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3
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内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共分两个大块(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而且两栖动物是学生生活当中比较熟悉的动物,所以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而言更容易接受,但需要与此前学习了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适当区别。
二、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通过了解青蛙求偶过程中各种行为,确定两栖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生物适应环境的观点。
【科学思维】: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比较、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科学探究】:尝试收集生活当中环境变化影响生物生存的实例。
【态度责任】: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难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资料分析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栖动物视频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检测】1、家蚕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个时期,属于_______发育。
2、家蚕的幼虫有退皮现象,所退掉的皮叫做_______。
3、吐丝是在家蚕的_______时期进行,作茧自缚是_______时期。
4、蝗虫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时期,它的发育属于____发育。
5、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危害最严重的是_______。
4分钟限时检测。
巩固上节课内容。
6、蝗虫的若虫与成虫相比,个体小,_______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
【复习导入】1、你还记得两栖动物的概念吗?2、你还能举出几种不同类型的两栖动物吗?【过渡】每当夏季夜晚,乡间的田野里就会响起阵阵蛙鸣声,此时此地,青蛙聚集,你们知道这是清完在干什么吗?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并一一回答。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3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选择题1、青蛙的发育是()A、经过完全变态的发育B、经过由蝌蚪到成蛙的变态发育C、经过由卵到蝌蚪的变态发育D、由卵到蝌蚪到成蛙的变态发育2、下列是两栖动物的是()A、龟B、大鲵C、鳄鱼D、中华鲟3、下列对青蛙生殖发育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C、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水中发育D、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4、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A、陆地B、水中C、空中D、水中或陆地上5、青蛙将卵块产在()A、水中B、青草上C、泥土上D、水底6、在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先后出现的呼吸器官是()A、鳃、肺B、鳃、皮肤C、肺、皮肤D、鳃、肺和皮肤7、蛙鸣的生物学意义是()A、歌唱春天B、招引昆虫C、招引异性青蛙D、吓退天敌8、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最先消失的器官是()A、外腮B、尾C、心脏D、侧线9、两栖动物不能成为完全适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的主要原因是()A、体温不恒定B、心室中有混合血C、肺不发达D、生殖发育离不开水10、都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A、乌龟、青蛙、鳄鱼B、大鲵、小鲵、乌龟C、蝾螈、大鲵、蟾蜍D、蟾蜍、鳄鱼、水獭11、对蝌蚪的说法正确的是()A、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非常像鱼B、外部形态像鱼,内部结构与鱼类根本不同C、蝌蚪在成长的过程中,先长出前肢D、有很多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夭折12、两栖动物是指()A、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B、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C、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D、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13、青蛙的发育是变态发育,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变化顺序是()① 蝌蚪的外鳃消失长出内鳃② 蝌蚪长出后肢、前肢③ 先长出外鳃④ 尾和内鳃逐渐萎缩消失,肺形成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①③②④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B、幼体经过变态发育才能适应生活C、幼体和成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差别很大D、环境的改变对两栖动物影响不大15、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雌蛙与雄蛙抱对的生物学意义是()A、表示友好B、使产在水中的卵受精C、孵卵D、确定“配偶”二、判断题16、水质污染可导致畸形蛙的出现。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环境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家蚕的发育方式:2、蝗虫的发育方式:3、家蚕和蝗虫都是昆虫,二者的发育方式可概括为:发育。
在动物界,除了昆虫以外,还有什么动物是这种发育方式?二、情境中质疑:1、(多媒体展示)娃娃鱼,蟾蜍、青蛙、蝾螈等的动画图片。
请说出它们的名字?它们都属于哪一类动物?2、展示田园中青蛙的叫声,及“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画面。
想一想,青蛙在什么季节开始鸣叫?为什么鸣叫?三、预习学案(一)两栖动物的生殖1、青蛙繁殖一般在什么季节?2、所有青蛙都能鸣叫吗?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4、雄蛙和雌蛙经过_______,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到_______中,精子和卵细胞在_______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叫______________。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1、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这种发育方式叫__________ 。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__________,湖泊、河流的干涸及水体的污染都会造成青蛙数量的下降,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它们的生活环境。
