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讲基因工程
- 格式:doc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15
基因工程1.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参与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C.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D.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答案 D ②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参与,A错误;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B错误;④的染色体上含有目的基因(抗虫基因)但不一定表达,C错误;基因工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D正确。
2.(2016课标全国Ⅲ,40,15分)图(a)中的三个DNA片段上依次表示出了EcoRⅠ、BamHⅠ和Sau3AⅠ三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图(b)为某种表达载体的示意图(载体上的EcoRⅠ、Sau3AⅠ的切点是唯一的)。
图(a)图(b)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经BamHⅠ酶切后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酶切后的产物连接,理由是。
(2)若某人利用图(b)所示的表达载体获得了甲、乙、丙三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子,如图(c)所示。
这三种重组子中,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的有,不能表达的原因是。
图(c)(3)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常见的有和,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是。
答案(1)Sau3AⅠ两种酶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2)甲和丙甲中目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上游,丙中目的基因插入在终止子的下游,二者的目的基因均不能被转录(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E·coli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解析(1)分析图(a)可知,限制酶Sau3AⅠ与BamHⅠ切割DNA后形成的粘性末端相同,故经这两种酶切割得到的产物可以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
普通遗传学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详解⼀⼀、名词解释:1.外显⼦2.复等位基因3.F因⼦4.母性影响5.伴性遗传6.杂种优势7.隔裂基因8.细胞质遗传9.同源染⾊体10.转座因⼦11.基因⼯程12.复等位基因13.转导14.假显性15.跳跃基因(转座因⼦)16.核外遗传17.杂种优势18.基因⼯程19.反应规范(reaction norm):20.表现度(expressity):21.外显率(penetrance):22.⼀因多效——多效性(pleictropism):23.表型模写(phenocopy):24.适合度(fittness):25.选择系数(selective coefficlency):26.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27.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ce):28.镶嵌显性(mosoic dominance):29.并显性——共显性(codimance):30.条件显性(condition dominance):31.从性遗传:32.致死基因(lethal gene):33.隐性致死——纯合致死:34.显性致死:35.伴性致死:36.配⼦致死(gametic lethal):37.合⼦致死(zygotic lethal):38.复等位基因:39.基因互作(Gene interaction):40.互朴作⽤(complementang effect):41.抑制作⽤(inbibitional effect):42.显性上位(dominant epithesis):43.隐性上位:44.累加效应(additive effect):45.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46.连锁(linkage):47.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48.连锁交换定律内容:49.交换率(crossoverate):50.连锁群(linkage group):51.相引组(coupling series):52.两点测交法:53.三点测验法:54.双交换(double crossover):55.⼲扰或⼲涉(interference):56.并发系数或并发率(coindidence)57.连锁遗传图(linkage map):58.交叉遗传:⼆、填空题:1、豌⾖中,⾼茎(T)对矮茎(t)为显性,黄⼦叶(Y)对绿⼦叶(y)为显性,假设这两个位点的遗传符合⾃由组合规律,若把真实遗传的⾼茎黄⼦叶个体与矮茎绿⼦叶个体进⾏杂交,F2中矮茎黄⼦叶的概率为。
分子基因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子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分子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基因克隆、基因编辑等核心技术;•了解分子基因工程在生物制药、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分子基因工程原理和技术分析实验结果;•能够设计简单的分子基因工程实验方案;•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对生物伦理和生物安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分子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基因、DNA、RNA等基本概念,解释分子基因工程的定义和原理。
2.基因克隆技术:讲解基因克隆的基本步骤,包括DNA提取、酶切、连接、转化等,并通过实例介绍克隆基因的方法。
3.基因编辑技术:介绍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讲解基因编辑的具体步骤和实验操作。
4.分子基因工程的应用:介绍分子基因工程在生物制药、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如基因治疗、转基因作物等。
5.实验操作:进行分子基因工程相关实验,如DNA提取、酶切连接、转化等,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教师讲解分子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的背景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和实验操作步骤,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分子基因工程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4.实验法:学生亲手进行分子基因工程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分子基因工程教材,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和理论基础。
初中生物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药物研发中,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初中生物课程中,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是一个极具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课题,旨在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运用生物技术进行药物研发,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1.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基因工程,科学家可以对药物靶点的基因进行修饰,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例如,利用重组DNA技术制备干扰素、人生长激素等生物药物,以及通过基因敲除或基因编辑技术研发新药。
