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 格式:ppt
- 大小:5.51 MB
- 文档页数:34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一、乙酸又名醋酸,它是食醋的主要成分,是日常最常接触的有机酸
乙酸的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
羧基可以表示为:
1、乙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
沸点:117.9,易挥发
熔点:16.6,当温度低于16.6时,乙酸凝结成冰一样的固体,故纯净的乙酸又名为冰醋酸乙酸易溶于乙醇和水
2、化学性质
A 使石蕊试液变红
B 与金属反应
C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D 与碱反应
E 与某些盐反应
(2)乙酸的酯化反应
思考:
1、浓硫酸的作用
催化剂、吸水
2、饱和Na2CO3的作用
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孝感市孝南区第二高级中学夏汉东 432023[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2、学科:化学3、课时: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百度搜索有关醋酸由来、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和同位素原子示踪法等资料。
(2)收集有关乙酸与乙醇的反应的视频。
[教学课题]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材分析]新教材必修2中把《乙酸》安排在乙醇之后,用食品中的有机物这条线索贯串一个单元的知识点,着眼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体现的最大特点是探究性和趣味性。
乙酸是紧接乙醇、乙醛之后,作为羧酸的代表物,学生己学习了乙醇含氧衍生物,初步掌握了以官能团的特征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创设情景,引导探究”的教学方式。
教学中以生活现象为主线,以生活情景为结点,创设不同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课堂上通过学生熟悉的醋创设情境,引导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模型、类比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掌握乙酸的结构;通过在学生已有酸性知识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合作学习、动手实验探究乙酸的酸性,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和分享;通过观察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及实验问题的探究,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迁移、归纳等科学方法的运用,最后通过乙酸知识的应用,再回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建立“生活—学习—生活”的观念,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乙酸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理解羧基的结构特点;(2)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3)能够初步熟悉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的有关操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及实物,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2)采用复习回忆法及实验验证法学习乙酸的酸性;(3)利用实验探究﹑设疑引导学生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明确酯化反应的实质。
羧酸、酯一、选择题(共18题)1.乙酸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有机物,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酸的官能团为—OHB.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弱C.乙酸能够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D.乙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2.已知某有机物C6H12O2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和B,B能氧化成C。
若A、C都能发生银镜反应,则C6H12O2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3.乌头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乌头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6H6O6B.乌头酸能发生水解反应和加成反应C.乌头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1mol乌头酸最多可与3mol NaOH反应4.某有机物甲经氧化后得乙(分子式为C2H3O2Cl);而甲经水解可得丙,1mol 丙和2mol乙反应得一种含氯的酯(C6H8O4Cl2)。
由此推断甲的结构简式为()5.下列关于苯乙酸丁酯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2H16O2B.有3种不同结构的苯乙酸丁酯C.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取代反应D.在酸、碱溶液中都能发生反应6.羧酸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物,下列关于羧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羧酸在常温常压下均为液态物质B.羧酸的通式为C n H2n+2O2C.羧酸的官能团为—COOHD.只有链烃基与羧基相连的化合物才叫羧酸7.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有()①加成②水解③酯化④氧化⑤中和⑥消去A.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8.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CH3CHCOOH。
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2-丁醇⑤酸性KMnO4溶液A.②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9.邻羟基苯甲酸俗名叫水杨酸,其结构简式为,它可与下列物质中的一种反应生成化学式为C7H5O3Na 的钠盐,则这种物质是()A.NaOH B.Na2SO4C.NaCl D.NaHCO310.1mol X能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44.8L CO2(标准状况),则X 的分子式可能是()A.C5H10O4B.C4H8O4C.C3H6O4D.C2H2O411.结构简式为的物质的名称是()A.二乙酸二乙酯B.乙二酸二乙酯C.二乙酸乙二酯D.乙二酸乙二酯12.有机物甲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有机物,乙中①~⑥是标出的该有机物分子中部分化学键,在水解时断裂的键是()A.①④B.③⑤C.②⑥D.②⑤13.吗啡与海洛因都是被严格查禁的毒品,已知吗啡的分子式是C17H19NO3,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酸酯,则海洛因的分子式是()A.C21H23NO3B.C21H22NO5C.C21H23NO5D.C21H27NO7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RCO18OH与R′OH发生酯化反应时生成R—CO18OR′B.能与NaOH溶液反应,分子式为C2H4O2的有机物一定是酸C.甲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酸互为同分异构体D.甲醛与乙酸乙酯的最简式相同15.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1L氢气,取另一份等量的有机物和足量NaHCO3反应得到V2L二氧化碳,若V1=V2≠0,则该有机物可能是()A.B.HOOC—COOHC.HOCH2CH2OH D.CH3COOH16.若检验甲酸溶液中是否存在甲醛,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后加热,若有红色沉淀产生,则证明甲醛一定存在B.若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证明甲醛一定存在C.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若其加热蒸出的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则甲醛一定存在D.先将溶液充分进行酯化反应,收集生成物进行银镜反应,若有银镜生成,则甲醛一定存在17.已知某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1mol X分别与足量的Na、NaOH溶液、NaHCO3溶液反应,消耗这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4mol、1molB.X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X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和酯化反应D.X的分子式为C10H10O618.某羧酸的衍生物A的分子式为C6H12O2,已知,又知D不与Na2CO3溶液反应,C和E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A的结构可能有()A.1种B.2种C.3种D.4种二、非选择题(共4题)19.下图中A、B、C、D、E均为有机化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学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二)乙酸一、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乙酸》是人教版必修2教材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种常见的有机物的第二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几种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乙烯、苯、乙醇,这为过渡到乙酸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通过使用球棍模型或用橡皮泥自制的模型,使学生对有机原子之间的成键规律有了初步认识。