3、除青蛙外,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属于两栖动物,它们的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学案:1、雄蛙鸣叫的意义是什么?2、雌雄蛙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3、蛙卵有什么特点?蛙卵的这种特点有什么意义?4、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哪一个时期特别像鱼?5、请同学们从外部形态、运动器官、生活环境、呼吸器官等方面比较青蛙和蝌蚪。
比较蝌蚪青蛙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生活环境呼吸器官6、青蛙的发育过程为什么属于变态发育?7、什么叫两栖动物,请据所学发表自己的观点。
2022年至2022年人教版初二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基础练习选择题有位同学捉到一只青蛙,他将它放在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是第二天蛙就死掉了,其死亡的原因是()A.无法呼吸到充足的氧气B.饥饿C.受到惊吓D.水质有问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青蛙为两栖动物,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由于肺的结构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粘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把青蛙放到有较多水的浴缸中,水把其浸没,无法完成呼吸而缺氧窒息而死。
故选A.选择题下列有关青蛙的描述,正确的是()A. 蝌蚪用鳃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成蛙用肺呼吸B. 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变态发育C. 青蛙后肢发达,跳跃能力强,有利于在陆地上运动和捕食昆虫D. 由于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所以被称为两栖动物【答案】C【解析】两栖动物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A错误;青蛙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变态发育,B错误;青蛙后肢发达,跳跃能力强,有利于在陆上运动和捕食昆虫,C 正确;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D错误。
选择题青蛙的成体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但它的下列哪项还必须在水中进行()A. 受精作用和成体捕食B. 生殖和成体冬眠C. 捕食避敌和变态发育D. 生殖和幼体发育【答案】D【解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其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青蛙,为变态发育,其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青蛙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的成体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但还必须在水中进行生殖和发育。
选择题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的动物是A. 两栖动物B. 爬行动物C. 鸟类D. 哺乳动物【答案】A【解析】两栖动物都是体外受精,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A正确;爬行动物体内受精、生殖发育都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B错误;鸟类是体内受精、生殖发育都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C错误;哺乳动物是体内受精、生殖发育都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D错误。
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 B 〕A.体外受精、体内发育B.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C.体内受精、体内发育D.体内受精、水中变态发育2、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D 〕A.卵→蝌蚪→成蛙B.卵→蝌蚪→幼蛙C.受精卵→蝌蚪→成蛙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3、生物兴趣小组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进展了观察和探究,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B 〕A.雄蛙鸣叫是求偶行为B.青蛙产下的卵块中含有受精卵C.小蝌蚪用鳃呼吸D.成蛙水陆两栖,用鳃和皮肤呼吸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发出鸣叫的蛙的性别及鸣叫的意义分别是〔A 〕A.雄蛙、求偶 B. 雌蛙、求偶 C. 雄蛙、报警 D. 雌蛙、报警5、青蛙成体的呼吸器官是〔 C 〕A.肠、肺B.鳃、肺C.肺、皮肤D.鳃6、具有变态发育的一组动物是〔 B 〕①涡虫②变形虫③青蛙④鲫鱼⑤菜粉蝶⑥蟋蟀.A.①②③B.③⑤⑥C.②⑤⑥D.③④⑤7、以下哪项是青蛙和家蚕的共同特征〔 B 〕①生活在水中②变态发育③卵生④体内受精⑤身体分节⑥皮肤辅助呼吸.A.①④⑥B.②③C.③④⑤D.②③④8、以下能够正确表示蟾蜍发育过程的是〔 A 〕A.受精卵→蝌蚪→幼体蟾蜍→成体蟾蜍B.受精卵→幼体蟾蜍→蝌蚪→成体蟾蜍C.卵细胞→幼体蟾蜍→蝌蚪→成体蟾蜍D.卵细胞→蝌蚪→幼体蟾蜍→成体蟾蜍9、蛙的发育是变态发育,它的幼体区别于成体的显著特征是〔 D 〕A、陆生、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B、陆生、用肺呼吸、无尾、无四肢C、水生、用肺呼吸、无尾、无四肢D、水生、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10、两栖动物不能成为完全适于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D 〕A.体温不恒定B.心室中有混合血C.肺不兴旺D.生殖发育离不开水11、以下有关动物受精方式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C 〕A.卵生动物必进展体外受精B.进展体内受精的生物必为胎生动物C.体外受精必发生在水中D.卵生动物必为陆生动物12、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有〔 B 〕①青蛙②蝗虫③蜻蜓④蚊子⑤苍蝇.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⑤13、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C 〕A.乌龟、青蛙、鳄鱼B.大鲵、小鲵、乌龟C.蝾螈、大鲵、蟾蜍D.蟾蜍、鳄鱼、水獭14、青蛙、蟾蜍、娃娃鱼、蝾螈的幼体和成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 〕A.鳃;肺和皮肤B.肺;皮肤和肺C.鳃;气管D.鳃;皮肤15、以下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D 〕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B.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在空中飞行的动物C.