2.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通过细胞培养,科学家可以获得大量的药物候选物,并进行初步的药效和毒性评估。
此外,细胞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筛选和生产,例如,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疫苗、抗生素等。
3.蛋白质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是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手段。
通过蛋白质工程,科学家可以对药物靶点的蛋白质结构进行改造,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例如,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胰岛素,使其更适合糖尿病患者的使用。
4.发酵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历史悠久。
通过发酵工程,科学家可以大规模生产抗生素、维生素等生物药物。
此外,发酵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生产药物中间体和生物制品,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
三、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1.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物技术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例如,开展基因工程实验,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重组DNA技术制备生物药物;开展细胞培养实验,让学生了解细胞培养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等。
2.案例分析以某款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发现了药物靶点的基因,并进行了基因修饰;其次,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科学家评估了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接着,通过蛋白质工程技术,科学家对药物靶点的蛋白质进行了改造;最后,利用发酵工程技术,科学家大规模生产了该抗肿瘤药物。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微课教案
教学内容:基因工程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工程的定义、相关技术和应用,并能够分析基因工程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基因工程的定义、相关技术和应用
教学难点: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问题及风险
教学时间:约15分钟
一、引言(5分钟)
1. 引入基因工程的定义:基因工程是一种通过人为调控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方法,以改变其
性状或功能的技术手段。
2. 介绍基因工程的历史:基因工程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
成为现代生物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5分钟)
1. 基因克隆技术:包括DNA切割、DNA连接、DNA复制等步骤,可用于将外源基因导入
宿主细胞中。
2.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能够精确编辑生物体基因组,有效实现基因修饰。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5分钟)
1. 医学领域:基因工程可用于生产重组蛋白药物、基因疾病诊断与治疗等。
2. 农业领域:基因工程可用于培育抗病虫、耐逆境的转基因作物。
四、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及风险(5分钟)
1. 伦理道德问题:基因工程涉及到生命的改变,需要慎重考虑道德伦理问题。
2. 风险:基因工程可能会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需要谨慎应用。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基因工程的定义、相关技术和应用。
2. 提醒学生要注意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问题及风险。
期望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基因工程的定义、相关技术和应用,以及
基因工程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及风险,培养学生对生物技术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思维。
基因工程名词解释-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基因工程名词解释1 基因工程:对不同的遗传物质在体外进行剪切、组合和拼接,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然后通过载体转入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并使所需的基因在细胞中表达,产生人类所需的产物或新生物类型2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水解酶3 粘性末端:指DNA分子在限制酶的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互补碱基的单链延伸末端结构,它们能够通过互补碱基间的配对而重新环化起来4 平末端:当限制酶从识别序列的中心轴西线处切开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是平整的,这样的切口叫平末端5 酶的星号活性:极度非标准反应条件下,当条件改变时许多酶的识别位点会改变,导致与切割序列的非特异性,这种现象称为星号活性6 载体:将外源DNA或基因携带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或表达的工具7 质粒的不相容性:两种质粒在同一宿主细胞中不能共存的现象8PCR引物:在PCR反应中,与待扩增的DNA两侧碱基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其本质是单链DNA9cDNA文库:指将某种生物体基因组转录的全部mRNA经反转录产生的cDNA 片段,分别与克隆载体重组,储存于某种受体菌中,该群体就称该生物基因组的cDNA文库10基因组文库:指将某种生物体的全部基因组DNA用限制性内切酶或机械力量切割成一定长度范围的DNA片段,在与合适的载体在体外重组,并转化相应的宿主细胞,获得的所有阳性菌落,这个群体就称为该生物基因组文库11DNA体外重组:将外源DNA用DNA连接酶在体外连接到合适的载体DNA上12 感受态细胞:经过适当处理后容易接受外源DNA进入的细胞13 受体细胞:从实验技术上讲是能摄取外源DNA并使其稳定维持的细胞14 报告基因:一种编码可被检测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也就是说是一个其表达产物非常容易被鉴定的基因。
2015《生命科学导论》学习大纲注:本大纲仅是向同学提供一个学习的纲要性内容,以便同学了解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请同学们结合课件和授课视频进行学习。
第一讲序论及生命的元素1.21世纪,人类社会面对哪些重大挑战?生命科学对解决这些挑战中有怎样的作用?答:主要挑战: 人口爆炸、粮食短缺、健康、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品质,提高作物的产量,缓解全世界粮食短缺的问题。
