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码手册——地面气象电码手册
- 格式:doc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101
地面气象电码手册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Ⅲ)本电码经国家气象局批准,以国气候[1991]11号通知颁发,自1991年11月1日开始执行。
一、电码型式SYNOP0段AAXX YYGG1/(SMG)(SiG)1段IIiii i R i X hVV Nddff 1s n TTT 2s n T d T d T d3P0P0P0P0 4PPPP 5appp 6RRR1 7wwW1W28N h C L C M C H9GGgg3段333××0P24P24T24T241s n T X T X T X2s n T n T n T n3s n T g T g T g7R24R24R24R249S P S P s P s P二、编报总则2.1 SYNOP是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国际通用的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以下简称天气报)电码名称。
报告中一律不编报此字码。
2.2本电码中除0段的YYGG、G和1段的GGgg使用世界时外,其余一律以北京时为准。
2.3本电码用来编报每日02、08、14、20时四次基本地面天气报和05、11、17、23时四次补充地面天气报。
2.42.5 每次报告必须在正点后三分钟内发出。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发报时间可适当顺延,但不迟于正点后六分钟内发出:(1)临近正点前出现更严重的天气现象,天气报中的有关项目需要补测改报;(2)在观测编报的时间内出现航空危险天气现象而需要优先拍发危险报。
2.6 0段2.6.1经邮电公众电路发报的测站,在基本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MG)组;在补充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iG)组。
经气象部门内部电路发报的测站不编报本段。
2.6.2指定的气象中心在编辑对外传输用的同一时次的天气报之前加报AAXX、YYGG1两组,同时删去各测站报文中的(SMG)或(SiG)组。
表中空白时次表示不编报该组,其他符号说明如下:﹡1 所有测站必须在规定时次编报;仅当缺测或不明时省略不报。
METAR、SPEI和TAF电码解释————————————————————————————————作者:————————————————————————————————日期:机场天气报告(METAR、SPEI和TAF)电码解释表1、机场天气报告(METAR和SPECI)电码解释:识别码地面风能见度跑道视程天气现象METAR或SPECI CCCC (YYGGggZ)KMH或Ddd ff Gfmfm KT或MPSVVVVDv RD R D R V R V R V R i W'W'METAR 为例行天气报告SPECI 为特选天气报告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四字代码观测日时组日小分期时钟YYGGgg世界协调时的指示码Z最近10分钟的平均风向VRB为风向不定平均风速阵风指示码G最大风速(阵风)所用风速单位KMH千米/小时KT海里/小时MPS米/秒水平能见度(米)9999为≥10KM所需的最小能见度方向(罗盘八方位之一)跑道视程指示码跑道编号跑道视程过去10分钟跑道视程趋势观测时的天气现象P1500≥1500米,M0050≤50米;U为上升D为下降N为不变00000静风当风向变化≥60°,且风速>2米/秒时,加编:当最小能见度<150米,而最大能见度>5000米时,加编:当RVR有重大变化时,编:dndndnVdxdxdx V x V x V x V x D v RD R D R/V R V R V RV R VV R V R V R V R i 风向的一个极向变化指示码风向的另一个极向(顺时针)最大水平能见度(米)最大能见度方向(罗盘八方位之一)跑道视程指示码跑道编号跑道视程1分钟平均最小值重大变化指示码跑道视程1分钟平均最大值跑道视程变化趋势表1、机场天气报告(METAR 和SPECI )电码解释(续): 云量云高(云状)CA VOK温度/露点 气压补充情报近时天气风切变NsNsNsh s h s h s (cc)T 'T '/T 'd T 'd QP H P H P HRE W 'W 'WS RWYD R D R或 WS ALL RWY云量FEW 为1∽2个八分量 SCT 为3∽4个八分量 BKN 为5∽7个八分量 OVC 为8个八分量云底高度电码×30米电码×100(英尺)云状仅编CB 和TCU 预报能见度、天气现象和云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能见度≥10K M ;2、无积雨云,且1500米以下或最高的最低扇区高度(两者以高的为准)以下无云;3、无重要天气现象(见电码表)温度用整数(如低于0℃前加M )露点用整数(如低于0℃前加M )指示码,Q 