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的动物16、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正确的选项是〔 A 〕A.家蚕的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B.人的发育过程:胚胎→胎儿→婴儿→成人→受精卵C.青蛙的发育过程:蝌蚪→幼蛙→受精卵→成蛙D.鸟类的发育过程:雏鸟→受精卵→成鸟17、小时候在池塘边捉到了一些蝌蚪,带回家饲养观察,将蝌蚪放入了清洗过的饮料瓶中,同时瓶中盛满了池水,但几分钟后,蝌蚪就死去了,蝌蚪死亡的原因是〔 D 〕A.蝌蚪受到了惊吓而死亡B.蝌蚪曾经暴露在空气中C.瓶中食物缺少D.瓶中水体积小,瓶口小,水中缺氧18、以下动物属于鱼类的是〔 B 〕A.鲸鱼B.海马C.娃娃鱼D.鱿鱼19、以下关于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表达,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青蛙在春季时高声地鸣叫,这是一种繁殖行为B.春季经常可见两只青蛙拥抱在一起〔抱对〕,这是青蛙在争夺食物C.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孵化,所以外界环境条件对其孵化率有很大的影响D.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成体主要生活在陆地,所以它属于两栖动物20、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开展过程〔见表〕,其主要的自身原因是〔 B 〕距今大概的年两栖动物开展情况环境条件数5亿年种类多,两栖动物繁盛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5亿年至今种类减少,两栖动物走向衰退气候枯燥,水域减少A.两栖动物的繁殖能力差B.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C.两栖动物产生了巨大变异D.两栖动物的神经系统不兴旺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60分〕21、小蝗虫到池塘边玩耍,遇见鲫鱼正在无聊地吐泡泡。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课题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描述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
3.举例说出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1.观察、记录、整理和分析信息,进行合作交流。
2.运用比较的方法形成变态发育的概念,正确理解“两栖”的含意。
三、情感态度目标了解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关爱生命,提升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正确理解“两栖”的含意。
二、教学难点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示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
两栖动物是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但受精和幼体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经变态发育而到陆地生活。
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的处理是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特点。
在探究两栖类动物生殖和发育对水环境的依赖时,从侧面与人和环境相呼应,进一步体现了整套教材以人和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
二、学情分析青蛙是大家熟知的动物,学生们从小就接触过相关的童话故事、诗句,甚至观察和饲养过蝌蚪,且有八年级上册动物类群的学习为基础,学生们对于青蛙的变态发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不能详细描述它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根据初二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和年龄特征(好奇心强但不持久,有参与意识但不稳定),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各种直观手段,设置恰当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们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以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设计思路关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的教学流程:品味经典童话“小蝌蚪找妈妈”,激疑引探,导入新课——观看“青蛙的生殖与发育”的录像——围绕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能力提升1.下列有关青蛙形态结构和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肤裸露,表面有黏液,可辅助呼吸B.前肢发达,趾间有蹼,能跳跃和划水C.繁殖季节,雄蛙鸣叫,招引雌蛙抱对D.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蝌蚪用鳃呼吸2.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温度对蛙卵孵化的影响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了下页左上图所示的直方图。
据图分析,蛙卵孵化的最适温度接近()5日内蛙卵在不同温度下孵化A.15 ℃B.20 ℃C.30 ℃D.25 ℃3.青蛙是一种常见的两栖动物,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雄蛙生殖季节高声鸣叫——这是一种繁殖行为,也是一种学习行为B.在生殖季节,雌雄个体有抱对行为——它们的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C.青蛙有冬眠现象——这是青蛙不适应环境的表现D.蝌蚪有鳃,成蛙有肺——它们的发育为变态发育4.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是因为()A.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变化B.幼体和成体在生活习性上有显著变化C.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变化D.幼体和成体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没有显著变化5.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蝌蚪用鳃呼吸B.雄蛙鸣叫是为了求偶C.雌蛙产在水中的卵是受精卵D.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6.家蚕和青蛙的个体发育方式都属于变态发育。