通过转基因作物,使植物生产药物,例如利用橡胶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胰岛素、疫苗。
通过对基因的研究,生物学家对人类的疾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例如肥胖症等。
2.可否就当前某一生命科学热点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可以写对转基因的看法,因人而异。
3.试说明通过与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对自己专业的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答:因人而异。
4.生物学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各发展阶段有何特征?有何代表性的人物?答:1.描述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特征:主要从外部形态特征观察、描述、记载各种类型生物,寻找他们之间的异同和进化脉络。
代表人物:达尔文《物种起源》2.实验生物学阶段(19世纪到20世纪中)特征:利用各种仪器工具,通过实验过程,探索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代表人物:巴斯德用曲颈瓶实验证明“种质论”批驳“腐生论”。
3.创造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特征: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创造”新的物种。
代表人物:华生和克里克建立DNA双螺旋模型5. 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生命科学的3次革命是指什么?答: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 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3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4 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5 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6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三次革命同上。
6.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生命科学对科学研究方法论方面有什么贡献?答:1.一般系统论例:细胞: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34讲基因工程2017备考·最新考纲1.基因工程的诞生(Ⅰ)。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Ⅱ)。
3.基因工程的应用(Ⅱ)。
4.蛋白质工程(Ⅰ)。
考点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及操作过程[自主梳理]1.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①来源: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而来。
②作用: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切开相应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③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如下图所示,EcoRⅠ限制酶识别的碱基序列是GAA TTC,切割位点在G和A之间;SmaⅠ限制酶识别的碱基序列是CCCGGG,切割位点在G和C之间;说明限制酶具有专一性。
(2)DNA连接酶①作用:将限制酶切割下来的DNA片段拼接成DNA分子。
②类型(3)载体①常用载体——质粒⎩⎪⎨⎪⎧化学本质:双链环状DNA 分子特点⎩⎪⎨⎪⎧能自我复制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 位点有特殊的标记基因②其他载体:λ噬菌体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2.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跟进题组]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Mun Ⅰ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 Ⅰ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分别是—C ↓AATTG —和—G ↓AATTC —。
如图表示四种质粒和目的基因,其中箭头所指部位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位点,质粒的阴影部分表示标记基因。
适于作为图示目的基因载体的质粒是( )解析由图可知,质粒B上无标记基因,不适合作为载体;质粒C和D的标记基因上都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位点。
只有质粒A上既有标记基因,且MunⅠ的切割点不在标记基因上。
答案 A基因工程操作基本工具的8个易错点(1)限制酶是一类酶,而不是一种酶。
(2)限制酶的成分为蛋白质,其作用的发挥需要适宜的理化条件,高温、强酸或强碱均易使之变性失活。
(3)在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时要求用同一种限制酶,目的是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
(4)将一个基因从DNA分子上切割下来,需要切两处,同时产生4个黏性末端。
(5)不同DNA分子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都相同,同一个DNA分子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一般不相同。
(6)限制酶切割位点应位于标记基因之外,不能破坏标记基因,以便进行检测。
(7)基因工程中的载体与细胞膜上物质运输的载体不同。
基因工程中的载体是DNA分子,能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内;膜载体是蛋白质,与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
(8)基因工程中有3种工具,但工具酶只有2种。
2.(2015·四川卷,9)将苏云金杆菌Bt蛋白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可获得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其过程如下图所示:(注:农杆菌中Ti质粒上只有T-DNA片段能转移到植物细胞中)。
(1)过程①需用同种__________________酶对含Bt基因的DNA和Ti质粒进行酶切。
为将过程②获得的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筛选出来,应使用________培养基。
(2)过程③中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________进入棉花细胞;除尽农杆菌后,还须转接到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过程④仅获得大量的根,则应在培养基中增加__________________以获得芽;部分接种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的芽也能长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转基因棉的抗虫性状,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能减少________的使用,以减轻环境污染。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与植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
(1)同种限制酶切割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获得相同的黏性末端,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重组质粒含完整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故应使用含卡那霉素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