为A 时,表示以英寸为单位修正海平面气压,百帕,用整数近时天气现象指示码最近一次例行报告之后出现的重要天气现象风切变指示码跑道编号或所有跑道 当天空模糊且垂直能见度可观测到时,编:VVhshshs垂直能见度度指示码电码×30米///为不明当无云且不符合CA VOK 时,编: SKC 碧空表二、机场预报(TAF)电码解释:识别码地面风能见度重要天气云量云高(云状)TAFCCCC (YYGGggZ)Y1Y1G1G1G2G2KMHorDdd ff Gfmfm KT orMPSVVV W'W'RD R D R V R V R V R i机场预报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四字代码预报发出的日小分期时钟YYGGgg世界协调时的指示码Z预报时段日开结期始束Y1Y1时时间间G1G1G2G2平均风向VRB为风向不定平均风速阵风指示码G最大风速(阵风)所用风速单位KMH千米/小时KT海里/小时MPS米/秒水平能见度(米):9999为≥10KM重要天气现象云量FEW为1∽2个八分量SCT为3∽4个八分量BKN为5∽7个八分量OVC为8个八分量云底高度电码×30米电码×100(英尺)云状仅编CB当预报重要天气现象结束,编:NSW(无重要天气)当预报天空模糊不清且垂直能见度可观测到时,编:VVhshshs垂直能见度度指示码,电码×30米当预报天空是碧空时,编:SKC碧空当预报无积雨云,且1500米以下或最高的最低扇区高度(两者以高的为准)以下无云,也不符合CA VOK和SKC条件时,编:NSC 无重要云00000静风表二、机场预报(TAF)电码解释(续):CA VOK仅根据区域协定使用仅根据区域协定使用预报积冰预报颠簸预报温度(6Ichihihit L)(5Bh B h B h B t L) (TT F T F/G F G F Z)预报能见度、天气现象和云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能见度≥10KM;2、无积雨云,且1500米以下或最高的最低扇区高度(两者以高的为准)以下无云;3、无重要天气现象(见电码表)预报积冰指示码6积冰类型(见附表)积冰底层高度:电码×30(米)电码×100(英尺)积冰层厚度:电码×300(米)电码×1000(英尺)电码0为直到云顶预报颠簸指示码5颠簸类型(见附表)颠簸底层高度电码×30米电码×100(英尺)颠簸层厚度电码×300米电码×1000(英尺)电码0为直到云顶预报温度指示码温度摄氏度0度以下时,前面加M预报相关温度的时间:UTC世界协调时间指示码0 1 2 3 4 5 6 7 8 9Ic 无积冰轻度积冰云中轻度积冰降水中轻度积冰中度积冰云中中度积冰降水中中度积冰严重积冰云中严重积冰降水中严重积冰B 无颠簸轻度颠簸晴空不经常性中度颠簸晴空经常性中度颠簸云中不经常性中度颠簸云中经常性中度颠簸晴空不经常性严重颠簸晴空经常性严重颠簸云中不经常性严重颠簸云中经常性严重颠簸训练室 第 7 页表三、趋势型着陆预报(从观测时开始两小时内有效):变化指示码变化及时间 地面风能见度 天气现象云量云高(云状) 能见度、天气现象和云备注TTTTT或 NOSIGTTGGggKMHor Ddd ff Gfmfm KT or MPS VVVVW 'W ' NsNsNsh s h s h s (cc )CA VOKBECMG(变化为) TEMPO (短时) NOSIG (无重要变化)可用AT(在…) 或FM (从…) 或TL(直到…) 相关时间组小时分钟预报风向预报风速阵风指示码最大风速(阵风)风速单位:KMH 为: 千米/小时KT 为: 海里/小时MPS 为: 米/秒预报水平能见度(米)9999为≥10KMNE :东北方向 S :南方预报重要天气现象替代重要天气现象终止,编:NSW表示无重要天气现象预报云量预报云底高度云状仅编CB替代能见度、天气现象和云组 当预报能见度、天气现象和云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 1、能见度≥10KM 2、无积雨云,且1500米以下或最高的最低扇区高度(两者以高的为准)以下无云;3、无重要天气现象(见电码表) 趋势型着陆预报不单独发布,附在METAR或SPECI报文之后发布。
电子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使用说明一、简介随着《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全面铺开,老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要求,因此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组织编写了新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为了方便新《规范》的推行和应用,监测网络司同步组织研制了电子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电子版《规范》利用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电子文本进行编排,运用超媒体(Hypermedia)技术,并适当补充气象云图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形成一套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组织有序、查阅方便的电子书,是地面气象观测业务配套的技术资料。