但有机化学容易使学生感觉很复杂很陌生,而且乙酸的酸性学生有这个常识,但作为有机酸如何确定它为几元酸以及如何判断它的酸性强弱是学生认识的难点。
乙酸的酯化反应作为一种新的有机反应,后续教材中还有,本节是第一次接触,让学生去感受此反应的真实存在,以及运用已学过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知识解释此反应作为探究的重点。
因此乙酸作为烃的衍生物典型官能团的代表,是理科学生有机化学学习方法培养的良好载体,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AHA12GAGGAGAGGAFFFFAFAF本学段主要是以生活中常见的乙酸来学习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为学习有机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说出乙酸的物理性质。
2、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了解乙酸主要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
3、通过对乙酸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建立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4、通过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实验探究法学习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特性。
2、通过对乙酸性质的探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体会学以致用的AHA12GAGGAGAGGAFFFFAFAF科学方法。
3、尝试建立性质反映结构,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方式;体验从宏观到微观的学科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逐步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乙酸教案【背景与教材分析】本案例是以《高中化学必修二》中的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中课堂教学的两个情景为背景设计的,分别是学生合作拼装乙酸的球棍模型和学生分组合作验证乙酸的酸性。
我们崇义中学是省重点学校,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年青老师。
该节课是一节公开课,高一(10)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化学基础较好,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为师生互动营造了非常良好的氛围。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了解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2、通过乙酸结构、性质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的重要影响。
3、学生能用已知的知识解释见有机物的性质。
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难点:从结构角度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具:多媒体、乙酸、冰醋酸、球棍模型、镁带、NaHCO3粉末、乙酸溶液、石蕊、教学过程:[引入]糖醋鱼,松鼠桂鱼,香甜可口,酸酸的,看得人直流口水,你知道他们的美味离不开一种重要的调料,是什么吗?[多媒体展示课题]《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乙酸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我们常用的调味品食醋,其主要成分就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普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陈醋含醋酸7%。
[自主学习]观察乙酸(颜色、状态、气味),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
[多媒体]一.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气味: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沸点:117.9℃(低,易挥发)熔点:16.6℃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思维延伸]温度低于熔点时,无水乙酸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乙酸的一些外观特征,那么乙酸分子的内部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乙酸分子的结构模型。
[多媒体] 学生观察乙酸分子的模型。
[学生活动]书写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
[多媒体]二、乙酸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 C2H 4 O2官能团:羧基(—COOH)对乙酸的结构进行简单分析。
高一化学乙酸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第二课时乙酸。
【教材分析】乙酸在生活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物,既是一种重要调料,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体现了乙酸的重要社会价值。
从教材整体上看,作为羧酸的代表物,掌握好乙酸的结构和性质,不仅是学习乙醇的巩固、延伸和拓展,也是学好酯类化合物的基础,更为选修五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存在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分析】对学生而言,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乙酸是一种酸,能解离出H+。
在有机物方面,学生已学习了烷烃、乙烯、苯和乙醇的基本知识,对有机物的结构及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有一定认识,了解了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为深入学习乙酸的结构、特性和用途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乙酸的基本物理性质,2、知道并会写出乙酸的官能团,了解其对酸类物质的影响,了解乙酸酯化反应原理并会写出酯化反应的方程式,能够复述酯化反应实验的步骤及作用。
3、了解一些乙酸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展示乙酸的模型及实物,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2、采用复习回顾法学习乙酸的酸性。
3、采用生活情境引入、设疑、实验探究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明确酯化反应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乙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有机物跟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紧密联系,渗透化学重要性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难点:乙酸的酯化反应原理【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问题讨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教师讲解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学法】(1)根据生活经验和指导阅读,获取乙酸的物理性质。
(2)根据实验探究乙酸的性质(3)通过图片了解乙酸的用途,通过视频了解醋的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