(2)实验过程中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其目的是利用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将T—DNA导入棉花细胞中。
除去农杆菌后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其目的是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棉花细胞。
(3)培养基中生长素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反之,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因芽顶端可合成生长素,故接种在无激素的培养基上的芽也能长根。
(4)可用投放棉铃虫的方法检测抗虫棉的抗虫效果。
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可减少农药使用量,从而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1)限制性核酸内切选择(2)T-DNA筛选获得T-DNA片段的植物细胞(3)细胞分裂素浓度芽顶端合成的生长素向基部运输,促进根的分化(4)投放棉铃虫农药基因工程操作程序中的“三、三、四、一”(1)目的基因“三种获取方法”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如反转录形成的DNA)②利用PCR技术扩增:其实质是在体外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
用PCR仪控制温度:变性(95 ℃)→复性(55 ℃)→延伸(72 ℃)③通过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用于序列已知,且核苷酸数目较少者)(2)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三种类型”①导入植物细胞——农杆菌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②导入动物细胞——显微注射法(导入受精卵);③导入微生物细胞——使用Ca2+处理细胞。
(3)目的基因检测与鉴定的“四个层面”(4)基因工程操作的“一个核心”——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①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为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 部位,驱动转录mRNA终止子:使转录终止的一段有特殊结构 的DNA 短片段标记基因: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 有目的基因②构建过程:考点二 基因工程的应用及蛋白质工程[自主梳理]1.基因工程的应用(1)动物基因工程:用于提高动物生长速度从而提高产品产量;用于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用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等。
(2)植物基因工程:培育抗虫转基因植物、抗病转基因植物和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3)2.蛋白质工程(1)概念理解①基础: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
②操作: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
③结果:改造了现有蛋白质或制造出新的蛋白质。
④目的: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对蛋白质结构进行分子设计。
(2)蛋白质工程的设计流程[跟进题组]1.(2015·课标卷Ⅰ,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回答下列问题:(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________,以其作为模板,在________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________,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________。
(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
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________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的免疫系统有________癌细胞的功能。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解析(1)HIV是RNA病毒,其核酸是单链RNA,而在基因工程中构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时,载体一般用的是质粒,为双链DNA,故先用逆转录酶催化HIV的RNA逆转录为DNA 分子再进行基因工程操作。
(2)本题涉及到了免疫学方面知识,抗原进入机体后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3)HIV病毒主要破坏人体T细胞。
(4)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答案(1)RNA逆转录酶cDNA(或DNA)(2)抗体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3)T(或T淋巴)(4)监控和清除2.(2015·全国卷Ⅱ,40)已知生物体内有一种蛋白质(P),该蛋白质是一种转运蛋白,由305个氨基酸组成。
如果将P分子中158位的丝氨酸变成亮氨酸,240位的谷氨酰胺变成苯丙氨酸,改变后的蛋白质(P1)不但保留P的功能,而且具有了酶的催化活性。
回答下列问题:(1)从上述资料可知,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可以考虑对蛋白质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改造。
(2)以P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修饰________基因或合成________基因,所获得的基因表达时是遵循中心法则的,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蛋白质工程也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其基本途径是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据此获得基因,再经表达、纯化获得蛋白质,之后还需要对合成蛋白质的生物________进行鉴定。
答案(1)氨基酸序列(或结构)(2)P P1DNA和RNA(或遗传物质)DNA→RNA、RNA→DNA、RNA→蛋白质(或转录、逆转录、翻译)(3)设计蛋白质的结构推测氨基酸序列功能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的比较易错易混防范清零[易错清零]易错点1误认为目的基因的插入是“随机”的点拨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点不是随意的:基因表达需要启动子与终止子的调控,所以目的基因应插入到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的部位,若目的基因插入到启动子内部,启动子将失去原功能。
易错点2混淆启动子与起始密码子,终止子与终止密码子,不明确标记基因的作用点拨启动子≠起始密码子,终止子≠终止密码子(1)启动子: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
它是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部位。
(2)终止子: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作用是使转录过程停止。
(3)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上,分别控制翻译过程的启动和终止。
(4)标记基因:一般为抗生素抗性基因或荧光基因等,其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目的基因是否导入成功),从而将含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