电子版《规范》运行于WINDOWS 98及后续的操作系统,要求操作系统上有CHM帮助系统。
二、功能电子版《规范》内容主要包括: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按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电子文档编排,因电子版研发在纸质规范印刷之前,故页号未能一一对应。
地面气象电码手册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1999年颁布的《地面气象电码手册》。
气象云图、主要是中国气象局印制出版的《气象云图》画册,包括将所有云状的图片和文字说明信息。
气象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气象法》、国务院关于观测环境保护的有关文件等法律、法规。
业务管理规章国家局制定的有关气象业务方面的规定。
地方业务管理规定为各省设定统一的挂接接口,由各省将本省有关文件按指定格式编辑处理后编译成CHM文件挂接到系统中。
相关网站的链接主要提供国内外有关气象方面的网站链接。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CHML文件,可以利用WINDOWS帮助系统提供的“目录”、“索引”、“全文搜索”等多种检索方式进行浏览和查阅。
下图是电子版“规范”的主界面。
三、安装1、运行安装包中的“setup.exe”程序,按照提示进行操作,系统将自动完成程序安装。
2、软字库的安装:天气现象等特殊符号需要自编“软字库”<eudc.euf>、<eudc.tte>的支持,此软字库与AHDM50软字库相同,若已安装过则不需要安装,否则需要将这两个文件拷贝系统字库所在的文件夹,但还需要手工进行链接,具体操作如下:a、在windows98(95)操作系统中,将安装目录下的<eudc.euf>、<eudc.tte>两个文件拷贝至windows文件夹中;winnt(xp)操作系统中,将安装目录下的<eudc.euf>、<eudc.tte>两个文件拷贝至系统目录下fonts文件夹中。
一、电码型式SYNOP0段AAXX YYGG1/(SMG)(SiG)1段IIiii i R i X hVV Nddff 1s n TTT 2s n T d T d T d3P0P0P0P0 4PPPP 5appp 6RRR1 7wwW1W28N h C L C M C H9GGgg3段333××0P24P24T24T241s n T X T X T X2s n T n T n T n3s n T g T g T g7R24R24R24R249S P S P s P s P二、编报总则2.1 SYNOP是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国际通用的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以下简称天气报)电码名称。
报告中一律不编报此字码。
2.2本电码中除0段的YYGG、G和1段的GGgg使用世界时外,其余一律以北京时为准。
2.3本电码用来编报每日02、08、14、20时四次基本地面天气报和05、11、17、23时四次补充地面天气报。
2.42.5六分钟内发出:(1)临近正点前出现更严重的天气现象,天气报中的有关项目需要补测改报;(2)在观测编报的时间内出现航空危险天气现象而需要优先拍发危险报。
2.6 0段2.6.1经邮电公众电路发报的测站,在基本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MG)组;在补充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iG)组。
经气象部门内部电路发报的测站不编报本段。
2.6.2指定的气象中心在编辑对外传输用的同一时次的天气报之前加报AAXX、YYGG1两组,同时删去各测站报文中的(SMG)或(SiG)组。
2.7 1段段内各组的编报规定如下表:0000组)。
注3 不能观测天气现象的自动站,不编报7wwW1W2组,同时,i X报6。
注4 部分天空可辨且观测到天空有云时,虽然总云量无法估计(N报9),但仍应编报8N h C L C M C H组。
注5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经卫星发报的自动天气站,当其资料的实际观测时间与GG正点相差超过10分钟时,应编发9GGgg组。
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Ⅱ)(2008年6月1日修订)中国气象局2008.6一、电码型式0段 (WS) GGggWo IIiii1段6RRR1 7R24R24R24R24911f x f x 915dd 919MwDa 925SS 934RR 939nn 94917 95VVV 957ww 96RRR 97RRR 98RRR2段 555××(其后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电码组)二、编报总则2.1 本电码本电码供陆地测站编发降水、大风、龙卷、积雪、雨凇、冰雹、雷暴、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等重要天气报告使用。
