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奇妙的物理现象》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奇妙的物理现象》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基本上处于14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刚开始物理的学习,对物理这门课充满了好奇感,本节课通过设计有趣的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利用身边随手取材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创设切近学生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教材分析八年级物理课程是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引言则是启蒙课的开篇。
帮学生打开了物理知识的大门,引领学生开始遨游物理知识的海洋。
通过引言第一节课的学习使孩子们对物理世界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本节课采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生动的画面,试图通过展示奇妙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尝试、体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设计了一些容易从生活中获取的实验器材,两人组完成实验,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同学间相互协作和配合,体验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
(2)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学习描述物理现象的方法。
(2)培养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合作探究的意识,感受物理和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探索自然的欲望。
(2)经历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形成想学物理与喜欢物理的情感态度。
难点:成功的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实验,培养学生会观察实验现象,会提出问题的能力。
实验器材:长、短蜡烛共48支、烧杯24个,水槽一个,火柴24盒,生鸡蛋24个,空饮料瓶和盘子24个,纸条4对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刘谦纸币悬浮的魔术图片,教师演示“烧不着的纸条”实验,从而引入本节课课题。
初二物理导学案序言:奇妙的物理现象【预习检查】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重要的物理规律大多都源于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
1.教材图0-1的实验,实验前同学们一定会有自己的猜想:长蜡烛和短蜡烛哪个先熄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2.教材图0-2的实验装置你一定能看懂,和我们平时加热方法不同的是:平时我们给水加热应该是在容器的(“上方”或“下方”),此实验给水加热是在水的,(“上方”或“下方”)同学们试想一下美丽的小金鱼会安然无恙吗?说说你的猜想:____________。
3.利用身边的饮料瓶动手做一做教材图0-3的实验,尝试着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你一定知道,磁铁(吸铁石)(“能”与“不能”)吸引大头针,教材图0-4的“磁铁吸引大铁钉”实验,问题①隔着玻璃,磁铁吸引铁钉(“仍能”与“不能”);问题②隔着木板,磁铁吸引铁钉(“仍能”与“不能”);问题③隔着任何物体,磁铁都吸引铁钉(“可能”与“并不是”)?【目标展示】1.通过观察和实验,领略自然现象的奇妙;2.观察实验现象,明确观察对象,能抓住现象的主要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描述出来;【新知研习】研习1:有趣的物理现象(1)教材图0-1的实验。
你认为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影响长短蜡烛先后熄灭的因素有。
(2).教材图0-2的实验:给盛水的长颈烧瓶加热,烧瓶中有一条可爱的小金鱼。
长颈烧瓶上部的水沸腾了,短时间下部的水温没有太大的变化。
说明水(“容易”或“不容易”)导热。
实验结束应立即倒掉上部的热水,避免振荡造成上、下部分水的混合,导致小金鱼烫伤。
(3)教材图0-3的实验,透过盛水玻璃杯看书上的字。
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到书上的字。
(选填“能”或“不能”)当玻璃杯离书较近时,看到的字与书本上的字相比是_______(选填“倒”或“正”)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
《奇妙的物理现象》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物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2. 了解一些常见的奇妙物理现象,并能够描述其原理和实验过程;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其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和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能够理解和描述物理现象的基本概念;2. 了解一些常见的奇妙物理现象的原理和实验过程。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引发学生对奇妙物理现象的兴趣,如风车转动、电灯亮起等。
并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2. 介绍物理现象的概念(10分钟)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物理现象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和重要性。
3. 展示奇妙物理现象实验(15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一些奇妙的物理现象,如磁铁吸附、水倒挂等。
同时,向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和实施步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思考。