下列属于它们变态发育共同点的是()A.发育都在水中进行B.发育过程都为完全变态C.发育过程都有蛹期D.幼体和成体都有很大差异7.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原因是()A.肺不发达B.体温不恒定C.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D.变态发育8.一名同学在调查当地的动物资源时发现当地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那么当地环境可能是()A.温暖多雨B.常年寒冷C.炎热干燥D.工业城市9.下表为探究蛙卵孵化条件的实验结果。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水温越高越有利于蛙卵孵化B.蛙卵最适孵化温度为30 ℃C.光照时间不影响蛙卵孵化率D.水温对蛙卵孵化率有影响10.两栖动物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的原因不包括()A.对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缺乏保护措施B.人类捕杀两栖动物C.水资源日益减少D.两栖动物的生活离不开水11.下图阴影部分表示蝗虫和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点,下列对其共同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性生殖B.体内受精C.受精卵体外发育D.变态发育12.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如下表。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讲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了青蛙的鸣叫、雌雄抱对、产卵、体外受精和蝌蚪的发育过程等现象,并且讲述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
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本节教材中的资料也提出了很有意义的探究问题。
本课的导入部分,可以设计多种形式:利用古诗句、利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两栖动物的生活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是通过学习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进而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录像或动画片,结合学生饲养蝌蚪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明确以下问题:1.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3.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两栖动物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
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蟾蜍和大鲵等动物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被称为两栖动物。
以免学生误认为两栖动物就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将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混淆。
初中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自主探究。
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关系的知识。
年级八年级主备教师授课教师审编教师
学科生物课题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总课时一课时授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和资料分析,总结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早期蝌蚪与成哇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
教法学法观察、讨论、探究、启发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合作交流设计理念环节一
导入课题
环节二
合作探究
环节三
观察与思考两栖动物的生殖
两栖动物的发育
通过学生观察齐白石先生的一幅国
画,引导学生思考。
由宋朝诗人赵师秀的一首诗引导学
生进行探究青蛙的生殖过程
师生共同观看视频《青蛙的发育过程》,
并思考青蛙发育的有关问题。
欣赏国画,并进行积极思考,带着求知欲望进入课堂。
根据温馨提示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
1 青蛙在什么季节繁殖?
2 青蛙用什么鸣叫?鸣叫的是雄蛙还是雌蛙?
二合作探究
3 你认为青蛙的鸣叫和抱对各有什么意义?
4 雄蛙和雌蛙把生殖细胞产在哪里受精?这说明青蛙的生
殖摆脱不了什么的限制?
5 青蛙的受精卵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6 青蛙具有哪些生殖行为?
7 青蛙属于什么生殖方式?并说明理由。
学生观看视频《青蛙的发育过程》,并思考以下问题:
1 青蛙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2 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几个阶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之间合作探
究,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新知的欲
望,并且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形象生动,开拓
了学生的视野,并进行积极地思维。
环节四情感升华
环节五
知识总结
环节六
开启智慧之门环节七
结束语资料分析
目标检测
自我展示
为学生呈现水环境污染导致畸形蛙的
资料,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情感得
到升华。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把检测习题与学生所喜爱的城堡相链
接,在快乐中寻求知识。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展示自己这节课
的收获。
3 在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
和生活习性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4 青蛙的发育属于什么发育?这样的发育有什么特
点?
5 两栖动物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分析导致畸形蛙的原因:
1 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 青蛙数量不断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3 你能为青蛙做些什么?
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本结课的知识总结。
每组学生选一名代表选择自己所要攻克的城堡,然后
用所学知识去开启智慧之门,检测自己的能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说出自己这节课在知识,能力
和情感方面的收获。
通过分析资料,真正认识到青蛙数量
减少的原因,使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
物的情感油然而生。
通过知识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
条理性的认识,形成一个清晰地脉络。
让学生带着一种冒险精神去选择自
己的检测习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带着一种期望,带着一份责任
走出课堂。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有性生殖
2、发育:变态发育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教
学
反
思
检查
记录
检查时间:检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