抬升企业形象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除了提供整套标准的自动分级包装码垛生产线外,还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或特定的使用要求,进行评估、优化、设计和制造,量身定做业合作,并能在互助互利的基础上,一起成长、共同发展。
生产线工位组成该生产线首先根据瓷砖的色差和几何尺寸的不同对每块瓷砖进行分级设定,根据目前陶瓷生产业的实际情况,该部分工作可由检测仪器和人工配合完成,分级信息包括瓷砖个数、等级等以约定的数据方式进入生产线控制系统;第二步则对瓷砖进行分级堆摞,将同一级别的瓷砖按照规定的数目叠摞在一起,如果是抛光砖则按照其生产工艺要求进行面对面叠摞,如果是仿古砖则进行正常依次叠摞,同时此过程中完成对次品的剔出;第三步则完成对叠摞好的瓷砖的自动包装,此过程中放纸机构可以完成自动送纸盒功能,砖摞对齐机构可保证最终包装质量的一致性,两级打包设备可完成对瓷砖的四方向打包任务;第四步控制系统根据全程记录的瓷砖信息,对打包好的瓷砖喷印分级标志;最终通过高位自动码垛设备对瓷砖进行全自动分级码垛。
整条生产线的工位组成如图1:图1 生产线整线工位组成整条生产线共11个工位,每个工位均有相应的机构和控制逻辑保证本工位动作的实施,同时在PLC系统统一控制下,完成各工位之间的协同作业。
机器人的介绍一、机器人1、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光仪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
(1)操作机: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态分析及仿真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的运用,机器人操作机已实现了优化设计。
(2)控制器:控制器的性能进一步提高,已由过去控制标准的6轴机器人发展到现在能够控制21轴甚至27轴,并且实现了软件伺服和全数字控制。
(3)传感装置:激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和力传感器在机器人系统中已得到成功应用,并实现了焊缝自动跟踪和自动化生产线上物体的自动定位以及精密装配作业等,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作业性能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4)并联机构:采用并联机构,利用机器人技术,实现高精度测量及加工,这是机器人技术向数控技术的拓展,为将来实现机器人和数控技术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5)网络通信:机器人控制器已实现了与Canbus、Profibus总线及一些网络的连接,使机器人由过去的独立应用向网络化应用迈进了一大步,也使机器人由过去的专用设备向标准化设备发展。
另外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使机器人系统的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机器人系统的可靠性已达到5万小时,几乎可以满足任何场合的需求。
2、特种机器人非制造业领域机器人与制造业的相比,其主要特点是工作环境的非结构化和不确定性,因而对机器人的要求更高,需要机器人具有行走功能,对外感知能力以及局部的自主规划能力等,是机器人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1)水下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已用于海洋石油开采、海底勘察、救捞作业、管道敷设和检查、电缆敷设和维护以及大坝检查等方面,形成了有缆水下机器人和无缆水下机器人两大类。
(2)空间机器人:空间机器人是特种机器人的重要研究领域。
(3)地下机器人:地下机器人主要包括采掘机器人和地下管道检修机器人两大类,主要研究内容为:机械结构、行走系统、传感器及定位系统、控制系统、通信及遥控技术。
(4)医用机器人:医用机器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医疗外科手术的规划与仿真、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最小损伤外科、临场感外科手术等。
(5)军用机器人:目前,国外军用机器人发展十分迅速,类型已达上百种,功用更是多种多样,有侦察、保障、排雷、防化、进攻、防御型等等。
具体有机器人地雷、机器人坦克、智能枪、智能火炮、排雷(弹)机器人、防核生化机器人、侦察机器人、智能飞机、智能导弹、机器人潜水器等。
可以预见,21世纪各种先进的机器人系统将会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良好的助手和亲密伙伴。
3、智能机器人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智能机器人的概念。
智能机器人是具有感知、思维和行动的机器,智能机器人可获取、处理和识别多种信息,自主地完成较为复杂的操作任务。
智能机器人作为新一代生产和服务工具,在制造领域和非制造领域具有更广泛、更重要的地位。
同时,智能机器人作为自动化、信息化的装置与设备,完全可以进入网络世界,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虽然从生物学角度来实现机器人的人工智能化还很遥远,但随着计算机芯片技术及计算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完全可研制出的具有复杂生物行为的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集生物学、电子学、审美与机械学于一体,即所谓的BEAM机器人。
目前国际上在机器人的智能化和多样化方面,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几点:(1)虚拟机器人技术:基于多传感器、多媒体和虚拟现实以及临场感技术,实现机器人的虚拟遥控操作和人机交互。
(2)多智能体控制技术:对多智能体的群体体系结构、相互间的通信与磋商机理,感知与学习方法,建模和规划、群体行为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
(3)微型和微小机器人技术:这是机器人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和重点发展方向,微小型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结构、运动方式、控制方法、传感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行走技术等方面。
(4)软机器人技术:主要用于医疗、护理、休闲和娱乐场合。
传统机器人结构材料多为金属或硬性材料,软机器人技术要求其结构、控制方式和所用传感系统在机器人意外地与环境或人碰撞时是安全的,机器人对人是友好的。
(5)仿人和仿生技术:这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最高境界,未来的机器人必须具有一定情感、社交头脑等等特点,这也是各国科学家努力的目标,目前仅在某些方面进行一些基础研究。
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需要研究的技术主要有:①利用CAX及仿真系统等多种高新技术和设计手段,快速设计和开发机器人大型自动化生产线,并进行数字化验证。
②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制造”技术。
国外已经推出可进入实用的“数字化工厂”商品化软件,建立产品制造工艺过程信息化平台,再与本企业的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和车身产品设计信息平台结合,构成支持本企业产品完整制造过程生命周期的信息化平台。
③利用传感器和网络技术,实现大型生产线的在线检测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并且实现产品的主动质量控制。
利用自动化生产线模块化及可重构技术,实现生产线的快速调整及重构。
④生产线快速整定技术。
建立完整的制造过程信息技术,发展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离线编程技术、生产线上的机电设备实现网络控制管理技术、关键工位在线100%产品检测技术、先进的生产线现场安装精度测试技术。
发达国家广泛应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已形成了巨大产业,年市场容量约为1000亿美元。
国际上著名公司ABB、COMAS、KUKA、BOSCH、NDC、SWISSLOG、村田等都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及物流与仓储自动化设备的集成供应商。
全球过程自动化产品市场销售额预计2006年将超过700亿美元。
从2001年到2006年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4.6%。
主要应用于玻璃、陶瓷、钢铁和有色金属工业、轧钢和铝板材工业、化学、食品和制药业、石化工业、纸浆和造纸业、环保、矿山、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等。
其中矿山工业为70亿美元、原材料工业90亿美元、过程工业360亿美元、电站110亿美元、环保工业70亿美元。
就全球而言,北美占27.2%、西欧占26%、亚非(不包括日本)占21.1%、日本占12.3%、东欧占4.7%、南美占4.9%,其它地区占3.7%。
我国近几年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已经不断出现,并给用户带来显著效益。
目前国内已建立了多条弧焊机器人生产线、装配机器人生产线、喷涂生产线和焊装生产线。
随着我国工业企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器人自动化线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大,并且逐渐成为自动化生产线的主要方式。
我国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装备的市场刚刚起步,而国内装备制造业正处于由传统装备向先进制造装备转型的时期,这就给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研究开发者带来巨大商机。
据预测,目前我国仅汽车行业、电子和家电行业、烟草行业、新能源电池行业等,年需求自动化线就达300多条,产值约为60多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