4. 学生实验探究(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奇妙物理现象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并根据实验原理和步骤进行操作。
5. 实验展示和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进行实验展示,并就实验结果和思考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
6. 深化学习(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与奇妙物理现象相关的实际应用,如电磁铁的应用、水倒挂原理的应用等。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出问题和疑惑。
四、教学工具和材料1. PPT课件:用于介绍物理现象概念和展示实验过程;2. 实验材料和设备:如磁铁、漏斗、水杯等;3. 学生实验记录本。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操作规范性、实验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等;2. 参与学生的回答问题和讨论的情况;3. 学生实验报告的内容和质量。
奇妙的物理现象教案苏科版物理奇妙的物理现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激发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学习描述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感受物理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器材师:平板玻璃1块、烧杯1只、蜡烛2根、火柴、酒精灯、烧瓶、水、金鱼、条形磁铁、铁钉等生:每人一只透明玻璃杯教学过程一、活动 0.1 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1.看一看:演示实验①教师提出问题(以后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②学生看图猜想(同座位讨论,交流猜想,而后请学生总结)③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④师生评估,得出结论,教师简单总结,看学生能否发现新问题2.猜一猜:演示实验①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②学生看图猜想(同位讨论,而后交流,教师记录)③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④学生交流观察结果,看能否提出新问题,教师归纳总结和实际应用相联系,引导学生扩展思维活动 0.2 动手做一做1.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学生实验①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②学生猜想(同位讨论)③学生实验,观察实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④分析与论证,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⑤评估,看能否提出新的问题⑥交流,学生共同交流、合作而后归纳,联系实际应用2.磁铁、铁钉等:演示实验①学生提出问题②学生猜想和假设③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或请一位学生上台操作)④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能否提出新问题,而后归纳⑤教师简单总结二、课堂小结1.生活中许多物理现象是奇妙有趣的,等待着我们来探索发现,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动手、动眼、动脑、动口,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物理世界,像科学家那样揭开物理世界神秘的面纱。
2.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探究法过程是:①提出问题②猜想和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三、布置作业1.教材P3 2 (1)(2)下节课交流2.下节课预备杯子、糖、盐、回形针等。
【教学课题】引言第一课时:奇妙的物理现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激发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学习描述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3.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感受物理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的勇气。
【教具】1.长蜡烛1支,短蜡烛2支,粗、细容器各1个,打火机1个;2.金鱼1条,烧瓶1只(盛有水),酒精灯,铁架台(铁夹1个);3.玻璃杯1只(盛有水);4.铁架台(铁夹1个),条形磁铁1个,回形针1枚,细线1根,玻璃板、铁片、塑料板各1块;5.鸡蛋(1只),食盐(1袋),勺子(1把);6.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实验探究教学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嫦娥奔月”、“千里眼、顺风耳”等神话故事,过去的神话,如今正一步步地变成现实。
我们今天的生活,在古人眼里,应该就是神仙的生活了,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象——————(多媒体:繁华的街市夜景、潜水艇发射导弹、发射卫星)师:在这些镜头里,隐藏着无数的物理知识。
离开了物理知识,就没有这繁华的街市、没有这海中的钢铁蛟龙,人类就无法实现登天的梦想。
物理是有用的,而且也是有趣的,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美妙的物理世界吧!二、讲授新课演示实验一钟罩里的蜡烛师: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探究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来观察这些现象,我们还会发现许多有趣和意想不到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
(板书:一、奇妙的物理现象)这里有一支蜡烛,点燃后,放在桌面上,要求你把它熄灭,你会采取哪些方法呢?当然要注意安全。
生1:吹灭。
生2:用水浇灭。
生3:掐灭。
引言(二课时)第一学时 奇妙的物理现象 作者:高坤元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经历观察物理现象过程,初步体验观察的方法,能根据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
