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公开课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856.87 KB
- 文档页数:18
《雨后》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
3.鼓励同学们由熟练朗诵到试着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诗歌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小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读悟结合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昨天我们初步学了《雨后》,不知道课后生词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出示生词:树梢、赤脚、快乐、使劲、发射、兴奋指名读,全班读。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雨后》。
板书:雨后3.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品读课文,感受快乐师:夏天,下过雷阵雨之后会是怎样的呢?(学生发言)是啊,雷雨之后到处都是湿湿的,那么看看冰心奶奶是如何描写雨后的场面的,我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读读课文。
(一)指名读全文,其他学生倾听、正音。
过渡:瞧!冰心奶奶向我们描述了一副哥哥关心妹妹,妹妹依赖哥哥的雨后嬉戏的场景,多有趣!我们来回忆第1小节的描述吧!(二)学习课文第2~4小节。
1.在这群赤脚的孩子中,有一对兄妹,他们呀可有意思啦!咱们先来看看小哥哥是怎么玩水的,好吗?(1)谁来读读第2小节。
(2)谁来说说,小哥哥是怎么玩水的?(指名说,说后出示小哥哥踩水图。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3)你能表演一下吗?(突出“使劲”)(4)你从“使劲”中明白了什么呢?(从“使劲”、“溅”感受小哥哥的兴奋之情。
再让学生演演)2.创设情境:假如你就站在雨后的广场上,你是怎样踩水的?学生表达,进一步感受快乐。
过渡:小哥哥在使劲地踩水,却还不忘照顾好妹妹,你听__________。
(指名读下去)。
(指名几人多读,读出喊的感觉)进一步感受广场上的欢乐气氛。
指导朗读小哥哥的话:声音要喊出来,拖长音大声喊小哥哥的话。
“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1)问:他为什么会摔跤呢?(因为刚才他使劲踩水)(2)采访:如果你滑了一跤,会觉得怎样?心里会怎么想呢?过渡:你们滑了一跤,有的觉得快乐,有的觉得害怕,那书上的小哥哥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3.“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雨后》教学设计王舒娜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实践,会写7个生字,认识20个生字(如果是第二课时,这个目标就不用了);背诵课文,积累生字词。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的幸福快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小哥哥一边嘴里说着糟糕,而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神情的欢愉心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最喜欢什么时候的夏天呢?老师最喜欢的就是雨后的夏天了。
因为,雨后的夏天,最凉爽,最舒服。
看,大雨过后,一道彩虹高挂天边,像给天空系上了一条漂亮的彩带。
多美呀!2、哪位细心观察生活的小诗人,再来说说雨后的美丽景色呢?(美丽的小花,伸出双手,迎着阳光微笑。
绿色的叶子,缀满了小雨珠,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3、这美丽的景色称也把一位著名作家迷住了,她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4、这一首诗是谁写的?诗名是?(板书《雨后》)同学们,你们想认识这美丽的诗歌吗?那得经历冰心奶奶给我们的考验哦!二、词语复习第一组:嫩绿兴奋赤脚骄傲痛快发射使劲泥裤子滑了一跤短粗的小辫(齐读)看来第一关的字宝宝难不倒大家了。
别急,过五关斩六将,这才第一关,还有两关呢。
第二组:哥哥妹妹踩着水撅着(小组开火车)发现了吗?这四个词语都有什么?(轻声)最大的难关出现了。
第三组:水花儿唇儿裙儿(指名读,其它跟读)溅起水花儿咬着唇儿提着裙儿所有的考验都难不倒大家。
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课本92页,走进美丽的雨后世界吧!三、课文学习与朗读(每一句话的朗读的指导还要再细化一点、体现层层递进)(一)第一小节1、出示: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指名读第一小节。
(朗读指导在细化一点)哪位同学带我们走入诗里?【预设1:宽阔的广场积满了水,像什么?多壮观呀!多有趣的景象呀!】原本宽阔的广场,这时却变成了白茫茫一片,看到这情景,你想说什么呢?指名回答。
《雨点儿》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1、《雨点儿》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课时目标认识12个生字,学写“方”、“半”两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演示动画《雨》。
2.请学生看动画简单地说一说雨。
3.板书课题《雨点儿》。
(通过观看动画说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对雨的认识水平,并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关于雨的信息。
在说话中注意引导学生将“雨点儿”这个词读正确,化解儿化音的读音难点)(二)整体感知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
2.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些什么。
(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结合平时的生活实践感知识文内容。
但是,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在设计中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而是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
这样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
设计还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识字读文1.认读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
(1)逐一出示生字“数”、“清”,看拼音读准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