2.2 本电码分为三段:2.2.1 0段为必报段。
每份重要天气报告都必须编报本段。
2.2.2 1段为统一资料段。
当观测到 2.1条所列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应编报本段有关电码组,其他组省略不报。
2.2.3 2段为补充资料段。
555××组为指示组,其后的电码组按本省(区、市)气象局的规定编报。
2.2.4 当1段或2段没有应编报的资料时(包括1段中所要编报的资料已在天气报、加密气象观测报、热带气旋地面加密报中编报的情况),整段省略不报。
2.3 重要天气报告采用定时发报和不定时发报两种方式。
2.3.1 降水(累积降水量除外)、积雪、雨凇采用定时发报,即在规定时段内观测到这些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就应在规定的发报时次(见 2.4条)正点后10分钟内编发出重要天气报告。
2.3.2 雷暴、大风、龙卷、冰雹(以及累积降水量)、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采用不定时发报,即观测到这些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就应在10分钟内编发出重要天气报告。
2.4 1段内所列重要天气项目的发报标准、发报方式和时次,见表一。
2段内各省(区、市)规定的重要天气项目的发报标准、发报方式和时次自行确定。
(1)表一中所列重要天气发报项目和发报标准,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本省(区、市)服务需要和国家气象中心的要求,自行研究确定。
地面气象电码手册
地面气象电码手册是一种可以帮助服务于军事、商业及其它行业的气象预报服
务的工具。
由于它们能够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服务,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地面气象电码手册的功能主要是将每日收到的天气报文转换成人们可读的中国
晤话手册(Chinese Weather Conversational Handbook),它能够把天气参量和
天气预报进行对比和对准,从而得出精确的气象预报。
此外,它还能够根据每个月的太阳能发电数据,计算出当前月份每天的降雨量、日照时长或降水区域等具体数据。
这种地面气象电码手册为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气象预报服务,在气象预报方面,
他们能够及时地获取天气参量和气象预报进行对比、对准,还可以实时了解自然灾害的发展情况,如风暴、洪水、地震等,有助于地方政府及时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从而减少损失,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
由于地面气象电码手册越来越受到重视,鉴于这本手册价值远远超过其价格,
因此,我们倡导大众多多关注地面气象电码手册,以保障本社会公共服务,以惠及社会民生,以期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
气象旬(月)报电码(HD—03)一、电码型式及内容1 段基本气象段(1) (2) (3) (4)(AB) IIiii 0S n ttt 1S n t v t v n t(5) (6) (7)2S n t e t e t e3n0·1r1r1r14S n r v r v r v(8) (9) (10)5n f s1s1s17S n TTT(11) (12) (13)8S n T v n F n F9R1R1R1R1×S n R v R v R v2 段农业气象段(14) (15) (16)222××0BBEn E1CS n E v E v(17) (18) (19)2gggW 3MMMM 4∑T∑T∑T∑T(20) (21) (22)5S n∑TV∑TV∑TV8H20H20H50H50(23)9H70H70H100H1003 段灾情段(24) (25) (26)333××1VVBB 2mmdd(27) (28)3YQQQ 4FFFu4 段地温段(29) (30) (31)444××(32) (33) (34)(35)160 320二、编报总则2.1本电码为气象台站编发气象旬(月)报用的统一编码。
2.2气象旬(月)报在每旬初的1日、11日、21日的03点以前,将上旬(月)的报编好,电文要认真校对,加(AB)报类标志传至当地电信部门,用加急公益电报(C报类,特别业务标识UGT)以OBSER电报挂号发至本省、市、自治区气象台(按照改变气象旬(月)报通信传递工作的规定);省、市、自治区气象台再将其中规定应向国家气象中心拍发旬(月)报台站电报的l一5段转发北京。
个别站如夜间发报困难,可在08点发出。
边远台站需用特急电报拍发。
2.3编报所用气象资料是台站过去一旬(月)内观测并经过计算所得的资料。
资料时限,一律截至旬末那一天的20点。