3.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有联系生活学生物理知识的意识。
二、课前预习:预习课本P1、2本节内容,为了完成课本上的实验,你能准备哪些器材?请你事先准备好,以备新课使用。
三、导学(自学,互学,求学)(一)教师演示:活动0.1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1.将准备好的长、短蜡烛,距离适当的位置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如图1所示。
(准备实验器材:蜡烛、火柴、玻璃杯) 实验前猜测:长蜡烛先灭,还是短蜡烛先灭? _____观察到的实验结果: _______2.用酒精灯加热盛有水的烧瓶的颈部,如图2 所示。
(准备实验器材:烧瓶、酒精灯、火柴、水、小鱼) 实验前猜测:当瓶颈处的水被烧开时,小鱼会害怕吗?_____观察到的实验结果: ____(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0.2动手做一做3.往透明的玻璃杯里装满水,将课本贴近玻璃杯,如图3所示。
透过盛水的玻璃杯观察课本上的字或图片。
观察到“字”或“图片”发生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将课本远离玻璃杯,观察到“字”或“图片”怎样的变化? ___4.用细线拴住回形针和小石块,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用条形磁铁吸引回形针, 将细线拉直,如图3所示。
(师生互动、合作)往条形磁铁与回形针的间隙插入玻璃板、塑料片、报纸、搪瓷盘等物品,观察条形磁铁对回形针的吸引是否会发生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图 1 图 3 图 4图 2(三)自学记忆:物理是解开物理现象产生奥秘的学科。
学习物理要,,,联系实际。
(四)小试牛刀:5.将水、食用油(每种一小杯)依次沿着杯壁缓缓倒入玻璃杯内,然后将一小段蜡烛放进玻璃杯。
将观察到的现象画出来,你的问题是:_______6. 将一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然后逐渐向杯里加入食盐,并轻轻的搅动,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你的问题是:(五)课后巩固练习:1.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晴朗的天空是()A.蔚蓝色的B.深灰色的C.暗红色的D.深绿色的2.小明同学做“隔着木板用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
奇妙的物理现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常见物理现象的基本原理,如光的折射、电磁感应等。
2. 学生能够掌握物理现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并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3. 学生能够了解科学探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探索物理现象的规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等科学方法,进行物理现象的研究和探索。
2.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和制作小作品,展示物理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和交流,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认识到物理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关爱环境。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探索物理现象为主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合作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物理》教材中“光与影”、“电与磁”两个章节为基础,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1. 光的折射现象:讲解光的传播原理,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更浅、透镜成像等。
- 教学安排:2课时2. 光的反射现象:介绍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反射特点及应用。
- 教学安排:2课时3. 电磁感应现象:讲解磁场与电流的关系,演示电磁感应实验,如发电机原理等。
- 教学安排:2课时4. 电流的磁效应:介绍电流产生的磁场,如电铃、电磁铁等应用。
- 教学安排:2课时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光学和电磁学实验,如制作小孔成像、简易电路等。
-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通过以上教学大纲的安排,使学生掌握物理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引言:—、奇妙的物理现象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勤于动手、敢于提问、乐于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假设及对假设进行检验的学习方法。
3、初步了解分类方法及表格的设计及作用。
4、通过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步骤(一)引入: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进奇妙的物理世界,体验科学家探究科学的经历和乐趣,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二)新授:1、请一名学生情感朗读引言导入语。
2、引导:许许多多的“为什么”?在向我们召唤,引导我们攀登,同学们有信心摘取征服“为什么”的奖牌吗?3、方法介绍:物理学习需要我们像科学家那样用观察、实验、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方法进行认真的探究。
4、引导:下面我们共同观察几个有趣的物理现象,感受一下物理的奇妙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5、探究图0—2实验:(1)准备高脚酒杯和水,引导学生,用手指润湿后沿着高脚酒杯杯口摩擦,听声音。
(2)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想:在酒杯中加水用手指润湿后沿着高脚酒杯杯口摩擦,声音有变化吗?(3)设疑并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实验验证:用手指润湿后沿着高脚酒杯杯口摩擦,听声音。
再加水听声音和刚才的声音进行比较。
实验结束组织讨论。
启发学生:是否还能根据实验现象继续提出问题呢?归纳:刚才我们共同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感受到物理的奇妙。
所以,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学习科学家那种不畏艰难险阻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巧妙的科学方法,敢于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积极实践,勇于创新!6、探究:下面几个实验同学们要大胆猜想,细心观察,它将会给大家带来很多的乐趣。
7、演示图0—1实验:(1)用大玻璃罩;(2)用小玻璃罩。
8、归纳:这是一个不确定问题的研究,结论取决于多种相关因素,但是,这里面有许多的科学奥秘,我们都可以用科学规律进行解释。
9、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做图0—3实验,组织学生讨论发现的现象(可观察将笔竖放、斜放、斜插入时的有关现象)10、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做图0—4实验:(1)简介实验器材、步骤;(2)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法并初步掌握运用设计表格收集信息的能力。
《奇妙的物理现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
2. 掌握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通过实例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的实例图片或视频。
2. 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小电扇、气球、塑料尺等。
3. 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自己观察到的物理现象。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奇妙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过程包括导入、讲解、实验、讨论和总结五个部分。
1. 导入:首先,通过一些有趣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物理世界,让他们感受到物理的奇妙和有趣。
同时,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奇妙的物理现象。
2. 讲解:接下来,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奇妙的物理现象,如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这些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发生的过程。
同时,介绍一些有趣的例子和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光的折射实验、彩虹形成实验等,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现象并记录结果。
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的原理,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知道的奇妙的物理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总结: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和生动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班级: 学号:________ 姓名:
〖学习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之心,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3、重视观察和实验,学会对物理现象提出物理问题。
〖课前预习〗
1、面对奇妙的世界,你有哪些未解的谜?请你列举三个。
2、你觉得生活中哪些现象和物理有关?你知道哪些物理学家?
3、什么是探索物理奥秘的有力武器?
〖课堂学习〗
一、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
问题1:图0-1中所示的长蜡烛先灭,还是短蜡烛先灭?
1)请说出你的猜想,并简要说明理由。
2)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3)在任何情况下蜡烛熄灭的情况都一样吗?
问题2:图0-2中所示当水烧开时,金鱼会被烧成鱼汤吗?
试一试:注意观察现象,并想一想为什么?
针对看到的现象,请你提出一物理问题。
二、动手做一做:
问题3:透过水杯看课本上的字,你能用语言把你看到的现象描述出来吗?
(改变课本与水杯的距离,你看到的现象发生什么变化?)
问题4:不用手,你能用嘴提起一只一次性纸杯吗?怎样做?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问题5:在玻璃板、纸、木板、塑料板、薄铁片等器材中,哪些能阻挡住吸铁石的磁性吗?问题6:你能用身边的材料发出声音来吗?说说你的方法。
〖当堂反馈〗
1、看一看,图0-1中所示的长蜡烛先灭,还是短蜡烛先灭?某同学猜想:蜡烛熄灭的先后可能与蜡烛的长短有关。
除了上述猜想外,你还能提出一个与他不同的猜想吗?写出你的猜想。
2、课本图0-2中所示当水烧开时,金鱼(“会”或“不会”)被烧死。
请你就以上现象形成的原因提出一个问题:。
3、课本图0-4的实验中,当隔着以下物体中的时,磁体对铁针的吸引力会明显减弱。
A、玻璃板
B、纸
C、木板
D、塑料板
E、薄铁片
F、薄铜片
4、把一枚一角钱的硬币放在水平桌上,只用嘴你能把它运走吗?讲一讲你用的方法。
5、小李在电视中看见一个人把自己悬吊在一根很长的橡皮绳下,自由地在空中上下振动。
小李发现,不管此人运动的幅度如何,他上下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总相等的。
小李想证实这个观察结果,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向他提出了建议:
甲:多问几个人,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
乙:问问老师;
丙:用一根橡皮绳吊一个沙袋做实验,测量振动幅度不同的情况下,沙袋来回一次振动所用的时间;
丁:直接打电话问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
如果以上四种途径的结论存在分歧,你最相信哪一个答案(选“甲”“乙”“丙”“丁”)
简要说明理由:。
6、WWW第2题
〖学后反思〗用简短的两句话谈谈你对学习物理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